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人生系列开示之十▪P2

  ..续本文上一页苦、快乐也是妄念,受乐受的这种感觉也是一种妄念,也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习气。如果把这种妄念消除了,这种习气消除了,就解脱了。我们有了这些妄念,就会有障碍。因为会把这些妄念当成真,当成有一个“我”,有一种符合我们自己六根相应的感觉,就觉得好。反之就会觉得不好,所引发出来的就是痛苦。如果我们痛苦的时候,想一想真正究竟是谁在受苦?想一想的话,你就找不到。你快乐的时候,想一想,现在真正到底是谁在快乐?你说我在快乐,那么我是眼睛在快乐?耳朵在快乐?鼻子在快乐?还是心在快乐?心在什么地方,心也找不到。就没有快乐可言,也没有痛苦可言。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丛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过去禅宗傅大士讲,禅宗祖师讲的话都是有境界的,“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怎么来理解空手把锄头?有些人说,空手把锄头什么意思?他说你这个手空了,所以你才能够拿锄头,你这个手里面有东西的话,你的锄头都拿不了,你要锄草,草都锄不了。有些人说空手把锄头,什么意思?他说虽然你这个手上是空的,好象手上拿着一把锄头一样,天天在那边锄草,就是说我们自已都会要用心,来铲除我们内心的杂草除完,这都是很有境界的。步行的也一样,“步行骑水牛”,走路为什么骑牛?我们说走路的人看什么?骑马的人看坐骄的人,一比,比得心里难受,他总是觉的别人比我好。禅师就不同,他的境界刚好倒过来,步行骑水牛,你走路的时候就犹如骑着一只牛一样,,这种感觉就尤如说自己好像骑着牛背上面一样,就不知不觉不知道辛苦,不知道自己在走路,这样走路就不会辛苦。看到我在走路,你在骑着一只马,我心里就不平,心里就不服气,你为什么要比我好?就会越来越烦恼,越来越难过。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为什么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我们在桥上过会认为桥是如如不动,人是在动。禅宗的祖师说我这个心如如不动,走到哪里都是如如(不动),我走到什么地方这个桥是离我越来越远,所以说桥在动我没有动。那么水也在流,因为我们顺着这个水流,所以就变成说水跟我们的心、跟我自己是同步的,但是你这个桥,在那里越来越远,所以就变成桥流水不流。

  它很多境界要启发我们,不能被世间上面种种的名言假相束缚住,束缚住的话就想不开,起烦恼,不得解脱。天台宗的也好,中观宗也好,常常听到《大智度论》里边的一个偈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里头也有。我们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怎么来从因缘所生法的本身体会到空、假、中,体会到中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可以理解“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理解“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呢?祖师大德、佛菩萨告诉我们要观待因缘所生法是空性,就是你有境界的时候,它是空性;你没有境界的时候,它也是空性,它都是空。就是你一个事业的成功,因缘所生法;你一个事业的失败也是因缘所生法。有一个人成功,因缘所生法;有一个人不成功,也是因缘所生法。可能就是某一个因素加进去了,然后这个事情就成功了;缺乏某一个因素,就失败了。,众缘和合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事物的本来面目才是佛法告诉我们的道理。但是我们会把事物的一些外在的特点当成是真实的,这样子的话我们就会有比较大的问题,会很在意得失成败,有人在世间的话,会非常在意这些,这些方面。得失成败也是缘起法,如果我们通达了缘起法,观照缘起法,以智慧作为自己人生的导航,才能够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就可以避免失败的因素

  `

  佛法告诉我们就要让我们去运用佛法,告诉我们不是让我们再以佛法的观点来解释佛法,这佛法本是佛讲给我们听的,佛讲给我们听就是因为我们有问题,所以听完了我们要照办,如果我们听完了以后再讲给别人听,再讲给菩萨听,菩萨他不要听,本身就是佛菩萨讲的,所有这些经都是佛讲的,我们在念经也是念给我们自己听,启发我们内在的智慧。

  通过佛言祖语,透过三宝的加持。而不是说佛菩萨喜欢听我们念经,我们才给他念经,我们不给佛菩萨做早晚功课,佛菩萨不高兴。没那回事情,这做早晚功课和念经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用功,不是说佛需要,佛需要说我们要去用功吗?

