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等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
问曰∶“心是觉知相,云何可得同地水火风,无分别耶?” 答曰∶“心虽知相,入实相,则无知也。譬如蛇性虽曲,入竹筒则直。又如人身若鍼刺、若蜂螫,则有觉知;若石蛭噉,若甘刀割,则无觉知。如是等有知无知,在於因缘。若在因缘,则非知非无知也。”
问曰∶“心入实相,可令无知。云何得有一切种智耶?”
答曰∶“心有知,则有所不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无知而知,知即无知也。”
问曰∶“既言无知故无所不知。若无所不知者,岂不是知种种法耶?既知种种之法,复云何言无所分别耶?”
答曰∶“诸法种种相,皆如幻化。然幻化象马,非无长颈鼻首足异。而智者观之,岂言定有象马分别之耶!”
行,读的可能稍微长一些。我们就把这个文字稍微提示一下。
众生体
这段文字
众生体者
它这个众生体,不是以我们凡夫心智来说众生体,就是佛与菩萨视为众生体,就是情世间之说。它把二十九种庄严判别为情、器二世间。情、器世间中,菩萨、佛就是众生。
众生体者,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观佛”。二者“观菩萨”。
这个地方,众生就是佛菩萨。因为二百一十亿佛土,殊胜建立的阿弥陀佛净土的机制,它的众生对象就是佛菩萨。有的佛土,有的诸佛的功德是以众生因缘而建立的这个法则,唯有净土是以诸佛功德建立的法则,这是一个差别性的机制。虽为众生,但它建立的机制是在诸佛国土的殊胜功德基础上建立的机制,是回施给众生。就是说,审观二百一十亿诸佛所有功德真实所在回施于法界众生。
那有的教言中,象释迦文佛教言,象我们的本师释迦佛教言,就是在浊土中来演幻着浊土对众生的教言。就是在浊土中,你怎么来用机制来修、修证自己呢?好比说五戒十善、十戒、八戒、比丘戒、菩萨戒、种种戒的修持,你在浊土怎么出离的?就是这么个机制。那么阿弥陀佛这个殊胜功德,它表现的什么呢?它把二百一十亿个佛土的诸佛功德,它究竟表现在什么最善巧上呢?把这个善巧集中地表现出来,五劫思维观察,把它提纯到这六字洪名中。让一切众生听闻认取,了解自性,与佛不二。所以听闻解脱教言,甚为通达无碍,不可思议。它这个地方抉择的方法不一样。所以这个地方“众生体有二重:一者观佛,二者观菩萨。
观佛
观佛者,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
八种相就是世尊八种自受用庄严。自受用庄严中,大功德回施众生,令众生得以运用,如实照见自我。所以诸佛功德如镜啊,它并不是说单纯为了自利,没有这种说。
我们看看这八种功德成就:
此观义,已彰前偈。
八种相
何等八者?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
象我们现在这个座,我们能感知到这个座的差别。象大家给我设这个座子,是为了承受三宝的加持,诸佛如来清净的功德的给予,大家设一个高座,是尊重法故,设这么个高座。有的居士坐在地下,有的坐在我们设置的常住功课的位置上。那么这个座子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是因什么呢?因缘而生表达出来的。阿弥陀佛这个座子,亦复如是。
一庄严座功德成就。二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座功德要是没有差别,它的缘起差别,是当下的一个缘起差别罢了。座功德成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缘起说。我们要是离开佛法的缘起说,我们不知道怎么来下手了解佛法。座功德就是一个缘起说。
“二庄严身功德成就。”
那你有这个缘起了,这个身的标相,身相的表达是什么呢?是这样一个抉择。
“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那有此身业标相,那口业所表述的是什么呢?
“四者庄严心业”。
那身业、口业都有所表述,心志如何呢?这也是次第所表现。
“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那么这样的身口意业,这样庄严的座具,后面的大众是怎么来受益的?所面对的呢?
“六者庄严上首功德”。
在这大众中,谁为首?谁为所表达的这种差异呢?由于佛法中差异是妙用处,非是苦处;在世间的差别是苦处;智者作用差别的是妙用处。我们善观就对了。这个说的是上首功德成就。
“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
有上首,有差别,何以为住持呢?
“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那么阿弥陀佛这个住持,他的功德利益表达是什么个境象呢?住持功德成就。
一、庄严座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这个地方作这个解,是依《往生论》天亲菩萨这两句偈子“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所缘起的教言机制是与十方诸佛有异有同的:同者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四弘誓愿所宣化,这是决定同的,以普利十方,趣于无上道业;异者是以二百一十亿佛土作为参照,就是参照这二百一十亿个佛在干什么?他们怎么度化众生的?他们的善巧究竟是什么?所以纵览二百一十亿佛土,实际这二百一十亿佛土是假设说,就是横观一切诸佛出世之正因。
我们学佛的人不能用自己的知见去蒙蔽自身。你要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所以“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横观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的殊胜庄严,来揭示一个最极善巧的缘起,就是法座。所以无量大宝王以为座,这个座呢,大宝王的聚集就是横观一切诸佛所实施教化法则的善巧。
阿弥陀佛的因地十分奇特。《无量寿经》所说的因地是十分奇特。我们要读读《无量寿经》,你就会感觉到它这个教言中的机制,就是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以名号,就是以音声度众生,以名号度众生,或者以相好度众生,它用出了一切诸佛度化众生的最极善巧,就是最善巧的一面。最简单的方法,来令众生得以度脱,得以成就。
“无量大宝王”,这个无量大宝王,就是诸佛功德所聚集,它的缘起是来自于十方诸佛,十方诸佛以纯熟的教化功德、善巧,所以称为无量大宝王。要没有这个座功德,它的缘起在什么地方我们看不到。我们一般读到经典“从座而起”,“绕佛三匝,顶礼佛足”,这个就要走出自己的知见,走出自己的现量,走出自己的想法,走出你自己过去一切的身、口、意三业,来礼敬诸佛,礼敬佛陀,接受新的教育,接受新的因缘,你才有真正一个佛法的机制啊。要不然你没有机制,你就一定被你过去的身口意业,充塞了你的生命,你是无以得以新生的,没有新的因缘。所以这个无量大宝王,给我们一个新的因缘罢了,这个新的因缘是什么?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爱乐,值得我们随从它。何以故呢?观二百一十亿佛土,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所证实的一个真实法则。
好比说中国有一个新的城市,离香港很近的城市,叫什么?叫深圳。深圳十年就立起来了,他们说这个城市发展很快,我去了看一看,还真是,街道很宽啊,什么什么的。但有一点,它很快就有很多漏洞,是泡沫性的东西。那阿弥陀佛为了建设这个净土世界,通过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建立这样一个纯正的、能令一切众生无疑往生彼国,无亏无欠的,无疑往生彼国的这样一个健康机制。因为什么呢?他观了二百一十亿个国土,怎么样令众生安心往生我这个国土呢?怎么样令他们安心放心呢?不假思索地来到这个国土成佛呢?这就是阿弥陀佛二百一十亿佛土的观察机制、缘起。也是阿弥陀佛五劫思维的一个要点所在,干什么呢?欲令十方众生,往生彼国,一生成佛。
他这样无量大宝王的座,就是缘起功德。要没有这个座,他的自受用从何建立呢?就是因地之愿呢。
“微妙净华台故”,就是可依可从,纯净真实,不可动摇。
若欲观座,当依《观无量寿经》观。
那么它这个座,来依止《无量寿经》。我们看过《无量寿经》,有十三观宗,定善,(编注:所谓…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