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五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会使大家产生做罪恶的因缘。邪见就会产生罪恶。这个地方说的是善恶超越,成就清净,运用善恶度脱有缘,是为广大的教化利益。非断灭,非有无,但是佛法利益。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徧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这句话一定好好地审视。我们要能审视个地方,我们对自己这一生太赞叹了。那就知道我们这个身是圆满的身、光明的身、无碍的身、能饶益有情的身,也是个罪恶的身、堕落的身、无明的身、黑暗的身。何以故?只看运作了——若随业流,随虚妄境界,那就是一个罪恶的身、幻化的身、无明的身、黑暗的身;要是一个欲出幻化境界,能转出幻化境界,不为幻化境界所转,得以自在的人,那就是一个圆满的身、光明的身、自在的身、利益的身、善巧的身、不可思议的身。

  

如是一身,我们说象一把刀子一样,一把刀子可以切西瓜给大家吃,也可以做饭给大家吃,削苹果吃,也可以杀人放火,也可以危害于人民。那么根尘、根性亦复如是。

  

“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

  

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切真言,念一切诸佛菩萨的名号,一切圣德利益,乃至赞叹供养,乃至说行持十大愿王,亦复如是。无坏无散,乃至一切世间的罪恶作业亦无坏无散。因果是铁案啊!你做罪恶、罪业,你染着于罪业,不能破除这种幻化因缘,你必然受这样的果报,你破坏这样的幻化因缘,这果报亦如影随形,它不断灭故,要不然世间无有种种差别因缘了。这种种差别因缘虽是梦幻,无有穷际。好好读读《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可断灭,不可执有,这是诸佛清净觉性。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徧满,无坏无杂。”

  

在我们这个世界,有无量的受用差别。在我们这一个房间之内,大家听这一个法,差别还是很大的。每个人象一盏灯一样,光光相映,互不干扰,互不破坏。你看你的思想,他也破坏不了,但相互还在影响,光光相映。所以说常熏习佛法,是为善巧。

  

“其光徧满,无坏无杂”,我们每个人的思绪、行为都有自己的思路因缘。但是根本的觉性是无二无别的。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菩萨摩诃萨善知方便,所以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他也不用法来解脱自己,也不用法缠缚。为什么呢?无我之执,无法之执,直破我、我所执二障,直破所知障和烦恼障,于法执与我执皆得超越,归入大乘,这叫“一乘”。如是之人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众生往往要不然就被法缚,要不然就求法脱,修法干什么呢?要解脱。佛法不是!说诸佛如来、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持佛法,但为利益饶益有情故,才发生这种法益的回施,建立法益,所以众生邀佛说法,菩萨邀佛说法,佛方发明法益;若无有此邀,就是无有种种作业差别,则诸佛如来无法可说。法不自生。

  

“不厌生死,不爱涅槃”

  

这是真正大圆明光明藏啊!

  

“不敬持戒,不憎毁禁”

  

有人诽谤,说这个人这个非法,那个非法,那个人这个好,那个坏,妄加评论,岂不知皆是如来觉性光明藏,不可诽谤。要远离诽谤,不能诽谤别人,也不要叫别人诽谤,何以故?无意义故。一切诽谤皆无意义,一切幻化作业皆无实质。

  

我们都知道释迦佛制立比丘戒,乃至种种戒律,皆因众生的犯罪过失而实施的,若没有犯罪也就没有戒律了。我们大家都是佛、菩萨,也就不制戒了,何以故?这些戒律皆因众生差别因缘而有持戒因缘,一切光明之地根本是不动转的。

  

“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老参”我们不能把他看得很重,初发心就把他看得很淡,那是不行的,要同等地回施。能不能这样呢?不能这样,那就是分别心,就会产生差别的教义。

  

“何以故

  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

  

