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禽兽昆虫,亦无伤害人类之意了, 因众生互相残杀,皆因互相仇恨之一念杀机而来也。蚁有爱群之心,鸟有反哺 之情,物爱其类,皆具灵性;人若残忍无慈,直如野蛮动物,何得谓为万物之 尊?佛说再生为人,端在精修五戒,若杀戒大开,虽然轮回,只恐生在恶道, 难觅人身了!
问六:佛教劝人出家,出家不娶嫁、不生育,如果世人皆出家,岂非「後 代人类」皆要灭绝吗?
答六:佛教徒有「四众弟子」,其中出家男女二众为专修道业,不婚嫁、 不生育,以免为家庭生活而分神;而在家男女二众则可婚嫁生育,不虞後代种绝,且佛教也并无叫人个个出家,事实上要个个出家也无可能的。
问七:人体内有微菌细胞,分有害无害,无害者当调整人体内之营养力,有害者则令人发病。如最明显之蛔蛲虫病,则需处以杀虫或驱虫之方,如此则犯有杀生之行动,该如何解释?
答七:佛教劝人戒杀主旨,在不强杀,不故意杀,不随便杀,以培养仁慈之心;若为治病救人而杀,动机正确,又无瞠心,当作别论;且大乘戒律,为救人而杀人,亦所开许,况杀虫乎?不然,菩萨有杀少救多,或杀身救人,或示作药树任人宰割以治病,又作何论呢?
问八:佛教有禁杀戒,但并不限人食「三净肉」,即不闻杀、不见杀、不为我杀,然则准食假手他人宰杀之肉,岂不犯「纵杀」之行动乎?
答八:三净肉乃修道者遇到无素食时不得已而食,既未预闻,亦未见到,又非为他而杀,何来「纵杀」之嫌耶?
问九:水为人类每日必需之饮料,但水内有亿兆微菌之生命,如生饮煮饮 ,岂非亦属杀生行动乎?
答九:水中细菌,肉眼不见。亦属「不见杀」或不得已杀之例。佛律有「佛观一 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行者以咒语超度,饮之无犯。
问十:吾人每日行住坐卧,甚或一举手,一伸足,随时皆有踏害虫类,此则亦犯杀生之动机否?
答十:偶然误杀,初无杀意,即无杀生之动机。在佛教戒律上,此为细节威仪之注意,故佛徒行路规则,须眼视地,不准东看西望,就为防止身边脚下之一切误杀行为。
乙`关於信仰问题
问一:拜佛是否一定要有塑像?如当空或静中默念、跪祷、合十等是否亦 一样为信佛之表示?
答一:初学者有像比较易启诚心,无像默祷亦是一样。
问二:现下各地「佛教」,似乎多是与道教或非道非佛者相混一起,更兼有齐天大圣,九皇爷,太上老君,关公,观音娘娘,天后……塑像之附设;且拜用香烛冥钱,烧符求签,问字及扶乩等,此则是否佛教中容有之范围?
答二:除观音外,余皆非佛教之范围,且观音亦已被化装为娘娘,走了样!民间习俗,积久难返,付之太息耳!
问三:见有居士著皮鞋,手戴皮表带,挽皮手袋,穿皮裤带,出入佛堂圣地,是否算得有污佛教?
答三:小乘戒律,禁止比丘著皮;大乘心地宝戒,著重用心,不在仪形。 居士发心学佛,为在家菩萨,不能严戒穿带皮类,亦不算有污佛教。
问四:现下信佛教者,或附奉佛教者,多是女性,何以男性太少?
答四:女性柔顺易启其诚,故信者多;男性刚强难化,故信者少。又女性料理家庭事务,容多余暇;男性在外工作,少有余晷,故信仰不一。
问五:佛经文字深奥,语言多不合时,岂非浪费宝贵之宣扬?
答五:佛典译自古代,对国学无基础者,读之较费时。今之宣扬者,已有引用通俗之文字语言,不能说是浪费。 问六:现下华人多数信奉佛教,但有丧事,则多烧香烛、点城灯、渡纸物、延道经,少见有正式佛事办理,如何? 答六:俗习难除,犹待改善。
八、答太平林亚女士四则
问一:阅上期觉音答掠影居士问观音为娘娘,谓称观音为娘娘,乃系轻辱,未足恭敬,不解是何意思?
答一:娘娘为普通人所称之女神,尚有烦恼生死的痛苦,不过因其前生忠义或积善德,被人奉之为神。而观音菩萨,乃是过去「正法明如来」再来应世度人,已无烦恼生死痛苦的圣者,不过为度此方有缘众生,尤其是与女人有缘,故示现女相。若即以此与娘娘平估,岂非意虽尊敬,其实已估低了菩萨或古佛的价值吗?这因不明来历,神佛混乱地称呼,不是本欲尊敬,反而变成轻慢吗?
问二:「西方三圣像」,中是阿弥陀佛,左右是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塑画都像女相。又在其他各处所看到的观音菩萨,亦多是塑画女相,没有看到男相,是怎样的?
