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是等衆生,如上種種意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
問曰∶“心是覺知相,雲何可得同地水火風,無分別耶?” 答曰∶“心雖知相,入實相,則無知也。譬如蛇性雖曲,入竹筒則直。又如人身若鍼刺、若蜂螫,則有覺知;若石蛭噉,若甘刀割,則無覺知。如是等有知無知,在於因緣。若在因緣,則非知非無知也。”
問曰∶“心入實相,可令無知。雲何得有一切種智耶?”
答曰∶“心有知,則有所不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無知而知,知即無知也。”
問曰∶“既言無知故無所不知。若無所不知者,豈不是知種種法耶?既知種種之法,複雲何言無所分別耶?”
答曰∶“諸法種種相,皆如幻化。然幻化象馬,非無長頸鼻首足異。而智者觀之,豈言定有象馬分別之耶!”
行,讀的可能稍微長一些。我們就把這個文字稍微提示一下。
衆生體
這段文字
衆生體者
它這個衆生體,不是以我們凡夫心智來說衆生體,就是佛與菩薩視爲衆生體,就是情世間之說。它把二十九種莊嚴判別爲情、器二世間。情、器世間中,菩薩、佛就是衆生。
衆生體者,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觀佛”。二者“觀菩薩”。
這個地方,衆生就是佛菩薩。因爲二百一十億佛土,殊勝建立的阿彌陀佛淨土的機製,它的衆生對象就是佛菩薩。有的佛土,有的諸佛的功德是以衆生因緣而建立的這個法則,唯有淨土是以諸佛功德建立的法則,這是一個差別性的機製。雖爲衆生,但它建立的機製是在諸佛國土的殊勝功德基礎上建立的機製,是回施給衆生。就是說,審觀二百一十億諸佛所有功德真實所在回施于法界衆生。
那有的教言中,象釋迦文佛教言,象我們的本師釋迦佛教言,就是在濁土中來演幻著濁土對衆生的教言。就是在濁土中,你怎麼來用機製來修、修證自己呢?好比說五戒十善、十戒、八戒、比丘戒、菩薩戒、種種戒的修持,你在濁土怎麼出離的?就是這麼個機製。那麼阿彌陀佛這個殊勝功德,它表現的什麼呢?它把二百一十億個佛土的諸佛功德,它究竟表現在什麼最善巧上呢?把這個善巧集中地表現出來,五劫思維觀察,把它提純到這六字洪名中。讓一切衆生聽聞認取,了解自性,與佛不二。所以聽聞解脫教言,甚爲通達無礙,不可思議。它這個地方抉擇的方法不一樣。所以這個地方“衆生體有二重:一者觀佛,二者觀菩薩。
觀佛
觀佛者,雲何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八種相,應知。
八種相就是世尊八種自受用莊嚴。自受用莊嚴中,大功德回施衆生,令衆生得以運用,如實照見自我。所以諸佛功德如鏡啊,它並不是說單純爲了自利,沒有這種說。
我們看看這八種功德成就:
此觀義,已彰前偈。
八種相
何等八者?一者莊嚴座功德成就
象我們現在這個座,我們能感知到這個座的差別。象大家給我設這個座子,是爲了承受叁寶的加持,諸佛如來清淨的功德的給予,大家設一個高座,是尊重法故,設這麼個高座。有的居士坐在地下,有的坐在我們設置的常住功課的位置上。那麼這個座子是有差別的,這個差別是因什麼呢?因緣而生表達出來的。阿彌陀佛這個座子,亦複如是。
一莊嚴座功德成就。二莊嚴身業功德成就。座功德要是沒有差別,它的緣起差別,是當下的一個緣起差別罷了。座功德成就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緣起說。我們要是離開佛法的緣起說,我們不知道怎麼來下手了解佛法。座功德就是一個緣起說。
“二莊嚴身功德成就。”
那你有這個緣起了,這個身的標相,身相的表達是什麼呢?是這樣一個抉擇。
“叁者莊嚴口業功德成就。”
那有此身業標相,那口業所表述的是什麼呢?
“四者莊嚴心業”。
那身業、口業都有所表述,心志如何呢?這也是次第所表現。
“五者莊嚴大衆功德成就”。
那麼這樣的身口意業,這樣莊嚴的座具,後面的大衆是怎麼來受益的?所面對的呢?
