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集▪P6

  ..续本文上一页呢,就说“罪灭心净,即得往生”,我们不会知道的。我们认为呢……

  我遇到这样的问题真是太多了,在武汉遇到一起,那我永远都忘不了,在天津遇到一起,我也永远忘不了,就是自杀性的往生。别人教他说人死了能往生,他就想把自己整死了,然后整死了就往生了,用饿的方法,用烧、燎、烤的方法,我永远忘不掉。我感到是宗教残害,这根本跟佛法没关系。要如果真正地我是主动供佛了,燃手、燃臂、燃指,这是大乘菩萨精神,他不是为了自己求的,他是供佛的。这实在为了自己往生,烧自己,烤自己,饿自己,逼迫自己,我感到是宗教迫害,说句实话,当时我认为是宗教迫害,就是宗教的误区啊,产生了对身心的伤害,震憾我很多年了,我一直忘不了,现在我都忘不了。别人一说不能往生,大家在一起念佛,“你能往生,你这样这样,那样那样”,我心里那一幕就浮起来了,十分地痛苦。大家在利用宗教相互残害,而不是相互地关心、爱护、鼓励、正见,没有安慰,只是在相互地残害。十分痛苦,我感到这样的人真是很痛苦。就象授宗教权柄一样,拿在少数人手里的,而不是拿在一切众生手里了,愿生即生,这个清净平等觉不给予,不安慰有情,令众生堕落在不能往生的怖畏之中,很苦很苦的。有人说能往生就是死亡,你不死亡怎么往生?!这话说得看着很清净、很了不起的样子,实际迷惑了很多很多执着边见有情。

  罪灭心净得生,是十分重要的。什么罪灭?执着于我知我见就是罪,放下我知我见,信顺法性就是往生,顺应弥陀的报德、愿力、无碍愿力,就是往生。你要不信顺,你怎么能往生呢?你往生的是什么呢?说生即生无生土啊,得以清净安住。这个还是需要我们深思。

  “往生”一词在净土法门是个纲要性的、眼目性的机制,要是这个地方认识不清,实在是可惜,那误区太大了。我认识的一些出家人、居士,起码上跟我认识的、接触的,在临终,或者是临终前,处理过以后,真是把自己的舍报机制做得很好的。

  我的亲爷爷,我只跟他讲了十几分钟,他根本不学佛的,他就是知道自己,九十岁的时间,他知道自己要离开这个世间,很清晰地跟他们说:“你们来看看我,明天我就走了。”很清晰的。只有十分钟,没有多讲的。他家里贴了一个极乐世界图,我说:“哎,这个地方很好,爷爷你愿意去吗?”他说“要是能去太好了!”我说:“人人都能去,只要他愿意的。”他说“那就好,那就好。”是这么个概念就结束了。我说但你要念佛,你要念能去就能去。这实在就是,佛教就是这样的教义,没有太多的复杂啊。不管从一实境界中讲,从万法唯心中讲,这都是如实说。为什么现在世间产生这样的相互欺辱呢?那是权威说、欺骗说,相互那种权威嘛,就是自己表现出一种权威,你不怎么样,你就不能怎么样。那不是阿弥陀佛的佛土,也不是法性土,那是谁的土呢?那他自己设计的阿弥陀佛。这个我们不要,真是不能轻易带过的。这个不是让我们懈怠,是让我们真正生起这种安心清净的修行的缘起,正确尊重生命,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的一个缘起,清净的缘起。这个清净缘起就是往生的缘起,也就是消除一切罪恶的缘起。

  这就是灭罪,旷劫以来不实之业、虚妄造作的业一时荡尽,荡尽在阿弥陀佛无尽的大光明之中,这就是往生。怎么荡尽呢?法无自性,你不荡尽,谁来荡尽?这个地方不是说没因果,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力,消除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的虚假因果故。但你要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愿力,你的业力那个因果还是真实不虚的,绝对不饶你。当然阿弥陀佛的这个愿力不是避难所,你说我这下好了,我就可以作恶作善了,然后我就可以仗借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可以。那你还是受苦报,因为啥呢?你把这个当作挡箭牌了,你在这后面做的是你自己的业力,你还要承受自己的业力。为什么呢?你还是昧于因果了。最大的因果是什么呢?乘佛愿力故,以佛无碍力故,消除我们无始以来的虚妄罪业。但你用这个东西作包装,里面还是搞自己的因果,那你的果报决定还是丝毫不爽,没有啥说的。

  这个地方希望诸位善知识一定要彻底地、清晰地把这个问题审思好。不要留任何的疑虑。有任何的疑虑要及时地把它处理掉。就象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世俗的例子,我们可能现在再等两个小时,八点以后天就黑掉了。但太阳大日轮一升,这阎浮提一时都是光明的。阿弥陀佛象日轮一样啊,我们所有造作的善、恶、无记业,无始以来造作的业,就象天黑了是一样的,太阳一升起,一切黑暗一时消除。世间尚有这样的威德,太阳尚有这样的威德,阿弥陀佛无量兆劫的修持、顺性的修持,怎么能不消除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的虚妄的黑暗业流业力呢?我们的业毕竟是无自性的、不实的;阿弥陀佛顺性建立的大光明心智,必定是真实的、是不虚的、是具足悲智善巧的。那怎么不可信可从呢?这里我感觉到是需要我们思维审观的地方。也不要轻易带过,轻易带过是不行的。

