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复如是,但以顺应众生、接度众生为增上因缘,并不是自己发起,这个地方非是以爱为本。但现在的人学佛往往是以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学法的因缘,还是以爱为本的。这个地方我们要看看差别,要对比差别,对比出来我们就有学习随顺法性的这种因缘了,要不然,我们没有学习佛法的因由啊,一搞就堕入世俗了。

  

“但以慈悲令彼舍爱”

  观世音菩萨的教化是最为明确的,若以佛身得度者,得度就是令舍爱,他不是爱为本,他是欲令我们得度罢了。以慈悲为本,以智慧为本,以方便为运用。

  

“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因为菩萨若不随顺种种众生的生命,就无以施教,不入种种梦幻境界,就无以度脱梦幻众生,所以诸佛如来以三摩钵提示现幻化境界,接度幻化众生,不染着幻化境界,这叫“三摩钵提”,也叫“三昧”。诸佛如来施教,有无量的三昧善巧,就是于幻化境界显现种种欲,杀、盗、妄、淫都会建立,《央掘魔罗经》里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干什么?示现的恶,一些密教,藏地的一些修法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修持的,随顺众生的贪嗔痴慢疑而发起修持,这都是诸佛菩萨的方便施教,为了接度此类众生故。

  

有一菩萨入魔宫殿,波旬五百魔女向他求爱,说你若爱欲我们,我们就跟你学习佛法,这菩萨言“大家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满足汝等一切所需”。这都是这样的教化,不是以爱为本的,众生以染着爱为本,这是差别很大很大的,若看不到这个地方而盲目地去习仿别人,可能会堕落的。

  

很多人学济公活佛,看济公活佛吃酒吃肉,他也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真是妄语者,济公活佛可以吃死变活,吃肉可以吐出来金,可以涂到佛像上,你能吗?这没有什么,这不过是一种善巧方便罢了,但是众生不知,但知其作为,不知其心性。

  

我们末法时代这样的人特别多,嘴上说空,行在有中,多堕罪恶,就是因为爱欲。现在的人,口中讲阿弥陀佛救度我们了,然后行自己的私欲、情爱,纠缠不清!爱憎分明!这都堕入魔眷属了,被爱欲魔所染。

  

佛的教化不是如是的,要我们断爱本、出生死海啊!说平等回施,阿弥陀佛这个平等回施是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无一众生得以舍离的,同时修行,咸得饶益!这是清净平等之觉,非爱欲之发起。但现在许多的人修法,拿佛的因缘作挡箭牌,自己在下面搞贪嗔痴慢疑、名闻利养,真是可怜得很,堕落无记,不知堕入何道?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

  这个地方看你是不是舍欲了,是不是舍憎爱了,你还憎爱那么分明,怎么能学佛呢?张嘴就是学佛的,下面就给人搞爱、搞憎、搞恨,以满足自己的私情、私欲,这都不是学佛之人啊!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深深地思惟啊!

  

“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清净心中可以开悟的。什么叫开悟?开什么悟?出离生死苦海的善巧与方便。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云何五性,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

  轮回是我们的本份,爱憎是我们的作业,就是所谓的凡夫作业,我们要看不清这个地方,自以为是的人太可怜了,许多人自己夸赞自己、炫耀自己,本来你的本都是生死本、爱欲本,还说自己有佛法,多堕魔眷属,啥叫魔眷属?受无量的魔难,信不信,佛法如是说,如是教诲!

  

“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

  

下面讲五性差别。

  

“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

  

……什么叫病人?正见没有,邪见炽盛,自以为是,认为天下就自己正确,这样的人,身心世界都在崩溃的边缘,苦难不堪,这个地方叫理障。理障会闭塞心源,身体也会不好!苦不堪言。

  

(注:录音中无“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一段正文及开示,因此注明)

  

“云何五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事障是因为爱欲而发起,以爱为本,发起种种作业,是故生死相续,这个地方就是事障。你只要做事都有障碍,许多人打算深刻得很呢,也就是隐藏得深刻得很呢,都不顶用!一违背他就起烦恼了,那怎么不成障碍呢?未断灭理障与事障,不能称为觉悟者,不能叫成佛,你自以为是不顶用。

  现在这样的人特别多,不能从自己这种虚妄的骄慢中走出来,就是这种“爱命为本”这个本中走出来,自以为是,骄狂虚慢,或者增上慢,不堕魔眷属,也堕罪恶的爱欲的这种业流之中!苦不堪言!还自以为是!

  

“若诸众生永断贪欲,先除事障”

  先从除事障上下手,那我们做事情皆不因为爱欲而发起了,这样就会从事相上超越,先得事无碍,事无碍归入理无碍,达到理事无碍,成就事事无碍,圆满无碍,所以入一切自在、方便。

  

“未断理障”

  先断事障,未断理障,因为理障甚深,甚细甚广大,事障可以渐除,是下手方便。

  

“但能悟入声闻缘觉”

  从事相上舍弃,在理上并未通达,这样可以证得声闻、缘觉这样的利益,过去叫根本乘。自利发生方便的善巧,所以在密教上修持,最重视就是这个,声闻乘,就是自利现前,自利不现前也不敢谈及其它的东西,谈不上。在我们汉地小视根本乘教诲,重视大乘,口中说空,行在有中,反而比一般人还不如,不能相应故,贪大求洋,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干,一无是处!

  

“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巳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

  

欲泛者,欲回施自在的大方便,欲得到这种大方便的因缘运用。

  

“先当发愿勤断二障”

  

誓愿力是佛法中的第一方便力,诸佛皆依愿而成就,依誓愿而建立,标心成就功德相。

  

现在我们学佛人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誓愿,所以修法往往都是茫然不知所归,走一点路后就茫然了,为何故?没有誓愿,没有大的誓愿,没有尽未来际的殊胜誓愿,没有顺性的誓愿,所以很难圆满佛果,即生得以成就,是故应先发誓愿。

  

“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假设事障与理障能伏,不说断,因为断与伏还是有差别的,过去判这个三贤与四圣,三贤与四圣的差别,就是四十个菩萨次第的差别,三贤是伏,伏二惑,即见、思二惑;四圣是断,即断二惑,这是差别,这是过去教下判法。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

  这就入真正的圣位了,贤位与圣位还是有差别的。贤者已超出常伦,但是不是究竟觉道。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