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八大人觉经讲记▪P8

  ..续本文上一页一个心态啊,面对障碍,你决不放弃,坚持下去,往往在下一个时刻,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那么,这个地方讲到一个精进的功德。

  我们看下一科,乙五。多闻智慧觉。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好,第一段是说明为什么要追求智慧的原因在哪里。你不是诵经,念佛,拜忏,破障而已,你还要追求智慧。那么为什么要追求智慧呢?佛陀讲出它的道理。愚痴生死。当然,我们希望离苦得乐了。但是,所有的痛苦的因素就是有生命。生死是所有痛苦的总结。可以说是生死的依止处。因为你在三界受身,你就不可能避免痛苦。所以,你要能够离开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无生。想尽任何办法不要在三界投胎,否则你不可能离开痛苦。因为你每一个生命的出现,在你短暂的一期生命当中,你要没办法避免老病死,各种各样的痛苦。那么,为什么会有生命呢?主要是愚痴,不明白生命的真相。就是颠倒。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世间上有很多的罪业,但是世间上最大的罪业就是愚痴了。因为你有智慧,即使你会造罪业,你知道生命的真相,你知道功德相,过失相。你会不断的调整自己。那么,愚痴的人就根本没有调整自己的能力。你这个人生命没有希望。这个人佛弟子,你说你明白很多道理,你还是造罪业。是的,但是他造罪业跟你造罪业不同。他造罪业是一时的情绪。他情绪,这个生灭心过去以后,他到佛堂静坐的时候,他的智慧现前了,他就知道他做错了什么。那么,他会从很多痛苦的经验当中,不断不断的改进。这个人虽然他做的不够好,但是他的生命充满了希望。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的生命是没有希望的。你没办法修正自己。所以,生死的痛苦的根本因素是对生命的一个错误的认识,愚痴。那么,怎么办呢?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那么,消灭愚痴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广学多闻。这个广学就是一种广泛的学习。这个学习就产生了正见。这个地方的广学,藕益大师的注解上说是闻慧。闻所成慧,听闻所成就的智慧。这个多闻是一种思慧,思维的思,就是你在学习了教法以后,你应该要在你的一天当中,拨出一定的空闲的时间,在寂静明了的心中,去思维,去消化这些教法。教法通过你的思维,就能够把文字的概念转成你心中观照的正念。你刚开始的正念只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你进行消化以后,这样的概念在心中就有主导的力量。所以,多闻是一个思慧。那么经过广学多闻以后,有什么好处呢?从自利的角度,增长智慧,从利他的角度,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你能够知道什么样的因缘是功德相,什么样的因缘是过失相。那么,你也可以把这样的概念透过你语言文字的辩才去开示其他的愚痴众生。使令他也能够明白道理。这样子,是给众生最大的安乐了。佛法讲离苦得乐,当然佛法也强调修慈善事业。但是,我们今天从比较深层的角度观察离苦得乐,弘扬佛法,开人智慧,就更加重要。就是说,他今天没有饭吃,你给他一碗饭。他饥饿的感受暂时消失了。哎,他生病了,你带他去看医生,把他的病症消除,又可以讲好。但问题就是说,他今天没有智慧呢,他就会去继续造业。他的痛苦就永远不可能消失掉。那么,你今天能够透过你的教授,使令他的心中从黑暗当中出现光明,让他知道,你为什么会痛苦,因为你做了这件事情。他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因为你做了这件事情。那么,你把痛苦和快乐的因素告诉他,让他从今以后知道该怎么做,那这样子更彻底。所以说,菩萨的广学多闻,一方面他自己能够对生命产生正确的抉择,一方面他自己能够引导众生给他最究竟的快乐。就是开启他心中的智慧,这是最彻底的离苦得乐的方法。这个地方就是说,当然离苦得乐的角度很广,我们佛法讲十法界。

