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八集▪P8

  ..续本文上一页会背完了——善星比丘,没什么说的,你生堕地狱里。你看很多人现在都在准备,准备什么?学这学那,干什么呢?准备给别人讲,自己烦恼不消除,执着不消除,业力不消除,那最后呢,讲三藏十二部堕入地狱了,那就是善星比丘的徒弟,你就学吧。所以这个地方,“世尊我一心”,是自督。自己在佛法的受用还是要真实起来,要不真实,实在是不相干了。

  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

  这个是“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过去有人跟我学这个,因为外地来个法师,千里迢迢地赶来了,天天磕头说:“法师你一定要传我法。”我说:“你把这四句话念十万遍,你再来给我求法。”结果念了一万遍,见我就骂,烦恼大了:“你不是骗我吗?这么普通的四句话,你天天叫我念来念去。”我说:“我话不普通,你心太普通了。”这四句话实在是不可思议。若是我们真正在能深深去体会它,我们就能放下自己无始以来的业,无始以来的习气,无始以来的杂想,无始以来的虚妄的苦难,去一心安住于祈祷之中,放下自己的知见,归命于无碍光如来。

  所以知见本无知见,本无凡、圣可得,亦无碍、无碍可得。你要是住于有碍,就是烦恼业习;住于无碍,就是佛力。这个地方碍与无碍本不相干,是为自在力,我们在碍力中,借助无碍力,可以出离生死轮回,可以归于法性清净。若不然,那就会相间相杂。

  

三我

  问曰:佛法中无我,此中何以称“我”?

  这个地方说:因为佛法中无我,怎么称“世尊我一心”呢?那么这个“我一心”,随顺佛力之时的我又有何干呢?有何惧呢?随顺佛教我有什么可怕的?可知此我不可怕,但是名声力,这个名字力非是执着力,所以后面昙鸾法师对“我”有解释。此中何以称“我”?

  答曰:言“我”有三根本:一是邪见语,二是自大语,三是流布语。

  这三类我们看看是哪一语吧。

  今言“我”者,天亲菩萨自指之言。用流布语

  就是为了传法罢了,为了把法则广布世间。“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每一个读者都是“我一心,愿生安乐国”,那么引导一切众生进趣这个法则,所以特立“流布我”,非众生骄慢我,亦非自大我,亦非邪见我,那么但是流布,流布教言之方便。

  今非邪见、自大也。

  一、礼拜门

  “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归命”,即是礼拜门;

  这一下子点到根本上来。我们怎么能放下自己的身心世界,来礼拜阿弥陀佛呢?就是归命。就是把无始以来的善恶二业一时汇入阿弥陀佛大光明藏中,安住于无碍,这就是归命。在一切造作对待中,但观无碍光如来,但念无碍光如来,但思无碍光如来,但随顺无碍光如来,一时归命。身口意三业,亦复如是。是为礼拜。所以为生彼国意。“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归命”,即是礼拜门;

  “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赞叹门。

  那么归命者,即是随顺,彻底随顺,身心世界随顺阿弥陀佛如来,无碍之至,无碍方便,无碍成就。自己的生命,一切业缘,就象滴水一样还海了。无碍光如来是对阿弥陀佛功德之赞叹,亦是功德力之随顺感知,就是相应之感知,所以是为赞叹门。如是得见得用才能赞叹,你用起才能赞叹,你不用你怎么能赞叹呢?跟你没有关系,赞叹它干什么?所以才会有赞叹门。

  何以知“归命”是礼拜?龙树菩萨造《阿弥陀如来赞》中,或言“稽首礼”,或言“我归命”,或言“归命礼”。此《论》长行中,亦言“修五念门”。五念门中,礼拜是一。天亲菩萨既愿往生,岂容不礼?故知归命即是礼拜。

  它这个地方是求个依止,说我这个说礼拜是归命,归命是礼拜,不是无由说的,也不是自己想象的,是有来源的,是龙树菩萨说的,是天亲菩萨说的,你们找他去,你要怀疑吧,找他去,他是这样说的。过去这些善知识,无我得自在力,他们一下把责任推到佛那去了,推到菩萨那儿去了,有本事你找他去。你看他们的传承很清净,没有畏惧,没有疑虑,所以传承清净,无疑无虑地说法。“这不是自己制造的,制造出来干什么?”想自大呗,想搞我呗,说“我认为”。那不行,这个地方不允许你,所以但流布佛法利益,广传世间,普利有情,不建立我、我所。所以这是为了泯灭我、我所的建立,所以这是龙树菩萨说的。

  

偈申己心

  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

  这给我们抉择了。你要真正地归命啊,这才是真正地礼拜,礼拜的真正含义是归命!给我们抉择了一次礼拜门所修持的要点在归命,而不是你恭敬恭敬就算了。恭敬的机制,真正的恭敬就是归命了。他作了一个抉择,实际说,左推一把,右推一把,一下把你推过去了。“归命必是礼拜。”

  若以此推,归命为重。偈申己心,宜言“归命”。论解偈义,泛谈“礼拜”。彼此相成,于义弥显。

  这个义呢,彰显出来了。

  二、赞叹门

  何以知“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赞叹门?下长行中言:“云何赞叹门?谓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依舍卫国所说《无量寿经》,佛解阿弥陀如来名号:“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阿弥陀。又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者。此间众生,何以不蒙光照?

  这一下点到大问题上了。你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那我们这个地方世界的众生,怎么不蒙彼光照耀呢?

  光有所不照,岂非有碍耶?

  这个替我们问的。昙鸾法师作了一个很巧妙的回答,要是看到这个问答就避开你那个我业的质疑,你要执用你的业,你只能疑;要随顺,你只能无疑,无疑进趣佛法利益。

  答曰:碍属众生,

  实际属于你执着啊。

  非光碍也。

  光怎么能有碍呢?佛力怎么有碍呢?你执着你自己的业力时候,你怎么不碍呢?所以众生可怜啊,愚迷心业之中,不愿意出离啊。

  今天上午有一个居士给我打了个电话,一个居士的对象—给我打了电话,他的对象疯疯颠颠的,他说这是佛教搞的。我说你怪不得佛教,你怎么怪佛教呢?佛教是什么样的?什么是佛教?佛教虽有寺庙也有僧人,但各个安立于业缘之中,你怎么能说是佛教呢?你要是不从你根本上、自己的业缘上解决问题,你怎么能怪佛呢?佛所有的愿望都是利益众生,你上哪儿怪佛呢?你恨佛什么呢?怨佛什么呢?你怨恨都是你的业力、你业力的执着,实在与佛不相干哪!佛所有出世的愿望都是利益世间的,让我们放下的。你不放下你怎么能怨佛呢?发了一大通牢骚。我说发一发,也行。我说我也代表不了佛教,你发一发,行。

  所以“碍属众生,非光碍也”。我们执着自己的业力的时候,只有烦恼。你说我就要烦恼,我就怨佛,那你就倒霉,你自己制造倒霉,那你怎么办呢?现在怨恨佛法的人很多啊,住在寺院里,念佛念得久了,自己不顺心了,就开始怨佛,说:“我这天天念佛,天天搞这搞那怎么还烦恼呢?”天天念的是烦恼业力,没有念佛,要念佛,怎么烦恼呢?念佛你怎么能烦恼呢?你是念自己的业,为什么呢?念佛背后的业,没有念佛。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晰,我们所念所存的法则是什么。

  过时间了,过了五分钟。这个地方,本来说到无碍处,可能时间一下子就逾越过去了。今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大家下去善思维,明天接着学习。谢谢大家。

  

  录音记录:明忻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八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