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一些师父,尤其一些藏传的出家师父,我们在一起座谈的时候,就跟我提这个问题的特别多,他说:“汉地的人啊,智慧轮都打开了,但是慈悲轮没有;福德轮打开了,但出世心没有。”他说的“轮”,就是我们这个机制比较成熟呗。所谓智慧,实际说这里面有褒有贬啊,贬的就说汉地人太会说了,但是跟自己的道德不相应,主要是不相应。一说就是空性无我,常口中说“空”,处处行在“有”中,斤斤计较,是是非非。斤斤计较,张嘴就说“空”,做事就又沉浸在“有”中了,不得自在力。那这样不如实,不如踏踏实实地有则念佛、无则念佛,刚好,有无皆是觉悟之相、觉悟之缘。
“我成佛时,使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以为佛座。”
座者,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座是什么座。他这个摄化有情的菩提心为最初的缘起,你要没这个缘起,的确是难以成就佛道啊。那我们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也就是“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可以令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未来成佛安住无疑,你没有任何的亏欠。但要用你自己的想法、业缘来审视,你很难建立一个圆满的愿望。就是要有圆满的安住,安住之处,毕竟安住之处,这个很难的。就是我们以凡夫心智去发心,总有参差不齐,总有亏欠的。我们可以观一观。
我不知道大家读过释迦牟尼佛的《大集经》没有?以前我在福建的时候读过《大集经》。《大集经》许多的教言中,我开始很震惊的,是什么?所有的菩萨——有他方菩萨、此土菩萨来问教的时候,都是承佛威神,祈佛加被,问启教于世尊。世尊都是呵他们的,说汝等弱知,不具善巧,我来与汝法。这是世尊给他说。说汝等多不具善巧,我来教你忏悔。他方菩萨发心,世尊也是这样说的,说汝等不具善巧,应闻文殊之誓愿,象我们读那个“我今发心不为自求……”,那是文殊教诸菩萨发心。
我以前是很震惊的,因为读得太多了,慢慢习惯了,不敢自己说自己发心了。开始我也是说我发心要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开始也这样的。我刚出家的时候,我认为过去所有祖师做的事情,我都能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能做的,我怎么……我拼命呗,对不对?无外乎这样,人都一个命,你一个命,我也一个命,对不对?过去人说是当仁不让,对不对?真敢拼命啊。但是拼来拼去的时候,再读读经典的时候,才知道,骄狂、邪见、卑慢、自大!受到伤害之后知道了,什么呢?撂到了,趴倒地上站不起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行了。修法经常修得晕过去了,这时候才知道,想起来佛在经典上说的话来——“尔时承佛威神”,这时候才知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了。因为啥呢?那时候你身体空立了,善神摈弃你了,恶神摈弃你了,无记神摈弃你了,你的事相成熟了,这时候你念啥?死而复生,只能念佛!要不然,你就念饿鬼去吧、念地狱去吧、念畜生去吧,你念什么?念妄想去吧。那时候才知道啊,承佛威神,成就佛道;承佛威神,闻佛说教;承佛威神,启教于佛;承佛威神,爱乐佛法;承佛威神,成就不思议智。要不然,你说,你给别人说,你说什么呀?
以前他们说印光法师念了几十年佛,我说他念几十年佛,我念一生,一定念,念下去。念佛就念佛吧。其实后面看看真不相应。念来念去才知道自己,就是慢心。有的说:“当仁不让,学佛要当仁不让啊。彼是丈夫我亦尔啊!”年轻气盛啊,三十多岁真是气盛,对不对?慢慢看看就气不盛了。说彼是丈夫,我学丈夫就行了。这学,并不是说不了解自性,并不是说我们不了解我们本身所拥有的善巧。但你要知道:你在没有修行成就的过程中,你一直要念佛念法念僧;你不念佛念法念僧,你就念骄慢,你就念邪见,你就念自大,你必然出事情。所以我们读《华严经》,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妙觉菩萨,都要念佛念法念僧,作为增上摄化。
