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原文
〖何者莊嚴心業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故。“無分別”者,無分別心故。〗
凡夫衆生身、口、意叁業以造罪,輪轉叁界,無有窮已。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叁業,用治衆生虛诳叁業也。雲何用治?衆生以身見故,受叁途身、卑賤身、醜陋身、八難身、流轉身。如是等衆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種種身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衆生以驕慢故,誹謗正法,毀訾賢聖,捐庳尊長(尊者,君、父、師也。長者,有德之人,及兄黨也)。如是人應受拔舌苦、喑啞苦、言教不行苦、無名聞苦。如是等種種諸苦衆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衆生以邪見故,心生分別。若有若無,若非若是,若好若醜,若善若惡,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種種分別。以分別故,長淪叁有,受種種分別苦、取舍苦,長寢大夜,無有出期。是衆生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若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是等衆生,如上種種意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
問曰:心是覺知相,雲何可得同地、水、火、風無分別耶?
答曰:心雖知相。入實相,則無知也。譬如蛇性雖曲,入竹筒則直。又如人身若針刺,若蜂螫,則有覺知。若石蛭啖,若甘刀割,則無覺知。如是等有知、無知,在于因緣。若在因緣,則非知、非無知也。
問曰:心入實相,可令無知。雲何得有一切種智耶?
答曰:凡心有知,則有所不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無知而知,知即無知也。
問曰:既言無知故無所不知。若無所不知者,豈不是知種種法耶?既知種種之法,複雲何言無所分別耶?
答曰:諸法種種相,皆如幻化。然幻化象、馬,非無長頸、鼻、首、足異。而智者觀之,豈言定有象、馬分別之耶?
〖何者莊嚴大衆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動衆,清淨智海生”故。〗
〖何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故。〗
〖何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衆,恭敬繞瞻仰”故。〗
〖何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故。〗
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者,蓋是阿彌陀如來本願力也。今當略示虛作之相不能住持,用顯彼不虛作住持之義。人有辍(止也)餐養士,或釁起舟中;積金盈庫,而不免餓死。如斯之事,觸目皆是。得非作得,在非守在。皆由虛妄業作,不能住持也。所言不虛作住持者,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故曰成就。
〖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故。〗
“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薩也。“寂滅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薩所證寂滅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滅平等法故,名爲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薩所得故,名爲寂滅平等法也。此菩薩得報生叁昧,以叁昧神力,能一處一念一時,遍十方世界,種種供養一切諸佛,及諸佛大會衆海。能于無量世界無佛、法、僧處,種種示現,種種教化,度脫一切衆生,常作佛事。初無往來想、供養想、度脫想。是故此身名爲平等法身,此法名爲寂滅平等法也。
講解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的學習我們今天繼續進行。本子不一樣,大家就個人打開自己的本子。昨天我們把世尊、阿彌陀佛世尊八種自受用功德成就的口業、心業、身業這叁分做了一個提示。世尊所宣化相好無外乎是令衆生趣入這種相應的相好機製,令一切有情遠離對待苦難,或者說差別的苦難。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佛所證得的法性平等、真實的功德是普利一切有情,平等普利一切有情,不分上下,至于凡聖。那麼,這種廣大平等的回施是對十方九界有情公平而言,若有取用隨順者,即得利益,無虧無欠,以阿彌陀佛清淨平等的心智來印許每一個現緣,令衆生得安樂住。所以他稱爲“衆生體者”。
