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原文
众生体者
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观佛,二者观菩萨。
观佛者
〖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
此“观”义已彰前偈。
〖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二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六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若欲观座,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若欲观佛身,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慈法法师讲解
《往生论注》的学习我们今天继续进行。
天亲菩萨
《往生论注》的作者,我们今天给他作一个提示。《往生论》,我们都知道天亲菩萨,天亲菩萨在佛灭度九百年,也就是正法的后五百岁中,有婆薮槃头三兄弟出世,师子觉可能是最小的一个,去世得比较早。历史上记载,就有无著菩萨与世亲菩萨,统称天亲,也就是婆薮槃头,婆薮槃头是他们的姓,一般我们为了区分方便,称为世亲、无著。
我们现在学的《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是婆薮槃头菩萨,也就是世亲菩萨依止《无量寿经》,宗《无量寿经》的义撰写出来的一个著作,以使后世有情于净土一法,有修持实践的方便。那么“优婆提舍”就是所谓对法直接的论述,令有情有所法的择取,象五门修法就是天亲菩萨直接对净土法门的修持的一个次第的描述。我们在《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乃至《阿弥陀经》中,要是直接地来接触这个经典,是很难直接地、清晰地、条理地实践这个法则,可能会取某一部分。
天亲菩萨依止《无量寿经》设立五门修法。在大乘教言中,五种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的,象资粮、加行、见道、修证,乃至息用功德,一般的通用法则都是这样的渐次。那么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以这个出功德、入功德,前四门入功德以完成自利善巧修持,设立前四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后一门回向门,以出功德利益有情,修持大悲心,不舍离一切苦恼众生为增上修持,那么往返二相的这种往生设置,是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特定的一个修行机制。使后世有情于行净土一法则一目了然,修持方便,若自利,若利他。有这种修行方便能使此法清净广博地、条理地传播在世间。
在他的论注中,对天亲菩萨不时为赞叹。因为现在我们中国净土法门所宗的传承教言是依止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我们通常称为《三经一论》或者《五经一论》。《五经一论》是后世说,从明清以来渐渐地积累出来的这种说法,在这之前大家一般都讲《净土三经一论》是这个法门的一个依止机制,也就是它的源头。
天亲菩萨在他最初的出家过程中,学的是一切有部,小乘部派中出家,根慧聪利,辩思甚为善巧,文字通达,住禅定功夫甚深,有甚深的禅定功夫,离欲无碍,少欲,习气薄少,他对声闻乘教言尤为具足,象他的《俱舍论》我们世间都有所传诵。那么无著菩萨对他,因为他是兄弟之间嘛,对他这个喜于这种声闻乘教言的通达是很关心的。那么他,在他的言说中认为,世亲菩萨最早认为大乘非佛说,这是很顽固的一个知见。那么现在就在这种大乘非佛说的传播中还是很广的。
