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集二(竺摩長老)▪P9

  ..續本文上一頁你的坐禅剛剛入門,忽遭此慘狀,你因定力不夠,被妄念之魔侵入,生起怕黑怕鬼心理,弄至不敢坐禅,前功退失!現在唯一好的方法,要自己提起正念,再來堅持坐禅,邪不勝正,妄念自息!須知所起之怕懼,皆從自己妄念所生之心魔,並非真有實境,若以智觀照支持正念,怕心自破。或於坐禅之前,端心正意先叁稱本師釋迦佛陀;或先默誦大悲咒叁遍,然後息心於禅,依仗他力之助,方可堅固自己之定力,退散妄境之心魔。本人十八年前,坐禅見到鬼影幢幢,亦曾經此怕懼心理,弄得不敢再坐,後於坐時先稱觀音聖號及大悲咒,祈求加被,以後繼續坐禅,雖有可怕境界現前,也覺沒有甚麼可怕了。

  問叁:弟子和數友討論佛教的輪回轉生問題。有一友說:既然佛教謂今生的我是假我,而來生的我亦不是今生的我,那麼我們何必要爲來生的我憂心?且來生的我不論他是人是鬼,受苦愛樂,何勞今生的我爲他安排,爲他操心呢?又何必今生學佛修行來爲來生的我打算呢?

  答叁:這是因未明生命輪回的原理,以致狐疑重重,難以自解!須知我們輪回的身體是假我,虛幻不實的;而爲我們輪回生命的根本識(即阿賴耶識,世俗不知,誤呼靈魂),它的功能,在人生時先來投胎,當人死時最後離體,往來六道,隨著各人所做業力,能維系生命不斷的。此生命既然不斷,可由今生連續到來世,則今生之假我所造之業的善惡,便可決定來生果報的好壞。懂得這個生命循環的原理,其輪轉的主體中心在阿賴耶識,而人生後一世的苦樂又是系於前一生的善惡業力,就不敢說今生的安排或操心與來世無關了。須知我所作業如幻,而今生所作善惡之業,是不會亡失的,若可亡失,那就沒有因果的道理了。那麼因果經中所說的「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的道理也不兌現了。因果輪回既談叁世,自具深義,常人不察,焉能知曉?只有慢慢解釋,待其自悟,機緣成就,自會信受!

  問四:弟子之先父一九五六年逝世,先姐去年身故,而未到一年,先母又在今年八月初叁去世。從前一家四口歡樂溫暖,於今改觀,未免神傷!此是否是弟子前生的業障?

  答四:業障各人都有,但各人都不同的。父母與姐棄世,這是他們自己前生所造的業力,決定他們今生的生命長短,不是你的業障。又人生在世,能爲父母姐弟,各有緣分(業緣),緣分盡了,各自離開,甚爲平常。看透世情,何用自苦!

  問五:弟子童年五六歲時,曾經想到出家爲僧,在那幼小的心靈中常有這個念頭:「將來父親死了,我就去做和尚」。那時小童,無人教導,何以有此種念頭?

  答五:也許你前世做過和尚,中途思凡,道業未成;現在從母親肚裏翻了一個筋鬥出來,過去阿賴耶識中種下的善種未失,影響幼苗的心田,即便動此出家的念頭。

  問六:去年十二月一日起,我在太平暹寺內出家一個月了。十二月叁十晚上夢見數位羅漢給弟子吃荔枝,此夢有何意義呢?

  答六:能在暹寺出家一月,正是你過去種下阿賴耶識中的「種子」,現在遇到外來的善緣生起「現行」了。夢見羅漢給你吃荔枝,荔枝是果,象徵你將來可以證果。如果你太太許可的話,應要出家修道,將來還可建立一番大業,不負此生!

  問七:我出家時曾發願自己修成,要度今生父母妻子及七世父母,並與今生父母妻兒世世再結親緣;但出家一月還俗回家。內人謂先母曾告訴她,弟子非是先母親生子。如今則與弟子出家時所發之願能否有效與實現呢?

  答七:出家發願度自己親屬,是狹義的孝道,應發「衆生無邊誓願度」的弘願,且學道的人常念親情,世緣不舍,必也道業難成。我們發願度衆生,自然親屬也在內了,親生子和非親生子,有甚 關系?難道不是你的親媽,你就不度她,或她就不受你度嗎?這些想法都是多余的!

  問八:爲什麼有神通的人如現神通會有罪?甚至會因此失去神通力?這是否有神明在主宰神通力?

  答八:經律中佛誡弟子不得隨便現神通,是因現神通須有機緣,應以神通得度者而現神通得度之;如非機緣,隨便顯現,近似誇耀工夫,乃學佛之大忌,不是說「有罪」;同時亦因自己誇耀功行,或圖利養,功行因之退失,並非有甚 神明在主宰神通!有神明,這神明就是自己,因神通的得之與失,權操自己的修持與否。

  

  卅叁、答黃心哲居士八則

  問一:常於經書中見到「如如」二字,應作何解?

  答一:如,是不變易的意思。智度論卷卅二說:「諸法如有二種,一者各各相,二者實相」。一指諸法各有自己不同的相,叫做如。如地之堅相,水之濕相,火之暖相,風之動相。這是就事相說如,每一法的自相都是不變不紊的。二是就諸法的理體說如,則指諸法共相的實相,爲諸法共同不變的理性;這在般若指諸法的無得空相;在法華指諸法的中道實相,不變不易,名之爲如。如如、是楞伽經中說的相、名、分別、正智、如如的五法之一。以法性的理體,平等不二,名之爲如,而此法如,彼法亦如,故名如如。這指我們學佛修觀的工夫,由能觀的正智(一個如),契悟所觀的理境(二個如),即如如智與如如理打成一片,達到無分別的不思議境界的狀態;維摩經所謂「佛如,衆生如,一如無二如,」故名如如。

  問二:念「普佛」,是甚麼意思?

