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主教、基督教徒远远超过佛教徒的人数。
有许多学佛的人,看到那些不学佛的人,瞧不起人家,说佛是真理的代表,为什么你们不学佛呢?觉得自己学佛了,伟大了、层次高了!这种人叫做邪知邪见!大丈夫各有志向,并不一定走学佛这条路才伟大。任何一条路你只要是敢走,就伟大。你不走,还伟大!
前天晚上我问何为见地,你们好多人答不出来。今天有人问我,叫我讲讲何为见地。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不了解何为“见地”的话,我真的不敢相信他是如何用功的!
你们说何为见地?你们怎么不回答呢?女众呢?你们答不出来我觉得很丢人!尤其是出家人答不出来,我觉得更丢人!连何为见地都答不出来,学佛的第一步就是学见地,要明确见地。你连见地都不明白,你怎么出去参学呢?(众答:……)
所以你们用功就困难,就没办法用功。你们每个人回答得都对呀!每个人的回答,就是你目前的层次。没有“不对”的,每个人回答得都对。罗汉有罗汉的见地、菩萨有菩萨的见地、佛有佛的见地、凡夫有凡夫的见地。不要说别人的不对,都对!
我个人的理解,见地就是方向,就是修行的次第、用功的步骤。譬如说你连求道的方向都不知道,用功的步骤都搞不清楚的话,你怎么用功呢?也即是说你对佛法的认识、对修道的认识、对用功的次第明白了,你才敢迈步。
这就相当于我们做某件事情之前,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怎么进去,怎么出来。没有出手,已经知道出手以后是什么样的结果,出现情况以后,怎么样去应付。没有迈步之前,对整条路线就已经很清楚了。
我们对于佛学的见地,同这个道理是一模一样的。我还没有修道,可是对修道的整个过程、整个理念,都已经明白了。有了见地,可以说就是知己知彼。哪里像我们现在学佛修道,是走一步、说一步,摸着来走。
还没有修道之前,整个修学的理论就已经搞通达了。你只要是一迈步,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丝毫不差地走进去,再走出来。这就叫做见地。就好比两个人打架,只要一出手,就知道输赢!修道的见地,和这个道理一模一样。
高人还没有出手,就知道结果;修道还没有迈步,就已经肯定会成功了。因为我整个的见地都已经很明了了。如果你真的见地明了,你已经获得了70%的功夫了,还有30%需要去核实、去反复地打捞、再去印证一下。
事实上我们现在学佛的人,都是把“信仰”摆在第一位。我刚才讲到,你没有见地,你所谓的“信仰”都是迷信,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听说净土好,就去学净土;碰到一个伶牙俐齿的人说禅宗好,把你净土宗的理论全部驳倒掉了,你就马上又去学禅宗;又碰到一个更能讲的,说禅宗不好,密宗好,又把你禅宗的思想理论体系驳倒掉了,你又去学密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你没有见地、仅仅具备了信仰。所以宗下根本不谈信仰,一上来直接就讲见地!只有真正具备了见地以后,才谈得上具有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就是见地;真正的见地,就是真正的信仰。你没有见地,全部都是邪信,也就是通常讲的“邪知邪见”。
实际上宗下和教下他们是一体的,只不过是为了让大家容易明白、容易上手,才把宗和教分开来讲。一个真正入了道的人,就没有宗和教的区分。真正通教的人,他也通宗;真正通宗的人,他讲出来的体验就是教。真正通教的人,他就有宗里面的功夫。
我想在座的很多人都会做饭,当我们进入厨房要做饭的时候,还没有动手,脑子里面整个做饭的程序、步骤,都已经形成了。并不是说进了厨房,搬个凳子坐在那里,苦思冥想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又该干什么!
还没有进厨房,就已经知道进厨房后首先干什么,其次干什么,这就叫做见地。还没有迈步,对整个过程、每个环节在头脑里面就已经清清楚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理念。只有你具备了这种通透的见地以后,才谈得上修证。也可以说你有了见地,才具备了修与证的资格!你不具备见地,你所谓的在修行,那是自欺欺人。
接下来第三步是行愿,为什么第三步才谈到行愿呢?过去丛林里的主持、方丈,必须由开悟的圣人来担任,这样才不会把寺院这一部大车开错方向。寺庙就是一部完整的机器,谁来把握方向呢?方丈和尚!开车的是谁呢?就是当家(监院)和知客师。他两个不用必须知道方向,只要方丈和尚知道方向就行了。
按过去丛林里面的规矩,一个丛林里面至少要有“一个半和尚”,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一个半开悟了的圣人。方丈一定是开悟的人,第二个就是首座和尚,他也必须是入了道的人,也就是说必须是明心见性的人,才能当首座和尚。因为寺庙里的一切都来自十方,做得对与错,完全取决于方丈和尚。
你不具备见地,你所谓的行愿全部是在做错事。既然做了错事,你就造下了业障。也可以真实地告诉大家,你们不具备见地,第一你们不能够修行,第二不能够出去行愿。也就是你们平常说的出去做好事度众生。你出去行菩萨道,你的慧眼没有打开,你怎么出去做好事,出去行愿呢?所谓的“行愿”,说通俗一点,就是出去为人民服务,出去普渡众生,做一些自利利他的工作,这就叫做行愿。
如果你很幸运的话,你身边有一位明眼人,你听他的去行愿,按照他的行愿去做,你所做的一切就不会背因果、就不会造下新的业障。如果你倒霉的话,你身边的道友、几个领导,慧眼都没有打开,结果都出去行愿,你认为是出去行愿、行菩萨道,做自利利他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害别人!
说一千道一万,见地是最重要的。没有见地,你既不能够修证,也不能够行愿。佛经上面讲得非常清楚,你没有开悟,没有究竟圆满,出去弘法度众生,只能说你是发心的菩萨。实际上你仅仅谈得上“发心”,哪里称得上是“菩萨”?
释迦牟尼佛智慧高,讲得很微妙!给我们套了一顶高帽子,你一发心,就说你是菩萨。等到你修行究竟圆满了以后,才叫做“如来应世”,真正的是佛菩萨度众生!
你没有证得圆满去度众生,充其量只是“发心”而已。可是你不知道你的发心是对还是错,本来人家往北走是正确的,你却指引人家往南走,你以为是在帮助人家做好事 ,实际上是在帮人家造业障,同时你自己也落了业障!
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就像我们北方人从北方到南方,要到东华寺来,不是说你到了车站,买到了车票,再去了解南方在哪里?广东在哪里?东华寺在哪里?而是当你决定到南方来之前,还没有上路的时候,在屋子里边就已经搞清楚了南方在哪里、广东在哪里、翁源县在哪里。
你具备了这些因缘条件以后,才敢迈步,才能够迈步。你只要是条件具备了,你一迈步,肯定是对的。一环扣一环,想错都不会错!这就叫做修行的见地。你具备了这种境界和层次,才谈得上修证,接着才是行愿。
我们现在恰恰相反,脑袋里面一塌糊涂,什么都不懂,就开始出去参学、就开始闭关、进山洞修炼了!
《降伏其心 三 见地的重要性》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