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九集▪P6

  ..续本文上一页就诸佛的道业,那么这是他出世的唯一的正因,其他的都是辅佐方便。所以阿弥陀佛这个教言中是清晰地抉择这个地方。

  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

  就是法不孤起,佛不无缘地建立国土,也不无缘地制造个极乐世界,为度化一切众生故建立清净国土,所以总摄一切世间,清净平等,普摄世间。

  刚开始我们,今天一开始就谈净土非摄恶机,非摄善机,非摄功夫机,非摄贤圣机,是普摄一切机,平等守护,令一切众生得见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大机大用,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一生成就无上菩提,横断生死流,是这样一个教言机制。

  我们要是没有这个理论的依止,那你说就是妄说了。那我们渐次学习了解,我们了解净土一法,它这个机制的进趣,实在是很清晰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

  污染相破坏相

  “成就”者,言此清净不可破坏,不可污染。非如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坏相也。)

  我们怎么说三界是污染相呢?世尊讲我们的三界是火宅,三界火宅,毕竟不安,尤其他在《妙法莲华经》反复地讲了三界火宅。但现在这个世间人,我走了很多地方,他们都在拼命地建一些什么世间的所谓的学好人的机制吧,怎么样学好人,怎么样作好人。我是感觉到十分地有意思。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呢?就是不作好人怎么能学佛呢?建了很多好人俱乐部,好人学佛团体,好人的这个……要是看看佛教是干什么的,我们真是感觉到,哎呀,“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还想作好人,什么叫作好人?将来受好报呗。结果这好人不知道能不能作得到,轮回不知道能不能出离?所以“非如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坏相也。”

  清净相

  “观”者,观察也。

  我们一定要观察这个,要不观察这个,现在在我们整个世间有一股风,刮得十分厉害,就是“弃佛向儒”啊 ,现在在我们整个国家传播得十分厉害。弃佛向儒,就是佛教不要学了,大家都学儒家吧,先学做人吧,先把佛教放一放,不要学了,佛教太高了,我们要先做人,先要学儒家,儒家是做人的基础,儒家学好了,就可以做人了,然后才能学佛,在我们整个的周边都在风行。你不能反对大家做人,你也不能反对儒教,说得都很有意思,但是毕竟是三界的教言,毕竟与了生死、出轮回不相干,我们要不警觉这一点,我们随着就下去了。赶这个时髦,你很快就赶到这里面,赶到这里面,一旦业报成熟,你可以到善道去,你可以受人天福报,但第三世你必然堕落。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希望诸位善知识引起重视,尤其是不要迎合这一类的非菩提心的修持,非出离心的修持,非佛法守护传播、真正利益世间、令众生得究竟安乐的修持,不可随,不可盲从,一定要警觉的。这样灭佛太快了,也太方便了。因为,他转变的整个都是学佛的机制,这样的团体,一个团体一个团体,大家都不学佛了,佛经一放,开始怎么了呢?“人之初,性本善……”行不行呢?不错。开始《大学》、《中庸》,也不错。但是这跟佛教,我不知道能不能让我们这个短暂的人生中,我们真有这样的机会,先学好人,再来……好人我不反对。就路还家,出离生死,我感到这是佛的本怀,也是我们学佛的一个最大的愿望。先学好人再来学佛,我不知道哪个经典上这样讲的,我没有见过一本这样的经典!真是我没有见过一本这样的经典!就是你先做好人,好人做好了再来学佛,我真没有见过这样的经典。

  我读过《贤愚经》(编注:《贤愚经》卷第十一《无恼指鬘品第四十五》),鸯仇摩罗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最后要杀他的母亲,释迦佛就挡住了,然后在佛的眼前证了阿罗汉果了。我看那个经典的时候,我说:唉呀,佛真是佛!要是现在的人,会说:“不行,你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你要生生世世忏悔,慢慢地做好人,从地狱出来以后,偿还人命,慢慢地再来学佛。”因为什么呢?你杀了那么多人,对不对呀?你不先做好人,你怎么能学佛呢?对不对?太多这样的经典了,很多恶人啊,屠户什么的,都来学佛。那很多外道什么的,佛不说:“哎,不不不,你先学好人吧,你学了好人再来学我的佛法。”你看那个千二百五十比丘,都是外道,善来比丘,随着佛学佛了,没有一个,释迦佛说:“不行,你先学好人,好人学好了,再来学……”那这世尊怎么出世呀?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是什么样一个机制呢?

  现在为什么这样的教言在社会上这么风行呢?因为这样大量的佛教徒,他们用了大量的佛教徒的机制以后,他们就把它引到世俗上来。这佛也是授过记的。所以本来善根成熟,得遇佛法,千劫万劫,难遭难遇。世俗善恶,我们常遇常得;佛出兴于世,犹如优昙花,教言住世,亦复如是,难得难遇。我们遇到佛法了,放下,学世间的善恶法吧,这跟佛法真不相干,这样真是丢下珍宝,去觅寻沙砾啊!

