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认为不信吗?那你要不信,阿弥陀佛来,十方诸佛来也唤不醒你。
13、庄严眷属功德成就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此二句,名庄严眷属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以胞血为身器,或以粪尿为生元。或槐棘高圻,出猜狂之子。或竖子婢腹,出卓荦之才。讥诮由之怀火,耻辱缘以抱冰。所以愿言:“使我国土,悉于如来净华中生。眷属平等,与夺无路。”故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这个文字都是比较简练的。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他这个是次第来延续的。有主了,就有眷属,前面有“梵声悟深远”,那么梵音就能使善住持的功德成就现前。这个又开始表达眷属,有主必然有眷属,眷属功德。“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前面宣化了“法王善住持”之国,有正住持之国,岂有不正觉之相?下面就表达了“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阿弥陀佛所摄化的国土有情皆是以正觉华化生,非胎生,非湿生,非卵生,皆是正觉所化生。
此二句,名庄严眷属功德成就。
但有其主,若无眷属,其主何意呢?无法的延续与表达了,所以这是次第表达,遵从我们的世俗来表达这样的教言机制。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来举的例子。
佛本何故兴此愿?
佛为什么兴这样的愿?
见有国土,或以胞血为身器,
我们现在这个色身就是这样的,胎生之身就没有逃开这个,卵生基本也没有离开这个,“为身器”。
或以粪尿为生元。
象那些蛆啊,那些蠕动的生命,很多都是这样,以这不净为生命源头依止,出生于此,饮食于此,虚妄于此。
或槐棘高圻。
象鸟之类的,一般在树、高埂子上,象猫头鹰就是这一类的生命。
出猜狂之子。
猫头鹰抱个土块子它都可以让土块子成为它的子,但是它还是必须把它吃掉,一旦成熟就把它吃掉,说我是从此物中来,要把此物吃掉。我不知道大家见过猫头鹰没有?我们以前经常见,因为住山上经常见,猫头鹰经常在崖壁上。在这山上也有,甘肃最多,它这个出生是什么呢?就是它这个槐棘高圻是这么个东西,它卧是卧在树上,但它儿子是什么?就是土块子什么东西,它就去念叨,念叨久了它就变成它的这种色身了,它不产蛋也不产卵……也不胎生,但它一旦成了,就必然把它母亲吃掉。
那这事是怎么产生的?它就这样的机制,生存的机制。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那你要说我想象不到就没有这个事,就象我们说那个黄鹄持子安一样的,那你想不到的事太多太多了。所以说我们生活的很狭隘,心智狭隘,机制也狭隘,所见也狭隘、所虑狭隘、果报狭隘,凡夫有情的心智极为地狭隘。他是这么讲的。
或竖子婢腹,出卓荦之才。
我们要知道,很多出身不高贵的人,但她怀的孩子是稀有之人,轮王之身都可以在她这儿出生的。但她这个奴婢之身,虽然有这样的儿子,但她高贵的自身的受用她是不具的。有卓荦之才。
讥诮由之怀火,
大家相互的讥讽,不尊重,这在我们娑婆世界,尤其是在印度,这个东西最厉害了。他们是四个种族,十分清晰的,象我们这样的机会是没有的。人群聚会,种族隔离得很清晰,十分分明。象我们到南传佛教,有时可以看到种族的相似相,不见得是真实,好比说女性必须得跪到下面去,台子下面去,他并不是说歧视你,但她必须得这样子,不能让你进殿堂。为什么?就是这样的规矩。这个大家要是都是信顺了,都没有什么感觉了,也就罢了。但要有一点不平衡的心,那就出问题。
耻辱缘以抱冰。
那人心里的东西——不平衡的东西,印度,我到印度有一个感觉,他们种姓很分明,但人就比较安分,就是各类种姓的人,各人就守护着自己的本分事,不太象我们中国人现在这个状态,忿忿不平的少一些。因为人心中不平给人带来很多灾难,攀比之风是中国人未来最大的一个苦处。现在在我们中国产生的这个苦呢,也毒害着大部分人,就是攀比之风,相互的攀比。
所以愿言:“使我国土,悉于如来净华中生。
我国土的人民——他是这样讲。
眷属平等,与夺无路。
就是大家都是一样的莲花化生,正觉化生,身相无别,报德无别,来源无别,所以清净平等。远离了种姓,远离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的差别,远离了福德差别。现在我们很多人在比功夫,在净土法门修持中讲功夫,那你生不到这样的国土,所以不能成就往生彼国正因。
这个极乐世界教言是很清晰的,皆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增上缘是很清晰的,就是说往生彼国是清净之国、平等之国,皆是正觉所摄,是远离造作的,远离善恶的造作、差别的造作、对待的造作。要不远离这些,我们这个杂毒之善就很难成就往生正因了。所以在历代净土法门的善知识的教言中,说杂毒之善不能成就往生正因。