十七種器世間成就,我們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器世間安住有一個清晰的感知。此處所宣化的是“衆生體者”,此衆生體非凡夫衆生體,亦非菩薩體,但講本體。妙用現于菩薩體、佛體、衆生之體。此妙用是法性之莊嚴,一切國土刹土之莊嚴。一切刹土分二種莊嚴,若淨若濁。一切諸佛如來因爲濁土故,會成熟廣大善根,普利十方;一切衆生因爲濁土,貪癡嗔慢疑不正見,沈淪于痛苦之中。雖然設置不一,其法性一如。正是所謂的法性莊嚴,若是有情識得之莊嚴,于無上菩提畢竟得不退轉。阿彌陀佛所有宣化的教言欲使一切聽聞實踐有情,一生于無上菩提得不退轉,就是一生成佛的教言,實在非是一切凡聖所能推測思維,用分別智甚難觀察。所以此處無造無作、無對無待、無始無終,廣含一切淨濁莊嚴,所以稱爲“衆生體者”。
爲什麼單單列出阿彌陀佛與諸菩薩的十二種殊勝的功德?來表述什麼呢?無外乎是表述衆生一如之源頭、一切諸佛之本源、一切菩薩之本源,亦是一切衆生成佛之本源。那麼一切衆生成佛,離不開此呀!我們的煩惱業緣、輪回的身口意叁業的造作,其本源亦複清淨。若識得于此,那我們這類凡夫的身口意叁業,亦造作輪回于叁界,無有窮已,就窮于此處。回心一念是爲具足無上大利,即往生安樂國土。這安樂者,法性所載覆故。無始以來法性無有增減,無有毀壞,我們主要是在所有的煩惱業習被逼仗之時,昧失法性清淨,昧失法性自在之力。這個昧失啊,就是我們妄自認取罷了。若是回心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是十方諸佛所親許印證,非是凡聖自诩自力或者修證之力,一切造作修持在此處消融,一切對待因緣在此秉然入佛願海。
我們接著昨天的文字。昨天把阿彌陀佛的身、口、心業叁種功德,這個書本是十七頁,不知道你們那個書是幾頁。我們接著文字念一念,昨天因爲讀的比較多一些,我們慢慢的來進趣。
凡夫衆生身、口、意叁業以造罪,輪轉叁界,無有窮已。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叁業,用治衆生虛诳叁業也。
諸佛如來他不是特別標立這個叁業,實在是一切衆生本來如是之叁業。衆生因爲所謂的虛妄蒙蔽故,所以丟失清淨平等廣大妙用,染著于現前業緣業分,沈淪于事相之中,不能發起廣大妙用;諸佛如來以自己的清淨身口意叁業,來對治,用智消融,令有情得以參照回歸,就是緣他法中得以殊勝。
實在是非他非自,但取用而顯。若不是因爲取用,一切法益就埋于海底啊,就是我們說你莫生斷滅想,莫生常想,但是取用表現。
雲何用治?
身業解脫
衆生以身見故,受叁途身、卑賤身、醜陋身、八難身、流轉身。如是等衆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種種身業系縛,皆得解脫。
阿彌陀佛如此不可思議的妙相光明莊嚴,令衆生照鏡,如照鏡一樣的能照見自己本具之莊嚴心智。那麼,所有的所謂的叁途身、卑賤身、醜陋身、八難身、流轉身,乃至無窮無盡的自身的造作執著,一時在光明中消融;如上種種身業系縛,皆得解脫。還是說猶如滴水還海,此水鹹同一味。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佛的願力廣含法界,猶如法性等無差別。雖顯次于泥洹之功德,實在是以修德顯現法性,此法性海遍含一切衆生,若衆生得聞得知,那麼一時功德得以具現,無虧無欠,得以自在安住,住不退轉。這就是所謂的光明身相度衆生。
此法則如《大集經》所宣化,我們前面有講,“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而我們因爲執著無始以來已經習慣的貪、嗔、癡、慢、疑、邪見所積累的業相,以爲實有五蘊之我,眼耳鼻舌身意,觸到色聲香味觸法,在這個六根六識中認取自我,以妄見、以五蘊身的聚集爲我,這個我實在是以虛妄執著而強執建立,其本質也清淨,其本質亦不可得,其本質也寂靜。所以佛以大光明身來照耀世間,使執著有情,就是叁途身、卑賤身、醜陋身、八難身、流轉身、等等身,令其有情一時得以度脫。
所謂度脫者不沈淪于此,若無照見方便,衆生何以得出離呢?所以此恩浩蕩,非以言說。若是假以我們自身的修持、自身自我的感覺,來于無盡的生死刹海中、虛妄執著刹海中得以出離,實在是大難。所以此處呢,但依彌陀光明報德之身,饒益十方有情,得以圓滿的這種回歸,所以一時鹹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
口業解脫
衆生以驕慢故,誹謗正法,毀訾賢聖,捐庳尊長,(尊者,君、父、師也。長者,有德之人,及兄黨也)。
就是輕慢師長。
如是人應受拔舌苦、喑啞苦、言教不行苦、無名聞苦。如是等種種諸苦,衆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
何以故呢?阿彌陀佛以平等梵音傳播十方,令一切苦…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