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无生之生。不为自求就是顺应法性,为使迷倒轮回有情得生清净安乐住,所以设立清净国土,是顺性设立的,本生是无生的,所以此国土就是无生国土,说生彼国土即是无生国,那生亦是无生。所以随顺佛的这个清净愿力,得生彼国,彼土即是无生建立故。要是我们作为一个在凡有情,法性未有亲见之时,说让你守护法性,随顺法性,你会落入顽空断灭见,会生起大畏惧的。所以欲众生庄严国土,进趣无生。这个是我的解释,我们还看他的文字。
阿弥陀如来清净本愿无生之生,为什么说阿弥陀如来清净本愿?阿弥陀佛的愿望不为自求故,但为众生认识本性故,欲使众生出离生死虚妄苦海故,所以是清净本愿,非是浊愿。众生种种颠倒执着、种种颠倒愿望,那是浊愿,所谓的颠倒知见,阿弥陀佛的愿望是清净的,是真实的,是顺应法性的,所以“清净本愿无生之生”。
非如三有虚妄生也。
这就是说不是我们在色界欲界无色界,这样的不管是以十善法得生,以恶法得生于恶道,以善法得生于人天,以禅定得生于色界天,于非想非非想之类得于无色界天,非是此三界。所以“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非三界道所摄——极乐世界。如此净国土实是无生土,这个地方我们不会有畏惧,无生土有种种殊胜功德妙相庄严、种种不可思议功德利益,我们不会生起断灭心。所以在唯识中这是第四观的善巧了,就是坛城庄严善巧。象我们一般的人就不知道诸佛所证清净法则殊胜庄严,往往就是顽空知见,在汉地这个顽空知见还是比较多的,就是所谓的泛空主义的泛空教育了。
那么“如来清净本愿无生之生,非如三有虚妄生也。”
何以言之?
怎么说呢?
夫法性清净,毕竟无生。
阿弥陀佛所建立的国土,没有一刹那、一丝一念是不顺应法性的,所以无嗔想、无害想、无异想,无量兆载的修持皆是为了利益众生故,清净设立,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非为自利,非为尘染,所以毕竟无生。
言生者,是得生者之情耳。
这话十分重要。就是我们一切凡夫的情执刹那间消融之时,就是得生彼国之抉择,那么你就会随顺法性得以安住,那么这样的果报,随顺佛的愿力,必得生此报土,这样这一念情识随顺得生彼国。那我们无量兆载的修持也好,业相也好,你没有什么可得的,这一念情所系所缘会现果报,这我们大家都能明白的。所以缘佛成佛,你缘贪嗔痴慢疑六道轮回,缘禅定你到色界天。那这一念情计所缘,何以维系呢?那我们把这一念情投入到阿弥陀佛殊胜功德愿海之中了,那你就会得大休息。
所以这一句话是十分重要的,“言生者,是得生者之情耳。”是我们众生的执着分所维系罢了,也就是所谓的悬崖前撒手这个撒手处,你说悬崖前我撒不了手,阿弥陀佛说:“来,我接你,你撒手吧。”那你还不撒手,那你就慢慢来吧,你就站在悬崖前吧,那没办法,生死悬崖就困住你了。古代人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就进吧,你说我不敢了,那不敢你就趴在那个竿头上守在那吧,那也是挺好玩的。
那我们这个情计业相延续唯依情计所显,你好比说我们四大散坏的时间,你最后舍弃这个身,业报的最后这一念是什么呢?就是这一念情了。我们都知道人临命终了,舍报了,那么这个人舍报时二十四个小时都不要动他啊,怕他起嗔心,怕他堕到三恶途中,就是为了这一念情啊!那是不是这样的?那你说我已经中阴这个地方跟我没有关系了,一切色事和我没关系了,是打、是砍、是剁任它去了。那你这样证得无生忍,那我们就不管了,那你太方便了,那你是大自在者。若于现世,若于来世,若于生生世世皆是自在的成就者,那你于佛法得不退转了,那可以啊,那这个情都没有意义了。这是对凡夫而言。
生苟无生,生何所尽?尽夫生者,上失无为能为之身,下湎三空不空之痼。根败永亡
这个地方呢,我们已经看到前面顺应法性,毕竟无生这样的法则,所以是生者之情耳,就是消融我们这一念执着罢了。这一念执着就是所谓的情计的延续罢了。要是我们这一念消归到这种清净法性之中,何得何失呢?何情何不情呢?它是下面的解释这些言说。所以“尽夫生者,上失无为能为之身”。所以有为无为,皆无所依也无所贪了,就没有这样的机制了。
“下湎三空不空之痼”。所谓的自空、身空、依报空、空空,二十八空也好,十八空、二十一空也好,种种空实际就是法无自性之抉择彻底在这个地方建立起来了,所谓建立实无所建。
