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五集

  

第十五集

  

“如苗渐增长”。佛能彻证此处,像一般的外道、凡夫,修法能有相似之处,声闻、缘觉能证少份,菩萨能证多份,或是相似究竟份,唯佛能圆满彻证。

  

禅那唯寂灭,

  

寂灭和寂静还是有差别的。寂静,至静,就是达到这种空静、安稳,无修无作了,但这不是寂灭,它要取静,它有个至静,运用那种静的因缘。寂灭者,于三摩钵提,于至静都不取,寂灭是不取的意思。这个寂灭和声闻的寂灭不一样,声闻的寂灭叫断灭,他叫真实取证。他认为真有真实,真实有空,这个空呢,真实一物不可得,在这个地方要证真实,真实取证,是为声闻教。声闻的寂灭,他会断灭大慈悲。

  

这个地方的寂灭,大寂灭海非是断灭,这种空相中具有无量的庄严,象《无量寿经》所写。虽然无差别,有无量的庄严,秘密受用,四大受用皆是具足,称为“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

  

象从鼓里传出的声音,挡不住它,能传播十方。

  

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

  

道本来是自然的、具足的、本来成就的吗?为什么还要因此而成就呢?所以说不发起因地因缘,众生无所依托,还是随顺众生说。要不显因地,则众生只能茫然不知归向,你成佛?你是佛吗?你有佛性,你有觉性,但你就是运用不起来。无量劫的轮转,若没有佛出世,不说因地,我们真是两眼茫茫。虽然虚幻轮回,轮回无穷,不能出离。

  

所以先三皈是因地引发,那这三种法也是因地引发,随顺我们的虚妄业流。幻化的种种修持业门,欲使我们发生成就佛的因缘。

  

《无量寿经》写的最好,阿难问释迦佛说,阿弥陀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呢?释迦佛说,阿难,彼佛非过、现、未来,本来成佛!这是本体!本来成佛!但以酬愿,酬什么愿呢?为了要标心立意,标什么心呢?你本来是佛,众生轮回是旧,认为自己轮回的业,有虚幻作业,有差别,在此轮回不止,所以标个心,标个什么心呢?你能成佛!告诉众生本源所在,究竟所在。

  

为了酬愿,什么愿呢?顺性立愿,以摄护一切众生,所以说立大悲之愿,欲使一切众生同得成佛!要不酬这个愿,那一切法都灭了,这叫断灭法了,就没有因缘了,那佛法就无法流通了,实施教化了。

  

这个地方,因地与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不相违背,不是矛盾。究竟的菩提心跟发菩提心不相违背。因为究竟菩提心、发菩提心、行菩提心本来都是一个菩提心,但如果不引发,不发出来菩提心,或者说大家不能见到究竟菩提心,不通过行菩提心,不能与究竟菩提心相应;不发菩提心,不能见、不能启用究竟菩提心;它本来是一个心,但这是个过程,如苗渐长,法益也是如是。

  

所以在修法过程中要说次第,在法性中无次第。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心,跟佛一样的心,才可以成佛!修行就有差别,做到哪一点,就是哪一点。但不要留步,直归无上道,那就是清净的法益、圆顿的法益。一留步,就会有魔障,或者就会轮转,反而会退转,法益不一样,发无上菩提心就没有退转,你要取某一因缘,就有退转,所以这个地方说的是无上菩提心,无有退转的教化。

  

三世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八、辨音菩萨启教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今悟实相。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稀有!

  

辩音菩萨来为我们细分了,甚为稀有,唯佛能宣,怎么不稀有呢?此法门甚为稀有,唯佛能宣,菩萨不能宣法益。菩萨受佛加持,也可以宣这样的法益,但非佛亲口亲宣。所以这个地方是不可思议的!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辩音菩萨通过辩音以加持我们来辩音,使我们各个随类入二十五种门,或某一门,使我们发起修持。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为我们末世众生开始最殊胜方便、最直接的分类,分得更细了。三大类毕竟还是三个大类,太大!要细细地辨,怎么辨呢?分成二十五类。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

  

这直接告诉我们修习的方法了。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从文殊菩萨为我们立正见,避邪见,到普贤菩萨要我们立正行,普眼菩萨要我们立正心,一直到下半卷的因缘,让我们看到具体的修法、具体的运作。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

  

这告诉我们很清净了,本来是没有修习及修习者。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

  

因为未觉,所以要发起因地,故称为幻力修持,要依幻修幻,本来是无修习及修习者,何以故?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本证圆觉。这是诸佛亲证果德,真实之说、威德之说、究竟光明之说、法界不动之说,是诸佛正在说法之说。那你未觉之前,还要说法,说什么法?分别法,随顺众生说,所以说叫“幻力修持”。

  

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细分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为什么要分二十五种轮呢?细分。三大类,即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从这三大类中细分出二十五种修持次第。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第一定轮: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

  

断烦恼所谓的奢摩他。

  

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这是单修至静,可以永断烦恼,直入涅槃,发生无上道。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第二定轮: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

  

即所谓三摩钵提。

  

以佛力故

  

因为三摩钵提决定离不开智慧,若离开智慧,就会堕入悲魔之中,堕入世间,叫慈悲出下流啊!所以依佛力故,如是佛力为大悲的本源、大悲的本体。若离开佛力,那一切如幻皆是轮转业了,或者是说众生业流,不能称为所谓如幻功德,所以以佛力故,这个地方特别重要!

  

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

  

陀罗尼门是总持门。陀罗尼门有无量无边。

  

“不失寂念”,寂者,是无作无起,是佛力住持;念者,处处运用,真实回施。

  

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三摩钵提不能丧失佛力加持、佛力住持、佛力本体。

  

这是第二种:单修三摩钵提。

  

《圆觉经》在我们汉地流传是特别广泛的,注疏是很多的,因为释迦佛与十二圆觉所宣化的总持陀…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