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集一(竺摩长老)▪P14

  ..续本文上一页。至於死後所去的有无另一世界?从佛说世界无量的指示中,可以了知十方世界无量无数,又不仅有另一世界而已。今日科学亦说宇宙有无数的星球,比地球大的不知几多,亦可以彷佛佛说无量的世界情况了。

   问二:一多相入,怎解?

   答二:华严经一多相入,乃四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吾人心有生灭, 境成对待,故见一多大小不能相融相入,诸佛果位,能所双亡,心境一如,心 无分别,境亦相齐,故於一中见多,多中见一,其理相等,其事不隔,故能相 入相融,所谓「十世古今不离於当念,无边刹海不隔一毫端」,即此圣界,非 凡夫所能测度,吾人只能借佛法悟知其有此理耳。

   问三:维摩经肇序云:「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 怎解?

   答三:此言佛陀之全体大用。圣智、法身是体;照万品、应殊形是用。此 乃从体起用,而用不离体也。圣智是无分别智,乃无了常人之妄知妄见,故曰 无知;有此无知之圣智,故能不起分别,任运光照万物,化被群生。吾人凡夫 无此圣智,故稍远之处有人念我、求我,我却无知,亦无所应,即无此应物之 功用。法身则佛陀修证所得的真身,本无形象,具含智德,体自寂然;而随机 感应,能随悲愿(每一佛皆有度生悲愿),普被世间殊形之万物。其中非有分别,非有装作,皆任运自然之应物境界;故佛之慈悲,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世间有分别、有界级、有作用之所谓慈悲,皆常徒之小慈小悲,非此圣智所照、法身并应之境界。

  

  廿三、再答玉容居士一则

  

  

   问一:佛教的唯心,是心物一如,相即相融,法尔无始;此如何解?佛教的唯心或心物一如,与普通的唯心唯物有何不同?

   答一:普通的唯心唯物,各偏一边,未得其中。佛学是唯心,亦是心物一如;以佛学虽谈唯心,阐明万法,皆由心造,但到最後一步,惑尽情空──执破我亡,不但物空,心亦不存。如成唯识论云:「若执唯识实有者,亦是法执」,故至我法二执全破,能所双亡,心物一如,自然相即相融,不相阻碍。其所以有阻碍,乃因执物执心而使之;今既智境冥契,心物融通,即不落唯心唯物之圈套,两边不著,中亦不立。此为佛学最高之理旨,达此即见真如;然此真如为万法本然之理,无始劫来,法尔如是,非到今日修行功至,惑尽情空才有,不过性德本然,须假修德成功始显现,始得知耳。

  

  廿四、答怡保徐向前君八则

  

   问一:佛教主张信因果,谓世间一切事理自身皆有因果,非有神力所主宰。但有人谓信因果为迷信、为虚妄;或谓为神道设教,用来威吓庶民,使之服从君权,不敢作恶。究竟是谁说得对?

   答一:因果的道理,不论是宗教或科学,都不曾否认;以因是事物所由起,果是一种结局。宇宙间不论大小的事物,莫不有他的起因与结局。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普通人皆所知晓之事实,不但宗教之所信也。如水遇冷而结冰,遇热而蒸气,此冷和热是因,冰和气是果,科学家亦不否认也。儒家的书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亦属於宗教的因果信仰。又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则为科学的因果定理。佛教则更从缘起理法中分析因果,阐理幽微。非仅局於果报之说也;故信因果,实属智而非迷,真而非妄,其以为迷为妄,是其见理未深所致。又佛教说因果,是在阐明事物之原理如此,此中无神,全是自身自力之所作所为,与神道设教者假藉神灵来作威作福,全然异趣。

   问二:假定因果之说可信,或为智者所信而非迷妄,则今日的唯物论者, 不信因果,岂皆为无智谬妄之人吗?

   答二:唯物论者不信因果,多指不信因果报应之事,他们以为人死了什么 都没有了,还有甚 因果报应体!此在佛家,谓之邪见,拨无因果。不畏因果, 无恶不作,弄到社会秩序大乱,鸡犬不宁,都是受了唯物论者的狂言所致;然 其虽不信因果报应之事,而属於科学的因果定理,应该亦是信的,则是其智其 说落於偏激,不能谓之正智正说吧了。

   问三:若因果报应之说可信,我的友人邓少慈居士为一虔诚信徒,教书三 十年,肯负责任,品行良好,为何遇到车祸丧生,岂非好人而得恶报,因果之 理如何可通?

