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童蒙止观 第四讲▪P3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当即觉察,没有升起正念,他不会说,“阿!嗔心一起,烧毁功德林”,很恐怖,所以,急令断除,所以它是不断地增长,如果我们能够,当下觉察,知道嗔毒所害,那么马上正念现前,一转这个念头,嗔恨心,起码它不会越演越烈,这个急断,所谓马上断除,这个称为弃嗔恚盖。再看下面:

  

  如释提婆那以偈问佛

  何物杀安乐  何物杀无忧

  何物毒之根  吞灭一切善 

  佛以偈答言

  杀嗔则安乐  杀嗔则无忧

  嗔为毒之根  嗔灭一切善 

  什么东西,使我们没有安乐阿?什么事情使我们失去了无忧恼呢?什么事情是毒之根呢?什么物是毒之根呢?佛陀回答:都是什么?嗔!把嗔给灭了,这一切都没有了,由此可知,如上面所说,“如是知已。当修慈忍以灭除之,令心清净。 ”

  所以说,怎么样来对治嗔毒啊?修慈忍,慈心向物,慈心待人。所以讲,弥勒菩萨,大慈弥勒菩萨,不断地祈祷菩萨,令我们升起慈心忍,有了慈心就不会对人生嗔,同时要学会安忍,不发作,别人损脑于我,首先要想到,我要慈心相向,内心安忍,以这种慈忍之心来对治,就可以灭除嗔心,令心恢复清静。如果心中,怀着这种嗔恚,就是心不清静。所以我们平常经常这样讲,清静清静,清静不清静是不是表象上的清静不清静?不是。你比如说,一个人,他眼睛从来都不看这个钱,手也不碰这个钱,是不是就一定说明,这个人就不贪财了呢?是吧?不见得吧?一个人从来什么东西都远离的,这不表明,他的内心就清静,所以清静不清静在于内心,自己,看看你的内心清静不清静?如果你内心清静,看外面也挺清静的。如果你自己的内心不清静呢?外面哪来的清静?对不对?这就是心静则佛土净的道理。由内而外,你不看自己的内心清静了没有,老是看外面,外面怎么可以看的出来。所以什么叫清静?没有那种贪欲和嗔恚,这种种的盖禅,没有这些恶法,即名清静。所以说,什么东西能杀掉这个安乐呢?什么东西可以杀掉这个,没有忧恼呢?没忧,什么叫没忧?安乐,什么叫安乐?安乐就是安乐,安乐就是涅磐,涅磐是最安乐的。无忧恼是什么意思?无忧就是得到菩提。所以无上涅磐,寂灭之乐,无上菩提,这种觉悟法乐。所以,如果能证到清静涅磐,就能安稳快乐在这种没有忧恼之境地。如果杀去了安乐,那么就不能获得安乐。如果把这个无忧去掉了,就充满了忧愁,所以这句话,是反过来说的,前面和佛一问一答,所以说不安乐,这个就是生死。有忧就是烦恼,所以说什么东西是三毒之根呢?什么东西可以把一切的善法都吞灭破坏呢?这个是嗔毒。所以说嗔恚,这要深知嗔恚之危害,称为毒之根,能灭一切的善。所以古人有一首偈语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地修行这种慈忍之心,让心清静。我们再来详细地讲下这个嗔心,都有哪些?这个嗔,也不出三种,所谓非礼嗔,执礼嗔和诤论嗔。第一种,这个嗔本身没有什么理由,第二是自己认为他有理他无理,执着理而嗔。还有一种是诤论,互相之间辩论,有个输赢问题,对错问题,所以我们修的慈忍,反过来,也刚好对治这三种。如果我们能修这种生忍慈,就可以对治这种非礼的嗔。如果能够修法缘慈,就可以对治这种执理的嗔。如果修无缘慈,则能对治诤论嗔。所以没有什么理不理的。执理慈呢,也可以说,修这种法缘慈。遇到这些不管是有道理还是没道理,你对还是我错,好与坏,其实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在真实的理地里,其实眼前刹那刹那当下产生,过后就没了,本来就空空如也,有什么好嗔的。对内观没有我,对外也没有人。既然无我无人,何嗔之有啊?所以这种方便对治的慈忍,用法理所产生的慈忍,来对治,就能远离嗔盖,那么好了,嗔心如果静了,何愁心不清静?那么我们这个止观就能修行成功。对不对?所以大家平常要去看,你这个升起的心,你要马上明白,这种嗔恚之心。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理由而生嗔,不管你是觉得对方没道理,还是觉得你自己挺有道理的,还是你觉得你非要跟他说一下,把道理说清楚,你才罢休,这些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只要升起嗔心,皆是不对。嗔心起来,没有什么有理、没有理之说,而重要在你的心,有没有慈忍之心。我们要这样观察,如果内心失去了慈忍,那么嗔心自然会升起。反过来,如果内心能常生慈忍,那么嗔心自然无由地生。这就叫做非此即彼的道理,大家细细思量。平常的时候,要反观内照,在一举一动,一心一念当中去觉察自己。如果发现自己的心陷入了嗔恚,马上急急断之对治,千万别让其放任,就像火焰一样,越烧越猛,最后把整个功德林给烧毁了。这个嗔恚之害,就是无有过之之害,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一发起火来了,什么事情都完蛋了,事后后悔也来不及,这是第二,嗔恚盖。

  第三弃睡眠盖。什么叫睡眠?我们看一下原文:

