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P5

  ..续本文上一页梦游集》记载:“时值饥疠,死伤蔽野……至七月朔……与柯孝廉复元率诸父老掩胔骼(死人腐肉、枯骨),至四千头有奇。建盂兰会,说幽冥戒,普济之。时天乃雨,而疠随止。遂令蔑戾车地大生欢喜心。”(卷第二十三)明末清初《为霖禅师还山录》记载:“福城善男子郑子迪、伯琴子、梁太馨、孟熙等满忏,兰盆普度,请上堂。”(卷第一)清朝《洗心水禅师(照水禅师)语录》记载:“康熙甲戌年七月十五日,镇靖堡檀护(施主、信众)等请住宝庆寺,建盂兰道场。”(卷第一)

  汉传佛教的寺院逐渐将每年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作为例行的重要活动,如元朝德辉法师重编的《敕修百丈清规·节腊章第八·月分须知》规定:“七月:初旬,堂司预出盂兰盆会诸寮看诵经单,预率众财,办斛食供养。十三日散楞严会。十五日解制,当晚设盂兰盆会,讽经施食。”(卷第七)清朝仪润法师注记的《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节腊章第八·兰盆仪轨摘要》说:“七月十五日,设兰盆供。预日于山门贴匾云“兰盆胜会”。即打扫大殿并内外丹墀,及办供器、庄严诸什物等,一一齐备。……世人误以施鬼神食为盂兰盆斋,此讹也。《云栖正讹集》云:“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圣贤,一则下济饿鬼,悲、敬异田,恶可等混?”今清规有中元施食之条,则是日献兰盆,奉敬三宝,夜施斛食,普济鬼神,乃两全之法也。”(卷第八)

  《佛说盂兰盆经》也有历代多位大德法师注解,在藏经中留传下来的有唐朝慧净法师《盂兰盆经赞述》一卷、唐朝宗密禅师《佛说盂兰盆经疏》两卷、宋朝元照律师《盂兰盆经疏新记》两卷、宋朝普观法师《兰盆经疏会古通今记》两卷、宋朝遇荣法师《佛说盂兰盆经疏孝衡钞》两卷、宋朝日新法师《盂兰盆经疏钞余义》一卷、明朝蕅益大师《佛说盂兰盆经新疏》一卷、清朝灵耀法师《盂兰盆经折中疏》一卷、清朝元奇法师《佛说盂兰盆经略疏》一卷等。提倡盂兰盆会、宣讲《盂兰盆经》的法师则更多。明朝莲池大师《楞严摸象记·附诸经·盂兰盆经》说:“凡夫年长,唯贪妻爱,顿忘母恩。曲尽人情,恳切苦到,孝子读之,当哽咽不能为情,其忤逆辈亦恻然激发其久蔽之良心矣。讲者须力为开导,毋谓此经文浅而忽之也。”目连救母的故事在唐朝还被改编为通俗文学化的变文,如敦煌藏书中有《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大目犍连变文》一卷等。后来的朝代中还被编为杂剧、宝卷、弹词等,在民间广为传唱。

  随着佛教的传播,盂兰盆供的风俗也逐渐传到朝鲜半岛、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家。

  作为佛教徒,应该知恩、念恩、报恩。其中,报恩首先是报父母之恩。作为整体佛教,应该继承和发扬千年的善法传统,使之亘古常新、广度众生。每年的盂兰盆会是一个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传统,对僧众策励学修,对居士成就报恩,对社会宣扬孝道。清朝仪润法师《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兰盆仪轨摘要》说:“世俗之孝在顺其情,此则兼顺其性。世俗之孝唯资其形,此则兼资其神。世人不知不信,辄曰释氏无君亲,亦未之深考也。夫顺性资神之道固所难明,而形情之间亦岂远于人哉?如释尊谒母于忉利、送父而负棺等,其孝为何如也?《梵网经》以孝为戒曰:“孝顺至道之法。”《四十二章经》云:“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二亲。二亲,最神也。”……藏中劝孝之语,层见迭出,岂不以孝为首务哉?特其教兼于顺性资神,固非世法可及耳。今此仪轨全遵佛敕,诵经猷供、修忏设斛,俾七世亲灵超冥漠之界,出思议之表,冥罚有所不能制,业苦有所不能拘,其法利殊常,岂但五鼎之丰、三猷之勤之孝而已!故知教孝之旨,唯佛教为独深也。”(卷第八)宋朝《续刊古尊宿语要·此庵净禅师(守净禅师)语》说:“孝慈之道,儒释通宗。不思存殁亲,孰报劬劳德?故先圣道,大慈无不爱,大孝无不亲。爱我之爱,不爱彼之爱,非大慈也。爱今之亲,而不爱昔之亲,非大孝也。佛说盂兰盆教,广亲其亲,以奉累世之父母;博爱其爱,以济三涂之众生。其于孝慈,可谓大矣!若是山僧,又且不然。何故?有形终不大,无相乃名真。”(卷第五)

  作为一种对人生有着终极关怀的宗教信仰,佛教是以引导人们走向彻底圆满的解脱为目标的。就其广,足以涵盖无量众生;就其深,足以成就一切智智。然凡夫所为者,常亲其亲,而疏其疏;常忧其近,而忽其远。诸佛深知众生秉性,故借由尊者救母因缘,开示方便培福植慧法门,众生也就因此多了一条趣入佛智的途径。怀着这样一种心情诵读《佛说盂兰盆经》,就不难体会到:其中不仅包含了一个儿子对母亲至深的情感,以及一个学生对老师至纯的信赖,更包含了一个圣者对众生至真至善的悲悯与关爱。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广结善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