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三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

  佛为什么立这个愿?实际要是善巧者,可以很方便地说佛怎么立愿,我也怎么立愿,来观察观察,就是顺应方便,顺应观察,就比较好体验一个法则。阿弥陀佛所建立的愿望,成就的国土,乃至说殊胜的法义,皆不是为自身安立。为了利益众生,令众生方便习仿,来接度我们。

  见有国土,罗刹为君,

  在我们这个心目中,罗刹是什么?食人生命。这个,以前说我们这一带,过去这一个大范围,称为清台山,或者是九区山,它的名字很多,变了很多。过去说这地方有很多罗刹,迦叶尊者没有来之前就把他们迁单到摩尼山去了。就我们背后一个山叫摩尼山,那地方有很多洞窟,要是没有正见,人多受伤害。象以前无著菩萨去那个地方住,实践法则。因为凶险之地必能了知自身的心业凶与不凶,要是你心智中没有凶险之业了,罗刹可以变成调柔的菩萨,要是我们心中有凶险就必然相应。

  若慈心比丘不受毒药之害,就是常修慈悲观的比丘,你下毒也药不死他的,他不相应故,所以毒药能化做甘露。那么这个罗刹可能是一个……我们说谁见过罗刹?那你不相信可以去那儿走一走,去住一住,这个倒没有什么。前段他们说终南山很多地方境界很大,举了很多地方,到那地方有很大的境界力。象在藏传佛教,他们修行就要到十万梵林(34:06),那个地方要有十万个人被天葬,这样的地方才可以修法。这个地方是罗刹聚居之地。

  我们这个鸡足山不是罗刹聚居之地,这个地方有八种殊胜调柔功德,这地方毒蛇都不咬人的,树木右旋。这个地方,整个山上的机制是在迦叶尊者甚深的光明禅定的加持下,很多因缘都转化成十分调柔吉祥的征兆了。象我们来到这个地方——所谓的圣山福地,就受到圣山福地的加持。就你很多恶性业缘,在这地方会放大一些,但他最主要还是为了消除。

  罗刹为君。则率土相啖。

  相互的蚕食。真是要有因缘了,可以去后山走一走。就是翻过这架山就是摩尼山。以前我们在那住过一宿,那有个华严洞,大概有一公里深,七重,一重一重的,有时间可以去住一住,那一带的山窟还是比较多的。那一带迦叶尊者来的时间,因为护法天龙,七十二个天龙,随着迦叶尊者到这个地方守护了,他们就不能在这呆了。

  以前这是罗刹聚居之地,象这一带过去的土匪就到其他地方去住,他抢那个地方,但这地方不能居住土匪。象木香坪再往下边走一点,过去那地方有个土匪窝,在清朝民国时间有很多土匪,他们骑着马来到这个地方,各个寺院就收供养,然后他们就再回去。就是我也不烧你,也不抢你,但是你得给我银子,这么个机制。

  这个地方所率之主,就是迦叶尊者,以禅定功夫摄化的这些贤圣。象有的人去五台山,那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所守护的一个清净的国土,那地方也有过失,也有罪恶……他是个表面现象,业相所现。我们这个地方,也有人经常出现违缘……但这不是整体的因缘,整体因缘还是善良的。

  宝轮驻殿,则四域无虞

  这个宝轮,它称为四种轮王中,宝轮王就是金轮王。金轮、银轮、铜轮、铁轮,这是四王。宝轮驻殿,天下一时归顺,他不需要打仗也不需要去……象现在出世的多是铁轮王之类,就要相互的残杀征战,才能使国土统一,或者说相互的安住。那么要是有宝轮王出世,不需要的。宝轮王一出世七宝随身,四天下一时安乐,人民以五戒十善自为守护。轮王出巡,但以十善教化有情,他没有其他的。他不会说象我们现在用种种刑法,枪毙、抓起来、判刑,不会有这些东西的,绝对不会有这样。为什么呢?轮王善德所护故。过去说七宝随身,出生之时七宝就随身,摩尼宝、将军宝、宫殿宝、居士宝、象马宝、女宝(编注:见《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何等七宝。一者夫人宝。二者摩尼宝。三者轮宝。四者象宝。五者马宝。六者大臣宝。七者主藏宝),七宝就自然随着他出世。就像善财童子出世的时间,他家里的所有库藏自然就充满七宝,他的福德所导致故。这个地方亦复如是,所以,则四域无虞。

  譬之风靡,岂无本耶?

  就象这个风一样吹动,就是说他德风相吹,遇者得安乐,那么这个宝轮王出世亦复如是。那么前面举这个例子,罗刹为君,相互啖食,亦是这样子的。那我们真正遇到阿弥陀佛这样的因缘是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他是一个次第的对比罢了。象我们要是遇到释迦佛出世,有的善根成熟了,那就会见世尊。

  所以释迦佛出世之时,象在王舍大城有三十亿人,十亿人能得见世尊,与佛法结甚深因缘;十亿人能闻世尊出世之名;十亿人连名尚不闻。过去这个亿可能不是象我们现在说这个亿,他是十万、百万、千万皆可为亿。就是这样,印度这个数字很机智的,不象我们现在这个单位,好比说由旬,他这个单位都很活,机制很活。