根败永亡
根——无始以来我们贪嗔痴慢疑邪见所有的虚妄积累执着,一时散坏。何以故?法性坦露故,就是清净法性一时坦露。你在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的加持下,是会彻底坦露的,可以彻底地把它的蒙蔽剥除的。要不然我们靠自己的这种心念是十分难的。
号振三千
所以若凡若圣,但显一切众生心智本源。不管你是凡圣了,不管你是智愚了,不管你是南北了,说“号振三千”。
无反无复
一法而不再法,法性无一造作故,无一对待故。
于斯招耻。体夫生理,谓之净土
这个地方实际是很勉强说的,就是强立。这个招耻是强立的一个体。极乐世界建立这个国土,是为有情而特定设立,是很勉强的这样一种说法。那要说没有,大家马上就堕入断灭了。所以就是招耻之说。所以“于斯招耻,体夫生理,谓之净土”。如果没有极乐世界这个载体,我们这一念情无所放舍,无所归依,这个地方的确是强制而说,就是委屈中说,于中道义中委屈说,于清净心智中委屈设立,这是委屈中说的,没有办法不给我们这样说,不这样说,我们永远听不懂了,就是你这一念情计无所存放,你这个业力无所归向,无所依附。
所以因缘法中,你不能安立了,你不生断灭,你不生怖畏吗?你真破因果法了?你真是在这个无因无果中得自在力了吗?清净随顺中得自在力了吗
那这个因果不要紧了,他可以不安于净土,所以十方无方刹土随念往生,任运自如,驴胎马胎随你住,那行啊!要不然你这个地方,他不这么设立,所以这是委屈说。净土设置,过此十万亿佛土有世界极乐,有佛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实是佛委屈自己,顺应我们能接受的方法来说的,实在是这样子的,这个没有欺骗啊,但他是委屈说,在他眼目中不是这样子的,十万亿国土,一念信即是。但他要给我们这样讲,我们马上心又开始发慌了,说这佛怎么这样子说话呢?东说西说的。
“于斯招耻,体夫生理”,最主要是让我们有一个机制,有个往生的机制,所缘的法则就是因缘法。这十六种庄严皆是所谓的警诫意,以摄众生咸有归向故,取向有情,就说于因缘法中不能撒手之有情在这个因缘中撒手。在造作分中不能停止造作,在这个归向中得到停止造作;在无生法则中不能安住,在这个往生法则中回归到无生国土——就是说委屈说,很委屈很委屈的。但佛要不这样说,我们没救啊!你越串习你越知道佛的慈悲就在这儿表现出来了。
这不是佛的知见啊!但这个可以清晰地表现佛的慈悲的威德与庄严、慈悲的给予与真实。慈悲的体就是所谓的清净体,又回归到法性上来了。所以此生即是无生者,此生即是无生土。这个地方给我们消除了畏惧,我们有两种畏惧是十分可怕的:一个怕生命没有归向,这是很可怕的;再一个怕没有可去之处,堕入顽空也是很害怕的。说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一片光明,那是啥?一想想是不是断灭啊?对不对啊!
很多人问声闻法则,世尊就说,有人问世尊说:“世尊,何以为涅槃呢?”世尊说:“断烦恼处。”你看你稀有不稀有啊?很庄严的,对不对?说断烦恼处。要不然怎么给你教导,怎么给我们引发呢?对不对?实际这都是委屈说,佛本不建立法故。何以故?佛不需一切法则,得自在力,他知一切法无法可建立故,皆无自性故,无我故,无常故,本质寂灭故,所以他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委屈中说。“于斯招耻,体夫生理,谓之净土。”
净土之宅,所谓十七句是也。
到时间了,过火了。我们把这十七句这一段给念了。
总相别相
十七句中,总、别为二。
好,总别。
初句是总相,所谓是清净佛土过三界道。彼过三界有何相?下十六种庄严功德成就相是也。
那么就是别。明天我们来接着学习所谓的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与坏相,我们来了解六种相的说法,来剖析这国土就比较好一些。
好,今天就学习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
录音记录:妙飞
《往生论注讲解 第九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