  我希望诸位善知识要注意这一点,现在整个社会上风气实在是说不清楚。大量信徒放下经典了,我到一些出家人、居士那个地方一看,我说你现在你成大儒了,又成大医了,又成大画家了,又什么的,但是很少是学佛,深入经藏的越来越少。讲佛法的机会没有了,实践佛法的机会没有了。因为什么呢?要作好人哪!是给别人标榜好人呢,还是自己实是心愿愿意作好人呢?我也没有搞懂,但我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我们经常唱那个偈子是什么呢?“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现在一传播就是“不行啊,你学佛福报不足啊”。那你得遇佛法就是足了!你要进趣学习的,你要深入实践的,你不能被世俗的风吹跑的,你吹跑了,你丢失了三宝的摄化,你不是佛教徒了,那才真是可惜的,冤枉,枉然了。

  所以佛教住世,我们是一个见谛的佛教徒也好,皈依的佛教徒也好,一定不能舍三宝,一定不能舍佛、法、僧。你不要被你那谎言所欺骗了,什么你要先作好人了,结果就把三宝的教言给放下了,把世俗的谈论给挂得高高的。这样我们学佛会遭到很大的创伤。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

  当然,我们在学佛的时候,真是不妨从明入明,从善入善,从乐入乐。善者,乐趣之法,本份之法,令人得安乐。那我们在现世中,行诸乐法,就是行诸善法,进趣出离善法,出世入世二种善法,勤加守护,那是最了不起的,这个不能放掉,这个是决定我们要清晰观察的。但你要是舍三宝去行世俗善法,我感到太可惜了,那是太不相干的。那我们行世间善法,安住本位,不舍佛法之善法,出世善法,那是最要得,最紧要的一个急务了。所以出世是最为重要的,出世间这个轮回之相。跟大家作这个提示,虽然有点强化这个地方,希望大家一定看到这个因缘。

  观察也。“彼”者,彼安乐国也。“世界相”者,彼安乐世界清净相也。

  彼世界清净相,总相说。

  其相别在下。“胜过三界道”。

  “别在下”,下面十七句会讲的,十六句会讲的,现在没有讲。

  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

  那我们现在大批的精力去做善人的时候,那也是如此因如此果。那我现在缘佛愿往生阿弥陀佛国土,以顺应清净法性,普利十方一切有情,平等心智,平等守护,那也是如此因得如此果啊。

  以如此果,酬如此因,

  那肯定是因果互酬的,那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念佛成佛是真实之正因。所以我不希望大家念善人,也不希望大家念恶人,也不希望念功夫,但念阿弥陀,念阿弥陀佛的愿力,念阿弥陀佛的随顺法性功德力,念阿弥陀佛的回施力,念阿弥陀佛摄一切众生不舍,这样我们念佛随顺此机制,得见法性,毕竟于无上道得以成就。这样是十分重要的,因果互酬故啊!念半天善人,你成个善人了,升到天上去了,经过五欲之乐堕到地狱的时候,谁来替你受苦啊。我告诉你:劝你做善人那个人,代替不了你,他帮不了你。因为啥?他迷得比你还早呢。我们知道在昙鸾法师举的例子上是一样,你劝人这么做的时候,你心里一定有这种东西。

  那我们知道以因酬果,因果互酬的时候,那我们怎么来看这个世间?我们怎么来守护这个法则呢?那么因果互酬,我们一定要端明发心,了解发心。发心如是,果报如是。因果互酬故,所以举心动念,即了知结果。你这样有个安稳守护的机制了,有个发心的主动的透视了,要不然你会迷失自心哪。妄以善恶相许,妄以功夫相许,只怕轮回业力一来,你是受苦报、受乐报、受有功夫报,皆是三界轮回之报,虚伪之报,还不能出离啊!

  所以这个地方昙鸾法师不断地给我们提。

  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为道。

  三界

  三界者,一是欲界,所谓六欲天,四天下,人、畜生、饿鬼、地狱等是也。

  四生九有之类,在这个欲界。

  二是色界,所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等是也。

  这是色界天。

  三是无色界,所谓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天等是也。

  那么这一类天是无色界天。你在此地功夫上在用,在这个善恶上在用,你禅定八万大劫,不了生死事,不干生死缘,继续造业,所以八万大劫后,果报成熟,一样是沉沦六道。这个我们要有一个观察。若观察,我们不至于在三界道中说善说恶,说是说非,说功夫不说功夫,与佛法擦肩而过,那真是有点可惜了。所以我们得遇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要爱乐、守护、观察、实践乃至成就。

  时间又到了,明天我们接着学习。

  录音记录:明忻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九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