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广大周遍、真实不虚。
在《善导大师全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佛陀在世时,有比丘、比丘尼业缘深重,有优婆塞、优婆夷业缘深重,有诸破戒、犯戒者业缘深重,见世尊时,有的见的是五尺黄脸比丘,有的见的形如黑炭,而阿罗汉见世尊是丈六金身,诸大菩萨见千丈佛妙色细身,法身大士可以见佛殊胜庄严无边光之身。我们见的是什么身呢?
(96)云何当得胜上辩才。能问一切佛法故。
“胜上辩才”,若是行法能深入,有意义;若行法不能深入,落到口头,也挺麻烦。我们汉地人本来就能说会道,所以,甚妙辩才若能破人疑惑,是为善巧;若增加人的知见,那就是过失;若能增加人的正知见,是为善巧;若增加人的谈资,那就是过失。
如果我们善于辩识,就“能问一切佛法”,在行般舟中,人的心根猛厉、身根猛厉、感知猛厉,所以就能问很多尖锐的话题,当然,行般舟,还是真希望大家多行、少说。
(97)云何当得意不怯懦辩才。于一切大众中无怖畏故。
例如在此讲法,怖畏就不行,怯懦也不行,因为有人会有质问,若于法有所障碍、不能相续,那质问就会成为事实,你就会有畏惧。我们如何能于大众中辩才无所畏惧,令众生除疑惑无所畏惧,交流佛法无所畏惧呢?行般舟是最好、最直接的方法。
(98)云何当得一切论议辩。如狮子王。降伏一切外道。摄受诸异论师故。
这就把净土法门之般舟行法推到极至。走一段般舟之后,心智清凉之时,与人辩论是没有障碍的,除非说自己的知见,若说诸佛知见,了无障碍。“得一切论议辩。如狮子王。降伏一切外道。摄受诸异论师故”,“异论师”可就多了,对于教内教外的认识,我们都可以去辩识,此“辩”不是诽谤其法,而是摄受此类有情,令其于法则信服。
以前,善导大师经常到三阶教的寺院去辩论,因为三阶教的教义是反对念佛的。三阶教在隋唐时代很兴盛,它要求吃苦,有裙不过膝、食不过一等特定要求,后来被国家制止了,但其教义很坚固,影响相续到现在。不能说三阶教好坏,只能说它是一个教义,此教义最早的传播者在西安白塔寺,盛极一时,也有很大的威德,但他反对念佛,善导大师就去辩论。善导大师与人辩论之时、说法之时,口吐光明,我们吐的是什么?不口吐恶语就行了,不吐不如法语、不伤害他人就很好了。善导大师为什么具这种无碍辩才呢?就是因为念佛啊。史书对善导大师有很多记载,他不仅行般舟,且在平时,一到堂口就跪在佛前合掌,念到心竭力衰,方才罢休。我们后人怎么和他相比呢?他是已证三昧之人,尚如是作为,而我们离三昧甚远者,若再没有向往、尊重之心,再没有精进之心、赞美之心,再说是非、浪费时间,那就离佛法太远了!
现在,异论师在破灭净土,净土教言的守护者在破灭其他法则,相互破的比较多,真正相互利益的少。实际我们应令对方真实信服,予以究竟真实利益,不要让人疑惑了、颠倒了,那是不相应的,真正让人于佛法得到真实抉择,一生成办无上菩提、无疑无虑了,那是真正有意义的。
(99)云何当得不坏本誓庄严。欲催一切邪异朋党故。
“不坏本誓庄严”,善哉,这太重要了!一些居士、出家师父谈论法则,多存变异,我心很痛,痛什么呢?因为没有誓愿,没有信仰,没有庄严,经常是流产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事情刚刚要成形,他就将其坏掉了。
昨天很早一个居士打来电话,说他不学净土了,要去修密。我说可以,只是你没有信仰罢了,去修密也没有什么不对,但你过去那么勤苦的一个法则实践者,为什么会背叛自己的誓愿呢?他说没有背叛誓愿,只是净土没有利益。我说,你不要否定法则,只是你没有深入实践,你认定的那个净土不是净土。
誓愿十分重要!它能令信仰坚固、行法坚固,迅速成熟道德与善巧。现在学法的人晃动厉害,依着自己的情绪、感知、得失,依着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依着风吹草动去习法,结果不能一门深入,不能真正地、百折不挠地去行持、守护一个法则,不能自始至终、善始善终地完成一个教义的守护与传播。所以不得庄严功德,亦不得真实利益。
一听说别人赞我了、谤我了,说好说坏了,说这个法行或不行了,就晃动了。大部分这些菩萨,其守护没有誓愿,其心智没有信仰,多依自己的情绪、感知妄自发明、妄自攀缘,其苦也无涯啊!因为总是相似有点成就,就打坏了,不断地去攀所谓的高、大、猛的东西,而不知清净、真实、平等心智的抉择。现在很多藏传佛教的恶知识在汉地恶意地传播一些奇特的东西来迷惑有情,我同很多喇嘛谈过,所谓恶意,就是怪异惑乱世间,以招名利,而不是利益世间之心,是很罪恶的。他们坏藏传佛教的整体机制,以换取自己虚假的一点现前利益,这是很让人痛心的。这些人满嘴都是我的法有多大多大,我的喇嘛有多大多大,实际就是需要人供养,需要眷属,需要名利,而不是予人真实利益、净化人心,所以多有欺辱啊。这是藏传佛教黑暗的一面、不如法的一面,不是藏传佛教的实质内容,却象洪水一样在淹没着许多人的善根,很糟糕!