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集一(竺摩長老)▪P6

  ..續本文上一頁之禽獸昆蟲,亦無傷害人類之意了, 因衆生互相殘殺,皆因互相仇恨之一念殺機而來也。蟻有愛群之心,鳥有反哺 之情,物愛其類,皆具靈性;人若殘忍無慈,直如野蠻動物,何得謂爲萬物之 尊?佛說再生爲人,端在精修五戒,若殺戒大開,雖然輪回,只恐生在惡道, 難覓人身了!

   問六:佛教勸人出家,出家不娶嫁、不生育,如果世人皆出家,豈非「後 代人類」皆要滅絕嗎?

   答六:佛教徒有「四衆弟子」,其中出家男女二衆爲專修道業,不婚嫁、 不生育,以免爲家庭生活而分神;而在家男女二衆則可婚嫁生育,不虞後代種絕,且佛教也並無叫人個個出家,事實上要個個出家也無可能的。

   問七:人體內有微菌細胞,分有害無害,無害者當調整人體內之營養力,有害者則令人發病。如最明顯之蛔蛲蟲病,則需處以殺蟲或驅蟲之方,如此則犯有殺生之行動,該如何解釋?

   答七:佛教勸人戒殺主旨,在不強殺,不故意殺,不隨便殺,以培養仁慈之心;若爲治病救人而殺,動機正確,又無瞠心,當作別論;且大乘戒律,爲救人而殺人,亦所開許,況殺蟲乎?不然,菩薩有殺少救多,或殺身救人,或示作藥樹任人宰割以治病,又作何論呢?

   問八:佛教有禁殺戒,但並不限人食「叁淨肉」,即不聞殺、不見殺、不爲我殺,然則准食假手他人宰殺之肉,豈不犯「縱殺」之行動乎?

   答八:叁淨肉乃修道者遇到無素食時不得已而食,既未預聞,亦未見到,又非爲他而殺,何來「縱殺」之嫌耶?

   問九:水爲人類每日必需之飲料,但水內有億兆微菌之生命,如生飲煮飲 ,豈非亦屬殺生行動乎?

   答九:水中細菌,肉眼不見。亦屬「不見殺」或不得已殺之例。佛律有「佛觀一 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衆生肉」。行者以咒語超度,飲之無犯。

   問十:吾人每日行住坐臥,甚或一舉手,一伸足,隨時皆有踏害蟲類,此則亦犯殺生之動機否?

   答十:偶然誤殺,初無殺意,即無殺生之動機。在佛教戒律上,此爲細節威儀之注意,故佛徒行路規則,須眼視地,不准東看西望,就爲防止身邊腳下之一切誤殺行爲。

  乙`關於信仰問題

   問一:拜佛是否一定要有塑像?如當空或靜中默念、跪禱、合十等是否亦 一樣爲信佛之表示?

   答一:初學者有像比較易啓誠心,無像默禱亦是一樣。

   問二:現下各地「佛教」,似乎多是與道教或非道非佛者相混一起,更兼有齊天大聖,九皇爺,太上老君,關公,觀音娘娘,天後……塑像之附設;且拜用香燭冥錢,燒符求簽,問字及扶乩等,此則是否佛教中容有之範圍?

   答二:除觀音外,余皆非佛教之範圍,且觀音亦已被化裝爲娘娘,走了樣!民間習俗,積久難返,付之太息耳!

   問叁:見有居士著皮鞋,手戴皮表帶,挽皮手袋,穿皮褲帶,出入佛堂聖地,是否算得有汙佛教?

   答叁:小乘戒律,禁止比丘著皮;大乘心地寶戒,著重用心,不在儀形。 居士發心學佛,爲在家菩薩,不能嚴戒穿帶皮類,亦不算有汙佛教。

   問四:現下信佛教者,或附奉佛教者,多是女性,何以男性太少?

   答四:女性柔順易啓其誠,故信者多;男性剛強難化,故信者少。又女性料理家庭事務,容多余暇;男性在外工作,少有余晷,故信仰不一。

   問五:佛經文字深奧,語言多不合時,豈非浪費寶貴之宣揚?

   答五:佛典譯自古代,對國學無基礎者,讀之較費時。今之宣揚者,已有引用通俗之文字語言,不能說是浪費。 問六:現下華人多數信奉佛教,但有喪事,則多燒香燭、點城燈、渡紙物、延道經,少見有正式佛事辦理,如何? 答六:俗習難除,猶待改善。

  

  八、答太平林亞女士四則

   問一:閱上期覺音答掠影居士問觀音爲娘娘,謂稱觀音爲娘娘,乃系輕辱,未足恭敬,不解是何意思?

   答一:娘娘爲普通人所稱之女神,尚有煩惱生死的痛苦,不過因其前生忠義或積善德,被人奉之爲神。而觀音菩薩,乃是過去「正法明如來」再來應世度人,已無煩惱生死痛苦的聖者,不過爲度此方有緣衆生,尤其是與女人有緣,故示現女相。若即以此與娘娘平估,豈非意雖尊敬,其實已估低了菩薩或古佛的價值嗎?這因不明來曆,神佛混亂地稱呼,不是本欲尊敬,反而變成輕慢嗎?

   問二:「西方叁聖像」,中是阿彌陀佛,左右是觀世音與大勢至菩薩,塑畫都像女相。又在其他各處所看到的觀音菩薩,亦多是塑畫女相,沒有看到男相,是怎樣的?