  答二:普是統統,佛是念佛。大叢林中的規矩,遇施主有喜事或喪事,出動全寺大衆一齊來念佛誦經祈禱消災增福的叫做念「延生普佛」,祈禱超薦度亡的叫做念「往生普佛」。

  問叁:甚麼叫做吃「叁官素」?

  答叁:道教以天官、地官、水宮爲叁官。唐人以正月十五上元爲天官誕,七月十五中元爲地官誕,十月十五下元爲水官誕。在此叁日或叁月吃素,謂之「叁官素」。

  問四:甚麼叫做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答四:此爲五種不正的知見:一身見,是指執身有我的我見。身體無常,那裏有我,迷執有我,不合爲我之正理。二邊見,是執空的一邊,或執有的一邊。或執常的一邊以爲人死爲人、牛死爲牛;或執斷的一邊,以爲人死生命中止,沒有相續的精神作用。既落斷常,各執一邊,不合中道,故名邊見。叁邪見,是不信正理,撥無因果,肆無忌憚,無所不爲,而自己以爲對的。四見取見,見取是成見,認自己所見爲對,深深地愛著;其他的道理都不對,貪取己見,以爲究竟,牢不可拔,名之見取。五戒禁取見,戒禁亦可名爲禁戒,即持一切應禁之戒,本是好的;可惜其所持者爲邪戒,非正戒,如學牛吃草,學狗吃糞,或曝陽浸水等等,徒修苦行,毫無功果,而自執迷不悟,以爲堅持禁戒,頗有得色,貪取不舍,故名之爲邪見邪戒,而非正見正戒。

  問五:铛子、铪子、手爐,各有何作用?有何意義?

  答五:铛铪,是梵唱時用以調和拍子,使聲音中節合度,聽來自然神情怡悅。手爐用以插香致敬,以表誠意上達,佛天感應。

  問六:吊鍾、梵鍾,各是怎樣的東西?

  答六:吊鍾即挂鍾,挂在佛殿旁邊的那個大鍾。梵鍾,梵是清淨義,即指鍾所發出的音聲,沁人肺腑。或如杜甫所謂的「欲曙聞晨鍾,令人發深省」,亦寓有梵鍾之意。

  問七:北鬥消災延壽經是否僞經?

  答七:後人杜撰,道教的僞經,佛徒不宜禮誦,有愚昧者,身爲佛徒,不修佛法,而行旁門,誠可憾也。

  問八:請示「叁佛四菩薩」是指那些?

  答八:叁佛,是指中央釋迦佛,東方藥師佛,西方彌陀佛。釋迦有延生之法,傳之藥師;有往生之法,傳之彌陀,故以爲輔弼。四菩薩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此叁佛四菩薩,爲佛教主要著名的聖者,佛徒皆宜崇奉,其他如道經等所謂「七佛二菩薩」,皆爲杜撰,佛徒崇奉無上正覺,已無事奉其他神明假借佛號者之需要。

  

  卅四、答文慧仁者八則

  問一:藥師經中有「此是諸佛甚深行處」,怎解?

  答一:釋迦佛在經中贊歎藥師佛的功德,亦是十方諸佛之所行履的境界,甚深難了,不易信解。

  問二:契經?

  答二:梵語「修多羅」,此譯「契經」,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

  問叁:如「因陀羅網」?

  答叁:此是印華雙舉之名詞。因陀羅爲梵語,華譯帝釋或天主,即是釋提桓因。網,是帝釋殿前懸空的寶網。其網之線,珠玉交絡,以譬物之交互相涉,重重無盡。

  問四:淨土叁經?

  答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

  問五:「本是毗盧遮那妙體,開示報化二身」,怎解?

  答五:本是毗盧遮那,華譯遍一切處,乃法身如來的本體。佛有法、報、化叁身。法身爲體,唯證方知,不可言說。報身妙相,是智慧福德的結晶;佛成道,即成此微妙相好之報身。此分自受用報身與他受用報身,即佛自受用法悅之境,亦法身之等流;他受用報身,即現千丈盧舍那身。爲教化十地菩薩所現之大身,所謂大機大用。化身,即釋迦如來之千百億化身。法身是佛之體,報身是佛之相,化身是佛之用,叁即是一,一即是叁。今以法主釋迦爲主體,代表法身;而以藥師彌陀爲相用,代表報化二身也。

  問六:叁武一宗?

  答六:佛法在中國興盛之時,受到老孔二教門徒之妒嫉與排擠,曆史上有名的法難,即北魏武帝,周武帝,唐武帝,周世宗,謂之「叁武一宗」,滅佛、焚經、坑僧、毀寺,無所不用其極。

  問七:「人間亦有揚州鶴,但泛如來功德船」?

  答七:這是玉琳國師藥師經序文中的詩句。意思是說藥師經中有「求富貴得富貴,求長壽得長壽,求男女得男女」等方法與現實人生是極有裨益的,只要你能依藥師法門來修行,泛遊藥師如來的功德法船,則求人間的一切,皆可逐願而成。至於「揚州鶴」,從前在中國有一個故事:有四人爲友,一日聚會逛遊,乘興各言所欲。一個說,我想腰纏十萬,享受人間的富貴足矣;一個說,聽說揚州名勝的風情太好,…

《佛學問答集二(竺摩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