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妙湛总持不动尊”——我们楞严咒每一天早晨的功课大家都会念这样的偈子,来赞叹我们的大哉觉性、本圆觉性、光明觉性。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
假设是依幻说觉,则觉亦为幻。何以故?是对衬之法,如此不动觉心,无以言明,但以假说不动,于幻化业流作对比而说。所以说这叫依幻度幻。说佛本不说法,佛不为佛说法,但为众生说。何以故?众生在梦幻境界中,诸佛入众生梦幻境界提携众生,不住梦幻境界,还归于真实,是为教化方便。若不如是,说实有幻,那就实有觉,有幻有觉,皆是说幻,皆是幻业,皆是生灭之业。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若说还有觉,那还是没有离幻!所以说佛教导我们说:“我法非修非证,非念觉知”,就是如是说。诸佛如来正徧知,实无所知啊,非是断灭。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那你说无觉者,说无知,那是断灭相;若说“正徧知”,要是执持“正徧知”那亦是堕入所谓地“觉相”,亦是众生相,亦是幻业,这是根本纯净说。在这个地方呢,没有任何可抓的东西,没有任何稻草。众生无始以来,总想抓一个东西,要依一个东西,要拽一个东西,我们每时每刻都丢不掉一个东西,总要依一个东西。不依一个东西,顿生恐慌啊!你马上生大恐怖,没有依托。所以说总要染着个东西。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一切有对顿时不可得。觉与觉者,无觉者,都不可得。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这叫“离字诀”,“无字诀”,过去宗下的大师喜欢用这样的教化。一个“无”字单单提起,什么来也是随他去,随他去……自然而然归入纯净光明。如此是为“参话头”。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离幻远离之心,亦需远离,
得无所离,
究竟无所离,无所不离无所离。以此因缘,即除诸幻。
“即除诸幻”,
我们看我们是不是这样行持的。我们总要抓一个理啊、一个事啊、一个作为因缘啊,离不开。要离不开的情况下,就无以修证无上佛法,多堕有为之中。所谓地有为必有漏,有漏就不是无上殊胜之因、无上殊胜之缘。这个缘因没有就不能成无上菩提!说无漏业发起,有为也可以发起种种因缘,是发起,但不是究竟运用之处。所谓染着是为有漏,有为。无染无着是为无漏无为之清净法益,善法益。
“譬如钻火,
释迦佛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两木相因,
两个干的木石我们可以钻,古代人没有打火机、火柴,也没有什么电源,用木石,叫钻木取火,两木相因,两个木相磨擦,速度一快,火慢慢就生起来了。
火出木尽,
火燃了,火把木燃掉了,木化为火,木亦不可得。
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这是比喻以幻修幻。我们众生的业力亦复如是。这个缘与因也是幻因,也是觉者、未觉者、能觉者、所觉者、运用法者。如此因缘,就象木与木相磨擦然后会产生智慧之火,究竟照亮法界。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这个地方要小心。佛在《金刚经》讲得特别多。说须菩提,世尊能以三十二相所得吗?须菩提说:非也,世尊。后边世尊又说佛不说断灭法。佛法不是断灭相,但是现在众生不执着“有”,就执着“无”,就堕入二边,非佛教啊!一说“无”,就取“顽空”、断灭空;一说“有”,就执持于“有”,就堕入因果之中,被因果所昧,不得出离。因为一切因果皆是幻相、幻化,幻化境界,但不可取断灭,何以故呢?众生无尽故。虽是幻化,佛法的教化亦是无尽,毕竟不可得,是佛亲证。运用幻化度脱众生是佛大愿,是佛悲智,是佛方便。如是运转,佛法不断,佛法究竟运作。一切众生必得出离,这是佛法与世间法的巧妙结合,也就是第一义谛与俗谛的完美地运用。若不如是就会取断灭,或者取着一个“有”,堕入轮回业流中,不能出离。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
善哉!这个话看着很简单。“知幻即离”这真是不作方便之方便呀!我们要看到什么都作幻业。
宋代有一个禅宗大师,叫大慧杲祖师,有一次,他给别人教诲,别人说:“你给我说一个实用之法,我不想学那些谈玄说妙的东西,我不要,你给我说一个实实在在的运用”。他说:“你不妨把白天当成梦幻,把梦中当作真实,这样来运用。”那我们大白天的确是个梦。
那你要知道这是个幻了,你不作取舍,离它就离了,舍了就对了,那就会得利益。在这梦中呢,不作取舍,是为“离”,是为“悟”。因为梦幻境界无作无起,自然会生清净光明之心,自然得无量的清净法喜。看着容易啊!这句话还是很好运用的。但是要是执着一点就很难下手。
“知幻即离”是口诀,在佛教中有口诀之教,密教的教化最主要是在口诀上运用的。什么叫口诀呢?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就对了,没有啥理解的。你要说我理解,那你没法理解。前面讲很多道理也是为了理解,实际说不理解的运用是最直接的善巧,那要是说我理解再运用可不可以呢?也可以。要是善根厚的人呢,特别容易理解,随顺就是理解,善思惟,善随顺理解,要是用自己的妄想心来强执理解,很难理解。
“离幻即觉”
我们可以看我们这个法会也是个幻境,一时大家的要求和合因缘,我们的福德因缘成熟了,幻出这个景象,能不能离呢?方便用!这个地方可以各个研习。
“亦无渐次”
如此离者,顿出生死苦海。“即生成就,不假方便”。也叫顿教顿说,这是一种顿教。行得来了,就能顿出,即生成就;行不来了,称为顿教;再行不来了,称为顿说、顿理、圆顿之教。我们能运用就成圆顿之法,成就圆顿之功、圆顿之果。那你运用不起来,圆顿之教也只是个教理。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三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