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的人,自宋元以来,多喜简便念佛,不肯研习经教,昌明佛学,所以弄得後来的佛法,便非常隐晦,佛教也因之衰颓了!现在仍有不少的学佛者,抱看「只念一句弥陀,不需其他佛法」的观念!所以我现在特强调学佛的人,或念佛的人 ,必须要研究佛法,以助行持,意即在此,并非说不明佛埋,专念弥陀,便不能生西!要知这是为无力研究教理者的方便说法,有能力研究教理的,还是要发足大心,立定志愿,穷探法藏,追求真理!须知这是我佛无量劫来牺牲无数身命获得的代价──法藏,这里面有无穷的智源待我们自己去掘发,我们别空过了,辜负了圣者栽植後进的悲心!
二、答眼色海掠影君九则
问一:何谓佛教、道教、德教?教主的动机何在?请详述各教主的生平。
答一:佛教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悉达多出家成佛後所创立。佛者觉也,乃正觉人生真理之宗教,导人以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为宗旨。道教乃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为教祖,创於东汉时之张道陵。至晋时称天师道,後遂名之为道教。德教乃新近建立的,提倡以道德救世,崇奉老子、孔子、释迦、耶稣、穆罕默德五教教祖。各宗教教祖创立宗教的动机,不外救世利人,此为宗教共同的色彩;若论教义深浅,说理圆满与否,虽学者的看法各有不同;要当以佛教陈义为最高圆。各教主生平,可参阅各教历史,非今所能详尽。
问二:人们崇拜宗教是崇拜其教?抑或教主?
答二:两者兼而有之,因教主与教义不能分离,因有教主才有教义的施设,有了教义的施设,才见到教主的伟大之处,生起崇拜之虔诚也。
问三:观音菩萨,观音娘娘,观音佛祖,西天佛祖,有何区别?大伯公,如来佛,太上老君,四大金刚,十八罗汉,是否皆为佛教所应崇拜者?
答三:据佛经说,观音菩萨是古佛再来的,过去世的名字叫做「正法明如来」,故有人称为「观音佛祖」。当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教化众生时,他现身为佛的弟子,故称菩萨。菩萨是在因位修行度生的称呼,若到果位功满,始称如来。如来是每个佛的通名,凡是由人修成佛果,都可称作如来。若说「西天佛祖」:此西天若指印度(佛法西来中国,国人皆以印度为西天,如说唐僧西天取经),则西天佛祖是指释迦牟尼佛;若西天指西方极乐世界,则此西天佛祖,即指阿弥陀佛了,因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至称观音为娘娘,乃民间误以观音为女神,故以娘娘尊之;实则观音为古佛再来者,而与世间女神混乱,虽曰尊敬她,实是轻慢她,因其削减观音菩萨之崇高佛位的价值了。大伯公为马来民间的神,等於中国的土地老爷。太上老君为道教的天尊。此二人天之神,皆不能与如来相比。如来是超出人天世间的惑尽情空的了生脱死者,人天之神皆未能超脱轮回生死,故不可同日而语。四大金刚,亦名四大天王,为佛教的护法神将,佛徒对之可保持相当敬意,但非最高的崇拜者,最高的崇拜 皈依处,唯在释迦佛陀。虽十八罗汉亦是学佛过程的圣者,不是佛徒最高的崇拜者。
问四:佛教徒若违背了五戒,其後果如何?从何见之?
答四:违犯五戒,自然受报。如五戒第一为戒杀,受了五戒的佛徒去杀人,其後果必是「杀人者死」,今生就见到他的果报;万一今生侥幸逃脱,而仍逃不了因果律,来生还要受报,则非吾人肉眼所能见到,若得佛教圣者的天眼、慧眼、法眼,就可见到,并不稀奇。唯现今信佛者多,并非个个皆能受持五戒,受持五戒者是极少数的,多数都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的普通信徒。有许多人自命佛徒,甚至连「三皈依」都未受过的,何必高谈五戒!怕受五戒犯罪,因而不敢信佛,这是多余的过虑,也是自塞信佛之门。
问五:佛是由人修成的,因此人人皆可成佛,那 教徒所崇拜的到底是那一位佛?如何崇拜?念经乎?许愿乎?点香叩头乎?
答五:随人根性之所好,认识之异趣,每位佛和菩萨都可崇拜;唯中心主要的崇拜者,应在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崇拜的实际工作,在於修行。佛教的禅观行(坐禅),律仪行(持戒),净土行(念佛),真言行(学密宗),都可任意修持,方是正路。许愿、点香、叩头,这是「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向佛讨价还价,希望「有求必应」,这些不算崇拜,也不算真正的修行工夫。
问六:泰国佛教高僧銮苦脱上人之塑像,供人膜拜之动机何在?
答六:凡是佛菩萨的塑像,或高僧的塑像,其动机:一在引起人之恭敬, 所谓「佛法从恭敬中求」;二在由恭敬而发心布施供养得福,所谓「见相种福」,因塑像为引人向道修善的一种助缘;三在纪念有德行者,可以警顽愚而励 末俗;四在见人有德行而受敬,引起自己向上学习的志愿,所谓「彼既丈夫我 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
问七:阿弥陀佛是何语?何意?