答二:据佛经说,成佛已无男女之相。观音菩萨既是古佛再来,自然已无男女之相了;不过在此土与女人有缘,或女人多苦,专为救度,故出现女人之相。但中国北方之五台山,亦有将观音塑成男相的。近人影印「历朝名画观音 宝相」上下两巨册,共集观音菩萨画像一百五十四幅,其中有很多是画男相, 你所见不多吧了。
问三:观音菩萨手中拿的杨柳和净瓶,它的历史如何,是怎样得来的?
答三:观音菩萨的化身很多,有飘海观音、鳌头观音、鱼篮观音等等,都是有来历的。你所问的是「净瓶观音」,亦名「杨柳观音」,因菩萨手上的净 瓶是插有杨柳的。杨柳取其柔顺,是象徵观音慈悲救苦,众生之意,所谓 「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净瓶,在「释氏要览」中说:「净瓶梵语军迟,此云瓶,常储水,随身用以净手」。又杨柳枝,在印度叫做齿木,常用以刷牙以表清洁。在中国,佛徒常念观音大悲咒,求咒水治病或洒净道场,故请佛菩萨亦用「杨枝净水」。大约六朝隋唐佛法盛行之世,观音菩萨已家喻户晓,好事的画家,或即本此原意,画出「净瓶观音」或「杨柳观音」了。
问四:菩萨穿得服装如此整齐,为何不穿鞋子呀?
答四:观音菩萨原出印度,印度处於热带地方,故佛陀和他的弟子比丘或菩萨,平时都是光足不穿鞋子的。如你生长在南洋热带地方,不是可见到很多衣著美丽的女子,下面却是穿木屐或光脚的吗?况印度比马来亚还要热,你也不能怪菩萨不穿鞋子了。
九、答雪兰莪张毅生君四则
问一:供奉观音大士念前念後要怎样行礼?坐著念可以吗?
答一:念前焚香三枝,顶礼三拜;念後亦顶礼三拜。坐著念,跪著念,站著念,都可以的,最要紧的是要虔诚。
问二:大悲咒如何读诵?由头至尾最少要念几遍?当未念时还要其他尊称吗?
答二:该咒为梵语,读诵该咒如要字音正确,须要识者传授;或就近去拜访寺庵中的学佛者,向他们请教念法,因此咒甚灵感,诵者亦多,凡寺院中人多数都会念的。又近日各佛庙中,为方便读英文书的人,常见有在咒旁注明英文的读音,可觅一本作参考。每次从头至尾念三遍、七遍、廿一遍、四十九遍、一百零八遍都可,念愈多愈易获得感应。照密宗的说法,每一咒须先念满一百万遍,以後再念则极易生效,有求必应。念前先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遍。
问三:吃荤可以念咒吗?如须吃素方可念,则出外为生活工作者岂非永久不能念吗?
答三:能吃素避免荤腥污秽来念,自然更好;为生活不能吃素,吃荤亦一样可以念。不过在念前先漱口清净,以示诚敬,才易见效。此外还要坚信而不疑,否则疑信参半,也难很快见效的。
问四:上期「快乐的源泉」文内有「法喜与禅悦」一词,禅悦是不是静坐後所产生的乐境?法喜从那里求到呢?浅见以为佛教慈悲伟大,若能得到正确佛学修养,处世做人皆可获得莫大帮助,心境上亦可产生至上永乐趣。对吗?
答四:对!禅悦是静坐修禅,妄念静止,心专入定,精神与肉体上获得一种轻安自在的快乐之境。法喜是从读经听法有心得、有领悟,心神上充满喜乐 ,故佛教术语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尊见人生於佛学有修养,对处世做事有大帮助及乐趣,极对。
十、答吉打锺正华君三则
问一:上帝(耶稣)比佛祖早出生,那佛祖就是上帝的儿子,对吗?
答一:上帝是神话传说,难有历史可考;而你在上帝下却注明是(耶稣),上帝若是耶稣,则耶稣诞生至今只有一九六五年,而佛祖诞生至今已有二五零九年,那 上帝应是佛祖的孙子了。你若说佛祖是上帝(意即耶稣)的儿子,岂不等於说太上祖宗是曾孙的儿子吗?
问二:信佛有何用?
答二:佛是由人修养而至人格圆满,智德升华的超越觉者:信而学之,可使人生修臻高尚完美的境界。
问三: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尊见如何?
答三:我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信吗?我想你一定批评我,这是我的傲慢与偏见,不是道路与真理。任何宗教都各有其宗教体验,体验的境界又有深浅广狭之不同。佛教是体验得到的宗教,同时也是理智的宗教。你如果真想得到你所提的问题的正确答案,最好多读各宗教的经典加以比较,否则你的疑团也决非三言两语可决。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强以为知,是不知也」。
十一、答马来亚大学学生十则
马来亚大学之学生,曾组周会研究佛学;并拟每周邀约佛教学者讲解佛理,及讨论有关佛教之各种问题。闻第一周有马大英籍教授伟尔夫人(Mrs. Well)在该校大礼堂以英语讲演释迦牟尼佛之历史生活。第二周即由各生自提问题,互相论辩;但闻未有如何结论。毕居士将其所讨论之问题抄寄於我,要我解答。兹略释於左,以就正於有道。(一九五七年三月一日答者附识。)
一` 青年是否需…
《佛学问答集一(竺摩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