   答三:佛教因果,通於三世,有现在作现在报,有前世作今生报,有今生 作来生报。作善而恶死,是属於前世所作恶因,今生缘熟才受报;其今生虽为 善因,善缘末熟,要到来生才受好报。不然,如颜回仁慈而短命,盗跖凶残而 长年,圣如孔子而丧子,义如伯道而无儿,皆与因果不对了。人之生命修短, 有因果决定,但亦有不慎冤枉死的,药师经说有九种横死,可以释疑。

   问四:照因果理说,作了杀盗淫妄之人,一定要堕落恶道受苦;那 如将 士为国杀敌之类,岂非皆要堕狱受苦?若然,谁肯效命沙场,保国卫民呀?

   答四:此在佛律,有所简别。杀盗淫妄之事,犯与不犯,看他所做的动机如 何?动机是为人的,不为自私的,虽作不犯,故大乘菩萨戒有「杀少救多」, 或「杀恶救善」之开许。如以杀戒为例,若以瞠恨杀人即犯罪;若忠臣义士为 保国卫民而杀贼,牺牲救人,即摄於布施中的「身命布施」或「无畏施」,意 善而非恶,即无违犯。如关公身经百战,用拖刀杀人,不知凡几,而俎豆千秋 ,常显威灵,佛教且尊为护法伽蓝之神圣,以其忠义,意善非恶。如白起夜坑 赵卒四十万,残暴嗜杀,动机不良,恶道之苦果自然难逃了!

   问五:将士为国捐躯,杀身成仁,固然有大功德;假如无此好的观念,身 历战场,惟感不得已而为之,如此战死是否有功德?将来亦获得福报否?

   答五:揆之情理,有劳始受赏,种德始收福。将士保卫国土,尽忠於国, 是他的天职,既无此种观念,便无此种功德,那 将来能否得福,就很难说 了。

  

   问六:现代医学发现人类有遗传性,聪明人的子孙亦多聪明,愚恶人的子 孙亦多愚恶,乃至麻疯近视者的子孙亦多麻疯近视,这与因果报应之理相同 否?

   答六:因果多在自身方面讲,如自身作业自身受报,不牵涉到他人。遗传 则在影响方面讲,自己所做的好坏,可能影响到他人的好坏,所以世间有父慈子孝,有父愚子钝,亦有祖上麻疯近视,子孙亦麻疯近视。但其间关系,错综 复杂,亦非一律呆板。如瞽瞍不慈,子舜大孝,繇也恶而子禹大贤,尧虽大贤 而丹朱不肖,刘备聪明而阿斗愚蠢,若照遗传性,就讲不通了。若论因果,则 在各人自力的作业而有分别,定理不爽,非关他力的遗传性所能左右了。

   问七:有见虔诚奉佛之家庭,父母极为慈善,而子逆不孝,搞得家庭不乐 ,佛菩萨为何不肯慈悲乐助?其中究竟亦有因果关系否?

   答七:佛法讲因果,亦重因缘,此因缘乃业缘也,所谓无缘不成夫妇,无 业不成子女。须知父子母女会遇,各有前缘,有来报恩的,如父母因子女而富 贵;有来报冤的,如父母因子女而伤害;有来还债的,如父母穷苦,因子女而 得利;有来讨债的,如父母财富,因子女而败家。此中因果报应,自作自受, 其理已定,非佛菩萨无慈不佑,然因虔诚忏悔,可能已使重业减轻,或破财挡 灾矣。

   问八:果报有定,则一切人为之事,似皆无效。如生病已定,请医服药, 岂非都是无用吗?

   答八:前作之因,今虽已定,不能骤然变更;但於其中间,亦可有助缘, 使之损益,则现在行为的努力,不是完全无用。如病延医服药,可能灭轻或治 愈,若请庸医服错药,反促其早死,这就是助缘的损益力量,亦可能影响定果变化的道埋。

  

  廿五、答新加坡陈达成居士四则

  

   问一:因果报应的事,我在未信佛之前都不懂,所以我过去不知杀过几多的家畜鸡鸭,食过杀生之物,何止千千万万。到信佛听法後,才知道杀生,是要受果报的。但请问信佛、持斋、修行,能否改变或除去因果报应呢?如不能改变或除掉,那末信佛、持斋、修行有什 用呢?我曾听过多位居士和师父说「食他八两,还他半斤」,报应如此可怕,应用什 方法才可除去呢?

