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处应舍身。舍身不是自杀啊,而是若有罗刹欲食此身,可予生命作以供养,令其闻第一义谛教言,舍其身而施最上乘教言,乃至舍识,不拘一切法,不拘一切处。现在住阿兰若者甚少,多有回避世间者,若是真正心智寂静,远离溃闹,不向往名利,不贪图于未来名利果报,真正向往法则者,称为阿兰若居住者。
远离贪着。恒修死想。常行惭愧。
很多人读过密勒日巴传记,其中有许多惭愧修持,乃至舍身修持。在阿兰若住处,诸善知识应当勤修此法。对于般舟三昧行,亦应如是思维,如是观察,如是修持。
不造诸恶。摄受正法。无有疑心。常念远离不取众相。当修慈心。勿怀嫌怨。常起慈悲。无行瞋恚。安心喜舍。莫想爱憎。常当经行。破除睡盖。贤护。出家菩萨若能安住如是法行。则能修学解说思惟如是念佛现前三昧也。
前面贤护菩萨代出家众启教,世尊对此一一如实给以解答的法则。
尔时贤护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所说经典。甚深甚深。最胜微妙。不可思议。然彼未来诸菩萨等。懈怠懒惰。虽闻如是深妙经典。生大恐怖。惊疑退没。不发欢喜爱乐之心。彼等当复作如是念。我今当应余诸佛所乃可修习如是经典。所以者何。我今自知多诸障难。身遇病苦。气力甚微。宁堪修行如是经典。
以身体羸劣、障缘诸多而不行此法,我们经常会遇到贤护菩萨所提的这种思维。在一篇统计台湾般舟行法的资料中表明,在台湾多是病难者行于此法,如癌症病人等。实际,此法是一切人可行的,只要是舍离众缘、欲证诸佛现前三昧者,即可以行持,而末世之人身心羸劣,福报不具啊,稍一退堕,行法因缘即不具,对此我们应善自观察。
世尊。彼辈如是。于甚深法。更生放舍远离之心。不能发勤勇猛精进。乐欲成就如是经典。世尊。尔时亦当有诸菩萨。精进勤求专念之者。爱乐是法。劝持是法。摄受是法。若诸法师说是法者。于是法中。如法行故。能舍身命。不著名闻。不求利养。不自宣说己身功能。不染衣钵。
“不染衣钵”者,即不表达自己所行之善缘、持戒之功德,所以说“不宣己能”。
不乐城邑。常趣空闲山林静处。其或闻是微妙法故。生大欢喜。更当具足发勤精进。听受如是微妙法门。常读诵故。常念持故。思惟义故。如说行故。彼等于未来世诸如来所。非徒直欲求彼多闻。亦无但求在于有处。
多闻与有处二法,是末世有情所贪爱。现在学佛的出家、在家众中,多闻者多,行法者甚为稀有。我们于左右可以观察,于自心可以观察,随便找一个学佛的出家、在家者,若说法,仿佛人人无碍,若行法,则是个个不行。相应者十分稀少,多闻者甚多甚多,我们可以如是依教来观察,莫以自心、自慢来观察。
“亦无但求在于有处”,即不求于后有之报。行诸善缘而欲求未来善报、乐报者,甚多甚多,不求后有、广利世间出离轮回者,甚为稀少!莫作他言,我们自己但自审观啊,这是末世之相。
唯为成就诸功德故。常念勤求。精进勇猛。世尊。然复应有往昔己曾供养诸佛。宿种善根诸善男子善女人辈。发大精进为闻如是微妙法故。更发如是大誓庄严。愿我当得干竭肌肤。散骨消髓炽然身心。苦行不息。必欲成就如是妙典。终无暂时懈怠懒惰。而不听闻微妙胜法。亦无不思甚深义理。复无舍他。不为宣说。而常勇猛行大精进。但为摄受诸菩萨故。听闻如来如是妙典。闻已。即便生欢喜心。
这一段文字中的大庄严誓愿,我等应勤观察、勤守护,不可舍离!若舍离,于此法难以成就!
尔时世尊赞彼贤护菩萨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我今随喜。贤护。我随喜故。一切三世恒河沙等诸佛世尊。皆亦随喜。
时彼贤护菩萨复白佛言。若有在家菩萨。处于世间闻是三昧。欲自思惟。即为他说。乃至一日。或经一夜。是人安住几种行法。当得成就思惟三昧。为他说也。
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前面贤护菩萨代出家众来问世尊“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何以运用?何以守护?何以实践?现在则替在家菩萨来启问。
佛言贤护。彼在家菩萨。处于世间。若欲修习思惟三昧。或一日一夜乃至一构牛乳时者。吾今语汝。彼在家菩萨。既居世间。当应正信。不起悭贪。常念行施。随多少施。当一切施。不求果报。应归依佛。又归依法。亦归依僧。不事天神。亦无礼拜。不生嫉妒。常念随喜。当须清净。如法活命。不爱儿女。不著妻妾。不染居家。不躭财宝。常乐出家。念除须发修八关斋。恒住伽蓝。常怀惭愧。发菩提心。不念余乘。见有持戒清净比丘。修梵行者。终无调戏。常行恭敬。从谁闻学如此三昧。当于师所生爱敬心。起尊重心。善知识想。生教师想。起诸佛想。一切众具。悉以奉之。常当识恩。恒思报德。以能教我微妙法故。
佛法之微妙,非是世尊无端地对其称赞、夸许,而是因其实际利益能真正令我们出离生死之苦恼、生死之迷惑、烦恼之苦恼、烦恼之迷惑、见思之苦恼、见思之迷惑,真正地进趣自在、自知的菩提道业,乃至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利人天!所以,闻此殊胜微妙之妙法,实是不可思议!
