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二集

  第十二集

  

原文

  

〖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云何用治?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众生以骄慢故,诽谤正法,毁訾贤圣,捐庳尊长(尊者,君、父、师也。长者,有德之人,及兄党也)。如是人应受拔舌苦、喑哑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众生以邪见故,心生分别。若有若无,若非若是,若好若丑,若善若恶,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种种分别。以分别故,长沦三有,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长寝大夜,无有出期。是众生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等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

  问曰:心是觉知相,云何可得同地、水、火、风无分别耶?

  答曰:心虽知相。入实相,则无知也。譬如蛇性虽曲,入竹筒则直。又如人身若针刺,若蜂螫,则有觉知。若石蛭啖,若甘刀割,则无觉知。如是等有知、无知,在于因缘。若在因缘,则非知、非无知也。

  问曰:心入实相,可令无知。云何得有一切种智耶?

  答曰:凡心有知,则有所不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无知而知,知即无知也。

  问曰:既言无知故无所不知。若无所不知者,岂不是知种种法耶?既知种种之法,复云何言无所分别耶?

  答曰:诸法种种相,皆如幻化。然幻化象、马,非无长颈、鼻、首、足异。而智者观之,岂言定有象、马分别之耶?

  〖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

  〖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

  〖何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

  〖何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

  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者,盖是阿弥陀如来本愿力也。今当略示虚作之相不能住持,用显彼不虚作住持之义。人有辍(止也)餐养士,或釁起舟中;积金盈库,而不免饿死。如斯之事,触目皆是。得非作得,在非守在。皆由虚妄业作,不能住持也。所言不虚作住持者,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

  

〖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萨也。“寂灭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灭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灭平等法故,名为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萨所得故,名为寂灭平等法也。此菩萨得报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时,遍十方世界,种种供养一切诸佛,及诸佛大会众海。能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处,种种示现,种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初无往来想、供养想、度脱想。是故此身名为平等法身,此法名为寂灭平等法也。

  

讲解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的学习我们今天继续进行。本子不一样,大家就个人打开自己的本子。昨天我们把世尊、阿弥陀佛世尊八种自受用功德成就的口业、心业、身业这三分做了一个提示。世尊所宣化相好无外乎是令众生趣入这种相应的相好机制,令一切有情远离对待苦难,或者说差别的苦难。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所证得的法性平等、真实的功德是普利一切有情,平等普利一切有情,不分上下,至于凡圣。那么,这种广大平等的回施是对十方九界有情公平而言,若有取用随顺者,即得利益,无亏无欠,以阿弥陀佛清净平等的心智来印许每一个现缘,令众生得安乐住。所以他称为“众生体者”。

  

十七种器世间成就,我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器世间安住有一个清晰的感知。此处所宣化的是“众生体者”,此众生体非凡夫众生体,亦非菩萨体,但讲本体。妙用现于菩萨体、佛体、众生之体。此妙用是法性之庄严,一切国土刹土之庄严。一切刹土分二种庄严,若净若浊。一切诸佛如来因为浊土故,会成熟广大善根,普利十方;一切众生因为浊土,贪痴嗔慢疑不正见,沉沦于痛苦之中。虽然设置不一,其法性一如。正是所谓的法性庄严,若是有情识得之庄严,于无上菩提毕竟得不退转。阿弥陀佛所有宣化的教言欲使一切听闻实践有情,一生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就是一生成佛的教言,实在非是一切凡圣所能推测思维,用分别智甚难观察。所以此处无造无作、无对无待、无始无终,广含一切净浊庄严,所以称为“众生体者”。

  

为什么单单列出阿弥陀佛与诸菩萨的十二种殊胜的功德?来表述什么呢?无外乎是表述众生一如之源头、一切诸佛之本源、一切菩萨之本源,亦是一切众生成佛之本源。那么一切众生成佛,离不开此呀!我们的烦恼业缘、轮回的身口意三业的造作,其本源亦复清净。若识得于此,那我们这类凡夫的身口意三业,亦造作轮回于三界,无有穷已,就穷于此处。回心一念是为具足无上大利,即往生安乐国土。这安乐者,法性所载覆故。无始以来法性无有增减,无有毁坏,我们主要是在所有的烦恼业习被逼仗之时,昧失法性清净,昧失法性自在之力。这个昧失啊,就是我们妄自认取罢了。若是回心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十方诸佛所亲许印证,非是凡圣自诩自力或者修证之力,一切造作修持在此处消融,一切对待因缘在此秉然入佛愿海。

  

我们接着昨天的文字。昨天把阿弥陀佛的身、口、心业三种功德,这个书本是十七页,不知道你们那个书是几页。我们接着文字念一念,昨天因为读的比较多一些,我们慢慢的来进趣。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

  

诸佛如来他不是特别标立这个三业,实在是一切众生本来如是之三业。众生因为所谓的虚妄蒙蔽故,所以丢失清净平等广大妙用,染着于现前业缘业分,沉沦于事相之中,不能发起广大妙用;诸佛如来以自己的清净身口意三业,来对治,用智消融,令有情得以参照回归,就是缘他法中得以殊胜。

  

实在是非他非自,但取用而显。若不是因为取用,一切法益就埋于海底啊,就是我们说你莫生断灭想,莫生常想,但是取用表现。

  

云何用治?

  

身业解脱

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

  

阿弥陀佛如此不可思议的妙相光明庄严,令众生照镜,如照镜一样的能照见自己本具之庄严心智。那么,所有的所谓的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乃至无穷无尽的自身的造作执着,一时在光明中消融;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还是说犹如滴水还海,此水咸同一味。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的愿力广含法界,犹如法性等无差别。虽显次于泥洹之功德,实在是以修德显现法性,此法性海遍含一切众生,若众生得闻得知,那么一时功德得以具现,无亏无欠,得以自在安住,住不退转。这就是所谓的光明身相度众生。

  

此法则如《大集经》所宣化,我们前面有讲,“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而我们因为执着无始以来已经习惯的贪、嗔、痴、慢、疑、邪见所积累的业相,以为实有五蕴之我,眼耳鼻舌身意,触到色声香味触法,在这个六根六识中认取自我,以妄见、以五蕴身的聚集为我,这个我实在是以虚妄执着而强执建立,其本质也清净,其本质亦不可得,其本质也寂静。所以佛以大光明身来照耀世间,使执着有情,就是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等等身,令其有情一时得以度脱。

  

所谓度脱者不沉沦于此,若无照见方便,众生何以得出离呢?所以此恩浩荡,非以言说。若是假以我们自身的修持、自身自我的感觉,来于无尽的生死刹海中、虚妄执着刹海中得以出离,实在是大难。所以此处呢,但依弥陀光明报德之身,饶益十方有情,得以圆满的这种回归,所以一时咸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

  

口业解脱

众生以骄慢故,诽谤正法,毁訾贤圣,捐庳尊长,(尊者,君、父、师也。长者,有德之人,及兄党也)。

  

就是轻慢师长。

  

如是人应受拔舌苦、喑哑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

  

何以故呢?阿弥陀佛以平等梵音传播十方,令一切苦…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