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净土法门事理因果的了解所引发的信愿,就是净土宗的见地。没有这种见地是很难产生信心的,很难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心,如果没有对娑婆世界苦空无常无我的切实了解,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一念当中完整具足、是涅槃的常乐我净的事相上的表达,没有这些见地的话,包括真空妙有的中道智慧的把握,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愿的,你的信根就很难建立,没有信根就不会有力量,于是就会怀疑,就会受很多的别解别行的法门所动摇。所以净土宗, 是非常重视见地的,见地就是信愿。能否往生的关键取决于信愿。见地、修证与行愿密不可分。你见到什么程度,也就是你信到什么程度,你的愿才能恳切到什么程度,你执持名号的功夫才能到什么程度,这里面就是净土宗修因证果的完整表达。然而净土法门的见地的建立,主要是仰信佛语。比如,能确信释尊所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并依信愿,执持名号,即是以佛知见为己知见。老实持名念佛就是佛的第一弟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念兹在兹,要把我们所见闻觉知的一切境界都作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一切的逆境成就我们的厌离心,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熏习增强我们的欣慕心,顺逆境界都是成办吾人往生的好境界,往生成佛度众生,这样的修道生活即是沐浴在阿弥陀佛光明中的快乐生涯。念佛人乃人中妙好人,斯语不虚。
(24)问: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答:《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地心”的特点加以理解。有些人会自然地从通途教理来理解善根福德,认为往生西方净土,就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积累广大的福德,否则便不能往生。这种理解并不符合这句经文的法义。蕅益大师深契佛心,于《弥陀要解》中有一精辟的诠释:阿弥陀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证知吾人信愿持名,即是多善根多福德,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是以佛的大愿作为我们因地修行之因心,以佛的名号具足的大行作为我们因地修行之强缘。这是阿弥陀佛以其果地上的功德加持我们,我们凡夫众生只要信愿接纳、感应道交,即可成就往生大事。
(25)问:请开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的经义。
答:这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经文,大势至菩萨向释尊禀白以念佛法门契证圆通的过程。念佛法门是从佛的果地上起修的,把阿弥陀佛大愿大行所积累的无量功德,作为吾人修行的因心。这无量的功德是透过六字洪名传达给行人的,能令行人顿获如来藏的功德,喻为“如染香人”。这个“香”是五分法身之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凡夫众生本来也有这样的五分法身之香,但由于烦恼无明厚重,无由显现。由此,阿弥陀佛施设称念佛名之胜异方便,托彼名号果德,显发行人性德。就好像身上没有香的人,日日置于香木房中,他自然就染上香气了。具缚凡夫,称念佛名,亦复如是。声声佛号,召唤阿弥陀佛的功德,就染上了佛的香。于是凡夫业报身就具有了阿弥陀佛的五分法身的香味,这就是“身有香气”。佛的果地上的功德就庄严着念佛人的心,以五分法身之香、般若智慧之光来庄严念佛者的身心,这就是“香光庄严”。是故,这三句经文把念佛法门名具万德、名召万德、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的奥义和盘托出,吾辈净业行人当依教奉行。
(26)问: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冤亲债主的问题,认为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命终时就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请对此问题慈悲开示。
答:从通途教理来看,冤亲债主常于临命终时,诈亲含笑,导引人的神识入三恶道,所以亟须忏悔业障。然而念佛法门与此不同,那就是阿弥陀佛具有救度众生的大威神愿力。当我们执持名号的时候,名号里面内具的阿弥陀佛光明就在护佑行人,行人五阴魔、外面的天魔乃至多生多劫的冤亲债主是靠拢不了的。如果我们念佛的时候,冤家债主还能找我们的麻烦,能障碍我们往生,那就说明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力量是有局限的,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们先要解决冤亲债主这种业障才能往生,那我们这些烦恼众生就难得有几个能往生。因为无量劫以来,我们结了多少冤亲债主啊!别说是多生多劫,就说今生,我们骂人、得罪人的事情做得还少吗?所以我们只是说: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今生开始学佛了,知道冤亲债主是有障碍的,所以我们要化冤解怨,同时也深感冤亲债主的障碍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那么就请阿弥陀佛帮我们解决。我们投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就好像欠了很多债的人,与国王是亲戚关系,于是便躲进皇宫,这些债主没有可能到皇宫里找你的麻烦。这就比喻我们信愿持名,有弥陀光明的护佑,就好像得到了皇帝威神的保护力量,所以不必担心。带业往生乃念佛法门的特质,更何况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吾人但至诚恳切念佛,悉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无须担忧冤亲债主的问题。