“起尊重心。善知识想。生教师想。起诸佛想。一切众具。悉以奉之。常当识恩。恒思报德”,这实在是为了引发我们真正的尊重、自尊、如实之心智,一切外缘皆是假借之增上缘,抉择于发心啊,一切自受用与利他具足法则,绝对来自于发心。
贤护。彼在家菩萨。处俗之时。应住如是诸法行已。然后教示如是三昧。如是思惟。如是修习。
前面说常念出家,乃至八关斋戒、发菩提心、不念余乘、但于此法行于精进、于闻法所生尊重想,如是种种,然后是“教示如是三昧,如是思维,如是修习”。
时彼贤护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今乃为彼出家在家诸菩萨辈。正信成就乐深法者。宣说如是无上妙法。令住如是无量法行。然后当得思惟解说如是三昧。
“无上妙法”,无上者,无对无待,非造作有;法者,各是妙用,无染无著,令众生出离所有世间之沉沦。而世间沉沦者,如欲界有情在对待法中沉沦不知,多择取、徘徊于善恶之中;如色界有情多于禅定守护染著,乃至以禅定为生命之依止;如无色界有情,于非想非非想定常守护,这都是六道轮回之业相。能出此三界者,为妙法所有,故“无上妙法”能令世间有情出离三界、不坏三界、广利有情。出三界者,不被三界所拘,不被三界所缠缚,若不被善恶缠缚,则得以出离欲界之自在,若不被禅定所染著,则会出离色界,乃至无色界。如是之法,是随顺无染无著的清净智慧,是直出三界的清净安乐法则,所以称为妙法。
世尊。如来灭后。如是三昧。于阎浮提能广行不。佛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我灭度后。此三昧经。于阎浮提。四千年中广行于世。而后五百年。末一百岁中。正法灭时。比丘行恶时。诽谤正法时。正法破坏时。持戒损减时。破戒炽盛时。诸国相伐时。当斯之际。颇有众生炽然善根。往昔已曾亲近诸佛。供养修行植善种子。为彼诸丈夫辈得是经故。此三昧典复当流行于阎浮提。所谓佛威神故。故令彼等。于我灭后。闻此经已。欢喜书写。读诵受持。思惟其义。为他解释。如说修行。
这是世尊授记,是真实言、如实语,非是推导,我们善思维。世尊说“正法灭时”,现在正法、像法已过,步入末法,也就是“后五百岁”中,其末一百年中,会发起这样的利益。为什么这样的经典能流通于阎浮提?就是因为诸丈夫辈于此经典往昔曾种诸善根、修持守护故。
尔时贤护菩萨。及宝德离车子。闻如来说正法灭时。悲泣雨泪。
多有善知识视世尊欲灭,而欲劝佛住世,悲悯世间故,所以会“悲泣雨泪”,此处闻到正法灭时,亦复如是,因为诸佛如来是众生之依怙,诸佛所说教法亦是一切众生出离苦海的宝筏,此法一灭,使一切众生失去依怙故,所以“悲泣雨泪”。
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乃至右绕三匝,是印度的一个启教礼节,因为恭敬故。
世尊。我等当于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末百年中。沙门颠倒时。正法欲灭时。诽谤正法时。破坏正法时。持戒损减时。破戒增长时。正法护减时。非法护增时。众生乱时。诸国相伐时。能于如来所说经典妙三昧中。读诵受持。思惟义理。为他广说。何以故。我心无厌终不知足。是故我于如来所说修多罗中。能听闻故。能书写故。能读诵故。能受持故。能思惟故。能修行故。能广说故。
尔时商主优婆塞伽诃岌多。居士之子那罗达多摩纳等。闻如来说未来世中正法坏灭。为正法故。悲哀泣泪。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
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出家众施行“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这个礼节,在家菩萨亦复如是,这是印度的一个风俗习惯,是其整体守护的一种方式。
世尊。我等能于如来所说妙修多罗。及能受持修多罗者。我皆摄护。令得增长。世尊。我今复为如来所说微妙经典。作其加护。令得广宣。久住于世。何以故。以是经典。能于无量阿僧祇劫。多所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世尊。我等得闻未曾有法。至心受持。思惟其义。为他解说。广行流布也。世尊。我今闻此甚深经法。一切世间无有信者。我先为其造善根器。然后为解。
我们看到,这些在家、出家菩萨,都肯于世尊灭后、正法灭时,乃至种种恶相现前之时,令此般舟三昧一法广传于世、流布于世,欲饶益有情,故发如是誓愿,守护三宝及三宝教言。那我们现在这些在家、出家的学佛菩萨们,是以何来认知、守护自己的心智呢?诸位善知识,善观察,善了解自己的心愿与作为。
守护佛法,有时比所谓的自…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戒行具足品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