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P14

  ..续本文上一页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心自不散。但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净室或佛堂,仍须对佛像焚香礼拜,立念跪念均可。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为事务忙碌者所立。实为无论僧俗闲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禅师晨朝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至老不休。此法能制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2.十念记数法

  印光大师为对治妄波沸涌而立。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久自当得之。此十念记数法与晨朝十念法,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十念记数,以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持名与观想合修

  凡于行住坐卧时,则一心执持名号,凡于蒲团上跏趺静坐时,则心心观想佛像与净土庄严。经行疲乏则趺坐以观佛,坐久则经行以称名。如能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如是循环善巧修行,久之自得大利。持名方法有上述诸种可资采用,趺坐观想之方略举数端。

  (1)自坐莲华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想目前生一大莲华,不拘青黄赤白,状如车轮之大,观想华状分明,仍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台之上,端然不动。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我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莲华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悉与十二部经相合。

  (2)白毫观

  观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身,趺坐胜宝莲台,端正无比,两眉之间,有白毫一颗,长丈五尺,周围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转,中则虚空,放净光明,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住念,坚固勿移。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观经》云:“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3)阿弥陀佛观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另外亦可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若德风华雨,若妙香天乐,若泉池楼阁,若林树宝网,一一忆念,一境一幕,神游净域。先送心归极乐,临终定得莲华化生。

  4.临睡观念法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

  发愿已,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此法系善导大师所立。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净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此临睡观念佛法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获致身心健康,弥陀名号亦是世间疗效极佳的安眠药。

  

  (3)问: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对治?

  答: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大总持,获真受用。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然以生灭心揣摩佛经真实义,往往愈推愈远。是故宜从真修实干入手。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三资粮,其中持名念佛为信愿二科之落实。吾人无始劫以来,总在妄想杂念堆中讨日子过,是故伊始念佛,不是被浓雾般的昏沉所困扰,便是杂念汹涌,佛号被冲得无影无踪。加之吾人懈怠放逸的习气,缺乏披铠上阵一人与万人敌的刚毅,所以因循故辙,泛泛悠悠若干年,没有获得一丝毫的念佛法喜。须知看经阅教如读药方,持名念佛方为服药。印祖开示,一个真老实念佛者,一分时间阅经,九分时间念佛。意在吾人从念佛行持中契入。所以文化人学佛,应多从事相入手,每日规定自己念佛的数量,或一万,或二万,或三万。拜佛若干,记录在册,限期检查。有机缘可作或共修或自修的精进佛七,或百万佛号持念等。总在使佛号变熟,止观并运、定慧等持,功夫得力。此时看经阅教,自然心明眼亮,默契于心。愿净业行人共勉之。

  

  (4)问:我受了五戒修持净土,现在早晨诵《楞严咒》。有的佛友说,这是杂修,但我已经在佛前发誓,一天诵《楞严咒》一部。请师父开示。

  答:你能够受三皈五戒,修净土,这非常难得。对修净土的人来说,原则上,以一门深入专修为上,读诵净土经典,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但如果你对楞严咒有特殊因缘,发愿诵楞严咒,也是可以的,然须将诵楞严咒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亦属专修的范围。

  

  (5)问:阿弥陀佛的“阿”字念成“ō”(音“喔”)可不可以呢?另外,打坐念佛时常会嗝气,或者觉得有股气堵在胸口,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阿弥陀佛的“阿”字正确读音念“ā”,有些人习惯发“ō”音,也是可以的,如来悉知悉见。无论是念“ā”音还是“ō”音,阿弥陀佛都知道我们是在念他。但最好慢慢改过来,因为“阿”字,华严字母中排在第一,表法界生发音,诸法空义。“阿”字具无量功德,无量涵义。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展示了生生不息功德藏。

  打坐念佛时不要高声,否则伤气。可系心于佛号,随呼吸持念,慧心安住。随息念佛亦是良佳的摄心方法。对于身体上的疼痛或者是气脉等不要执著,一切观空,佛号历历分明,即是无上深妙禅。诚如彻悟大师所示“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定久不知谁唤醒,满天霜月照幽林”。

  

  (6)问:用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答:对初学者来说,宜从计数念佛入手,功夫渐深,自然与弥陀名号的功德相应,令心趋向于清净。凡夫众生开始念佛的心都是污染的、生灭的,只要是在心意识范围都不是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是要离开心意识。心是阿赖耶识,意是第七末那识,识是第六分别识。未离开心意识,又称众生心,生灭心。吾人信愿念佛,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泯为一体了,全佛即心、全心即佛。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安顿在不生不灭的法性理体上,如是即便有一定程度的清净心。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还不叫究竟清净,唯有佛一人才是究竟清净。

  了解这些修因证果次第后,还是要从老实记数念佛开始,每天至少念一万声以上,多多益善,念清楚、听清楚、计数清楚,每日数量用功课册记下来。是否有清净心你不必理会它,功夫境界是水到渠成的,你老是去琢磨会成为一种负担。往生一法全凭信愿持名,我们有信愿才会去计数念佛,通过计数念佛又能够增上我们的信愿,是由吾人计数念佛这样恳诚感通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持,令我们横超到西方净土。念佛的主要目的就是求往生,只要成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毕竟臻于清净,因为极乐世界是清净的法性土,有极大的加持力。而在这个世间我们想求清净却甚难甚难,因为这个五浊恶世,整个的环境和众生的心都是染浊的,吾人处在这种浊染的时空中,不能不受影响。

  是通过记数念佛渐次获得清净心,不是想有清净心便能得到清净心的。是故我等净业行人当在计数念佛上下功夫。制订定课与数目,循规蹈矩地完成,日积月累,自然成办往生资粮。

  

  (7)问:平时念佛都是散乱心在念,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答:摄心念佛的方法,即是大势至菩萨所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注重摄耳根与意根,这二根摄住,其他四根不摄自摄。摄耳根的方法即是自念自听,念清楚,听清楚;摄意根的方法,是心与声相依,念兹在兹,不让心念外逸。然常口念佛号心向外跑,如是可配合十念计数法,念一句佛号,心里记数一,念二句,心里记数二……念至第十句,再从一至十,如是循环往复摄意根。我等众生初心念佛必定是散乱的,因为无数劫以来的阿赖耶识的妄想种子都会出来,这时要从容静定,妄念来的时候正是做工夫的好时机。就凭这句佛号去收摄妄念,以一句佛号摄百千万种妄想杂念,以一句清净的佛号来澄清吾人垢染的心。这句佛号就像清水珠,投入浑浊的水中,浊水不得不清,这句佛号投入凡夫的乱心中,乱心不得不佛。所以在散乱的心念里,要紧紧地抓住这句佛号,不要去注意那些散乱的妄念,只专注佛号。这样旋收旋散,旋散旋收,如人学射箭,渐渐功夫熟练。慢慢地,当你能念佛的心与所念的佛号日渐趋近,在你的念头里面占了主导地位时,那你的功夫算上路了。这句佛号常时熏习内心,凝成强力种子,你就不经意中,亦有一句佛号在涌动,渐趋不念自念。是故摄心方法要从钝工夫做起,一天至少要念一万到三万声佛号,有打佛七的机…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