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乘,游大乘法,于诸众生其心平等,离诸分别及不分别种种分别,摧伏一切众魔怨敌,远离一切声闻、独觉所有作意,广大法味喜乐所持,超五怖畏,一向趣入不退转地,息一切众生一切灾横地:而现在前。其名曰:解甚深义密意菩萨摩诃萨,如理请问菩萨摩诃萨,法涌菩萨摩诃萨,善清净慧菩萨摩诃萨,广慧菩萨摩诃萨,德本菩萨摩诃萨,胜义生菩萨摩诃萨,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慈氏菩萨摩诃萨,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等而为上首。
声闻众已经说过,现在说菩萨众。无量无边的菩萨众,有的是住本土的,有的是从不同佛土来的。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义译为觉有情。摩诃萨是摩诃萨埵的略说,义译为大有情。发大菩提心,求大菩提果,而行大菩提行的众生,叫菩萨摩诃萨。现以十义解释大菩萨的意思如下:
一、精进大:萨埵,含有热情奔放、刚毅不拔、勇猛无畏的精神。救济有情出离生死,没有火一般的热情,铁一般的毅力,是不能安住在大乘中,救度有情的。同时,自己的趣求无上菩提,也要有刚毅不拔的勇气,百折不回的精神,方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然,无上菩提是无由证得的。深密法会中的诸大菩萨,都是具备了精进力而行二利行的,所以说皆住大乘。
二、因大:佛果,是菩萨行者所求证的,但在未证得之先,必需要以大乘法为所游履,然后方能实现。所谓游大乘法,就是有漏的闻思修慧,无漏的无分别慧,由此诸慧渐次游履十地的行程,最后即得证无上果,所以名为因大。
三、所缘大:菩萨发心,以众生为所缘,因观众生受苦,才发菩提心的。众生无边,与我有恩者有之,与我有怨者有之。普通人恩怨分明,见有恩于我的在受苦,就想法救济他,见有怨于我的在受苦,不特不去救拔他,而且希望他苦痛越多越好,菩萨不然,他观大地众生犹如一子,只要他们有苦,不分什么恩怨的一律平等的普遍,这是同体大悲的表现,所以说所缘大。
四、时大:无上菩提的证得,在行程上要经过五百由旬,在时间上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与二乘的短时证果,相差得太远了,所以说时大。时,在印度,有长短二时:长时叫劫波,短时叫刹那。劫波译名分别,是分分差别的意思。时劫属有为法摄,有为法的生灭,就是在时劫迁化中分别的。无为法没有生灭相,不能分别他这时怎样,那时怎样,所以名不分别。种种分别,是能分别心,以分别不分别为所缘境而得名的。菩萨行者,如有时劫观念,感到时间久远,就要生退悔心,弃菩萨行了!菩萨摩诃萨,断了劫非劫的分别,不分别时间的久暂,而在三无数劫中行菩萨行,不知不觉间一天过去了,感到时间非常短促;懒惰懈怠的,不说一天的时间觉得很长,就是晚上一二小时的自修,也感到不容易混过。修行也是这样:懈怠的人,虽极少修,认为时间已长,勤勇的人,无量劫中,不断修习,好像只是一刹那顷。可见时间的长短,不在时间的本身,而在人的分别,人以为长就长,以为不长就不长了!
五、无染大:菩萨行者,虽为众生忙,但不忘自己,自己内心中的魔怨仇敌,时时挥起智慧利剑,与之极力格斗,终以摧破扰乱身心的魔怨,降伏侵犯自由的仇敌为目的,所以说摧伏一切众魔怨敌。魔怨虽多,主要是烦恼杂染,无始来我人受这怨敌侵犯而遭遇到的痛苦,真是多得不可胜数;而且每当我人求身心解放时,他总是在捣乱、阻挠,使你不得实现!菩萨以其大悲大智大雄的力量,克服了他们的侵扰,所以身心得到清净无染。
六、作意大:向佛道前进的菩萨,中途最怕的是小乘思想的袭击,一旦小乘思想侵入菩萨的心弦,就很容易退大入小了!但一个真正慈济有情的菩萨,他的菩提愿的堤防,是筑得异常坚固的,小乘思想很不容易袭入。所谓小乘思想:在生死边,观无常苦的过失,在涅槃边,观寂静乐的功德。菩萨思想:在利他方面,观有情苦,而思以求济,在利自方面,观生死苦,而思以解脱。深密会上的诸大菩萨,上求下化的思想,已深深的印入脑海,所以能够远离一切声闻独觉所有意乐。
七、住持大:有情五蕴身的住世,是赖饮食支持的,没有饮食滋养,即无法生存。菩萨五分法身的不断,是以大乘的广大法味所生的喜乐为食,而得相续不断的,所以说广大法味喜乐所持。法华经说的“法喜禅悦食,更无余食想”,亦即此意。
八、清净大:清净是无染的意思,现约超五怖畏,说名清净。怖畏,不是人人有的,三业不净者才有,因为发觉了自己的三业不净,种种怖畏就生起来了。本经略说五种:一、畏生命的不能长久住世,因为做了不好的事,随时有生命解决的危险!二、畏恶名的播入社会各阶层,影响自己在社会上的立足。三、畏死时的众苦交逼,因为生前作了诸恶,临命终时,死不得死,活不得活,恶境现前,众苦煎迫,于是就恐怖得不得了了!四、畏恶趣痛苦的难受,造了恶趣的业,必然感受恶趣的果;恶趣的痛苦,不说身受要感到恐怖,就是吾人见了城隍庙里的刀山剑树的情景,也会感到毛骨耸然的!五、畏群众的唾弃,一个作恶多端者,必然要受群众的离弃!但是作恶者,必是活动者,一个活动惯了的人,忽受群众的唾弃,不能与群众发生关系,这是多么的痛苦、难受?所以怖畏得不得了!证得清净喜乐的菩萨,不做不名誉的事,不作三恶趣的业,当然就超脱如上所说的五种怖畏了,所以说超五怖畏。
九、证得大:从种种佛土而来集会的诸大菩萨,都是登地以上而证不退的菩萨,非地前及未证不退的菩萨可比,所以说证得大。这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的证得不退转地。不退转,地波罗密多品有详细的解说,现在不繁述了。
十、作业大:菩萨的唯一业务,是度众生,内有老病死苦的逼恼,外有一切灾横的压迫;菩萨慈悲,雨大法雨,遍息一切众生一切内外的灾横事,所以说业大。
上面以十大配释经文的十句;而佛地经论里,复以十地、十度、十愿的次第,解释这十句经文,文繁义广,此不详述。
从种种佛土来会的无量菩萨,各有他的德号,但为避免文繁,只能列出几个上首的菩萨,其余的就只好从略了。上首菩萨,经中列出十位,其名义如下诸品中,一一随释。
《解深密经语体释 序品第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