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有人活几个月就死了。这是不是因果呢,肯定是因果。我们整个地球上,堕胎的人有多少?胎儿也是一条生命啊!全球每年有多少儿童因饥饿和疾病而死?这都是有因果的。但是死了不等于没有。你的父母善良,这是你父母的因果,子女们又是另外的因果,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果。当然我们的因果,跟别人的因果会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还在我们自己。他过世了,也许会去更好的地方,也许会去更差的地方,这由他的业力决定。对于我们来说,关键看自己怎样很好地对待。世间上本来就有顺境与逆境,有悲欢离合,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无常。无常,是世间的本质。人的生命,周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要想开一点,否则你自己会很难受。
同学:龙泉寺提倡“八宗并弘”,但是我觉得我自己学不了那么多。有没有这种可能,一部分法师带修净土,一部分带修禅宗等等?
法师:八宗并弘,不是说让每个人什么宗都学,实际上也是学不过来的。八个宗派,都是佛法,如果你能够精进地学任何一个宗派都是可以的。要是一下子想什么宗都学,也是学不会的。我们学佛法,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能吃多少、喝多少,就按量吃喝,吃到肚子饱就可以了,是不是?你自己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很简单。
同学:法师,我们那边没有什么寺庙;即使有,也是那种不是很正规的寺庙。
法师:那你可以把她带到龙泉寺来。(众人笑成一片)她看到你们这么多人,马上信心就起来了,是吧?你把她带到别的地方,本来就没有佛法,她信什么?没东西可信啊!让她到这里来看看,这里很热闹,听到佛法了,信心就会起来了。是不是?那么,我们现在还在修行,肯定还有烦恼,只有到成佛了,才会没有烦恼。就是因为有烦恼,所以要修行啊!修行才能够把我们的烦恼一点一点去除掉,是不是?比如我们要建一个大殿,我现在就很烦恼,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快点把它建起来啊!(有人已经笑得喘不上气了)
同学:我觉得我们大部分同学对寺庙的印象就是“庑殿顶”,今天到这边,我却大吃一惊,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现代化设备在寺庙里也是随处可见,还听说新区要建三千人的大殿。我想问的是,现代佛教跟以前的古老佛教是不是不太一样了,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会不会变质?在这样的条件下,现代生活对你们的学修也是有很大冲击吧?那你们的日常修行、生活,会不会因为受到现代生活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你们是怎样在这个环境下,还保持修行的心态呢?谢谢。
法师:这也很正常。不要说几百上千年的传统了,五十年前,三十年前,那个时候有几个人家里有电话、有手机呢?那时谁家里能有电话,就不得了了。手机、电脑更不可能有。可是现在,手机、电脑、汽车,所有一切应有尽有,这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如果寺庙里不用麦克风,不用电灯,不用电话,那你们就来不了了——你们联系不到我们。它只是一种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弘法,所以特别要借助这些科技的成果。至于说我们要怎样修行,这就是比较大的题目了。现在人的根机跟过去人不一样,过去人的头脑比较单一,比较单纯,现在人比较复杂。在寺院里,关于怎样学修,我们也一直在摸索、探索:怎样弘法大家比较喜欢听、比较容易接受等等。不仅是佛教,每个宗教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不仅是宗教,教育也是一样,文化也是一样,它都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常常谈到全球化,也有些人反对全球化。全球化的话,我们传统的一些价值观,传统的区域文化、伦理道德、社会结构,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这已经是一个客观趋势,不可避免,包括宗教也是如此。不是说你想不想的问题,整个时代潮流就是这样的,它会冲击到每个角落去,不可能说一个寺庙、一种宗教可以孤立存在,它势必要跟社会、跟人群联系在一起。只是有时候我们自己很天真地认为能够孤立存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同学:法师您好!今天来龙泉寺,尤其是能够见到各位法师,我感觉非常不一样。在我的家乡云南,有些寺庙是没有僧人修行的,所以我就觉得那边的寺院不是很传统的佛教,让人觉得有点威严、压抑,甚至有一种“阴”的感觉,反正我就是很害怕去那种寺院里。我们那边信奉佛教的人也非常多,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因为特别信奉佛教,最后遁入空门,脱离家庭到寺庙里生活,家人都很反对。所以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家会给家人带来失去亲人的痛苦。您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看呢?您有什么开示吗?谢谢!
法师:这也不算什么问题了。出家就是要割爱辞亲,跟参军一样,当兵也是要离开家啊!当法师也不是不能回家,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你自己要想办法去克制这种情绪。即便不出家的话,我们也不可能天天都在父母身边,你现在不就出门在外吗?这都是人的观念,如果观念中认为出家、当法师很不好,不了解出家人生活的意义,自然不能接受。如果了解了就不同了,是不是?了解到出家功德的话,就会很支持。这就是因为对佛教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以后多了解一点,慢慢就会想开了。
同学:法师好!您能展现一下龙泉寺的蓝图和整个佛教的蓝图吗?