那我们怎么来了解佛法究竟的这个传世的机制呢?这需要真正对佛法有个次第、完整的了解。天亲菩萨自从对世尊的大乘教言有这种误解也好,什么也好,无著菩萨极为痛心这个地方,他就考虑了一个方法,说:“哎呀!我有病,你来看看我吧。”就这么个机制。世亲菩萨毕竟有亲情所在,听了他尊重的师长,或者说兄长……因为当时无著菩萨在大乘教言的传播中是名闻十方的,因为无著菩萨就在我们背后的这么有一个山,有一个华严洞,在那个地方闭关了二十三年,亲见弥勒。他最初也习的声闻禅定,虽然有出有入,出入善巧,得于这种禅定善巧,不能见弥勒。后来修持慈悲心,就得见弥勒,经常去弥勒座下,听闻《瑜伽师地论》。他这个影响是很大的。那么,天亲菩萨必然是有所闻的。当时一听他有病,还是要去看的,日夜兼程。因为他不在一个国土,当时印度,五印度是很大的一个版图。他就日夜兼程,看到无著菩萨精神很好,在讲堂上正为大众说法。他说这个是怎么回事呢?无著菩萨说:那你就坐下来听一听吧。这是他的一个记载。那么天亲菩萨就听无著讲解《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我们现在这里面的有些法师居士们也可能看过。《瑜伽师地论》是在我们汉传佛教比较尊重的一个论著。也就是弥勒,这圣弥勒传这一支唯识宗最主要的一个著作,十分重要的一个著作。世亲在听的过程中真正地了解了大乘的教言,对大乘教言就做这种认许,就忏悔。他说:那我这算是谤佛了,太固执,谤佛,不行就把舌头割掉,忏悔这个罪吧。因为过去的菩萨圣者,他们对于因果的认识,或者对法的抉择是很清晰的。无著菩萨十分有善巧,无著菩萨说:“这个不需要吧,这样子,你就用你谤法的舌头来赞叹大乘就好,你把它割掉就一无是处了,你用诽谤大乘的舌头来赞叹、来忏悔,那么正是广传于圣教,令这个机制得以健康传播的一个好因缘嘛,这样不是很好的一个忏悔的方法吗。”自此以后,世亲菩萨广著大乘教言。现在在我们中国,就象《法华经》、《唯识论》、《十地经》、《金刚经》,他著了很多很多的著,称为 “千部论主”,后五百部论中皆依大乘,尊崇大乘。所以他的事迹是广传于世间的。
象我们看到这《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的偈文与长行,是他晚年的一个著作,很纯熟很纯熟,文字简练,不可增减,所以称为“优婆提舍”,不可增减故。你若是有增减的能力,你感觉到你要增减它,会使它整个的全体得到破坏。就象我们说“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你一缺,它就会废掉,你要添也感觉到画蛇添足。所以这文字十分纯熟,对法义十分透彻。
现在我们为什么能学到这个文字呢?一个是大家的福德因缘,再一个就是学习净土必须要学这一个论。那我们现在学这个论注是昙鸾法师所注。一直要想介绍介绍昙鸾法师,一直没有因缘,今天干脆就提示提示。天亲菩萨已作过提示。 昙鸾法师
昙鸾法师是在魏孝景帝时期出世的一个人,一个法师。他最早是讲经法师,善于谈论,善于讲习。在我们中国最早的这些法师,象道安法师、佛图澄这一支,包括山东朗公大师、昙鸾法师,象远公大师是道安法师的弟子,昙鸾法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同一时代的人,相去不远,各居南北,所宣化有异。但历史上,不断地传播,就有好事者多有增减,历史之增减,我们说历史的保留是跟文字传承、传播有关系的。
当时梁武帝称他为“肉身菩萨”,魏孝帝称他为“神鸾”法师,“神鸾”。他具灵异,很多感通之事,天生的灵感,有很多不假修持而得自在的力量。他这一生对儒、道、释是一个通融的大师。他对儒家,我们本土的儒、道二法是很精通、很精通的,尤其是通达于医术、长寿术。后来为什么受阻呢?到宋朝,宋朝人为了在佛法中搞一个肃反运动,“纯之又纯”,要来纯正佛法,通达释儒之人他就排除在外了。实际在我们中国,就是这些大善知识,通于儒、释,通于儒道,那再来接触佛教的这些大善知识,能使佛教真正地扎下根来,在我们中土,使它真正地扎下根来,使我们真正地能系统地了解、实践佛教的教言。
我们都知道,释迦佛在印度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渐次传播到我们中国有两千来岁,两千来年。那么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没有这些善知识的消化、融通的力量,我们是很难直接地把佛教的思想机制接受过来的。所以后面人对于昙鸾法师的误解,多有后人为此而鸣不平的因缘。
他是一位真正实践净土法门的一个开立者。他与远公大师是同一时代的人。我们都知道远公大师习法于道安法师,道安法师是佛图澄这支,过去称道安法师是中国第一法师,所谓第一法师就是中国人能称得上法师的第一位。道安法师在西安有一个寺,现在称为道安寺,他在那个地方取灭的,有道安法师的塔。道安法师这一生就是说他有很多暗合道妙的东西,象我们这个出家人的姓“释”这一个问题是他解决的。以前都是张和尚、李和尚,张道士、李道士、陈道士、赵道士,就是这样叫的。道安法师就否定了这种杂乱的缘起,来统一僧人的依止,说出家者应以释迦…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