菩萨们啊,你要不看这一点啊,真是……我也的确是,在这个地方,我呵的比较多。我遇见一些出家师父修法啊,或者居士修法,我就比较呵,就是别人认为是压的事情,还真不敢压,呵得多一点。因为什么呢?要不然就一路走错,不念佛来也不念法,只念我自己了,最后就赌得一身穷啊!在后面果报现前了,无人能遮,无人能替,无人能援,因为很多人就在这个地方磕磕碰碰啊,当然也没有什么。
所以这个地方还是鼓励大家要观自己的初发心,就是微妙之座,这个座。你这个座,要是发心不圆满、不清晰、不抉择,一定要祈祷于佛菩萨。我们南无就是祈祷,南无就是归命,南无就是依靠,南无就是彻底在此安住。南无,就是具足降服之力,南无就是三身之处,彻底观察,无二无别。
你这个南无没有南无,说我南无阿弥陀佛,本来就具足这样的“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令我们身心安住。要先安其心,才能安其身啊!心都不安,身怎么能安呢?心不安,身怎么能安哪!所以无量大宝王,你从心智中——无上菩提心——这个心智中生起,从阿弥陀佛愿力果德中生起,这样你有机制。要不然,你小鼻子小眼儿的。
我以前刚出家的时间,我师父一见着我,就说:“小鼻子小眼儿过来。”就这样叫我。什么呢?发心不大呗。我迷迷糊糊地出家了,迷迷糊糊地出家,又老又丑呗。师父说:“摩诃罗,过来。”什么摩诃罗?就是又老又愚痴的比丘。我说:“师父啊,我咋了,是不是发心有问题啊?”愚痴啊,摩诃罗,称摩诃罗,梵语摩诃罗就是愚痴比丘,老比丘,老愚痴比丘。“老摩诃罗,过来。”就这样子。(编注:摩诃罗尊者:五百罗汉第肆佰陆拾叁尊 摩诃罗尊者,稽诸史实,未必实无其人。有论者据《毗奈耶离杂事》载云:“忽见一摩诃罗比丘,以衣覆头,树下便利。”以其为经典依据,其实未必。依其意,尊者摩诃罗为一老比丘,性情憨厚,不拘小节,为童蒙所喜爱。摩诃罗,译作无知,愚钝,或译作老。)我一直没搞懂,后来搞懂了,就是说发心太小了。小鼻子小眼儿,不是长的小鼻子小眼儿,那这个不相干,我告诉你。人再丑,发心不能遮毁,对不对?六祖大师的话说:“人可以獦獠,但心是具有佛性的”。我师父说我小鼻子小眼儿,我可不服气,但是当时认为我长得丑有啥了不起,而是这个心哪!当时没有把心搞明白,师父说的不是你的人丑,说你的心太小气了。
我以前出家学佛的机制不好。刚开始我到寺庙里去受沙弥戒的时候,受比丘戒、剃度的时候,愿望是什么?最初的愿望是想看书。因为受打击了。大愿就不说了,大愿我有点狂妄,我说要给什么出家人怎么样,那是狂妄。但是我说的比较平白的愿望就是,一个出家师父,我拿着他的《四分律藏》,翻得破破烂烂的,那时候国内书少啊。我说能不能我看看?他说:“去,这个东西没有受戒不能看。”我说:“好,我就受戒,连书都不让人看!”到我师父那个地方,师父也说:“去,不能看!没有受戒。”我心里可难受了。我说受戒,这个缘起不好。我师父说我小鼻子小眼的,我们一定不要小鼻子小眼儿的。
有时我们真会小鼻子小眼儿的,这个发心不是无量的大宝王,不是微妙净华台以为心智之座,以为心智之守护,以为心智之源头,不以为此,就会小鼻子小眼儿。这个地方我希望大家有正面的深思。
所以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以为佛座。我们这个要佛,要觉悟,那要以这个为座,以无上菩提心为座,以阿弥陀佛诸佛的果地觉为座。来座什么呢?来作自心啊,自心缘起,如是清净,如是圆满,如是真实,一定来延续未来,无亏无欠,光明一路,一路光明。所以后面能照了世间,自他觉悟圆满。这一段机制,我感觉到用十天讲都不亏,用一年讲也不冤枉,尽未来劫际守护,也真实不虚。
这是阿弥陀佛一旦出世,就是真实功德出世了。那我们看到阿弥陀佛在这个国土上坐了法王座上了,我们怎么来审视这个法王,审视这个座呢?此法王非彼王啊,是现今弥陀所念弥陀之座啊。所以古弥陀今弥陀,哪个能弥陀呢?所以你坐弥陀之座,能成就弥陀之法。哪个是弥陀之座呢?无外乎是无上菩提心,无外乎是诸佛果地觉。诸善知识们啊,不要远推佛法,不要低就于佛法,要如实地知佛法啊!高推低就,决定不相应。如实认知,清净实践。那这样是我们以为佛座之处。
“无量”者,如《观无量寿经》言:“七宝地上,有大宝莲华王座。莲华一一叶,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
