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以戒为师进趣菩提▪P14

  ..续本文上一页、有众生想,若以疑心,断其命根;若动身作相,或口说杀,是名根本。求刀、磨利、置毒、作索,是名方便。杀已,手触、称量、提持,若自食啖,若与人食, 得物用度,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心不悔恨,自赞其身,生大骄慢,是名成已。……若见人死,心生欢喜,当知是人得成已罪。见他杀已,心生欢喜,出 财赏之,亦复如是。”(卷第六)

  观看暴力影视,以及玩暴力游戏,随喜里面的杀人场景,虽然不是实际杀人,也有杀人方便罪,而且增长杀心、杀习,容易引发暴力行为,甚至实际杀人。因此应该尽量远离暴力影视和暴力游戏,尤其是自制力还不强的青少年。

  [2]杀戒轻重

    杀人犯上品罪,杀动物犯下品罪。杀人未死,中品罪;杀动物未死,下品罪。如《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说:“若优婆塞不定为一事作坑,诸有来者皆令堕死。人 死者,犯不可悔(即上品罪,戒体丧失,不可恢复);非人(鬼、神)死者,中罪可悔;畜生死者,下罪可悔;都无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赞叹杀有三种:一 者、恶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老病者,四大增减,受诸苦恼。往语是人言:“汝云何久忍是苦?何不自夺命?”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 者,是中罪可悔。若病人作是念:“我何缘受是人语自夺命?”若语病人已,心生悔:“我不是!何以语此病人自杀!”还往语言:“汝等病人,或得良药、善看病 人、随药饮食,病可得差,莫自夺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自杀、自残也犯戒,如《备览》说:“自杀者中罪,谓结其方便。……《十诵》:不得自伤毁形,乃至断指,犯罪。……断指犯罪者,相传并云下罪。”

  正犯杀生前的种种行动准备,属方便罪。杀人的行为方便是中品罪。杀鬼神和动物的行为方便是下品罪。如果只有内心谋划,没有行动,都是下品罪。

    以上说的是犯戒罪的轻重。而杀生是性戒,即本性是恶的,即使佛不制戒,也会有恶业果报,即有业道罪。五戒中的杀生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都属于性戒。 饮酒戒是遮戒,即本性不是恶的,但容易引发杀、盗、淫、妄等性戒的违犯,所以佛制戒遮止,如果受戒了而违犯,则有犯戒罪,但没有业道罪。

  杀生 的业道罪根据杀生的心态、方式和对象等的不同而有轻重差别,如《瑜伽师地论》说:“由五因缘,杀生成重。何等为五?一、由意乐;二、由方便;三、由无治; 四、由邪执;五、由其事。若由猛利贪欲意乐所作、猛利瞋恚意乐所作、猛利愚痴意乐所作,名重杀生。与此相违,名轻杀生。若有念言“我应当作、正作、已作 ”,心便踊跃,心生欢悦;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于彼所作称扬赞叹,见同法者意便欣庆;长时思量,长时蓄积怨恨心已,方有所作;无间所作;殷重所作;或于一 时顿杀多类;或以坚固发业因缘而行杀害;或令恐怖无所依投,方行杀害;或于孤苦贫穷、哀戚悲泣等者而行杀害。如是一切,由方便故,名重杀生。若唯行杀,不 能日日乃至极少持一学处(学处即戒),或亦不能于月八日、十四、十五及半月等受持斋戒,或亦不能于时时间惠施作福、问讯礼拜、迎送合掌和敬业等,又亦不能 于时时间获得猛利增上惭愧悔所作恶,又不证得世间离欲,亦不证得真法现观。如是一切,由无治故,名重杀生。若诸沙门或婆罗门,祭邪祠祀,随忍此见,执为正 法而行杀戮,由邪执故,名重杀生。又作是心:“杀羊无罪,由彼羊等为资生故,世主所化。”诸如是等,依止邪见而行杀害,皆邪执故,名重杀生。若有杀害大身 众生,此由事故,名重杀生。或有杀害人或人相或父或母及余尊重;或有杀害归投委信或诸有学、或诸菩萨、或阿罗汉、或诸独觉;或于如来作杀害意,恶心出血, 如来性命不可杀故。如是一切,由其事故,名重杀生。与如上说因缘相违而杀生者,名轻杀生。”(卷第六十)《优婆塞戒经》说:“若无惭愧,不观报恩,心无恭 敬,但作方便,不作根本(杀父母),虽非逆罪,亦得大报。善教授故,生怜爱故,能堪忍故,难作作故,受大苦故,是故父母名报恩田。”(卷第七)