  你看天主教,基督教也是一个很好的宗教。但是,我们用佛法的角度来看天主教,基督教,就感觉到它对生命的解释,比较狭隘。基督教对人生的法界就只有两种法界。你相信了耶稣基督,你就升到天上去,你要不相信,你就堕落到地狱。你的生命就只有两种选择。当然,这个缘起也是一个很好的缘起。但是佛法的缘起,我们认为你的生命啊,你有十种选择。你也可以选择放纵你的欲望,来生到三恶道去,你也可以选择你要持五戒十善,来生做大国王,大富长者。你也可以选择修习我空观,法空观,趋向偏空的涅槃。你也可以选择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当然,我们会说,哎,我们来生应该只有一个规划么,我选那么多干什么。但,诸位要知道一点,你今天在教理上的研究更广泛,你的资讯越多,你就有更多的选择。你就会知道你来生该怎么样正确的规划。我们这样子讲好了,如果你今天是生长在正法时代,你今天拜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做杀父,我看你不用广学多闻。你福报大,你拜一个圣人,他入定就知道你过去生的烦恼的后果,你的善根的浅深。他这个大医王,就把你整个的修学过程,这个药就配的好好的,你今天要成就,你修三个月的大悲忏,修完以后,再持大悲咒一百零八遍,然后就念佛,一定成就。他这个菩萨就是有方便力啊。所以,你今天如果生长在正法时代,你就直接修上师相应法,我就听上师的话就好了。但是,不幸的是,你到末法时代啊,这些明眼的善知识少,就是说医生没有了,但是医生没有呢,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药物的材料都还在,什么病用什么药,这些药都还在,但是,我不知道我该吃什么药。那你只好自己去学习。你才可以规划出一套你自己适合的菩提道。我生病了,我自己去找药。你不广学,遇到障碍,这个障碍就障碍到这个地方了。你找不到一个消灭障碍的因缘。所以,行门要专,解门要广。因为,你的解门越广泛,你在对因缘判断的时候,你会更清楚该怎么做。你会用最少的精神体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反正你修行当中,你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依人,第二个依法。依人那就以心印心,他的上师的心直接印你的心,这个以心印心,这个上师要有一定的证量,否则,他自己的心颠倒,他怎么印你的心呢。那么,我们今天广学多闻,我们今天可能遇不到这些初地以上的善知识。但是我们以教印心。以教法来引导自己,不断的修正自己。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广学多闻那,对自己破除障碍,再修学善根,你占了很大的便宜。这个地方就是讲到智慧。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大家请打开讲义,第六面。乙六,布施平等觉。本经的修学宗旨就是以八个法门来成就菩萨的觉悟。叫做八大人觉经。这八个法门在藕益大师的注解当中,分成两个重点。第一个是甚深见,第二个是广大行。第一觉知的无常无我叫做甚深见,培养我们的观照力。后面的七个觉知是依止观照所产生的行动力。你所观照的结果付诸行动。身为一个菩萨,行动力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是断恶,第二个是修善,第三个是度众生。就是我们的生命有三件事要做的了。这一科当中,在断恶方面,本经所强调的是少欲知足来调服我们的贪欲。在修善方面,是精进智慧跟布施。这个精进主要是破障。就是你遇到障碍的时候,你要把你的心力加强。你能够破除障碍,你绝对靠精进。因为你一怯弱,障碍的势力就加强。所以, 我们能够克服障碍,就是仰仗着我们决不放弃的一个勇汉的体性。我们深信三宝的功德是真实的,烦恼障,业障,报障是一种虚妄的境界,它是无明所变现,无明的体性是虚妄。我们修行是顺着本性的,是真实的功德。真实能够破除虚妄。所以,在破障的过程当中,一个人成功失败,就看你是不是容易放弃了,这是关键的地方。那么破障以后,我们要广学多闻,加强自己的观照力。知道什么样的因缘是功德相,会创造安乐,什么样的因缘是过失相,会带给我们痛苦,使令我们在生命当中产生正确的抉择。接下来布施平等觉就是成就福报力的。看经文。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在修善的过程当中,有两种的庄严要成就,一个是智慧的庄严,一个是福德的庄严。前面是讲智慧,这里是讲福德。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这段经文,佛陀先说明,菩萨为什么要广修福德的因素。也就是说你身为一个菩萨,你不应该使令你自己堕落到贫苦当中,就是你不要福报太薄。为什么呢?这里讲出两个理由,因为一个菩萨,福报太薄,你的生命在贫苦当中,当然,你无所谓,因为你有空观的智慧,你能够无驻,心跟贫苦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你不会被贫苦所干扰。但是,外在的因素会有障碍。第一个呢,从人的方面来说,你因为贫苦,就召感众生对你有很多的怨恨。这里行菩萨道就有问题,别人看到你,不欢喜。第二个,在事情上,【横结恶缘。】就是做什么事都障碍重重。前面是噎人,这边是噎事。这样子在行菩萨道,你要弘护正法,续佛慧命,广渡众生,这个地方就有困难。所以,身为菩萨,你尽量不要堕落到这种贫苦的环境。当然,我们要远离贫苦,这当中要有方法。怎么样远离贫苦呢?这以下说明它的方法。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那么,远离贫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布施。布施就是一种分享。把我们的资具,除了我们生命当中必用的以外,多余的物品跟一切有情分享。布施的心态很重要。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同样的布施,有些人功德大,有些人功德小。这个关键不在于你用什么布施。我们很多人都学过唯识学,知道业是由心来主导。心为业主。你今天要任何通过布施来成就广大的福德资粮,重点就是你的心要平等。因为你的心平等,才能跟清净的法性相应。这个地方,我们要平等,就有困难。什么困难呢?我们跟众生结的缘,有亲属,有怨家,有中庸的境界。我们看到我们的亲属,过去生结好的因缘…

《八大人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