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以向他们讲些因果故事,注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其次,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欣赏宁静的古乐,朗诵唐诗宋词,引导孩子读儒家经典,如《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等,让他们多看些像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之类的善书。这些教育,并无宗教色彩,任何家长都能接受。

  视具体情况,向孩子介绍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好处,最好将佛号编成儿歌风格,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家长亦不知不觉受到佛化。

  总之,在社会上,作佛学教育,要考虑国情和众生接受情况,要善巧方便才能有所成效。从儒家教育开始,渐次浸润佛法精神,变化气质。素质优良,即可为家长们所接受、叹服!

  

  (5)问: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弟子应该怎样做呢?

  答:你接触净土法门,通过念佛,得到身心上的益处,亦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同信净土法门,这个心是良苦的,但要观察时节因缘,不可轻率而行。一般没有经过佛教熏习的人,长期以来对宗教都有一种负面的评价,误会很深,所以你很热情地送佛书光碟给他,他不感兴趣是可想而知的,碍于情面说自己没有时间看,背地里还可能议论你怎么搞宗教迷信呢。所以不可操之过急,要慢慢引导。先让他从知识角度来了解佛教,不要一上来便信仰修行色彩太浓。因为他们可能认为,我接受佛教信仰会不会有许多限制。如果事业进取心没有了,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去学佛,我的饭碗或许都没有了。他有很多疑惑,当然会以种种理由拒绝。

  是故应善巧方便,先以欲勾牵,谈学佛对世间的好处,诸如学佛能令内心清净,智慧开发,身体健康,学佛可让我们事情做得更好。从这方面去诱导一下,这样慢慢来。万一家人的机缘没有到,也就耐心等待。首先求诸己,你自己要好好如法学佛,奉持净业三福,提升精神品格,提高整体素质。家人看到你通过学佛,各方面都变好了,就会对你所学的佛法产生好感,便会产生也想接触的念头。如果你学佛后,仍然烦恼重重,做人都没有做好,家人就不会听你的话。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你真诚学佛,并祈阿弥陀佛慈悲加佑,最终会感化家人一起学佛的。

  

  (6)问:佛作为众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

  答:佛作为众生所信仰的对象,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性理念、信息层,这就涉及到佛的三身:法身、报身与应化身了。法身无形无相,随众生的机缘,佛以无碍智种种神通变化让有缘众生产生信心,或者住如梦三昧在梦中示现佛相,或者有种妙香过来,让你感觉到佛的真实性。所以我们有没有智慧,就看我们对佛的存在有没有信心。

  佛是什么?佛是觉,佛是智慧,吾人自性就具足佛性,具足对法界理和事的智慧把握。通过形态上,我们能够看到佛像、能够看到佛经,如果说没有佛的存在,那三藏十二部经卷是谁说的呀?谁能说得出来呀?而且说得这么多呀!你问什么都能回答你,因为佛是一切智人。当佛在世的时候,频婆娑罗王请佛在他的国家结夏安居,频婆娑罗王为了每天给佛提供丰厚供养,如奶酪和醍醐之类,就专门找了几个养奶牛的专家,待做完三个月的供养,国王就对养牛人说,你们在这里辛苦供佛三个月,现在结夏安居就要结束了,还不快去问问佛法呀。这四个养牛的人都说好,他们走在去见佛的中途就商量:大家都说瞿昙是一切智人,我们听了都觉得很怀疑,他怎么可能什么事情都知道呢?瞿昙生活在王宫,对于四韦陀等典籍很了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也判别不了对错。于是就想到一个办法,问其他的问题我们都不专业,我们问自己专业的问题就问养牛的方法。瞿昙是个太子从来没有养过牛,而我们是祖辈养牛的行家,我们就问我们懂行的问题。他们到了之后就问佛,用什么方法可以令牛群繁衍得多呀?什么方法可以令牛长得膘肥体壮呢?佛就跟他们讲了可以使牛群繁衍得体壮膘肥的十一种方法,这几个养牛的人一听,他们祖辈传下来的只有其中的四到五种,而佛却说了十一种,最后觉得佛是一切智人。所以相信佛的存在、相信佛的智慧、慈悲、相信他决定来拯救我们出离苦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思想上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突破怀疑,获得对佛的信心,就得救了。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没有信心你就没救了。所以,你要想成为与佛有缘人,就从相信阿弥陀佛的存在与愿力下手。

  

  (7)问: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

  答: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与科技为主干,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向功利主义倾斜,追求物质感官的享受,放纵贪欲,为分得较大一块蛋糕而不择手段。是故,全球性的道德低落,风尚解体,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以及地震、火灾、海啸、瘟疫、战争等灾祸便接踵而至。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惨烈,吾人当作深度思维。因果报应的法则,在这个时代表现地何等的直白,埋头舔刀上蜜的人呀,谨防刀割其舌。