  [3]杀戒开缘

    无杀害心的误作,不犯杀罪,如《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说:“屋上梁,人力少不禁故,梁堕木师头上,杀木师。居士即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作,好用 心,勿令杀人。””《备览》说:“若掷刀、杖、瓦、石、材、木,误着彼身而死,及扶抱病人而死,或以药食及以来往出入而死者,一切无害心,不犯。”

  (2)果报

    佛弟子能够秉持戒律,以此约束自我身心的基础是对业果的认识和信心。业果有现世果、后世果和究竟果。现世果是由作恶犯戒或持戒行善的因缘而在今生引发或 感生的结果;后世果是在后世感生的果报;究竟果是由持戒行善的因缘而究竟感生佛果境界。业果会在自己的身心状况、冤亲关系、物质得失等方面呈现。

  《分别善恶报应经》说:“获果有十。何等为十?杀生十者:一、冤家转多;二、见者不喜;三、有情惊怖;四、恒受苦恼;五、常思杀业;六、梦见忧苦;七、临终悔恨;八、寿命短促;九、心识愚昧;十、死堕地狱。”(卷下)

    《优婆塞戒经》说:“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他人作罪,横罗其殃,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地狱,多受苦恼、饥 渴、长命、恶色、恶力、恶名等事,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贫穷。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 下。”(卷第三)

  《俱舍论》说:“杀业于杀他位,令他受苦、断命、失威,谓杀生时令他受苦故,堕于地狱,受苦异熟果;断他命故,来生人中寿命短促,为等流果;坏他威故,感诸外物鲜少光泽,为增上果。”(卷第十七)

    《十善业道经》说:“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 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说:“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杀生,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令诸众生 不生忧苦、离毛竖畏,由此善根速得成熟。所有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因杀生故,造身语意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寿命障,自作、教他、 见闻随喜,由此远离杀生轮故,皆悉辗坏摧灭无余,不受果报。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爱,无有猜虑,身心安乐,寿命长远;将命终时,身心不为忧苦逼切,所 爱妻子眷属围绕;临命终时,不见可怖剡魔王使,唯见可意、成调善法、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善知识,身心欢悦,深生敬信;既命终已,还生人中,诸根圆满,支体 具足;随所生处,无病长寿,端正聪明,安稳快乐,复遇可意、成调善法、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善知识,依彼修学离杀生法,能断一切恶不善法,能成一切殊胜善 法,能求一切大乘法义,能修一切菩萨愿行,渐次趣入深广智海,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所居佛土离诸兵器,无有怨害斗战之名,绝诸怖畏,安稳快乐,一切无病长寿 有情来生其国;如来自寿无量无边,为诸有情如应说法,般涅槃后正法久住,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卷第八)

  (3)素食问题

  从避免恶 业、减少疾病和促进世界和平的角度,佛教徒应该尽量素食。如《受十善戒经》说:“啖肉者多病。”愿云禅师偈说:“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 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死亡约5500万人,而当今世界每年屠宰的动物比世界大战中人类的伤亡更加惨重!根据联合国统 计,2006年世界家禽肉消费在8200万吨左右(按两斤一只鸡算,相当于820亿只鸡),中国肉类总产量达到6200万吨(按两百斤一头猪算,相当于 6.2亿头猪)。如此深重的杀生恶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因此,佛教徒应该尽量素食,以减轻乃至避免未来的战争伤害和业障病。

  从慈悲的角度,佛教徒更应该素食,如《受十善戒经》说:“过去来今佛,一切智所说,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若见杀生者,如刀刺其心。……不杀、无杀想,亦不噉于肉。”

    有些人担心素食营养不够,又感觉口味不好,这其实是似是而非的观念和可以改变的习惯,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国际生命伦理学会创建人彼得•辛格编写 《动物解放》一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发行近百万册,导致世界范围的动物解放运动的兴起。书中“第四章•做素食者”说:

  “完全不吃动物性食物也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这个事实虽然还未被大众普遍理解,但人们都知道素食者可以长寿而且健康。……

    1988年,美国公共卫生署主任发布的营养与健康报告,引用一项重要的研究表明,美国35~64岁素食者的心肌梗塞死亡率,只是一般人口同年龄组的 28%,更高年龄组素食者的心肌梗塞死亡率仍然比非素食者低一半。这项研究还显示,素食但吃蛋奶者,血胆固醇水平比肉食者低16%,而纯素食者则低 29%。报告的主要建议是降低胆固醇和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取量,多吃非精制的粗粮、谷物制品、蔬菜(包括干豆类)和水果。建议减少摄食胆固醇和饱 和脂肪,其实就是不要吃肉类、奶油、黄油和低脂以外的所有奶制品。……乳癌与肉食有关,而大肠癌也与食肉,特别是牛肉有关。美国心脏学会多年来也一直建 议:美国人的饮食要减少肉类的摄取。为健康和长寿的膳食设计,如普里特金计…

《以戒为师进趣菩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