   答一:因果报应的事,许多摩登人物,多是不肯信受,你听了佛法就能接受这种信仰,已是难得了!其实也不是佛法才说有因果报应的。我们不空谈过去,也不揣想未来,只凭现实的经验,如「杀人者死」,不是眼见的因果报应的事实吗?所以杀生定要受报,这亦是罪有应得。可是信佛、持斋、修行,可否改变因果,或除去罪业?这凭佛理,可作三种解说:一是你既觉悟罪过,持斋修行,一定有功德,即使杀生要受报,受报完了,你还是有好的福果享受,不然你将永远循环不息的受报应之苦。可见持斋、修行,不是无用的。二是信佛、持斋、修行,一面忏悔,一面行善,因果报应是可以忏除的,或可以做到「重报轻受」的地步。佛陀在阿含盐喻经中说过:一个人犯了重罪,若时间和 寿命许可他忏悔和修行,虽有重罪,亦可消除。如将盐放入少水的桶中,其味 咸苦,若每天冲些水下去,冲得久了,水味就淡而不咸苦。盐的咸味,如人造 的罪业,冲入的水变淡,犹如忏悔修行把罪业冲去。依这说法,罪业是可以忏 除的。佛经还有说到「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说忏悔修行的人,能用智慧运心作观,观知诸法本空 ,心空罪灭,什 都忏除乾净了。不过罪业虽可忏除,而虚妄的业报,有时还 是要受的。如观音菩萨灵感录中,说一个修行人前世曾杀过强盗王麻子十六刀, 今生应要受杀报而死,因他专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力量,使王麻子感悟,仅用刀 背在他的颈项敲了十六下,就算报了杀仇了。这就是因持斋修行的关系, 做到「重报轻受」,应被杀死而不被杀死了。三是依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来说,你 生平虽做过重罪,只要你能念佛工夫能得力,临命终时,可以横超三界,带业往 生净土继续修行,就可把因果报应仗佛菩萨的助力而跳过去。这好像犯了重罪 的刑犯,忽然凭一强有力者把他带到另一国家,不须引渡,待他在那里慢慢悔 悟行善,重作新人了。

   问二:按照经典记载,佛陀的法体是不生不灭,不死不亡,为何他又与众 生一样肉体会死会亡,会烂会坏呢?

   答二:佛陀的法体不生不灭,是指佛陀的法身理体,常住不灭,无漏无为 ,无形无相,而为修行所成的福德智慧所显现的真身,不是指这个人为的由四 大五蕴所成的假体。佛说世间诸法,都是因缘而生,有聚必散,有生必灭。所 以佛的假体是与普通人一样,自然亦不免有生死,会烂坏了。你若在佛的假体 上求真身不坏,那是永远也求不到的。正如金刚经所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 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问三:没有见过的东西,怎样令人相信?地狱、天堂、佛陀,谁敢说有见 过?如果真的有佛,为什么见不到?

   答三:没有见过的东西,就不相信其有;但世界上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多 得很,你敢说那些东西都是没有的吗?譬如你的父亲你见过,是有的;但你太 祖以上曾太祖等你都未见过的,难道你都不信其有的吗?如果你没有曾太祖, 你的祖父和父亲是空中掉下来的吗?这样问下去,是笑话得很。地狱、天堂、 佛陀,信仰宗教的人是肯定其有的。有些於宗教有修养的人,可能见过的亦很 多;可是他说出来,却拿不出来给你看,你还是不肯信的。这是个人分上的事 ,自作自受,他人不能分受的。我肚子饿,我吃东西我饱,不能令你的肚子也 饱。你要肚子饱,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亲来尝试,才会知道是什 味儿。佛在 维摩经说:「今土虽净,汝等不能见之,何也?智慧眼未开故也」。十方虚空都有佛。或者佛就站在眼前,我们没有慧眼,业障障蔽;不能见到,怪谁呢? 何况佛说地狱天堂都是唯心所变,唯识所现;你做恶多,业识不净,地狱到时 就现出;反之做善多,业识清净,天堂或净土也会随遇而见,这实在是很平常 的道理,没有甚 奇怪。又穷人疾病饥呻,露宿街边,富者山珍海味,琼楼玉 宇,这不是现实的地狱与天堂吗?难道你亦未曾见过而不相信其有吗?

   问四:佛若是有的,为何死後二千多年还不见他活过来?或再降生?为什么众生还末度尽,他就涅槃?

   答四:佛有的,是指不生不灭的真身──法身,此法身佛与吾人本皆具有 ,吾人迷而不显,佛由修证而显现。且吾人恶业障蔽,慧眼末开,虽有佛身, 难以见到;吾人所见的佛身。乃是有生死的假礼,示与常人一样,有生有灭, 故暂有还无。佛经并无如其他宗教那样,神死了可以复活。至於众生未度尽, 佛先入涅槃,这是机缘有无的问题;与佛有缘的众生,佛已度尽,故示涅槃; 其未度者,缘在地藏菩萨和将来现世的弥勒佛,佛在涅槃前,已嘱咐他们化度 未尽的众生,因这些众生和他们有缘分。所谓「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 自己与佛绝缘,非佛不度而弃之也。

  

  

《佛学问答集一(竺摩长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