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六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怎么来得寂灭轻安、大悲轻安、至静轻安。真是不可思议的教化啊!

  

过去人善根深厚、福根深厚,我们都知道优波离尊者,那是一个首陀罗种性之人,其家世代为人剃头。释迦佛在世时,因为释迦佛法体尊贵,其弟子也不敢与他理发,头发经常很长。优波离尊者的父母不敢为佛理发,优波离尊者那时还是小孩,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告奋勇为佛剃发。

  

初时紧张,直喘粗气,释迦佛告曰:汝气息太粗!于是他就把气息放细一些,释迦佛又告之曰:汝身甚端!于是他放松身体,释迦佛二说时,其已入四禅,就是站着拿着刀子已入四禅了。可见过去的人福德具啊!就是调整调整呼吸,调整调整身形就入四禅了!

  

我们现在的人行吗?静不下来!现在的人的福慧的确不如佛住世时之人的福慧善根啊!但现在的人往往心高,认为我们吃的、用的比他们好得多,他们以前用的什么,原始落后呀,我们现在科技发达,福报也大呀,吃的用的多么自在!其实不然,都外化掉了!内在的丰富的、广大的内涵丢失了。外化一多,人的生命就脆弱,自受用也稀少!

  

第十四定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诸佛菩萨以三昧力,也就是三摩钵提,虽然幻化种种形象、种种境象、种种因缘,但绝不染着,知如是幻化皆不可得,所以说他有种种的幻化无碍作用;要是一般的人,有一点神通,有一点感受,到处给别人说,有一说十,炫耀、卖弄,增上慢心。与这个不一样,都是障碍!什么障碍呢?自己与自己制造障碍。

  

这在密教中乃至在过去的古德中,在禅宗教化中极为呵斥!过去讲法的法师好比闭关三年,要去读诵,读诵到一定的语言三昧得自在了,要闭口一段,温养,绝对不能跟别人说这种境界,这是个无碍力,一说天魔寻机可以把持你了,我们只要有痕迹,天魔就会摄护我们,外道、鬼神会左右我们。要是增上慢、邪见人,一般的鬼神都可以控制他。要是有一点善根摄护的人,天魔可以控制他、左右他。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天魔只要分一分力量左右他,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因为天魔的威德大得很啊!这与人相比是这样的,但与佛法的三摩钵提相比,天魔差得太远了。

  

诸佛如来,一切菩萨的行迹,了无痕迹,来去无有踪影!但现在的人惟恐天下不知自己,这样取着于相,多是增上慢相、邪慢相,或者是罪恶相。这个地方要审思的,现在人学法,无染清净心是根,要不然就会丢失利益啊!现在有些人修密法,染于境界,殊不知如是染着为魔觅隙,稍予方便,为其所控,堕魔眷属,成魔伴党!是应审思之!

  

第十五定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

  

原来变化不过是个方便,要有方便力,不用变化,自在变化。不是道理,是运用。

  

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于种种变化中了无可得啊!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为了激发大家因缘,我这次就不怕魔了,我以前占过这个轮,自己在行持中,一占占到这个轮,哭了一场,我觉得太不合理了,我不喜欢变化,因为变化苦!因为这种修持,以变化力这种方便,把握不好,多入烦恼业海。所以说若不是不退转的菩萨,或者是无诸佛力住持,无有大善巧方便,多被悲魔所摄,或被勤苦所转!也就是多在勤苦中奔波!

  

我以前对此轮特别不欢喜,但是偏偏抓到这一轮了,挺勤苦的,到处为人作走使嘛,象我们到处跑着给人说废话,我是人民的公仆啊!大家需要我们讲我们就讲,其实我们也不会讲,但是你抓到这个因缘了,没有办法,业力催使你,让你走这个路。说这个地方,每一个人的因缘可能千差万别的。我特别感到释迦佛这个二十五种定轮的教诲能使你迅速的认识自己!你的命运为什么是这样,要是算卦的人掌握这本书,那算得可准确了。因为这二十五种定轮把二十五种众生的大类分得特别清晰。你喜欢哪个?你一定有那种业缘,近似的业缘。

  

  

第十六定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齐修就是它会并发这两种利益,并发。以变化力而得至静,本来变化和至静是背道而驰的两种因缘,菩萨以方便善巧,一切幻化究竟不可得,也可以产生发起运用种种幻化,幻化了无染着,所以说直归至静,“资用至静”,得所谓地三摩钵提与奢摩他的运用,齐用、齐修,“齐”——这两个手同时运转了。

  

第十七定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

  

就是断烦恼,寂灭,即是禅那,就是断烦恼。

  

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他把静虑、奢摩他这个寂静轻安放在这个因缘上了。

  

第十八定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寂灭是一种力吗?断烦恼者决定是一种力!不相信,我们可以试一试,今天哪位菩萨发心坐一坐,坐十分钟、二十分钟,没有人理你,坐一天看看,有人说,哎!这人怎么不吃饭呢?坐一宿,这人怎么不睡觉呢?坐三天,大家都说,哎哟,这人有定力呢!坐七日,大家都说这个人了不得的;那坐半年,可能会震动天下的!有的是怪异惑众,也可能是真实功夫吧!

  

寂静的力量是很大的,一个寂静相,一个坐相,都可以引发这种利益的。过去的外道有欺骗术,叫坐蜜罐,就是用的这个方法,就是用这相来震撼人,使人折服。这方法很简单,买三斤蜂蜜,往肚子里一灌,人一活动就肚疼,只能坐着。往那儿一坐,就出功夫。啥功夫呢?坐那儿越不动越安稳,越安稳,口中的唾液就炽盛,就不饥饿,七天八天不吃饭,可以的。因为蜂蜜是凉性的东西,凉的东西人就会静下来,身体自然会静下来,是为外道法、邪法,这不是我们佛教的东西。很多法术,都是利用些善巧,都是一些物理现象。

  

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三摩钵提可不是这个!寂灭力不是这个,是真正的断除烦恼的德相,智慧之力。这个地方是坐下去、站起来一样轻安,一样的自在,故名寂灭力!

  

“而起至静”,人断除烦恼,至静轻安特别容易现前,特别容易得见十方如来的心地,也就是大悲心,那再看热恼众生,真是苦不堪言!真是大悲啊!彻骨彻髓的!与一切众生作所谓地同体大悲啊!作慈悲的摄护,不拔除众生苦难,誓不成佛啊!如地藏王菩萨所发的大愿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要是我们想象是没法发起的。我们随诸佛菩萨发这样的愿,也可以发,但真正的行持是很困难的,而没有寂灭之力,没有至静之得见,欲与这样的大悲力相应很难。所以说寂灭也是一种力。其至静呢,这种至静的轻安,也是一种力,一旦至静生起,大悲也就会生起。

  

我们都知道一切陀罗尼门来自于大悲心,一切三摩钵提教化来自于大悲心,一切法益从大悲心中流出,离开大悲心一切法皆会散坏!是故诸佛菩萨在智慧上运用大悲,产生无量的方便,这是佛教整个三重教化的利益嘛!也就是三身的教化嘛——智慧、慈悲、方便!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六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