  印度人他这个……我不是说不尊重我们中华民族,不是,我们因为生活在这个民族机制中,我们还是很爱国的,还是尊重这个民族的,但你要是看文化,我们这个中国人就太可怜了。我们中国人称为七千年的文明文化。对吗?你到印度一看,拘留逊佛,拘那含牟尼佛的遗址都有。

  拘留逊佛人寿六万岁时出世,人寿六万岁的文明还保持住呢。那我们怎么比?我们一说起七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文明,我们中国人很自负。人寿六万岁的文明的标志,他们还保持着呢,人寿六万岁减到我们这人寿百岁需要多少年?拘那含牟尼佛是人寿四万岁,拘那含牟尼佛出世的。这样减、减、减……释迦牟尼佛人寿百岁出世,就是很震撼人的一个事情,就说这么微小,一丈二的个子,说你怎么能成佛呢?这个样子对不对?

  他方国土的人看我们,我们只能称为人虫,别的还称不上呢。弥勒佛降世,在这降世,四十八米的个子,我们是什么啊?四十八米,我们的个子就全部给你平均两米算,是你多少倍啊?这个地方不是说是诋毁我们这个现业,不尊重,我们很尊重自己的这个现业。但我们现业果报十分的羸弱,就是说十分的卑贱哪。福德因缘,生命短促,福德薄少,不具方便,自我坚固,少有善巧,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状态啊。

  你说看我们现代人,古代人有这个吗?他们有这个吗?他不需要这个,他记忆力就够用了,我告诉你。象我们现在那个律藏——《四分律藏》,优娑离往那一坐就够了,八十颂,嘴都说出来了,他不需要这个本子。迦叶尊者就张张嘴就行了,他不需要笔不需要纸,你不能说他没有善巧,他记忆力无有丝毫的错谬,不会记错的。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他都十分清楚给你交待出来。他不能说某年某月,为什么?因为他对整个三界九有之类有情不能说某年某月,他的记忆绝对不会有丝毫的过失的,不会有遗忘啊。

  我们现在的机制是什么?现在就是在南传,九部经典会背的人还是很多的。我们拿出来,随便找,就说《华严经》谁会背?我们看看多长时间能会背完吧?以前我遇到个法师,一星期是六百颂,他背诵不是读,是背。一星期六百颂,六百乘四,一诵是四句,多少句我不知道,我们可以试一试,可以做一做。以前德灯师背八十颂?是七十二颂,我让他背的时候,背了一年,二年、三年?二年!我得不断地提醒,七十二颂,我们的这个记忆力已经不够了。

  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打击我们,我感觉是为了鼓励我们的出离心智,我们再往下面沉沦,到时候人都这么高了,菩萨们,就这么高了,人高一肘的时候看你还自大,那时人更自大了。对方一说话他就把树枝摘下来,直把对方扎死了,不允许对方张口说话的。我们现在这个情绪已经出来了,一句话不顺心就翻脸了,两句话不顺心就结仇了,三句话不顺心就动手了。到人寿十岁的时候,这么高的时候,一句话受不了,对方已经成一个血洞了。为什么?那时的刀兵劫,刀兵不在其他地方,大地随手可掷,拿来就可以伤人了。

  我们现在还是感觉到自己不错,我们要跟人寿八万四千岁怎么比?跟人寿六万岁怎么比?真不错,但是这个不错是什么?就是日落西山嘛。

  我们看看他下面的文字。

  是故兴愿:愿我国土,常有法王。法王善力之所住持。

  我们祈祷这个世界常有法王,那我们蒙蔽娑婆世界之业之时,我们就不能见阿弥陀佛这个法王。我们要以无碍心智,随顺佛愿,能见到阿弥陀佛这个法王在善住持世间。我们随顺阿弥陀佛本师,不生佛前也不生佛后,但生阿弥陀佛住世之时,得以成就。

  你遇佛你没有不成就的,这个地方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后面昙鸾法师举这些例子,都是来唤醒我们这种沉思的。

  住持

  法王善力之所住持。“住持者,

  他这举了个例子。

  如黄鹄持子安,千龄更起。

  过去这“更”写成声音的“声”。这举这个例子,我们现代人真难以相信。因为子安在坟墓里已经一千年了,但是黄鹄一叫,他就复生了,这个我们怎么能相信?我都不相信,让我怎么相信?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的法性会复苏,你不相信吗?你沉睡的智慧的法性会复苏吧?谁来唤醒你?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唯有无量光无量寿可以唤醒它!唤不醒吗?应该唤醒了!

  虽然我不相信黄鹄能把子安唤醒,我相信阿弥陀佛能把我无始以来没有泯灭的无量光无量寿的心智唤醒,这是深信不疑的。这个我也不相信,我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黄鹄持子安,千龄更起。”这个我不相信,因为什么?人说要眼见耳闻的,是不是这样子的?实际我们执着真是这样子的,眼不见不为真,耳不闻也不为真。

  那么这个地方,让你耳闻了,你能眼见吗?所以眼也不如实,耳也不如实。我们的法性是如实的。我感觉这个地方,你要不相信,你没有如来的种性了,你没有成佛之机了,这一点我感觉诸位善知识可能有一个对比的审观。这个可以不信,但…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