我们戴个红色的眼镜看此世界,则此世界皆是红色,一体红色,没有什么好坏,都是红色的。我们用圆明的心,圆明的眼看待世界,一切都是圆明的,象灯一样,只是放光明,不是取舍——取的因缘,凡夫心性,亏欠,老是取,取个圆满,舍个亏欠,心地不圆满故,不放净光明故。太阳只是放光,它不作取舍。作取舍因缘,都是不圆明的、不圆满,或者无有光明,在黑暗中作取作舍,因为亏欠故、颠倒故、差别故。

  

“得无憎爱”。憎爱无由,生死亦无由。我本不生,爱憎无由。我们知道我们四大假合的身体,六尘、六缘、六识生的十八界,周围的幻化境界、依正二报,都是不可得的。那么何有爱憎呢?没有爱憎,生死何得呢?没有爱憎,有何境界呢?没有境界,上哪儿取舍呢?没有取舍,哪有分别呢?没有分别,哪有是非呢?没有是非,佛魔何得呢?佛魔不得,一体圆明!一体圆明,就是觉悟者!就是光明智!就是不思议智!就是佛、菩萨!就是世尊!

  

你说这么简单呢?不知道,在这个地方要好好思惟。圆顿之教,无有渐次,因为这个《圆觉经》讲的圆明之教。虽说渐次,发明心地之时,绝无渐次;运用之时,可以运用渐次。

  

“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

  前面文殊菩萨让我们发心发生正见,知无一法可得,一切觉性本来圆明,使我们远离邪见;普贤菩萨让我们依此正见而行,发生正行;普眼菩萨引发我们大家修习此心,说行此行,明此心,明此心是目的。行可散坏,心不动摇,因为行是一时的假借。

  

“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那真正的成就之人才知道无修无证,若不通过这种修习的心地,没有这个过程,是为断灭说,此为邪见人。假于方便,依幻修真,成就不可思议的无修无证,所以于此无修,亦无成就,亦无修证者。但这个过程是要有的,假使没有运用因缘,那何以发明呢?

  

这是回答普眼菩萨提出来的两个问题,一个说假使没有众生,那一切法无假修证,所谓寂灭,心缘何得呢?谁来修证呢?没有修证,一切众生怎么能破除梦幻境界,了知现前境界如幻呢?是虚妄的,怎么来了脱生死呢?所以还要假于以幻修幻,出离生死,究竟证无所证,证无所得。

  

这个地方要审视,要不然我们的心地老是会落到那个断灭上,会落入那个“有”上,认为真有法可修,或认为真无法可修。堕入二边际,“二边际”称为二种边见。龙树菩萨就是为了摧毁这种边见才出现于世的。

  

我们现在学习净土法门,念“南无阿弥陀佛”,了了分明,就是以幻修幻,了不可得,是真实安住。这是近代的圆瑛法师亲证念佛三昧而发明的两句话。说“念佛之时了了分明,了不可得”——那真是撼天动地之教化,拔一切众生的这种邪见,使一切众生的邪见的根能得拔出的因缘。我们邪见,好生邪见,众生最易生邪见。何以故?无明虚妄众生就是以邪见为命,为根。

  

学《圆觉经》要深深地正思惟,要善自对照我们以前所有的思惟的方法,看我们那思惟方法,那个路子到底是个什么路子?我们平时的思惟是南辕北辙的,与法性相违背的,是有取舍的,有对的,有二边的。

  

佛教导我们修这一个无对的、不动的、清净的本圆之心。这样的修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得清净无所得之法,所以心无罣碍,无罣碍故,(得)无上善巧,出离一切压迫,得殊胜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殊胜就是超出常伦,超出一切世间差别之法。

  

“于此无修,亦无成就”是要命的话,很重要的话。一般我们在世间做惯生意了,做惯买卖了,就要什么呢?我付出,就要所得。真是小器啊!佛教我们有所付出无所得,归入广大清净光明法体,光明真实,不散坏的金刚那罗延身、不散坏的金刚地、金刚智。我们的斤斤计较象买卖人一样,世间的都是买卖关系,我付出一分就要得到一分,那你怎么能圆成佛道呢?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

  

三世诸佛出现于世犹如空华…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