  内心昏闇名为睡。五情闇蔽放恣。支节委卧睡熟为眠。以是因缘名为睡眠盖。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如是恶法最为不善。何以故。诸余盖情觉故可除。睡眠如死无所觉识。以不觉故难可除灭。

  睡眠盖很特殊,首先明白什么叫睡眠。 我们说睡眠睡眠不是睡觉么?这是现在的语言,过去睡眠,睡和眠两个字不一样,程度不同。内心迷迷糊糊,昏昏暗暗,昏头昏脑,这叫睡。五情,喜怒哀乐忧思等等这个情绪,障蔽着内心,所以会显现为昏昏沉沉。内心中充满着欲望,情绪很躁动的人,他就表现为昏昏沉沉。你跟他说话,他也听不懂在说什么,那么他就放任自己,他的行为就很难端庄,他就会随随便便,走动阿,行为比较放浪。那么好了,这个发展到严重,他就会,偎卧睡熟,睡着了,迷迷糊糊,最后,干脆什么都不知道,这称为眠,性质是一样的,程度不同。所以这个睡眠盖很厉害,能够破除,今世、后世,实乐发心,及后世升天之涅磐,这些善法都得不到。如是善法最为不善,这个是很严重的,为什么说它最为不善呢?因为前面我们所说的贪欲嗔恚。如果我们觉察到,去想办法对治它,就有办法把它除灭,但是这个睡眠和死掉差不多,很难觉察,不能觉察,因为不觉,所以难于除灭,这是第三种盖禅,更严重,称为睡眠盖。如能端坐,比如说,他内心中不生什么贪欲,也没有什么好生气,也没有什么,他挺舒服地坐在那里,有人就打坐,坐在那里很舒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哦,一看,坐在那里好几个小时,但是他实际上六识昏昏,贪着睡眠,他整天在这个糊里糊涂里面坐鬼家伙计,对不对?那什么叫睡眠呢?内心昏暗不是名睡么?他就会放浪形骸,天天到晚,坐两下就躺到床上去了。所以说这个睡眠,有些人整天到晚,过这种懒洋洋的生活,这种睡眠盖,他什么事也不干,坏事也不干,那也就算了,他实际上是空过光阴而已,但是更严重的是,你如果这样做的话,能够破掉,今世后世的真实法乐之心,那么后来世的升天及涅磐等,你将永远的死去,所以这种恶法,最为不善。以前有位,天眼第一的阿那律陀尊者,这个尊者修道的时候,很喜欢睡觉,当时世尊就喝斥他,“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内,一睡一千年,永不闻佛名字”。当时被佛陀呵斥以后,他内心感到惊恐,然后,长坐不卧,最后把眼睛搞瞎了,佛陀悲悯于他,教他金刚照明三昧,最后获证天眼通。这个在愣严经里面有说,可见睡眠之危害,古人曾经说,熟眠象小死,睡觉象小死差不多,所以莫以睡眠因,空过一生,成天到晚,懒洋洋的睡觉,世俗人以此为乐,所谓财色名食睡,但是作为修道人,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我们不要让我们自己整天到晚昏昏沉沉,昏昏沉沉听法也听不进去,也听不懂,每天就这样耗费时光,昏昏沉沉久了以后,这种内心的贪欲和嗔恚,它慢慢就会升起来,他一个人呆着,天天睡,还好,一遇到外缘,他那种贪欲和嗔恚比谁都强,所以末法当中,这种昏昏沉沉很有禅定功夫,我们同修里面就有这种情况,他经常给人家讲,我定力很高,怎么个很高定力,他整天到晚的昏昏沉沉,然后你问他,你打坐能打多久,我一坐下来,还好几个小时,你看他平常,跟他说话,他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迷迷嚷嚷。打个比喻,象你这样的人呢。走路走的好好的,也会掉到臭水沟里,他的这个记前忘后,顾此失彼,他平常做事情,就会显示出一种迷迷嚷嚷的,为什么会这样流露出如此,其实这样的人,是一种,原先的时候贪欲很重,经常内心也起嗔恼的人,因为这种业习串习久了,所以现在,他强制自己不升贪欲,不升嗔恼,那么他就整天到晚混混沉沉,所以说,这是三毒俱全,贪嗔痴三毒都在的,所以要知道睡眠之害,我们来继续看下去。

  如佛诸菩萨诃睡眠弟子。偈曰

  汝起勿抱臭尸卧  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体  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被缚将去杀  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不灭害未除  如共毒蛇同室居

  亦如临阵两刃间  尔时云何安可眠

  眠为大闇无所见  日日欺诳夺人明

  以眠覆心无所见  如是大失安可眠 

   如是等种种因缘。诃睡眠盖。

  来,我们看一下,佛与诸菩萨诃睡眠弟子的偈,看他这里面说的多好,赶快起来,不要躺着抱着臭尸睡。睡觉就象抱着死尸睡觉一样。种种不净假名人。就像得到重病,就像箭射入体内,这个病还没有治好,伤还没有治好,种种苦痛所集,怎么可以去睡觉,就像被人绑住了将要拿去杀掉,灾害马上就要降临,你怎么还在睡觉,内心的心结都没有打开,这些烦恼就像贼一些夺去了内心的功德,这些害都没有除,你就如同跟一个毒蛇在一起安居一样。跟毒蛇睡在一个房间里,可怕啊。也象两军对阵,在两个刀刃之间阿,刀马上就砍下来了。你还在那里安心睡觉,所以说睡眠就象巨大无比的黑暗,什么都看不见,天天欺诳我们,把我们所有的光…

《童蒙止观 第四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