现在学习净土法门的人,在这个地方往往认识不清楚,他不是缘佛的正觉愿力,而是缘自己的修持力、善恶力、是非力,我们不能说缘这个力不行,只能说你缘这个力不能生阿弥陀佛清净平等的报土,令一切众生得究竟心智安乐,这个是不能成就的。这个诸位善知识还是应该善观察、善思维。实际这在说一个教法罢了。
“眷属平等,与夺无路。”你想要差别都不行的。现在我们在这个世界想平等就很难,十分难十分难,说人往往心业中有不平之报。太多不平等的东西,在毒害着我们的心灵,毒害着我们的周边因缘。我遇到很多案例,以前就比较喜欢看这些案例,就是在社会上抢啊、杀啊、打啊、夺啊,比较暴力的事件,基本上都是心理失去平衡的人。在寺院里出事情,基本上也都是心理失去平衡的人,好比说同样出家了,有人就失去平衡了。因为业报不一样,宿缘不一样,现缘不一样,一旦失去平衡了,毁灭道场、毁灭法义、毁灭自身,都是不平衡带来的这种果报。
那么极乐世界皆以阿弥陀佛正觉之愿摄化有情,平等摄化,欲不平等而不得,想不平等也没法。在我们这个世界想平等实在是太难了,因为无量劫以来的业报差别,所作为差别,所缘起差别,真是千差万别。所以生杂居众生之类,我们这个众生是杂居的。你看看样子、个子、福德因缘、身体状况、所受教育,参差不齐,雷同的都甚为少。
故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我们在深入的看到这个种种庄严的机制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阿弥陀佛誓愿力、阿弥陀佛住持之力,是我们每一个杂缘有情往生彼国的唯一的依止。要看到这一点,你就会以阿弥陀佛的愿力来住持自心,住持你所修的法则,走出自我,得以往生现前大利。
现前大利就是走出自我,你要不走出自我,那么你行的善恶无记相杂之业,你还在六道里沉沦,那没有什么。因为你这个善恶无记的杂业就会形成你这个杂缘世界,未来的果报你也不用问别人了,你问自己就对了,未来的果报你己经择取了。
所以现在的人说念佛的多,往生的少,何以故?他不是真正的念佛,是念自己的业,包括念佛都培养自己的功夫,培养自己的善恶,培养自己的名与虚假,没有真正地去念佛,就是没有投入到佛的功德藏中去,没有在佛的功德藏中消除自己无始以来的重罪、重业、重缘。而是把弥陀这个名号、功德来依附在自己的现缘的业缘上,那不相应的,不能产生所谓的真实安住的功德与利益。
这个诸位善知识,通过逐步深入的观察,我感觉能会逐步的观察得到的。因为这个法则的特定性。
行,我们看下面的文字。
14、庄严受用功德成就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此二句,名庄严受用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探巢破卵,为饛(盛食满貌)饶(饱也、多也)之膳。或悬沙指帒,为相慰之方。呜呼诸子,实可痛心。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绝他食之劳。”
“爱乐佛法味”者,如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六十小劫,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谓如食顷,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三昧”者,彼诸人天若须食时,百味嘉肴,罗列在前。眼见色,鼻闻香,身受适悦,自然饱足。讫已化去,若须复现。其事在经。是故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有主功德,有眷属功德,他就会说他们所受用的功德了,“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是受用功德。
庄严受用功德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延续,来解释阿弥陀佛正觉功德利益,住持功德利益。我们要是以阿弥陀佛正觉心智的加持来住持生命,三昧为食不为难事;若以我们自己的贪、嗔、痴、慢、疑、邪见,欲得三昧,甚难。何以故?无始以来的业浪涛天,一时难平,但汇入弥陀清净智海,一时安乐。那么你有清净相续故,所以三昧力反而真是不远。若是以自身的修持业缘去修持,尤其在这个浊恶的世间,你想得三昧真是太难太难了。
现在人就是坐立不安的心智,象我们现在能坐下来在这个地方,就是这一堂课能老老实实坐下来,心里不往外驰,实在是不知道是需要什么样的福德因缘聚集出来才能成熟,要不然心不知道奔驰到哪个妄想中去了,静不下来,不要说三昧了,就是心智不外驰的机会都很少,心身不能抑制,过去那叫坐立不安,业缘所逼。心智业缘所逼,就是让你坐都坐不了,象我坐一会吧,静一会吧,没有个静的。催使你在心智业缘中奔波劳碌,无以休息。这样休息太困难了,我经常遇到居士出家师父和我这么说,“哎呀,想静下来静不下来。”我说是啊,你要依自己的业…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