  我们学佛法的人,修行的人,就应该要有这样子的一种毅力,这种毅力就必须要有愿心,必须要有决定,我们的誓愿才不会退失,这是我们承诺的事情,答应的事情,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不会变化,才不会变卦。不然都很容易无常的,这好事也会无常。修行也会无常,修一修不想修就是无常,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因为无常,所以我们需要愿力。

  古来的祖师大德们,无论哪位法师的成就,高僧大德的成就,他们这种愿心都是很了不得的。你看鉴真大师多了不起,前一段时间我们大家都看《鉴真东渡》的碟片,鉴真大师66岁6次东渡才成功,并且是双目失明。你可想而知,66岁,这在唐朝的时候66岁,那个时候的人的寿命本身就没有现在长。现在60岁就退休了,他66岁还要东渡,5次不成功,第6次再去,你要有这种毅力就了不得,现在我们都是很难做到的。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毅力?在他内心有真正佛法的种子。

  在唐朝的时候们国力很强盛,所以很多国家都跟中国有交往。那个时候,日本派了遣使团,派了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当时日本天皇就知道中国有位法师很了不起,鉴真大师,日本人都知道。那个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传真机,就都知道。语言不通但外国的天皇都知道,就派了两位留学生,荣睿、普照跟第九次遣唐的遣唐使一起来到中国,来请鉴真大师。他们是公元733年来,到742年的冬天才见到鉴真大师。也就是日本来的这两个和尚要找鉴真大师,找了十年的时间才找到。你看,这个毅力也是很了不得的。

  在742年的冬天才找到这个鉴真大师。当时从日本到长安,到长安再找来找去,找到扬州的大明寺。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信息也不灵通。更何况一个外国的和尚,语言又不通去找肯定是海里捞针,多难的事情!找到了之后就表达来意,就是请鉴真大师到日本去弘法。

  鉴真大师这个人也是很了不起的,一请就会答应愿意去。那个时候,刚才谈到他岁数很大,想去传戒是不可能一个人去,肯定还要别人跟他一起去。他就问寺庙里边其他的出家的法师,说我愿意到日本弘法传戒,你们谁有没有愿意跟我一起去的?没有一个人吭声。下面的人岁数比他小都不敢去,知道这个是不容易的事情,要漂洋过海,有生命的危险,可不是一个小事情。当然,很久很久的时候,有一位法师名字叫祥彦,他说“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克”,是故众僧咸默。他说这个人生难得,中国难生,我们修行还没有修好,这个还是以修行为主,不要去管了,大家不同意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把大家不去的原因都说一通,鉴真大师听以后,马上就说“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大家都不去,我自己一个人去,这个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就跟玄奘大师一样,他们这种是风骨,千古风骨,所以才能够成就高僧大德,都是有不凡的气概。

  这样鉴真大师就准备去日本,经过这个五次的东渡都不成功,第六次才成功。,鉴真大师他是怎么去日本的,刚才我们谈到,公元733年的时候,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中国的时候,荣睿、普照两位留学生受到日本天皇的命(令)来请鉴真大师东渡,到743年的时候,鉴真大师同意、答应开始东渡,到753年的时候才到达,这个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日本两个法师去找他的时候找十年,准备十年,一而再,再而三才到达,最后一次753年到达的时候,一个船一百八十几个人,一百七十几个都死掉了,是非常的不容易。鉴真大师在日本只活了十年,763年圆寂,刚好都是十年一劫。

  鉴真大师到日本的时候,受到日本举国上下盛大的欢迎。当时日本的首都是奈良,到奈良的时候,所有的皇族、贵族、僧侣、平民百姓全城出动,夹道欢迎。当时到日本不久,第二年的3月,日本天皇就颁布了诏书。诏书当中写,“大和尚远涉沧波来到我国,朕不胜欣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都由大和尚担任”。这个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他才去两个月的时间,日本的天皇就如此信赖,他说举国授戒的事情都由你负责。这个意思就表明说,以后日本出家的法师他们要受戒,都请你当戒和尚。这样子日本这些法师的话,全部都成了鉴真大师的戒子,诏书这么给颁布下来,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由此可见他的道德有多高。到4月的时候,3月颁布诏书,在4月初就在东大寺设了戒坛,传戒,那个时候传戒,日本的太上皇、皇太后、皇子以及400多位出家人一起来参加受戒,太上皇都来受戒,还有太后也来受戒。

  到了756年的时候,天皇就任命鉴真大师为“大僧督”,统理日本所有的佛教的事务,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佛教会的主席一样。才去几个月,就当整个日本佛教会的主席,可想而知就是日本的这种朝野上下对鉴真大师的一种仰慕和尊重。这些都是有历史可查的,不是随便乱编的,都是有案可查。

  在日本去了不久,到759年的时候,鉴真大师就跟弟子们根据扬州大明寺的这种风格修建了一个庙,叫“唐诏提寺”,现在还在,我去过好几次。当时邓小平去日本也到那去参拜,就在那里参拜鉴真大师,影响都非常大。这个寺庙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对中国、日本的交流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以后鉴真大师就在唐诏提寺里头讲经、弘法、授戒,把律宗在日本建立起来。所以鉴真大师成了日本律宗的开祖,创始人,很…

《认识人生系列开示之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