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集二(竺摩长老)▪P9

  ..续本文上一页你的坐禅刚刚入门,忽遭此惨状,你因定力不够,被妄念之魔侵入,生起怕黑怕鬼心理,弄至不敢坐禅,前功退失!现在唯一好的方法,要自己提起正念,再来坚持坐禅,邪不胜正,妄念自息!须知所起之怕惧,皆从自己妄念所生之心魔,并非真有实境,若以智观照支持正念,怕心自破。或於坐禅之前,端心正意先三称本师释迦佛陀;或先默诵大悲咒三遍,然後息心於禅,依仗他力之助,方可坚固自己之定力,退散妄境之心魔。本人十八年前,坐禅见到鬼影幢幢,亦曾经此怕惧心理,弄得不敢再坐,後於坐时先称观音圣号及大悲咒,祈求加被,以後继续坐禅,虽有可怕境界现前,也觉没有甚么可怕了。

  问三:弟子和数友讨论佛教的轮回转生问题。有一友说:既然佛教谓今生的我是假我,而来生的我亦不是今生的我,那么我们何必要为来生的我忧心?且来生的我不论他是人是鬼,受苦爱乐,何劳今生的我为他安排,为他操心呢?又何必今生学佛修行来为来生的我打算呢?

  答三:这是因未明生命轮回的原理,以致狐疑重重,难以自解!须知我们轮回的身体是假我,虚幻不实的;而为我们轮回生命的根本识(即阿赖耶识,世俗不知,误呼灵魂),它的功能,在人生时先来投胎,当人死时最後离体,往来六道,随著各人所做业力,能维系生命不断的。此生命既然不断,可由今生连续到来世,则今生之假我所造之业的善恶,便可决定来生果报的好坏。懂得这个生命循环的原理,其轮转的主体中心在阿赖耶识,而人生後一世的苦乐又是系於前一生的善恶业力,就不敢说今生的安排或操心与来世无关了。须知我所作业如幻,而今生所作善恶之业,是不会亡失的,若可亡失,那就没有因果的道理了。那么因果经中所说的「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的道理也不兑现了。因果轮回既谈三世,自具深义,常人不察,焉能知晓?只有慢慢解释,待其自悟,机缘成就,自会信受!

  问四:弟子之先父一九五六年逝世,先姐去年身故,而未到一年,先母又在今年八月初三去世。从前一家四口欢乐温暖,於今改观,未免神伤!此是否是弟子前生的业障?

  答四:业障各人都有,但各人都不同的。父母与姐弃世,这是他们自己前生所造的业力,决定他们今生的生命长短,不是你的业障。又人生在世,能为父母姐弟,各有缘分(业缘),缘分尽了,各自离开,甚为平常。看透世情,何用自苦!

  问五:弟子童年五六岁时,曾经想到出家为僧,在那幼小的心灵中常有这个念头:「将来父亲死了,我就去做和尚」。那时小童,无人教导,何以有此种念头?

  答五:也许你前世做过和尚,中途思凡,道业未成;现在从母亲肚里翻了一个筋斗出来,过去阿赖耶识中种下的善种未失,影响幼苗的心田,即便动此出家的念头。

  问六:去年十二月一日起,我在太平暹寺内出家一个月了。十二月三十晚上梦见数位罗汉给弟子吃荔枝,此梦有何意义呢?

  答六:能在暹寺出家一月,正是你过去种下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现在遇到外来的善缘生起「现行」了。梦见罗汉给你吃荔枝,荔枝是果,象徵你将来可以证果。如果你太太许可的话,应要出家修道,将来还可建立一番大业,不负此生!

  问七:我出家时曾发愿自己修成,要度今生父母妻子及七世父母,并与今生父母妻儿世世再结亲缘;但出家一月还俗回家。内人谓先母曾告诉她,弟子非是先母亲生子。如今则与弟子出家时所发之愿能否有效与实现呢?

  答七:出家发愿度自己亲属,是狭义的孝道,应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弘愿,且学道的人常念亲情,世缘不舍,必也道业难成。我们发愿度众生,自然亲属也在内了,亲生子和非亲生子,有甚 关系?难道不是你的亲妈,你就不度她,或她就不受你度吗?这些想法都是多余的!

  问八:为什么有神通的人如现神通会有罪?甚至会因此失去神通力?这是否有神明在主宰神通力?

  答八:经律中佛诫弟子不得随便现神通,是因现神通须有机缘,应以神通得度者而现神通得度之;如非机缘,随便显现,近似夸耀工夫,乃学佛之大忌,不是说「有罪」;同时亦因自己夸耀功行,或图利养,功行因之退失,并非有甚 神明在主宰神通!有神明,这神明就是自己,因神通的得之与失,权操自己的修持与否。

  

  卅三、答黄心哲居士八则

  问一:常於经书中见到「如如」二字,应作何解?

