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集
第十九定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以前在承天寺的广钦和尚,他禅定功夫特别好,经常半个月、几个月的入定,对他们来说也就是一刹那间就过去了。有人也看到过虚云和尚的公案,他初到云居山真如寺时,做饭后,静坐入于禅定,待到出定时,做饭的锅都已长草了,而他出定时第一句话就说我的饭熟了没有?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瞬间的事。时空不是那样子的,我们这个时空概念是死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分成十二个时辰,可以分成六个大时,不是这样的。
释迦佛以大神通力摄护诸大菩萨、诸声闻,宣化《妙法莲华经》六十小劫但如一饭顷,象吃一顿饭一样。我们一般的都在这个时空概念上比较强,越强就越难跨越。如我们等人,就会觉得时间特别漫长;但我们和知心的朋友在一起坐、一起聊天,就会觉得时间特别短暂。所以这时空是扭曲的,我们把它定格是一种共业的虚幻,本来是没法定格的。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第二十定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
寂灭力会产生种种自性,什么种种自性呢?
安于静虑而起变化
因为三摩钵提会随顺种种众生的自性所需示现种种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这又是一种行持的方法。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第二十一定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
过去的人呢,闻字可以入观,观文可以入观,随音可以入观,过去很多人听法、诵经就入禅定了,我们现在的人这样的力量弱得很!宗大师过去在世时与大家作功课,手鼓、铃子晃荡晃荡就入定了,随时可以进入某种特殊的境界,超越时空的境界。我们现在的人,就是执着的意识太强了,想把时间、空间打碎,特别难!这个执着建立的幻业坚固,把自己封锁起来了。
第二十一轮这种三昧的运用,就是种种变化的运用,这个地方,无有自性了。
无作自性,
只是随顺,叫他力的显现,他力,他那里一想,这里就幻现出来了,影射出来。所以菩萨的三昧幻化是无量无边的,可以自力发起,也可以借助他力的需求发起。
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二十五种定轮是本师对众生的修持种类的一种善巧的划分。这不是佛的本意,是众生有这二十五大类,佛以自己的智慧眼观察给我们宣化出来,若不是佛以这种大威德因缘,是难以宣化的。我们知道许多的教化内涵,众生虽然在此中,但不得明晓,不得运用,所以得仗借佛力宣化,才能使我们有一个切入、得证的增上。
第二十二定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
寂灭力就是断烦恼的力、禅那之力,依一相一行的发起,于诸善恶,不作取舍,于诸是非人我不作取舍,佛魔不作取舍,禅宗宗下所谓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个斩,他无所斩,是真刀——智慧之刀、文殊之剑。这叫寂灭力,得入一相一行的发生一种力,这种力使众生皆有归向,提携于有缘。
种种清净
在种种幻化境界中、种种众生业力中,无染无着,是为寂灭力,他不取舍故。
而住静虑,起于变化
以此因缘,以此寂灭力,不取不舍,发生清净的功用,产生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这又是一种定轮。
第二十三定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
资生、资长、增加、给予。使这种寂静发生,资于至静。
而起变化
所谓地三摩钵提,这又是一种定轮。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第二十四定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
前面是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这个是资于变化,以寂灭力发生这种所谓三摩钵提的启用。许多人在修禅那,断除烦恼,神通自然会发露出来,宿命、天眼、天耳,一些因缘自然会引发出来,神通也是一种三昧力,它也可以超出常伦。
你有天耳,你可以听到东方佛国药师琉璃光如来在讲法,那你肯定比别人有力啊!他听不到,你能听到;你有天眼,可以看到十万亿佛土有阿弥陀佛现在说法,你会生大欢喜啊!这个力叫境界力,神通也是一种力,三昧耶这种力,资于变化,这种变化超出常人的因缘。都可以产生这种不可思议因缘。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第二十五定轮: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
就是把三种法全部地拿起来修。有这样因缘的人可能是了不起的人吧!或者可能是菩萨、古佛再来!一般人心力不够,因为他一起以圆觉慧发起的,圆合一切。
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
它把自性、佛性通过奢摩他、禅那、三摩钵提来开显,内发的至静轻安来表现佛性的一个方面;内发的大悲轻安来表示三摩钵提这种变化的一方面——自性的一方面的因缘;再用禅那断除一切烦恼,永出生死苦海,用来表现佛性自性的一个方面。同时这三个方面来体现这种佛性的圆满!所以叫圆修三种自性。
清净随顺
因为佛性是无作无起,无生无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究竟广大,普照法界,安稳众生,真实摄护,清净随顺才能发起这种佛果的得见!佛果非假修证,以修证启用罢了。佛果非修来的,那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亦非修来的,它本具有这样的功德,不过是假于修证的方便,来启发这种真实不动的内涵,如此而已。非是新有,非是生起,是本来具有。
“为众开法藏”,这个法藏要有,这个宝库要有,这个宝藏要有,本来要具足这样的因缘,才能开法藏,打开这种秘密宝库,使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非是修出来的,修出来的是有为法,生灭法,非佛法!是有漏的,是变异之相。
所以这三种清净随顺原来是随顺法性而建立的清净法益!十方如来、一切菩萨,离不开这三门,离不开此三种作业。若离开此三种正修路,皆是魔业!因为这三种正修路,皆是依所谓地佛性,也就是大菩提心为根本的。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
菩萨二十五轮,这叫正定聚。若依这二十五种定轮发生功用,起修,那必然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这二十五种定轮是不能启动的、不能运转的、不能成就、建立的!
<…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