   答二:據佛經說,成佛已無男女之相。觀音菩薩既是古佛再來,自然已無男女之相了;不過在此土與女人有緣,或女人多苦,專爲救度,故出現女人之相。但中國北方之五臺山,亦有將觀音塑成男相的。近人影印「曆朝名畫觀音 寶相」上下兩巨冊,共集觀音菩薩畫像一百五十四幅,其中有很多是畫男相, 你所見不多吧了。

   問叁:觀音菩薩手中拿的楊柳和淨瓶,它的曆史如何,是怎樣得來的?

   答叁:觀音菩薩的化身很多,有飄海觀音、鳌頭觀音、魚籃觀音等等,都是有來曆的。你所問的是「淨瓶觀音」,亦名「楊柳觀音」,因菩薩手上的淨 瓶是插有楊柳的。楊柳取其柔順,是象徵觀音慈悲救苦,衆生之意,所謂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淨瓶,在「釋氏要覽」中說:「淨瓶梵語軍遲,此雲瓶,常儲水,隨身用以淨手」。又楊柳枝,在印度叫做齒木,常用以刷牙以表清潔。在中國,佛徒常念觀音大悲咒,求咒水治病或灑淨道場,故請佛菩薩亦用「楊枝淨水」。大約六朝隋唐佛法盛行之世,觀音菩薩已家喻戶曉,好事的畫家,或即本此原意,畫出「淨瓶觀音」或「楊柳觀音」了。

   問四:菩薩穿得服裝如此整齊,爲何不穿鞋子呀?

   答四:觀音菩薩原出印度,印度處於熱帶地方,故佛陀和他的弟子比丘或菩薩,平時都是光足不穿鞋子的。如你生長在南洋熱帶地方,不是可見到很多衣著美麗的女子,下面卻是穿木屐或光腳的嗎?況印度比馬來亞還要熱,你也不能怪菩薩不穿鞋子了。

  

  九、答雪蘭莪張毅生君四則

   問一:供奉觀音大士念前念後要怎樣行禮?坐著念可以嗎?

   答一:念前焚香叁枝,頂禮叁拜;念後亦頂禮叁拜。坐著念,跪著念,站著念,都可以的,最要緊的是要虔誠。

   問二:大悲咒如何讀誦?由頭至尾最少要念幾遍?當未念時還要其他尊稱嗎?

   答二:該咒爲梵語,讀誦該咒如要字音正確,須要識者傳授;或就近去拜訪寺庵中的學佛者,向他們請教念法,因此咒甚靈感,誦者亦多,凡寺院中人多數都會念的。又近日各佛廟中,爲方便讀英文書的人,常見有在咒旁注明英文的讀音,可覓一本作參考。每次從頭至尾念叁遍、七遍、廿一遍、四十九遍、一百零八遍都可,念愈多愈易獲得感應。照密宗的說法,每一咒須先念滿一百萬遍,以後再念則極易生效,有求必應。念前先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叁遍。

   問叁:吃葷可以念咒嗎?如須吃素方可念,則出外爲生活工作者豈非永久不能念嗎?

   答叁:能吃素避免葷腥汙穢來念,自然更好;爲生活不能吃素,吃葷亦一樣可以念。不過在念前先漱口清淨,以示誠敬,才易見效。此外還要堅信而不疑,否則疑信參半,也難很快見效的。

   問四:上期「快樂的源泉」文內有「法喜與禅悅」一詞,禅悅是不是靜坐後所産生的樂境?法喜從那裏求到呢?淺見以爲佛教慈悲偉大,若能得到正確佛學修養,處世做人皆可獲得莫大幫助,心境上亦可産生至上永樂趣。對嗎?

   答四:對!禅悅是靜坐修禅,妄念靜止,心專入定,精神與肉體上獲得一種輕安自在的快樂之境。法喜是從讀經聽法有心得、有領悟,心神上充滿喜樂 ,故佛教術語謂:「禅悅爲食,法喜充滿」。尊見人生於佛學有修養,對處世做事有大幫助及樂趣,極對。

  

  十、答吉打锺正華君叁則

   問一:上帝(耶稣)比佛祖早出生,那佛祖就是上帝的兒子,對嗎?

   答一:上帝是神話傳說,難有曆史可考;而你在上帝下卻注明是(耶稣),上帝若是耶稣,則耶稣誕生至今只有一九六五年,而佛祖誕生至今已有二五零九年,那 上帝應是佛祖的孫子了。你若說佛祖是上帝(意即耶稣)的兒子,豈不等於說太上祖宗是曾孫的兒子嗎?

   問二:信佛有何用?

   答二:佛是由人修養而至人格圓滿,智德升華的超越覺者:信而學之,可使人生修臻高尚完美的境界。

   問叁:耶稣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尊見如何?

   答叁:我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信嗎?我想你一定批評我,這是我的傲慢與偏見,不是道路與真理。任何宗教都各有其宗教體驗,體驗的境界又有深淺廣狹之不同。佛教是體驗得到的宗教,同時也是理智的宗教。你如果真想得到你所提的問題的正確答案,最好多讀各宗教的經典加以比較,否則你的疑團也決非叁言兩語可決。孔子說得好:「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知強以爲知,是不知也」。

  

  十一、答馬來亞大學學生十則

  

  馬來亞大學之學生,曾組周會研究佛學;並擬每周邀約佛教學者講解佛理,及討論有關佛教之各種問題。聞第一周有馬大英籍教授偉爾夫人(Mrs. Well)在該校大禮堂以英語講演釋迦牟尼佛之曆史生活。第二周即由各生自提問題,互相論辯;但聞未有如何結論。畢居士將其所討論之問題抄寄於我,要我解答。茲略釋於左,以就正於有道。(一九五七年叁月一日答者附識。)

  一` 青年是否需…

《佛學問答集一(竺摩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