答七:阿弥陀佛是梵语(印度语)。意译为「无量光」,「无量寿」。以至佛位,智光无量,慧命无量,表其功德也。
问八:佛教与命理有何关系否?据说老辈的高僧对於命理,不论相或算皆很高明?
答八:佛教的正义叫人信因果,不叫人信命理。你想得好果,必先修好因,这是最合情理的定则。相命亦是有的,但变化无定,靠不住的。如照理应该 好相好命的人,若做了恶事坏事,就会变成坏相坏命;反之坏相坏命的人,往往做了好事积德,结果变成了好相好命。所谓相从心生,命随心转,随时变动, 并非注定,故佛教只劝人信因果,做善事,决定前途,不教人求神问卜,以占命相,以其舍本逐末也。老辈僧有善於命理者,多从未学佛前学来,决无在学佛後再去学相命,自居「外道地位」,以佛教不许出家教徒相命卜卦,其为僧而挂相命卜卦招牌者,皆是「佛法中之外道」也。正信佛教之徒,不可不知, 不可不辨!
问九:我是佛教的门外汉,意欲学习佛理,以解除心中的疑团,应如何著手?
答九:欲学佛理,先看佛书。星马佛书不多,但基本的读物如佛学纲要, 佛学概论,佛学课本,在槟城许多佛教团体中皆可找到。其次是多与佛学有素养之法师和居士,或佛教学生接近,所谓「多闻熏修,如理作意」,为学佛入 门的最好方法。
三、再答眼色海掠影君二十二则
问一:上期承答受五戒者杀人则必受果报。今生侥幸逃脱,仍逃不了因果律,来生还要受报。如此,来生受报时自己是否觉知其前生之所为?若不知,来生受报时相信命运,误为是命运注定,必然还是不能悔改前非?再者,来生受报,是否是教主怒而祸之?抑或与法律之「杀人者死」相关也?
答一:因果定理,作者必受,本不可以言侥幸,言侥幸,是指业缘未熟,果报未到。来生受报时能否知道自己前生之所为,要看你自己的修证工夫如何。佛经中说:「罗汉有入胎之迷,菩萨有隔阴之昧」。罗汉和菩萨虽未成佛,但多是修证有素,已登圣位,尚且是隔了一个娘胎(隔阴)转生,就迷昧了前生的事,何况普通的具缚凡夫,如何会知道!至於相信相命,或信其他什么的,不一定不能悔改前非,只须时节因缘到来,他自会信因果而痛忏前非的。来生所受,是自作业,自受报,与教主、法律皆无关系;且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已断烦恼,没有瞠恨,与其他的神教主不同。
问二:不杀生,未必不可食,法师有何高见?若杀鸡鸭等类又如何?
答二:杀生是直接杀,食是间接杀,同是杀,不过还报的重轻有异。俗语说:食他半斤,还他八两。鸡鸭等类亦是前生作业,堕落畜生道的。你现在杀它吃它,将来它有机会翻身,还是以刀还刀,以牙还牙的。
问三:人人皆可成佛,请问本邦那些教徒已经修链成佛的?
答三:成佛是绝对的境界,我们人是相对的境界。相对的境界,是有生有死,有形有相的;绝对的境界,是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所以本邦即使有人成了佛,你无慧眼,有业力障隔,还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从有修养的教徒, 临终预知时至,来去分明,而证明他已有了成佛的迹象。
问四:佛教是否反对其教徒研究命理,为什么?
答四:命理是有的,不过不是注定不变的。所谓相从心生,命由心转。只要你学佛,心地善良,信因果,行善事,相命便可渐渐变好的;不然,好的也会转成坏的。所以佛教只劝人深信因果,广积福德为本,研究命理是舍本逐末,故不主张,也不是完全反对。
问五:信奉佛教者,必须吃素,为了什么?
答五:佛教慈悲为本,吃素是为了要养成不杀生的仁爱心,扩此仁民爱物之心,世界才有升平的日子。孟子亦谓:「天下惟不嗜杀者能一之」,可惜末主张吃素,与行动尚有距离。但信奉佛教要吃素,都是指已出家的,在家学佛的皈依信徒,并无规定个个要吃素。
问六:如果世间每个人都信了佛教,那么世界将如何?
答六:那么世界太平,大家和乐;但你也不要怕成了和尚世界,像你一样有头发的,穿西装的漂亮青年,依然很多。
问七:就佛教而论,世间是否有神鬼之存在?如何见之?人死後其灵魂是否不亡?变成鬼仙之说是否可信?为何又有天国?天堂与地狱之分,作用何在?
答七:佛教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的「六道轮回」之说,是肯定鬼神一道的存在。罗汉证道得到道眼就可见到。天人的天眼方可见到。灵魂是生命的主体,佛教说生命的具体活动有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的八个识,而以第八阿赖耶识为生命的根本。它的功用,是人生受胎时它领先而来,死时它最後才去。世人不知此中真相,谓为「灵魂脱壳」,笑坏人…
《佛学问答集一(竺摩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