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P5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官员是一个优婆塞,听得很受感动,贫穷布施难啊!将十二年微薄的薪金布施出来,难能可贵。官员便给穷画师解除绑绳,将自己身上佩带的璎珞和上好衣服赠给画师,并且还将一匹好马与一个庄园赠送给他。穷画师的布施果报是上天堂,虽还未得,但花报就已当下现前了。

  所以我们自己并劝众生在敬田与悲田做布施功德,是值得提倡的事。对此义工需要观机,要讲布施的功德,讲述清楚,并以身作则。一旦对方反感,说明机缘未到,便不必勉强,以随分随力随缘为好。

  

  (17)问: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与义工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活动,我们应该如何在工作之余,妥善处理好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做义工是不是只在修福报,没有功德?

  答:净业行人是要福慧双修的。做义工通过布施自己的时间、体力、经验、智慧来利益大众,是积累福德的良佳方式。做义工发心纯正,不求回报,三轮体空,那做义工不仅是有为的福德,也是无为的功德。你以无为的心去做义工,有为的福德就当下变成无为的功德,也是我们增上往生品位的资粮。但要注意以念佛为主,做义工为辅的原则,不可以做义工修福德无暇念佛为借口,荒废念佛正行,至少要保持一天一万声佛号的数量。世间人一般比较注重修持有为的福德,而对无为之道感觉漠然。曾经有居士问过我,假设有两个人,一个人常常做义工办慈善事业,做了很多利益社会的事,另外一个人一天到晚不干事,就在家里念佛,那么这两种人谁更能往生?当他提出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倾向性,一般人对前者比较看重,而实际上后一种人更能往生。因为老实念佛是一切善行中之至善。执持名号,具足六度万行(莲祖、蕅祖均有类似开示)。在以念佛为主的前提之下,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好服务众生的义工,在做义工过程中贯穿念佛。并把做义工的福德回向法界众生,共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念佛与做义工便相辅相成了。

  

  (18)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也者。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找认熟,然后,宁静片刻,徐徐读诵,念兹在兹,心不旁骛。如是诵经,庶可获致法益。如出现读错漏字的现象,诵经的功德就会大打折扣。兹有一则公案为证: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是佛门弟子,军务之余诵经。有个阵亡的士兵托梦戚继光将军,告知明天当遣他妻子前来拜见,请求将军诵一卷《金刚经》为他超度。第二天,果然其妻悲泣前来恳请戚继光将军,戚继光慈许。次日早晨,为阵亡士兵诵《金刚经》。在诵经过程中,家里丫鬟给戚将军送来茶饼,戚将军见后挥手,示意拿回去,便继续诵完了经。当天夜里,梦见那位士兵说戚将军念的《金刚经》多了两个字“不用”,功德不圆满,所以没能超度出去。戚继光追忆,怎么会多念“不用”两字呢?哦,原来是向丫鬟摆手,意地中有“不用”的意思,便混入经中了。于是第二天早晨,戚继光再次诵《金刚经》,把门关严,交代一切人等不准干扰,便至诚地诵完《金刚经》。至夜,又梦见那位士兵前来道谢说其已从冥府超度投生善道了。可见诵经不可掉以轻心,动心起念,幽冥俱通。如是因如是果,可不慎哉!

  

  (19)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

  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是传承释迦本师遗教,依照教理行果而修持的。具体说到传承在各宗派的表现方式,却是多样化的。有的注意形式的传承(如衣钵等);有的倾重精神的传承;有的注重代际相接;有的只是跨时空的心灵默应。佛法是圆活的,不可以一概全。

  譬如净土宗的传承,更多地侧重在跨时空的精神传承。龙树菩萨作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的集大成者,传承释迦本师净土之教,将通途教法与净土念佛法门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处处指赞西方净土。昙鸾大师以其灵慧宿根,感通龙树菩萨的净宗精神,并以此为立论依据,注释天亲菩萨的《往生论》,直将天亲衷怀,佛心悲愿和盘托出。昙鸾大师虔敬礼奉龙树菩萨为本尊。临命终时得龙树菩萨梦示往生时辰,非常之人得非常之传承,亦是净土教史之佳话。

  善导大师作为中国净土教之集大成者,其传承亦堪称奇妙。善导大师发愿注释《观经》要义,楷定古今。每日诵《阿弥陀经》三遍,念阿弥陀佛三万遍。每寝梦中,常有一僧前来指授《观经》玄义。注释完毕更不复见此僧,梦中之僧或是阿弥陀佛化现。可知《观经四帖疏》直接传承佛意,吾人当尊如经法。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于五台山大圣竹林寺,得文殊普贤二菩萨之净土传承。净宗五祖少康大师在洛阳白马寺,感善导大师《西方化导文》放光。又在长安善导影堂,感善导大师影像升空之开示,洵为二祖向五祖之隔代传法。