  所以“罪灭心净,即得往生。”这里他又举摩尼宝珠的例子。

  又是摩尼珠,以玄黄币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

  这个例子,最好做试验了。你现在那个灯啊,用黄布包着,放到水里,马上水成了黄色的了。这个没有什么,现在人完全做得到的,不要用摩尼珠,我们打一个黄的灯在这个房间里,满屋子黄光。对不对?这没有什么难理解。

  “以玄黄币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这个我感到是十分好理解的,也好观察得到的。有人到有喷泉的地方啊,打上红灯,整个水都成红色的,喷出来的水也是红色的。水能说它是红的吗?水本无色。我们的心智亦复如是,本来是没有善恶的,没有轮回的,那投到一个什么光相上,就会现什么光相。万法唯心所造所作。所以一如物色。

  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

  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无上的顺性建立的宝珠。

  以无量庄严功德成就帛裹,投之于所往生者心水

  就是你的感知中。

  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

  这没有什么,这是一个比喻类比说,用世俗的类比来比喻这个法性的无自性性。我们完全可以在因缘法中了解到的。你缘佛成佛,决定无假啊!缘罪恶,决定沉沦啊!缘迷失,决定迷失!缘往生,决定往生!善知识们一定会对自己的心智与业相负起责任。

  

冰上燃火喻

  又如冰上燃火,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

  这是互作互用之说。

  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彼土即是无生界。见生之火,自然而灭。

  举这个例子,我们好好去观察观察。阿弥陀国土就是顺性建立的,所以是无生国土。我们愿生彼国,彼国的加持力就能令我们的无生心智得以抉择,无畏无惧,不取断灭,而得安乐住。

  你要是凡夫心智中,一说到无生,马上就出现断灭。以前我在这个地方恐怖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有半年多的时间,就畏怖畏惧这个断灭。说寂灭为乐,寂灭是个什么呢?就用那个妄想倒来倒去,因为不懂教理,就苦啊。后来念佛在这个地方得到了休息。那么这个妄想是没法去把它给处理清晰,那顺应这些善知识的这种善喻说,我们能观察到自心,这个造作的心往生到无造作的国土,我们自然就停止了。阿弥陀佛满足你这种愿力的给予,能令我们造作的心休息下来,满足下来,具足下来。

  所以“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生”,虽不知法性无生,那我们现在争取都做到知法性无生,争取都做得到。这样是正知见,你修法生益了,学佛生益了。知法性无生,就是无自性抉择正见,是我们学佛人的根本知见。这个知见不建立,实在是离佛法太远了,那你只能堕到下品下生。你就是一辈子勤苦,你也是下品下生。为什么呢?你不能顺应法性故。善导大师讲的外现贤善,内怀杂毒之善,或善或恶,不能成为往生彼国正因,到最后苦逼还是要撒手的。所以你那杂毒之善中,有善有恶的善中,还不是往生彼国的正因。何以故呢?彼国皆是正定之聚,没有杂缘啊。

  “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所以愿往生十分重要。若作意处,愿生!不作意处,安住!人自得其乐啊。因为不作意处,即是法性无生,清净安住,了了分明,无染无著故,这样就是清净的修法;若是作意处,即作意往生彼国。作意不作意,亦得安乐。这个十分重要的,十分重要。

  “彼土即是无生界。见生之火,自然而灭。”过去的祖师在这个本子圈点十分多,就在这个地方他们圈点了,他说这很重要啊,很重要的文字。象我们现在学习净土的,在重要的地方,历代的祖师都一代一代地相承传播下来的,他们在这儿不断地实践观察、实践观察。依经实践,依传承实践,依历代祖师亲证的法则实践,依自己的心智的究竟爱乐实践,不断地实践纯熟,实践纯熟,丝毫不敢草率,丝毫不敢笼统地这样去实践,直至成就菩提啊,那是真正的佛法的实践者、学习者、守护者,真正这样作一个自他二利的善知识。

  这个地方我们真是一定要不错时机地把净土教言所依止的经典、论著、祖师的传承的眼目,在我们这个学习过程中纯熟、了解、实践它。一定不要忽略这个珍宝的教言,一定不要忽视这个珍宝的给予,一定不要错失这个机会,不可草率的。我每一次接触这,我感觉到自己丝毫不敢草草地来应酬大家,应付大家的这个机制。我们这个学习大家要生难得难遇想。

  明天接着学习,谢谢大家。

  (下面有提问……)

  答:若是亲证法性,即说无生即往生;那要是我们对法性还有疑惑,不妨往生。怎么举例子呢?好比说,我们现在到鸡足山,到五台山,到这些圣地……我们在一般的道场,感觉到修行也行,但是太乱,不如到圣地去修持,真是感觉到在一般的道场学不好,不如到圣地去修持,受加持,那不妨往生,还是不妨。它有四土说嘛。

  录音记录:明忻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