它这个摩尼珠是如意珠的意思。我们这个地方,殿堂里,有个菩萨给我建议——我感觉到也挺合适的——我们能建个摩尼殿多好啊,就是如意摩尼宝殿啊,把五方世尊往里面,五智佛——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大圆满镜智、法界体性智、不空智,这五个佛往里面一安,我们就稳当了。这样一个殿堂我感觉挺好的,这个摩尼殿啊,这个真是……人的心中都有个摩尼珠,人的究竟的菩提心都是个摩尼珠,能出生一切功德,能照耀一切世间,能令一切众生……我们的心中要有一个如意的心智的,就是摩尼珠、摩尼王啊、摩尼宝啊。它这个百亿摩尼宝,皆是二百一十亿佛土的功德聚集、功德庄严相的。这个相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我们都读到这个,《观经》上说“阿弥陀佛身相光明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照耀这个地方,身体的圆光有如百亿国土,百亿三千大千世界,那这个地方又讲百亿摩尼宝珠啊,所以每一佛国诸佛如来皆是摩尼宝——摩尼宝王啊!何以故?他们得自在力故,挥洒自如,普利十方,无有痕迹,庄严国土,无有造作,利益有情,无有痕迹,真是没有痕迹啊!那么这样呢,我们称为所谓的百亿摩尼宝珠以为映饰。象这个讲八万四千脉,无外是八万四千法之内涵,饶益众生。
一一叶中百宝色,什么呢?具足一切庄严功德,每一法中可以利益一切众生的,是法都是平等的,所以犹如天花,发八万四千光,利益八万四千类机制有情。这个“广二百五十由旬”,你看我们这个六十里一由旬,四十里一由旬,都可以,你就算吧,看它这个莲花有多大,这是小者啊。那人见过多大莲花呢?我不知道这里面我们人在念佛中见过多大的莲花,那你见过莲花,多大的莲花呢?你可以对那个……我们可以找一个莲花,念一念变食真言就行了,变食真言不是说是……实际是放大镜啊,是无量地出生功德利益的一个真言,可以把这个莲花变很大的。
一一摩尼放千光明,其光如盖,
“光如盖”,这个例子好举的,氢弹爆炸的时候,“嘭……”上去了,它这个光环就象一个盖一样,很厉害很厉害的光。但是我们一说到武器,心里就不舒服,武器摧毁力太大了。要是人修过宝瓶气,一般地,到心脉打开的时候,都出现巨形光相,那光相是很震撼人的。但是太苦了,苦得很,这种修法。它这个脉结打开的时候就会爆炸,跟那氢弹爆炸的时候差不多的,没有啥关系,表现的差不多,那苦得很,宝瓶气就比较苦,也比较累,很累很累。
象我们在汉地这个修法中,不累,象显教的教言中,净土教言,是很平安、很真实的。很多大的境界,很多人很向往境界,但境界一来摧毁性很大,你把握不好,没人引导,就会出现邪见、伤害,甚至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过患。所以象这个在修修法中,一定要有修修成就的人,次第引导,决定不敢松手的,所以那个教言机制……你看阿弥陀佛,有念阿弥陀佛的,他就摄化你,在这个地方你再爆炸也不要紧,他摄化着你,你要依他的心愿,他摄化着你。
但在我们人类中,象这个很多特定修修法的机制、次第中,这个次第,象这个生起次第教言中,尤为珍贵,有这样成就的人最稀有难得,但这样人太难遇,特别地难遇。这样的人一旦遇到了,他就次第地引导你,那你太有福报了。象我们这个净土教言,逾越了次第,逾越了差别,逾越了一切杂缘,只是以弥陀的平等心智、平等光明来照耀着世间。所以这个法则但得诸乐,清净平等,无有诸苦。不需要逼迫自己的色身,或者说自己勤苦地作业。那你说我一天念三万声佛号就够累了,那是不是勤苦呢?不见得是勤苦,你到后面就知道了,不见得是勤苦。因为你要是不念这个就打妄想,那妄想勤苦不勤苦呢?妄想是迷失的勤苦,我们现在是主动地、自觉地,不见得是勤苦。
所以勤苦有两种:一个是迷失性的,就是颠倒妄想,不断地散坏,不断地变异,不可自制,这真是勤苦;那我们念佛念法,逐渐地调理,看似受苦,必得究竟之乐,你能把握,能自制,你在无得无失,无得无失中,无来无去中,平等一味中,不断地串习,逐渐地你会掌握他,你会得大乐,这个乐是无以言说的,你自己去证。我们只能自己去证,要去证。
其光如盖,七宝合成,
有的人观想成就了,也可以观想出来这个光相之盖。象我们看到世尊这个华盖,这盖都是世尊的智慧光明力、福德力所现,所以华盖随身。后来我们世间人为了学习这个佛法,就也做个布盖子打着,你看和尚到哪儿打个布盖。那过去不是的,过去就是这个光明宝盖自然随身,所到之处,荡除尘垢,光耀世间。它是自己的福德机制产生出来的一种光相,庄严真实。你说我们人类很有智慧,就做个布,然后用个棍子一撑,就遮盖在脑子上了。这也行啊,这也行。有的人,好比作观想,习禅定,象这一类的机制也都会形成的,但这个不可作意,不可著染。
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时间很快。
录音记录:明忻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七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