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若是路走不准、认识不清,就会在不断的徘徊中。我认识一个在藏地住了十一年的菩萨,最后不住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把藏地的喇嘛都拜过了,我十分敬仰,但没有一个法能真正修下来。”为什么?越来越感觉对比心、分别心、妄心重。他实在是上了自己的当,并不是藏传佛教的过失,若是真正的弘法者,他们说这个法“大”,是为了鼓励的,是给你一条路让你走到底的善巧,但若是为了侵夺他人法系的修法者而这么说,则是破法的,是不相应的,他们是有戒律的,不允许这样,也就是说每个法系的机制都有自己的守护、爱乐与庄重。
“本誓庄严”是很重要的。我们这一生学佛、念佛、行般舟,如果没有誓愿,包括随顺佛的誓愿,或建立自己的誓愿,你是决定难以成就的。比如说“愿往生”,也是一个誓愿;“愿一切众生往生”,是如佛愿之愿,你总要有一个誓愿,若没有誓愿,你想催伏邪异朋党,是绝对不可能的,对方随便一拉就把你拉过去了。我也经常遇到来拉我的团队,说,来来来,我上师可厉害了,最大最大的佛,给你灌灌顶。我说,最大的佛我没有见过,我学习最平等的佛,最大的佛你跟他修就对了。为什么谈这一点呢?因为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我们汉地也出现了许多不相应的因缘,我们不能说此传教有危险,藏传佛教有很多很善良、很方便的机制,汉传佛教亦复如此,南传佛教亦复如此,但在此同时也有污泥浊水。
我们如何来辨识呢?你一定要立一个誓愿。在行般舟中,誓愿十分重要,这样行法才能成熟,没有誓愿就走不下去。做什么都需要誓愿,发愿文就是要我们明白自己的誓愿,守护自己的庄严。此“庄严”,不是成败所计的,不是得失所计的,不是凡圣所计的,不是时间长短所计的,是什么呢?你有没有誓愿,你依不依誓愿而行,这是十分重要的。此处若转不过来,我们就会比高低,说大小,攀长短,比凡圣,这样净土法门是不好行持的,你不能成就,只会有怪异之相。所以,我们现在走般舟,不是为了结朋伴党,而是为了成就菩提,为了消除疑虑。
许多走过般舟的人去学藏传佛教,我也鼓励他们学,但有一点,不论学藏传佛教也好,学其他哪个佛教也好,你发什么愿?你不要以贡高心去学就对了,不要以大小心去学,更不要以怪异心去学,那样会出大事情!很多是以怪异惑众来携领朋党的,这是很大的过失。现在,五明佛学院等地的很多堪布,他们观察到一些因缘,在做很多积极主动的工作,比如说学习《广论》,大家自主地学习讨论,来学习正见,而不是依怪异。所以我感觉有一些好的东西在逐步向我们汉地输入,但很多还是很混乱、很让人伤心的。不少藏地的传法者见一个人就说,你做我的徒弟吧,这中间存在一个问题:如果真有成就,那他真是了不起的大慈悲者;但如果是为名闻利养,只能说你多一个轮回的伴侣罢了。汉传佛教是“依法不依人”的教言,藏传佛教传播的是“依法依人”、先依人后依法的教言,所以就有这些盲点,在此作一个对比。
(100)云何当得善巧说法。常处狮子座。一切诸佛印可故。
如何来善巧说法,如何来令世间有情心开意解,常坐狮子座,用佛语来传播佛语,用佛心来传播佛心,用佛教传播佛教,用佛之功德传播佛之功德,不增减于佛法,如是守护呢?这实在是我们的愿望。此愿望是一切讲法者、闻法者应该守护,应该审观的。
(101)云何当得远离一切世间无义语言。以通达一切正教故。
对凡夫有情修行佛法来说,远离世间无义语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我们不听恶语都很难,不听颠倒语、黑暗语、沉重语、烦恼语就更难。无义语是什么呢?比如不相应的戏论,讲经法师交流佛法时最怕这样,虽说的是相似语,但无益于说法,不能饶益有情。
在念佛立一念、断诸想、“南无阿弥陀佛”时,无义语自然散坏。在经行道中,我们没有什么无义语,也许心里颠来颠去,但在念阿弥陀佛时,口业上自然已经远离了,所以此设问实在是相应的。“远离一切世间无义语言。以通达一切正教故”,我们要常谈有义语、如法语、慈爱语、善巧语、增上语,于一切众生说抉择语,消除众生的疑虑语,这样有意义;不要说不怀善意的话、导人入苦难的话,那是造恶。般舟行法,直接回避了这些问题,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中,我们不许说话,最多也只是文字交流,这样,人未来的口业自然得以纯善,而真正念佛念过一段时间的人,恶口自然会少。
(102)云何当得深爱一切诸佛法。于诸如来生处行故。
“深爱一切诸佛法”,在经典中有记载:一个菩萨说这世间有种种药,另有菩萨说你到世间给找一个不是药的东西,这个菩萨就找来找去,找遍了…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思维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