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P15

  ..续本文上一页会来打精进佛七,或昼夜经行念佛,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狂乱的心就逐渐得以降伏。如是净念相继,即可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8)问:念佛对身心确实能起作用,这如何从理上解释呢?

  答:念佛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智慧的开发乃至临命终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随佛往生等,必有功效。古往今来的事例,不胜枚举。然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

  这确实不可思议。从不可思议层面来说,此乃吾人心性之不可思议,持名奇勋不可思议,以及弥陀大愿加持不可思议所致;又从可思议层面来看,亦可说出点道理。须知,诸法的状况与吾人的心念相关。我们生活中的顺逆境遇、身心状态、人际关系、生存环境等,都是由吾人念头变现出来的。不好的念头变现出的是不好的境界,好的念头就变现好的境界。如同做梦,全心即梦,全梦即心。要改善梦境,就得改善心念。念佛具有净化念头的强力,这句名号具足着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当吾人执持名号时,转化念头力量强大。名具万德,名召万德,全摄佛功能为自功德。是故,念佛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由于从本源上净化了念头,因而由念头所显现的身心状况、人际关系和事业等等,都会向好的方面转化。而放生回向也是这样,放生是培植慈悲心的,你生起了慈悲心,那正报和依报就会大为改善。是故,信愿念佛,戒杀放生,不惟饶益他人,更是利益自己;不惟利益来生,更能利益当生。愿诸同仁深信毋疑。

  

  (9)问: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答: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每天系念佛号很好,但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没有了妄想杂念,就不是凡夫,你就是圣人了。你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那么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发会脾气,也是免不了的。但是念佛过程当中,第一次发脾气你可能会火冒三丈,经过一段时间念佛,再发脾气的时候可能火就窜不那么高了,这得有一个过程。五浊恶世末法众生,其根机也只能这样。至于你总是希望念佛息灭贪、瞋、痴,那么这个目标定位要调整,念佛志在求往生,至于伏断烦恼,要顺应自然,不可强求。我们要念念想到业障深重,靠阿弥陀佛赶紧让我们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念念求往生哪,这才指向正确的目标。善导大师的水火二河比喻告诉我们:我们走在这条念佛往生的白道上,贪欲之水与瞋恚之火仍然存在,但并不妨碍我们走在这狭小的白道上,度过生死急流,到达极乐彼岸。贪、瞋、痴等烦恼本质是虚妄的,是空的。我不理会他,专注在这一句佛号上,那么如何能专注在这句佛号上呢?首先要生死心切,把死字放在自己的额头上,我马上就要死了,这时候你专注不专注?我须臾间就撒手人寰了,这个时候你还有什么放不下,但念无常,才能恳诚念佛求往生呀。

  

  (10)问: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地去除妄念?

  答:注意不可把念佛仅仅作为工夫去用。将横超法作竖出用,祖师常有呵斥。念佛法门首先要解决信愿,时时呼唤弥陀的救助,阿弥陀佛就在我内心,我在阿弥陀佛的内心,我是佛心中的众生,佛是我心中的佛,感应道交是当下的。念念作得生净土想,念念心生欢喜,这样念念都有效果呀!怎么妄想杂念还有呀?妄想杂念不管他嘛,只要在妄想杂念当中,有这句佛号,能够守得住,把得稳,就是我往生左券。由此获得安心安乐,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呀。有如是信愿心态后,至少一天念一万声佛号,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你必须完成他,念不完一万声佛号就不要睡觉。万一当天极忙无法完成,也要在其他日子补上。如果持之以恒,念佛功夫得力,妄念自然稀少,此长彼消,水到渠成。

  

  (11)问:是否能够在念佛号之前祈求阿弥陀佛佛光加持,帮助我,驱除心中的贪、瞋、痴?

  答: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信愿行具足,念念往生啊!此刻西方净土七宝莲池中,标上你的名字莲华放出光明,莲华越来越大。念佛时,即有阿弥陀佛光明加持,我们至心“南无”(全身心归命),就是真正的祈求。有了弥陀强力的加持,就能有效地驱除自己的贪瞋痴。贪瞋痴如浮云,念佛犹如智慧之风,风吹云散,性天法尔朗彻。妄念来了不要去管他,一定要转化为佛号的念头,念头转化,也要经过由生转熟的过程。现在有些人边念佛边琢磨有不有清净心,听说要清净心才能往生呀,所以就刻意观察念头,哎呀,我这一念又不清净了,这里妄想杂念又起来了。这怎么办,怎么办?完蛋了,我不能往生了,因为我没有清净心。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自设障碍,并无圣言量的依据,纯是自己凡夫的知见,不可依从。

  

  (12)问: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呼吸,只专注在阿弥陀佛圣号上

  

  答: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可以随着呼吸来念阿弥陀佛,吸的时候,念阿弥,呼的时候,念陀佛。如果是六字,那么吸的时候念南无,呼的时候念阿弥陀佛,一呼一吸,渐微渐细,然意地中亦有音声之相,用此摄心。这样心系在佛号上,这就是念佛禅,“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禅就是佛心。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我们安住在阿弥陀佛的无上的愿心上,就安住在无上深妙禅上。于此禅和净就圆融不二了。

  

  (13)问:弟子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去世时,弟子如何助念?临终如何劝导?在亲人耳边放念佛机可以吗?

