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语体释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P2

  ..续本文上一页如来的法身,是由转依成满所得的,但是讲到转依,不唯佛陀而已,就是声闻、独觉的二乘圣者,也是有舍烦恼、弃生死,得菩提、证涅槃的转依相的。所以从三乘圣者的名义上看,声闻、独觉是通常所说的小乘,佛果为通常所说的大乘,似有不同,可是从三乘圣者的转依方面看,彼此同样的有所舍、所得相,似又没有什么不同。曼殊室利分不清楚,所以就请问佛陀说:世尊!你所得的转依名为法身,固没问题,但声闻、独觉所得的转依,是不是也可名为法身呢?这点还得烦请佛陀为我分别一下!

  佛陀回答他说:虽我与诸二乘同样的是得转依,但法身唯佛方可证得,其它的人是不能得的,所以声闻、独觉所得的转依,不得名为法身!不名法身,那他所得的转依,应当名为什么呢?曼殊室利又提出这个来请问世尊。佛告诉他说:这可名为解脱身。身的意思是聚,因此,凡夫、二乘、佛陀各有其身。所不同的,佛的法身是无量大功德聚,二乘的解脱身是无漏的五分法聚,凡夫的肉身是大苦阴聚。所谓五分法,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前三是因,后二是果;果上的解脱,就是涅槃,解脱知见,就是菩提。由是可见二乘所得转依,是具有菩提、涅槃二转依果的。他之所以不名法身而名解脱者,从消极方面说,是由于没有大悲愿力,从积极方面说,是由于缺乏无量清净功德。因此,他的转依,只能舍烦恼障,离分段生死,得解脱身;不能舍所知障,离变易生死,得清净法身。

  这样,知道佛与二乘,有平等的一面,也有差别的一面。从其平等的一面看,三乘同破人我执,同证我空理,同断烦恼障,同出离生死,同一解脱味,同得解脱身,所以经中常说三乘平等平等,本经也是由这解脱身,而说声闻、独觉与诸如来平等平等无有差别的。甚至根据这平等的意趣,说小乘的四果名阿罗汉,大乘的佛果也名阿罗汉。从其差别的一面看,就是如来具有法身,二乘不具法身,由这法身的有无,说有三乘的差别,所以说如来法身有差别故。其不同的差别点,就在如来具有无量殊胜的功德,二乘不具这些功德。所以,以小乘的解脱身与如来的法身相比,其差别不可以道里计,乃至恒河沙数诸有譬喻之所不能及。解脱身既不及法身,可知解脱身是不圆满、不究竟的,法身是究竟圆满的。发心修学佛法的人,应以如来的法身为趣向的目标,不应以二乘的解脱身为所求的对象!

  己二化身常示现

  庚一众德所起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当云何应知如来生起之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一切如来化身作业,如世界起一切种类;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为相。当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无有生起”。

  上面是说如来的法身,这里是说如来的化身。就佛果说,如来是绝诸戏论超越不思议的,根本无所谓此身彼身的,可是从佛的自证化他、能证所证方面,经中有时说有二身,有时说有三身,甚至有说四身、五身、六身、十身的种种不同,而平常学者,大都喜谈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化身是。今本经中,不谈三身、四身,唯说法、化二身。法身,是因圆果满、无量功德所成而融然一相无二的,为如如理、如如智总合的法身。化身,是从这样的法身中所现起的,可是当如来的化身理起之时,是由怎样的因缘而得生起的呢?其生起之相又是怎样的呢?所以曼殊室利特又把这问题提出来请示佛陀。佛告诉他说: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化身作业的生起,犹如世界起一切种类。这话怎讲呢?可从两方面说明,一、如来的化身作业,是由法身的无量功德合集所现起的,这现起之相,就如现实世界是由三界、五趣无量众生的共业所起一样;世界不是由那一个众生的业力所起,当知如来的化身也不是由那一种的功德所现。二、十方世界无边际,而有染净的不同,一切众生无数量,而有根性的差别,佛的化身生起,也就随着世界的染净不同,众生的根性差别,而有种种不同的化身。化身生起是这样,化身之相又怎样呢?这是由如来的无量无边的清净功德众所庄严,而随顺众生住持世间为化身之相的。因为,若在天上,若在人间,随类示现的化身,都为如来的众多功德之所庄严的,所以说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为相。但应当知道的,说有如来生起之相,是约化而起的化身之相说的,若以转依成满的如来法身之相讲,那是常住不变、不可说有生起之相的。所以说化身相有生起,是可以的,说法身相有生起,就落于颠倒戏论的妄见了。这点,必须把他分清,绝对不可混为一谈。

  庚二八相普现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遍于一切三千大千佛国土中,或众推许增上王家,或众推许大福田家,同时入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现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觉,次第示现,是名如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