(27)问: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答: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在《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中,叙述释迦牟尼佛因韦提希夫人之请,“即广开净土之要门”,阿弥陀佛在释尊演说净土法门过程中,“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的主要内容,是定善十三观与散善三福九品往生章。而“弘愿”的内涵是,如《无量寿经》所示,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细味善导大师这段精辟的开示,可以明了弘愿的涵义,与要门的释义是一体交融的,不是将弘愿与要门打成两橛的。定善十三观的观想念佛与观像念佛,无阿弥陀佛弘愿加持,亦难以成就。九品往生章中,无论是上品上生,还是下品下生,都是凭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往生的,上智下愚、善人恶人,悉由弘愿所摄受。所以,阿弥陀佛弘愿是贯穿、融摄于要门始终的。赞叹要门,即是赞叹弥陀弘愿;推尊弥陀弘愿,即是倡导释尊要门。众生根机乐欲不同,随机说法,侧重面亦宜不同,无须高扬弘愿,贬抑要门。
须知,阿弥陀佛“显彰别意之弘愿”,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于第七观显现于虚空,向韦提希夫人传达慈悲愿力:净业行人可以读诵大乘经典往生,可以随修净业三福往生,但更核心的是,信愿持名,往生更究竟、更圆满、更快速,更符合佛的度生本怀,所以要处处彰显信愿持名之胜异方便。然为体现净土普摄一切众生的特点,释尊开显的要门,摄机更广。然无论是执持名号往生,还是以宗门教下的修行功德回向往生,都有阿弥陀佛弘愿的加持。所以,一切众生往生,都是靠阿弥陀佛弘愿加持得以成就,要门和弘愿相辅相成。
三、实 修 笃 行
(1)问:我没有皈依,但我这十几年来,每天只要在家,一般第一件事就是点上三根香,但就是很懒,有时候一觉睡到下午,烧香没有固定时间,请问这样是否不好?
答:由于你还没有皈依,我们也不想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你了。你没有皈依还能想到在佛面前点三根香,已经不错了,但如果要从修行的角度来衡量,你的上述行为是不好的。首先,你放纵了你的懒惰,说明你的求道之心还没有上来。懒惰放逸是众生与生俱来的烦恼。权且不说你学佛修道,就是做世间的事业,这个懒也会决定你是一事无成的。烧香你没有规定时间,说明你这个人生活没有规律,没有秩序,没有管住自己的决心。所以从世间法来看,也是不好的。那怎么办?你既然烧香,就规定好时间。你怕睡觉睡得太晚,就放一个闹钟在那里,闹钟响了你马上起来。睡觉只要恢复体力即可,不可将睡觉当作享受。一寸光阴一寸金,当勤精进。
所以现在你既然接触到佛法,须知“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你应进一步地要求三皈依,要求佛法僧三宝的加持,要把你懒惰放逸的毛病改掉,规定时间点三根香。不仅点三根香,你还要开始规定一个功课,要念佛。点香之后你最少要拜三拜吧!拜三拜你最少要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吧!念完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再拜三拜结束。你不能点了三根香就没事了,要转换自己的念头。怎么转换?用至诚恭敬心。我们点香、我们礼拜这是至诚恭敬心,然后又加上念“南无阿弥陀佛”。当要懒惰放逸的时候,你就跪在佛面前说:“我怎么这么糟糕啊,请佛菩萨加持,让我改掉懒惰的习惯。”每天睡觉最好不要超过六个小时,你把放逸懒惰的毛病改掉。古圣先贤谆谆教诲我们不要放逸,要勤精进,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对家庭、对众生有用的人才。
(2)问:念佛法门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持名念佛确实是修持净土法门的一种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么,在持名念佛时,念六字洪名和四字佛号有何不同?有哪些持名念佛的方法可以采用呢?
答:持名念佛念六字或四字并无大的区别,总在念佛人的习惯、方便、欢喜而定。但都必须如印光祖师讲的:(在)真信切愿(的基础上)志心执持。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
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应在制服耳根与意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听佛声,以意根或记数或作观想,摄住耳根与意根,其它诸根自然臣服。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脱。念佛方法甚多,兹略述三五,以备净业同修选用。
1.简易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