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處應舍身。舍身不是自殺啊,而是若有羅刹欲食此身,可予生命作以供養,令其聞第一義谛教言,舍其身而施最上乘教言,乃至舍識,不拘一切法,不拘一切處。現在住阿蘭若者甚少,多有回避世間者,若是真正心智寂靜,遠離潰鬧,不向往名利,不貪圖于未來名利果報,真正向往法則者,稱爲阿蘭若居住者。
遠離貪著。恒修死想。常行慚愧。
很多人讀過密勒日巴傳記,其中有許多慚愧修持,乃至舍身修持。在阿蘭若住處,諸善知識應當勤修此法。對于般舟叁昧行,亦應如是思維,如是觀察,如是修持。
不造諸惡。攝受正法。無有疑心。常念遠離不取衆相。當修慈心。勿懷嫌怨。常起慈悲。無行瞋恚。安心喜舍。莫想愛憎。常當經行。破除睡蓋。賢護。出家菩薩若能安住如是法行。則能修學解說思惟如是念佛現前叁昧也。
前面賢護菩薩代出家衆啓教,世尊對此一一如實給以解答的法則。
爾時賢護菩薩複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所說經典。甚深甚深。最勝微妙。不可思議。然彼未來諸菩薩等。懈怠懶惰。雖聞如是深妙經典。生大恐怖。驚疑退沒。不發歡喜愛樂之心。彼等當複作如是念。我今當應余諸佛所乃可修習如是經典。所以者何。我今自知多諸障難。身遇病苦。氣力甚微。甯堪修行如是經典。
以身體羸劣、障緣諸多而不行此法,我們經常會遇到賢護菩薩所提的這種思維。在一篇統計臺灣般舟行法的資料中表明,在臺灣多是病難者行于此法,如癌症病人等。實際,此法是一切人可行的,只要是舍離衆緣、欲證諸佛現前叁昧者,即可以行持,而末世之人身心羸劣,福報不具啊,稍一退墮,行法因緣即不具,對此我們應善自觀察。
世尊。彼輩如是。于甚深法。更生放舍遠離之心。不能發勤勇猛精進。樂欲成就如是經典。世尊。爾時亦當有諸菩薩。精進勤求專念之者。愛樂是法。勸持是法。攝受是法。若諸法師說是法者。于是法中。如法行故。能舍身命。不著名聞。不求利養。不自宣說己身功能。不染衣缽。
“不染衣缽”者,即不表達自己所行之善緣、持戒之功德,所以說“不宣己能”。
不樂城邑。常趣空閑山林靜處。其或聞是微妙法故。生大歡喜。更當具足發勤精進。聽受如是微妙法門。常讀誦故。常念持故。思惟義故。如說行故。彼等于未來世諸如來所。非徒直欲求彼多聞。亦無但求在于有處。
多聞與有處二法,是末世有情所貪愛。現在學佛的出家、在家衆中,多聞者多,行法者甚爲稀有。我們于左右可以觀察,于自心可以觀察,隨便找一個學佛的出家、在家者,若說法,仿佛人人無礙,若行法,則是個個不行。相應者十分稀少,多聞者甚多甚多,我們可以如是依教來觀察,莫以自心、自慢來觀察。
“亦無但求在于有處”,即不求于後有之報。行諸善緣而欲求未來善報、樂報者,甚多甚多,不求後有、廣利世間出離輪回者,甚爲稀少!莫作他言,我們自己但自審觀啊,這是末世之相。
唯爲成就諸功德故。常念勤求。精進勇猛。世尊。然複應有往昔己曾供養諸佛。宿種善根諸善男子善女人輩。發大精進爲聞如是微妙法故。更發如是大誓莊嚴。願我當得幹竭肌膚。散骨消髓熾然身心。苦行不息。必欲成就如是妙典。終無暫時懈怠懶惰。而不聽聞微妙勝法。亦無不思甚深義理。複無舍他。不爲宣說。而常勇猛行大精進。但爲攝受諸菩薩故。聽聞如來如是妙典。聞已。即便生歡喜心。
這一段文字中的大莊嚴誓願,我等應勤觀察、勤守護,不可舍離!若舍離,于此法難以成就!
爾時世尊贊彼賢護菩薩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我今隨喜。賢護。我隨喜故。一切叁世恒河沙等諸佛世尊。皆亦隨喜。
時彼賢護菩薩複白佛言。若有在家菩薩。處于世間聞是叁昧。欲自思惟。即爲他說。乃至一日。或經一夜。是人安住幾種行法。當得成就思惟叁昧。爲他說也。
我們很清晰地看到,前面賢護菩薩代出家衆來問世尊“十方諸佛悉皆現前”叁昧何以運用?何以守護?何以實踐?現在則替在家菩薩來啓問。
佛言賢護。彼在家菩薩。處于世間。若欲修習思惟叁昧。或一日一夜乃至一構牛乳時者。吾今語汝。彼在家菩薩。既居世間。當應正信。不起悭貪。常念行施。隨多少施。當一切施。不求果報。應歸依佛。又歸依法。亦歸依僧。不事天神。亦無禮拜。不生嫉妒。常念隨喜。當須清淨。如法活命。不愛兒女。不著妻妾。不染居家。不躭財寶。常樂出家。念除須發修八關齋。恒住伽藍。常懷慚愧。發菩提心。不念余乘。見有持戒清淨比丘。修梵行者。終無調戲。常行恭敬。從誰聞學如此叁昧。當于師所生愛敬心。起尊重心。善知識想。生教師想。起諸佛想。一切衆具。悉以奉之。常當識恩。恒思報德。以能教我微妙法故。
佛法之微妙,非是世尊無端地對其稱贊、誇許,而是因其實際利益能真正令我們出離生死之苦惱、生死之迷惑、煩惱之苦惱、煩惱之迷惑、見思之苦惱、見思之迷惑,真正地進趣自在、自知的菩提道業,乃至圓滿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廣利人天!所以,聞此殊勝微妙之妙法,實是不可思議!