  从法身所现起的化身,如印度的释迦世尊,必有其普现的八相,这所示现的八相,就是如来的一种方便善巧,但方便善巧的示现化身,其次第的状态,吾人怎样方能知道呢?佛告曼殊室利说:遍于一切三千大千佛国土中──三千是小千、中千、大千。如以一个小世界说,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中间有七午金山,八个水海,交互环绕,且有一日、一月、一地球,为一个小世界,也即是近人所说的一个太阳系。合一千个小世界,名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大千世界。在大千世界上加上三千两个字,表示大千世界,是从小千、中千、大千三种合成的。综此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所化的区域。本经在三千大千之上加上一切两个字,是表示所有的三千大千佛国土都包括在里面。今所需要知道的:在每一大千世界中,有一大化身佛;每一大千世界有百亿小世界,在每一小世界中,有一小化身佛。当知这小化身佛,在这小世界中示现时,或在有权有势而超众人之上的人家诞生,如在印度的刹帝利的种族中,所以说或众推许增上王家;或在有道有德而为世间福田的人家诞生,如在印度婆罗门的种族中,所以说或众推许大福田家。在此等的贵族阶级中受生,是为入胎诞生相。出生以后,渐渐长大,享受世间的欲乐,是为示现长大受欲相。从欲乐中观现人生的痛苦,发心出家,夜半逾城,是为示现出家相。出家就往外道的处所去修学种种苦行,是为示现行苦行相。在苦行中,精进不懈,备尝辛苦,从未退堕,但终无所获,于是觉悟苦行非证道之由,乃舍苦行,往伽耶山毕波罗树下,敷吉祥草,结跏趺坐,以大悲大智大精进力,破魔障,得三明,成等正觉,是为示现成等正觉相。成正觉后,为了出示自己所悟的正法化迪有情,所以就到处转大*轮,是为示现转*轮相。待化级已毕,入般涅槃,是为示现般涅槃相。如再加上最初从睹史多天示现死没相,是为如来方便善巧的示现化身的八相。

  戊二明如来之言教

  己一三藏圣教

  庚一总问答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凡有几种,一切如来身所住持言音差别?由此言音所化有情,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缘此为境速得解脱”?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言音略有三种:一者契经,二者调伏,三者本母”。“世尊!云何契经?云何调伏?云何本母”?

  如来住世,不但有他的身相,并有他的言教;虽说如来利益众生,有时也以悲怀平等躬行实践的身教,但主要的还是以说法善巧的言教。可是以言教教化众生的时候,一切如来身所住持的言音,究有几种差别不同,方能使诸所化有情,依佛所说的言音,未曾成熟的因而获得成熟,已成熟的缘此言音为所观境而获得解脱呢?以如来的言音为所缘境,所以能得解脱者,因缘如来的圣教,作如法合理的思惟观察,就能藉此正闻清净教法的熏习为因,引生出世的种子性,而获得解脱了。佛陀说这言音,略有三种不同:一是契经,二是调伏,三是本母。什么是丰经呢?梵语修多罗,中国译为契经,或简称经,即三藏中的经藏。契有契理契机的两义,合乎诸法的理体,是契理义,,合乎众生的机宜。契理就不失体,契机就不失用,体用皆契,名为契经。什么是调伏呢?梵语毗奈耶,中国译为调伏,或简译灭,即三藏中的律藏。调是调练的意思,即依律仪调练身、口、意的三业;伏是灭除的意思,即依律仪灭除身、口、意的诸非。合言之,就是根据戒律,止一切恶,行一切善,名为调伏。什么是本母呢?梵语摩怛理迦,中国译为本母,即三藏中的论藏。种种辨别叫做本,产生义理名为母。谓诸佛子所造的论典及诸辨别义理的佛经,其能明是非、辨邪正,指导吾人一个正确理论,而不为其它思想所摧毁的,名为本母。本文只是对于言音的差别相,略为简单的问答说明,下文还要详细的解释,故不多说。

  庚二别解释

  辛一契经

  壬一总显

  “曼殊室利!若于是处,我依摄事显示诸法,是名契经。谓依四事,或依九事,或复依于二十九事。

  此文总显契经的差别。是处,是指言音差别的处所。依摄事,是依契经中所摄的诸事。总合起来说,就是于言音差别的处所,依诸摄事显示一切诸法,所以名为契经。所摄诸事,或说四事,或说九事,或说二十九事,这到下面当详释之。

  壬二别详

  癸一详四事

  “云何四事?一者听闻事,二者归趣事,三者修学事,四者菩提事。

  契经中所摄的四事:一是听闻事。听闻,就是依如来的言音而多闻出世间最清净的法界等流的正法,由于多多听闻,多多熏习的因缘,就能从所闻的圣典文义中,获得闻所成慧了。多闻熏习,是学佛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因为吾人到达这人世间来,最初什么是都不知不晓的,尤其对于出世的正法,更少有所认识,所以一个初发心的听法者,很少能够领会所闻的奥义,可是闻得多了,不期然的就能理解了。所以智度论说:“博学多闻有智慧”,“多…

《解深密经语体释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八识规矩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