  而对净业行人来说,在此浊世,宜从厌离心入手,观照娑婆秽土,众苦充满,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观照一切有为法的苦空无常无我,对此世间作火宅想,牢狱想,粪坑想。对极乐净土作故乡想,清凉池想,常乐我净想。以安养刹土之乐,回顾娑婆世界之苦,厌离心自然深切。以娑婆世界的剧苦,遥观西方净土之极乐,欣慕心自会恳切。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有此般若正见,就会令吾人在五欲六尘中,获得一种抵御的保护层。如鹅鸭披上羽衣入水,不受水的沾染一样。是故修习念佛法门,般若正观至为重要,尤其是在污染日深的现代,这亦是信愿的本质内涵,敬希净业行人从此痛下功夫。具足厌欣,方能提起弥陀名号如金刚王宝剑,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直透红尘诱惑之魔网,到达极乐莲邦。

  

  (8)问:皈依佛教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答:皈依了佛教,就意味着确定了精神归宿与人生价值目标。禀受三皈依时,吾人就庄重承诺:自皈依佛,就不再皈依天魔外道;自皈依法,就不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再皈依外道邪众。这是我们必须时刻谨记的。确立了这种信仰目标与内涵后,如果作为居士到了道教等其它宗教场所,出于对那些善神、天尊以及世间圣贤的恭敬,予以礼拜问讯也是可以的。这种礼节上的礼敬与内心的信仰皈依是两回事。当然,出家僧众对其他宗教的教主圣贤,问讯合掌恭敬即可。

  

  (9)问:怎么忆佛?

  答: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见闻觉知某个景物,这个景物便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了一个信息,比如我们曾经到过天安门广场,现在作意回想一下,天安门广场的景象就浮现在脑海里。忆佛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忆念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忆念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忆念西方极乐世界的全体光明,忆念六字名号功德。这个忆是我们的内心系念牵挂境缘,不能忘怀他,就好像鸡孵蛋,保持这个暖气,就好像家里发生了一件很重大的性命攸关的事情,这时候你在上班工作当中心里面自然还牵挂着那个事情。所以我们以至诚恳切的心,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要把忆佛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惟此为大,天天忆想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决定能救度我们,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遇上种种逆缘,他人非理给自己的诬谤,不可生瞋恨发脾气,应作念想:我都是要往生西方净土的人了,怎么能跟他去计较呢?如果污秽贪欲的心上来了,应思惟我都要去净土莲华化生了,怎么还能有贪欲的心呢!看到贵重财物生起盗心时,应思惟我都要去西方净土,那里金银七宝具足,我怎么能去拿人家里的东西呢!念佛忆佛能将阿弥陀佛的功德彰显在吾人身上。身心柔软,止恶防非,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便能降服贪瞋痴烦恼,香光庄严,是故宜常念佛忆佛。

  

  (10)问: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答:怨恨是一种对不如意的人与事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此时,勿怨天、勿责人。应思惟这些违逆境缘,皆是自己宿世今生业缘所致。若见人欢喜者,得欢喜报;恼害人者,得恼害报,种种皆是本着前世之所为,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所以要心平气和,作还债想,可千万不要积聚怨恨,这是很不吉祥的事情啊!且聚积的怨恨遮盖着我们的佛性,遮掩着我们智慧的光明哪!这个怨恨一旦像决堤的水冲出来,其力势足以毁灭对方,同时也毁灭了自己,自他不二吗。吾人内心如清泠之水,虚明湛洁,一起怨恨,则若投下污秽之物,当即浑浊水之清泠。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火烧功德林哪。此时,要忍住,作还债想,尤其是念佛人,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父母啊,他曾经作过我父母,我作为子女要孝顺他,孝顺都来不及,还怎么敢怨恨他呀,一定要把这个怨恨放下,以慈悲心对待一切,身心祥和。

  有一种妇科怪病,中医叫“梦与鬼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怨恨心大,全身心被恨气控制住了,不就是鬼控制住了吗?如能忏悔、宽恕对方,心地光明磊落,梦中之鬼自然就没有了。所以,悔恨心也要遣除啊!事情过去了就把他放下,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做梦啊!如梦幻泡影,有什么可执著的呢?昨晚你做个梦,有老虎在追你啊!恐惧得惊醒过来,原来是假的,虚惊一场,此刻你还有什么悔恨呢!如果有悔恨的话应该是想,既然是做梦,何不在梦中做个人情,就给老虎吃掉好了,正好做一布施功德,乐得做个人情,乐得做个君子,岂不快哉!

  

  (11)问:我们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四小时播放念佛机、VCD,开播比如《地藏经》的录像,这样的动机是为度家人、度无形众生,这样可以吗?

  答…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