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机制、生存的外围因缘与内在健康,因为我们一旦骄慢,天地就减损我们,我们自身也在消耗自己。
勇猛精进不可称 彼求三昧亦如是
梵天尊贵的善法成就、精进成就,在众梵之中是甚为不可思议的。
世尊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领千二百五十比丘游化于诸国,一时到舍卫国,这时他父亲见到就掉泪了,说世尊于无上菩提已亲证啊,妙相庄严,身如赤金,眷属何以如此龌龊呢?因为他的千二百五十比丘中,多是外道首领、外道眷属,虽随佛已证得阿罗汉果,但无始以来业习蒙蔽的烙印太深了,业相如是,所以多是相貌不好,不是灰黄寡瘦,就是枯槁之相,如嗜火外道,身体都是干黄干黄的。这时净饭王就提出,释迦族每一家都要出一个最好的男子出家,以令释迦僧团中具足庄严,令世间众生安乐。为什么讲这个呢?就是说业报差异太大了,即使证果了,过去无始以来的业还蒙蔽着我们。
我们人类的机制,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有大善巧,即择取善巧,但也有大过患,如我们现在人类的寿命太短。兜率天中三千岁,是我们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怎么类比呢?我们现在人寿百岁,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中要有多少世生死轮回的苦难呢?多少世受孕、怀胎、出生、成长、死掉这样不断地循环呢?痛不痛苦啊?如果现在人寿五十六亿七千万年,那我们坐这儿等弥勒就对了,不用习其他法了。主要是没有类比,我们人类就容易产生自慢,就不容易知道世尊说的“生死无常”,好象感到这跟自己没有关系,无常似乎不相干,但无常常逼于汝啊,那些衰老的人、得癌症的人,他们真是知道什么是无常了,对世尊说的“今日尚存,明日难保”就感觉到十分清晰了。
“勇猛精进不可称”,梵天所证的功德是这样来的,他有这样的妙相庄严,有这样的威德,而我们的懈怠是不可称的。对于我们一天中有多少念头?而这些念头中,又有多少是清晰的、智慧的、明了的?有多少个是颠倒的、无奈的?如果我们能做个计算,即使只算出念头的头数也都不错了,否则真是日日空过,后待生悔啊!
又如医王处世间 给施病者众妙药
随顺诸佛清净心 初未曾离本空性
众生就是病者,“随顺诸佛清净心”,这是最好的一味良药了;随顺果地教,这是最彻底的一味药了。药真是有无量味,但有的药是不能根除病的,在三种菩提心中,无上菩提心能根除一切众生之病,声闻菩提心、缘觉菩提心能少份或多份除众生的病难。世间四生九有之类、三界之内,皆是病人,何以病呢?本来无尘染法中妄自尘染,轮回六道,不能自已、不能自制。
“随顺诸佛清净心,初未曾离本空性”,虽然我们随顺的是诸佛如来的清净心,但究其本来说,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清净心。这实在是稀有之言说啊!诸位善知识,真要善思维、善观察。若不善思维、观察,我们就会把这句话一带而过了。所施之药,实我本有;所施健康,实在是本具!但若没有随顺这个过程,我们所说的本具只是泛空与虚妄、骄慢与邪见。
譬如雪山诸山王 炜烨同于转轮帝
亦如宝辇妙庄严 彼见诸佛众相满
又犹鹄王绝明白 处空自在无碍游
如是诸佛金色身 世尊真子如斯念
以俗谛各类众生所见之景来举例,是欲使我等对诸佛世尊生起决定的信赖与随顺,因而欲见诸佛,只有对“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有这样一个强烈的、真实的、究竟的、清晰的愿望,我们才有亲证的机会。
无垢三昧净智灯 能破大冥诸黑暗
彼除一切众物想 念诸佛智无碍光
诸垢消灭无瞋毒 无明清净妙智人
若能观是无自他 彼终无有诸色相
见色破色,无色中得见诸佛,所以,“不著于色,不坏于色”是行法方便,得见于色,无所留驻,是见佛方便。诸多行般舟者,在著相与畏相二法中受到阻碍,著相的人见相就以为有所得,后则阻碍;畏惧相,即不敢见相的人,也会有修法障碍。所以,一路走去,两岸风光随它去就对了,一定不能染著,也不能坏于色,若坏于色,就惧于色,这样亦不得见佛,生恶断见啊。
无疑惑中净智生 悉能断斯诸有见
大家在习法过程中交流比较多的就是“诸有见“,要么有顽空,要么有色,要么有识,要么无识,也就是说,断灭见与常见这二种边见在腐蚀着诸多有情,而清净见者稀少,即平等、清净、无染、无著的知见。此知见,一转念即是啊,而识心流出对待,伤害我们这个清净的心智。所谓识心,就是分别识,它建立了无量无边的法则,而实际都是凡愚之法则。
亦已灭亡阴界想 闻法除恼得清凉
“阴界”,色、受、想、行、识,称为“五阴”,后来也翻译成“五蕴”。在玄奘法师之前,旧译都是“五阴”,如《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也有翻译成“照见五阴皆空”的;又如《楞严经》中讲五十个阴域,实际就是五十蕴域。其翻译方法有别,内容无别,都是被色、受、想、行、识这五个界所摄,因为在色界,就必然被色、受、想、行、识这五个感知事相所摄,或黏着于此,或畏惧于此,或茫然于此,三法中的或善或恶或无记,都会滞留、制约于此处。
此“界”者,就是不能逾越之意。我们到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就会有感觉,经常能看到一个大玻璃门,我们可以透视得过去,但就是走不过去,为什么呢?有一个隔,不管是透明或不透明的隔。有的人有善法,比如对一个法有解,但虽有解悟,却不能逾越此界,即涉足不到其他法则之中。许多人说:“我明白这个道理”,但尚在此界中,无有逾越界之力。就同苍蝇撞玻璃似的,总是撞不出去,为什么呢?不得法之方便,岂不知法就是来给我们开一个出入之门的。所以,很多人因为法而受隔受阻,因为解而受阻,因为无法而受阻,因为自己业相的执著而受阻……阻在自己的现前因缘之中,不能自拔。
阴界,可能是我们走般舟的人,或者说念佛人、学佛人都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我们经常观察就知道,很多人说:“我明白这个道理,但用不上”,就如同说:“我看到外面的东西了,但出不去”,是一样的,也就是受阻了。这个阻碍在什么地方?你要解决。若解决不了,“明白这个道理”的解反而成了玻璃,会阻碍你出入自在、广大交流的方便。
比丘当知诸佛子 及以清净比丘尼
彼优婆塞优婆夷 若能念此得三昧
前面所有的提示,还是希望我们亲证三昧、向往三昧,读诵此三昧教典,以有一个清晰的、抉择的皈依,以及于法则的遵从。
[1]即祜巴温忠阿罗汉尊者,尊者于2006年4月被邀请到鸡足山放光寺。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甚深品第十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