“六者莊嚴上首功德”。
在這大衆中,誰爲首?誰爲所表達的這種差異呢?由于佛法中差異是妙用處,非是苦處;在世間的差別是苦處;智者作用差別的是妙用處。我們善觀就對了。這個說的是上首功德成就。
“七者莊嚴主功德成就”。
有上首,有差別,何以爲住持呢?
“八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那麼阿彌陀佛這個住持,他的功德利益表達是什麼個境象呢?住持功德成就。
一、莊嚴座功德成就
何者莊嚴座功德成就:偈言“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故。
這個地方作這個解,是依《往生論》天親菩薩這兩句偈子“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我們都知道阿彌陀佛所緣起的教言機製是與十方諸佛有異有同的:同者是衆生無邊誓願度,就是四弘誓願所宣化,這是決定同的,以普利十方,趣于無上道業;異者是以二百一十億佛土作爲參照,就是參照這二百一十億個佛在幹什麼?他們怎麼度化衆生的?他們的善巧究竟是什麼?所以縱覽二百一十億佛土,實際這二百一十億佛土是假設說,就是橫觀一切諸佛出世之正因。
我們學佛的人不能用自己的知見去蒙蔽自身。你要知道爲什麼有這樣的差別呢?所以“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橫觀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的殊勝莊嚴,來揭示一個最極善巧的緣起,就是法座。所以無量大寶王以爲座,這個座呢,大寶王的聚集就是橫觀一切諸佛所實施教化法則的善巧。
阿彌陀佛的因地十分奇特。《無量壽經》所說的因地是十分奇特。我們要讀讀《無量壽經》,你就會感覺到它這個教言中的機製,就是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以名號,就是以音聲度衆生,以名號度衆生,或者以相好度衆生,它用出了一切諸佛度化衆生的最極善巧,就是最善巧的一面。最簡單的方法,來令衆生得以度脫,得以成就。
“無量大寶王”,這個無量大寶王,就是諸佛功德所聚集,它的緣起是來自于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以純熟的教化功德、善巧,所以稱爲無量大寶王。要沒有這個座功德,它的緣起在什麼地方我們看不到。我們一般讀到經典“從座而起”,“繞佛叁匝,頂禮佛足”,這個就要走出自己的知見,走出自己的現量,走出自己的想法,走出你自己過去一切的身、口、意叁業,來禮敬諸佛,禮敬佛陀,接受新的教育,接受新的因緣,你才有真正一個佛法的機製啊。要不然你沒有機製,你就一定被你過去的身口意業,充塞了你的生命,你是無以得以新生的,沒有新的因緣。所以這個無量大寶王,給我們一個新的因緣罷了,這個新的因緣是什麼?值得我們尊重,值得我們愛樂,值得我們隨從它。何以故呢?觀二百一十億佛土,無量兆載永劫的修持,所證實的一個真實法則。
好比說中國有一個新的城市,離香港很近的城市,叫什麼?叫深圳。深圳十年就立起來了,他們說這個城市發展很快,我去了看一看,還真是,街道很寬啊,什麼什麼的。但有一點,它很快就有很多漏洞,是泡沫性的東西。那阿彌陀佛爲了建設這個淨土世界,通過無量兆載永劫的修持建立這樣一個純正的、能令一切衆生無疑往生彼國,無虧無欠的,無疑往生彼國的這樣一個健康機製。因爲什麼呢?他觀了二百一十億個國土,怎麼樣令衆生安心往生我這個國土呢?怎麼樣令他們安心放心呢?不假思索地來到這個國土成佛呢?這就是阿彌陀佛二百一十億佛土的觀察機製、緣起。也是阿彌陀佛五劫思維的一個要點所在,幹什麼呢?欲令十方衆生,往生彼國,一生成佛。
他這樣無量大寶王的座,就是緣起功德。要沒有這個座,他的自受用從何建立呢?就是因地之願呢。
“微妙淨華臺故”,就是可依可從,純淨真實,不可動搖。
若欲觀座,當依《觀無量壽經》觀。
那麼它這個座,來依止《無量壽經》。我們看過《無量壽經》,有十叁觀宗,定善,(編注:所謂…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