  答:自己的亲人去世,你首先要义不容辞给予助念与临终劝导。印祖的《临终三大要》以及东林寺印行的《饬终津梁》,所作临终之指导,要常常对亲人、对父母进行劝导,要让他放下世间所有的牵挂,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把他牵挂的事情,赶紧帮他料理完,然后告诉他:“这些事情你放心,我都办妥了。”然后就劝勉他产生信心。这时候应该直接给他念,你现场自己去念,有你的至诚心去念,比听念佛机好。除非在没有人助念的情况下,才用念佛机替代一下。最好是自己亲自念,劝告亲人保持信愿行之正念,如是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定得往生。

  

  (14)问:平时念《阿弥陀经》及佛号,有时帮莲友临终助念结缘《地藏经》,这是否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

  答: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一心专门读诵净土经典;一心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一心专门礼拜阿弥陀佛;一心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那这样随顺佛敕,易与弥陀愿力感应,得遂往生。如果是杂修,感应力弱,往生比例就随之下降。所以我们还是以专修为主。至于给莲友临终助念往生,更应专称弥陀名号,令亡者系念佛号,作往生意。南无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包含着所有佛菩萨名号的功德以及诵念诸种经典的功德。有人认为要消灾延寿就得念药师佛,难道念阿弥陀佛就不能消灾延寿吗?他是无量寿啊!念观世音菩萨能够免灾吉祥,那念南无阿弥陀佛亦同样能得到。古往今来祖师大德们悉殷勤劝告,无论是助念往生、荐亡超度乃至消灾延寿等,皆应念佛。至于某莲友与《地藏经》有特殊因缘,平日熏修熟,好乐听闻,那么助念时,先念一部《地藏经》。尔后再提起阿弥陀佛名号,亦无不可。只要将读诵其他大乘经典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也属于专修之列。

  

  (15)问:我在生活中,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自警,佛号不断,但就是不能入定,怎样才可以入定呢?

  答:看来你还有一个对入定的执著、贪求。你这一念执著贪求的心就是你入定的障碍,可见你对念佛的功德还是缺乏正确的知见。你在老实念佛当中就已经入定了,是不是这样啊?这弥陀名号就是无量寿,无量寿就是自性的寂定,就是陀罗尼,就是三昧之王,已然超越一般的禅定了。所以你在一心念佛的时候,就已经入到了无上深妙禅,诚如经典所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为无上深妙禅。你已经安住在无上深妙禅里面,却还问:我为什么没有入定呢?就好像你已经在故宫了,还到处向人打听北京在什么地方一样。所以还是老实念佛,不管入定不入定,一心执持名号,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万虑俱空,不知有身,不知有世,亦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不求入定自然入定。以无所得故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有所得心就什么都得不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切不可用世间分别执著的观念来求境界,有能入,有所入,有能入所入就离定甚远了。首楞严三昧,一切事究竟坚固,能所消泯,最后到空,能空所空亦遣,空空亦空,一空到底,毕竟空无所有,这时候才能说你入到了般若禅定。

  所以你不要老是在这里执著这些东西,一定要消泯对待。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即可。

  

  (16)问: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净土圣贤录》中记载他们都得以往生。既然法门无量,殊途同归,那修其他法门也回向净土,不也照样往生极乐吗?恳请法师开示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答:净土一法是普门法,就是平等普遍地摄受九法界种种不同根机的众生,也是所有大小乘宗派的最终归宿。《净土圣贤录》中记载的宗门教下的那些善知识,他修自己本宗的法门,最后以所修行的功德回向求往生,也是可以往生的,这个《无量寿经》也谈到,这些修行大乘法门的只要一念净心回向都能往生。但是善导大师到印光大师,强调专修,亦有其意味深长的道理。专修把握性大,杂修把握性小。专修就跟阿弥陀佛建立起很亲切的因缘关系,当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知道我们,我们顶礼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了解我们。我们每天心里都是想着西方,想着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在阿赖耶识内熏习那个与西…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