“起尊重心。善知識想。生教師想。起諸佛想。一切衆具。悉以奉之。常當識恩。恒思報德”,這實在是爲了引發我們真正的尊重、自尊、如實之心智,一切外緣皆是假借之增上緣,抉擇于發心啊,一切自受用與利他具足法則,絕對來自于發心。
賢護。彼在家菩薩。處俗之時。應住如是諸法行已。然後教示如是叁昧。如是思惟。如是修習。
前面說常念出家,乃至八關齋戒、發菩提心、不念余乘、但于此法行于精進、于聞法所生尊重想,如是種種,然後是“教示如是叁昧,如是思維,如是修習”。
時彼賢護菩薩複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今乃爲彼出家在家諸菩薩輩。正信成就樂深法者。宣說如是無上妙法。令住如是無量法行。然後當得思惟解說如是叁昧。
“無上妙法”,無上者,無對無待,非造作有;法者,各是妙用,無染無著,令衆生出離所有世間之沈淪。而世間沈淪者,如欲界有情在對待法中沈淪不知,多擇取、徘徊于善惡之中;如色界有情多于禅定守護染著,乃至以禅定爲生命之依止;如無色界有情,于非想非非想定常守護,這都是六道輪回之業相。能出此叁界者,爲妙法所有,故“無上妙法”能令世間有情出離叁界、不壞叁界、廣利有情。出叁界者,不被叁界所拘,不被叁界所纏縛,若不被善惡纏縛,則得以出離欲界之自在,若不被禅定所染著,則會出離色界,乃至無色界。如是之法,是隨順無染無著的清淨智慧,是直出叁界的清淨安樂法則,所以稱爲妙法。
世尊。如來滅後。如是叁昧。于閻浮提能廣行不。佛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我滅度後。此叁昧經。于閻浮提。四千年中廣行于世。而後五百年。末一百歲中。正法滅時。比丘行惡時。誹謗正法時。正法破壞時。持戒損減時。破戒熾盛時。諸國相伐時。當斯之際。頗有衆生熾然善根。往昔已曾親近諸佛。供養修行植善種子。爲彼諸丈夫輩得是經故。此叁昧典複當流行于閻浮提。所謂佛威神故。故令彼等。于我滅後。聞此經已。歡喜書寫。讀誦受持。思惟其義。爲他解釋。如說修行。
這是世尊授記,是真實言、如實語,非是推導,我們善思維。世尊說“正法滅時”,現在正法、像法已過,步入末法,也就是“後五百歲”中,其末一百年中,會發起這樣的利益。爲什麼這樣的經典能流通于閻浮提?就是因爲諸丈夫輩于此經典往昔曾種諸善根、修持守護故。
爾時賢護菩薩。及寶德離車子。聞如來說正法滅時。悲泣雨淚。
多有善知識視世尊欲滅,而欲勸佛住世,悲憫世間故,所以會“悲泣雨淚”,此處聞到正法滅時,亦複如是,因爲諸佛如來是衆生之依怙,諸佛所說教法亦是一切衆生出離苦海的寶筏,此法一滅,使一切衆生失去依怙故,所以“悲泣雨淚”。
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乃至右繞叁匝,是印度的一個啓教禮節,因爲恭敬故。
世尊。我等當于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末百年中。沙門顛倒時。正法欲滅時。誹謗正法時。破壞正法時。持戒損減時。破戒增長時。正法護減時。非法護增時。衆生亂時。諸國相伐時。能于如來所說經典妙叁昧中。讀誦受持。思惟義理。爲他廣說。何以故。我心無厭終不知足。是故我于如來所說修多羅中。能聽聞故。能書寫故。能讀誦故。能受持故。能思惟故。能修行故。能廣說故。
爾時商主優婆塞伽诃岌多。居士之子那羅達多摩納等。聞如來說未來世中正法壞滅。爲正法故。悲哀泣淚。從坐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
我們看到,不僅僅是出家衆施行“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這個禮節,在家菩薩亦複如是,這是印度的一個風俗習慣,是其整體守護的一種方式。
世尊。我等能于如來所說妙修多羅。及能受持修多羅者。我皆攝護。令得增長。世尊。我今複爲如來所說微妙經典。作其加護。令得廣宣。久住于世。何以故。以是經典。能于無量阿僧祇劫。多所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世尊。我等得聞未曾有法。至心受持。思惟其義。爲他解說。廣行流布也。世尊。我今聞此甚深經法。一切世間無有信者。我先爲其造善根器。然後爲解。
我們看到,這些在家、出家菩薩,都肯于世尊滅後、正法滅時,乃至種種惡相現前之時,令此般舟叁昧一法廣傳于世、流布于世,欲饒益有情,故發如是誓願,守護叁寶及叁寶教言。那我們現在這些在家、出家的學佛菩薩們,是以何來認知、守護自己的心智呢?諸位善知識,善觀察,善了解自己的心願與作爲。
守護佛法,有時比所謂的自…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講記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戒行具足品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