  永明延寿大师宗门开悟,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然亦于佛前虔敬拈阉,抉择法门,七次并得净土阉,万善同归极乐。其禅净四料简允为大藏之纲宗,修行之龟鉴。净宗七祖省常大师继踵慧远大师结社念佛之芳踪,结净行社,引导公卿显贵念佛求生安养。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参禅开悟后,继思念佛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羡归心,我何人斯,敢不归命。由此专修专弘念佛法门。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蕅益大师),步武资福(彻悟大师)”(周孟由居士语),其净土传承至纯且正。足证中国净宗十三祖以至诚心,或得佛菩萨冥显加持,或感上代祖师之灵应,其上契古印净宗圣言量之理则,下应震旦国人之根机的血脉,却是一脉相承的。

  是故我等众生只要如实遵从净土五经一论之圣言量与中国净宗祖师的思想,即是得到了净土宗纯正的传承。然后深信切愿,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为大导师,决定能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带业横超三界,往生极乐,疾速成佛。愿以此信慧正见,用作净业修持之指南。不可被异解、异见、别行所左右,徒兴歧路亡羊之浩叹。

  

  (20)问: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等,早晚简课,只拜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佛,还有十方三世常住三宝和清净大海众菩萨,不再另拜药师佛和地藏菩萨可以吗?

  答:你既然佛堂已经供了药师佛和地藏菩萨,就用那种平等的广大心去礼拜。你这一礼拜,所供的佛菩萨都拜到了,不一定要分别我这一拜只是拜阿弥陀佛,那一拜只是拜药师佛。《华严》十玄门中有一个主伴圆融具德门,当我们标心拜某一尊佛的时候,这尊佛就为主,其他的一些佛菩萨就为伴,为主的佛也就具足为伴的佛菩萨的功德,圆融无碍。是故我们拜一尊佛就等于拜所有的佛,这是圆顿的义理,不要以凡夫的知见心生分别,所以你拜西方三圣就等于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包含着药师佛和地藏菩萨。药师佛乃东方琉璃光如来。药师佛针对苦难的众生,尤其是被身心疾病所困恼的众生所发的十二大悲愿,同时与西方净土也有极深的因缘。《药师经》里面讲到:如果有读诵药师经典以及称念药师如来名号的众生,他还有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那么药师佛都会满足他的愿,临命终时会派遣八位菩萨护送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所派遣的菩萨里面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可见阿弥陀佛的二大胁士同时也是药师佛的眷属。诸佛境界不可思议。《无量寿经》云:西方净土莲华放光,光中显出无量的诸佛,到他方世界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这光中化佛里面有释迦牟尼佛,药师如来又何尝不是从西方极乐世界过来的呢!所以我们在这个终极层面去了解的话,放心礼拜阿弥陀佛,礼拜西方三圣,就等于礼拜到了一切佛菩萨。

  

  (21)问: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何对治这一烦恼?

  答:其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不了解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生命的无常啊!今生如不能成就往生净土,那大多要到三恶道里面去报到啊!那三恶道里面一去就万劫难复啊!这种恐惧心没有起来,生死心没有起来,于是就把学佛看得泛泛悠悠,甚至常常看成生命的一种点缀。看点佛经,搞点机锋转语,然后与朋友在一起侃一侃,哎,觉得自己很高妙。做这些表面文章,才会进进退退。今天情绪好一点,诵点经念念佛;明天想睡点懒觉,就拉倒了;后天有点感冒,哎,正好有个借口,感冒了,就算了吧!再过几天又有个外地朋友来,啊,几年没有见面,那我们要高谈阔论的。总是找很多很多的理由,那么怎么办呢?从现在开始,你给自己规定早晚功课。你规定一个功课,一定的念佛数量。先不要定得太高,哪怕念一遍《阿弥陀经》,念一千声佛号也好。把功课定下来,一定要完成。一定要有恒心,没有恒心啊,不恒其德,那是什么事情都作不成的。普贤菩萨修十大愿王,不疲不厌啊!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大愿无有穷尽。人家无量劫无量劫都不疲不厌地修,难道我们连一日念几千声佛号都念不下来吗?当你还在退的时候,你赶紧在佛面前忏悔啊,痛哭流涕啊,慢慢你就把这烦恼习气改变过来了。

  

  (22)问: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就如何净化心灵,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提出几点建议?

  答: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思想活跃敏锐,求知欲强,刻苦耐劳,有许多良好的品性。然而生长在这个市场与科技为主干的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压力,内心的焦虑、迷茫以及程度不…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