法师:我们要慢慢去做啦,呵呵!我没有神通,怎么展现?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啦。
同学:法师您好!我家一连死了七口人,都是近亲,我却好像麻木不仁,我是冷血动物?但是刚才听那个同学说她弟弟去世的事,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怎么回事?我这不是很矛盾吗?请法师开示。
法师:那说明你不是冷血动物了,应该是热血动物了。(笑)人经常会矛盾,自己跟自己矛盾,是不是?不是现在才矛盾,是过去就矛盾。她刚才讲得很生动,大家听了都很感动,你受到影响,受到大家这个氛围的影响,你也被感动,是不是?
同学:问一个比较学术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当年求得四句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的问题是第三句:生灭灭已。无常是三法印的一个,那无常怎么去灭?第二个问题,寂灭为什么就是乐?寂灭了还有乐吗?
法师:诸行就是一切有为法,所有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法,即是诸行无常。生灭灭已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话就是寂灭,就是寂静了。这种境界,就是涅槃,就是快乐。它前面两句谈的是有为法,后面两句谈的是无为法。就这样的意思。明白没有?
同学:……真的很难明白。寂灭之后是谁在乐?
法师:寂灭,把前面的生灭灭掉了,就不生不灭了,寂灭就是前面的生灭灭掉了。生灭就是有为法了,不生不灭是无为法了。
同学:为什么寂灭就一定是乐?
法师:寂灭肯定就是乐了,寂灭不乐那我们修行岂不是白修?
同学:……
法师:你还体会不到无为法的道理。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没有好好的修行就很难体会出来。
同学:我知道有些朋友喜欢在深山里打坐,不知道为什么坐到后来可以老半天不起一个念头,并且坐到后来就觉得这样很没有意思了,这样就是寂灭了吗?
法师:那不能算寂灭,只是打坐而已。如果一直干坐在那里,不一定对人有什么好处。就像一只乌龟一样,在那里也能一动不动,就开智慧了吗?
(又是一阵笑声爆发出来。这位同学把话筒递给司仪,另一位同学起来接他的话说)
同学:打坐究竟如何打?今天打了一下午,觉得腿很痛。还有一个个人问题:人好像总是很复杂,我一方面对国学很感兴趣,加入国学社,另一方面,我又对西方那种浅薄的流行音乐很感兴趣,所以我觉得这样挺矛盾的。此外,我认识一位很博爱的女生,我很羡慕她的那种情怀,而自己就完全做不到。并且,现在自己做很多事情的功利心很强,别人说这个东西有用,自己就会尝试去做,做了之后才发现又不是自己想做的,所以似乎没有什么收获似的。还有,我做很多事情好像都是为了某一人而做的,比如考大学选生物系、选这个学校,就是为了我哥哥。他很喜欢生物,但高考失利没上北大,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但接下来又发现不知该怎么办了。
法师:这些问题都很简单,你只要好好跟人家学就可以了。看到哪个人比较好,就跟他学,看那个女同学哪方面好,就跟她学习。
同学:有时觉得有些事很好,也可用这些理论去说服别人怎么样做才好,但好多时候无法说服自己那样做是很好的。
法师:不要说服自己,只要照着自己认为好的做就可以了。
同学:如果自己说服不了自己,心里就有矛盾,就很痛苦。
法师:那你如果说服不了自己,怎么能说服别人呢?
同学:看过一本书上说,之所以不想改变现在一些不好的习惯,是因为它仍然能带给你想要的快乐。
法师:你想得挺好的,你的问题很有意思。
一位已经成家有小孩的北大访问学者提问说:我的一位16岁的孩子告诉我:反正人总要死,不如早死了。我说妈妈很爱你,他就说:那我们一起去死吧。在这个死的问题上,我始终不知道怎样引导他。
法师:经常打电话问候问候他,跟他多沟通,多交流,多给他一点快乐,多关心他。
学者:他不愁吃穿,跟父母也能沟通,关键是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学习的压力,他说大学读完,也没有工作。
法师:那仅是很少一部分人,大部分人还是有工作的。你慢慢去引导。不可以无缘无故去死,这样的认识是有大问题的。
学者:早死早托生。
法师:这个不符合佛教的教义。佛教里自杀是不行的,自杀是犯戒,不能杀人也不能杀自己。
同学:佛门说一切皆空,那法是不是也是空的?
法师:法本身也是空的。
同学:我…
《学诚法师与北大同学的对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