  答一:如,是不变易的意思。智度论卷卅二说:「诸法如有二种,一者各各相,二者实相」。一指诸法各有自己不同的相,叫做如。如地之坚相,水之湿相,火之暖相,风之动相。这是就事相说如,每一法的自相都是不变不紊的。二是就诸法的理体说如,则指诸法共相的实相,为诸法共同不变的理性;这在般若指诸法的无得空相;在法华指诸法的中道实相,不变不易,名之为如。如如、是楞伽经中说的相、名、分别、正智、如如的五法之一。以法性的理体,平等不二,名之为如,而此法如,彼法亦如,故名如如。这指我们学佛修观的工夫,由能观的正智(一个如),契悟所观的理境(二个如),即如如智与如如理打成一片,达到无分别的不思议境界的状态;维摩经所谓「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故名如如。

  问二:念「普佛」,是甚么意思?

  答二:普是统统,佛是念佛。大丛林中的规矩,遇施主有喜事或丧事,出动全寺大众一齐来念佛诵经祈祷消灾增福的叫做念「延生普佛」,祈祷超荐度亡的叫做念「往生普佛」。

  问三:甚么叫做吃「三官素」?

  答三:道教以天官、地官、水宫为三官。唐人以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诞,七月十五中元为地官诞,十月十五下元为水官诞。在此三日或三月吃素,谓之「三官素」。

  问四:甚么叫做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答四:此为五种不正的知见:一身见,是指执身有我的我见。身体无常,那里有我,迷执有我,不合为我之正理。二边见,是执空的一边,或执有的一边。或执常的一边以为人死为人、牛死为牛;或执断的一边,以为人死生命中止,没有相续的精神作用。既落断常,各执一边,不合中道,故名边见。三邪见,是不信正理,拨无因果,肆无忌惮,无所不为,而自己以为对的。四见取见,见取是成见,认自己所见为对,深深地爱著;其他的道理都不对,贪取己见,以为究竟,牢不可拔,名之见取。五戒禁取见,戒禁亦可名为禁戒,即持一切应禁之戒,本是好的;可惜其所持者为邪戒,非正戒,如学牛吃草,学狗吃粪,或曝阳浸水等等,徒修苦行,毫无功果,而自执迷不悟,以为坚持禁戒,颇有得色,贪取不舍,故名之为邪见邪戒,而非正见正戒。

  问五:铛子、铪子、手炉,各有何作用?有何意义?

  答五:铛铪,是梵唱时用以调和拍子,使声音中节合度,听来自然神情怡悦。手炉用以插香致敬,以表诚意上达,佛天感应。

  问六:吊钟、梵钟,各是怎样的东西?

  答六:吊钟即挂钟,挂在佛殿旁边的那个大钟。梵钟,梵是清净义,即指钟所发出的音声,沁人肺腑。或如杜甫所谓的「欲曙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亦寓有梵钟之意。

  问七:北斗消灾延寿经是否伪经?

  答七:後人杜撰,道教的伪经,佛徒不宜礼诵,有愚昧者,身为佛徒,不修佛法,而行旁门,诚可憾也。

  问八:请示「三佛四菩萨」是指那些?

  答八:三佛,是指中央释迦佛,东方药师佛,西方弥陀佛。释迦有延生之法,传之药师;有往生之法,传之弥陀,故以为辅弼。四菩萨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此三佛四菩萨,为佛教主要著名的圣者,佛徒皆宜崇奉,其他如道经等所谓「七佛二菩萨」,皆为杜撰,佛徒崇奉无上正觉,已无事奉其他神明假借佛号者之需要。

  

  卅四、答文慧仁者八则

  问一:药师经中有「此是诸佛甚深行处」,怎解?

  答一:释迦佛在经中赞叹药师佛的功德,亦是十方诸佛之所行履的境界,甚深难了,不易信解。

  问二:契经?

  答二:梵语「修多罗」,此译「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

  问三:如「因陀罗网」?

  答三:此是印华双举之名词。因陀罗为梵语,华译帝释或天主,即是释提桓因。网,是帝释殿前悬空的宝网。其网之线,珠玉交络,以譬物之交互相涉,重重无尽。

  问四:净土三经?

  答四: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问五:「本是毗卢遮那妙体,开示报化二身」,怎解?

  答五:本是毗卢遮那,华译遍一切处,乃法身如来的本体。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为体,唯证方知,不可言说。报身妙相,是智慧福德的结晶;佛成道,即成此微妙相好之报身。此分自受用报身与他受用报身,即佛自受用法悦之境,亦法身之等流;他受用报身,即现千丈卢舍那身。为教化十地菩萨所现之大身,所谓大机大用。化身,即释迦如来之千百亿化身。法身是佛之体,报身是佛之相,化身是佛之用,三即是一,一即是三。今以法主释迦为主体,代表法身;而以药师弥陀为相用,代表报化二身也。

  问六:三武一宗?

  答六:佛法在中国兴盛之时,受到老孔二教门徒之妒嫉与排挤,历史上有名的法难,即北魏武帝,周武帝,唐武帝,周世宗,谓之「三武一宗」,灭佛、焚经、坑僧、毁寺,无所不用其极。

  问七:「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答七:这是玉琳国师药师经序文中的诗句。意思是说药师经中有「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男女得男女」等方法与现实人生是极有裨益的,只要你能依药师法门来修行,泛游药师如来的功德法船,则求人间的一切,皆可逐愿而成。至於「扬州鹤」,从前在中国有一个故事:有四人为友,一日聚会逛游,乘兴各言所欲。一个说,我想腰缠十万,享受人间的富贵足矣;一个说,听说扬州名胜的风情太好,…

《佛学问答集二(竺摩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