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四章 观的训练▪P3

  ..续本文上一页?试著得到一些洞悉。先察看清醒时,再回头察看梦境。交替的用这两种分析来回询问。这个会让你洞悉其他的经验形态,特别是在(死后)中有过程里。假如将来你到了佛土,你在那儿的身体和心是什么样的性质?或如果你去过地狱道,也可以用同样的询问来探讨。在所有状况内,确定你自己身心的自性。你是否已经了悟自心的本性?

  如果身体和心是真正分开的,如果只有身体感受到被荆棘刺痛,那么尸体应该也会感觉到。在西藏,尸体被切割成块喂给秃鹰,假如尸体还有感受的话,这会是个很不好受的经验。同样的,西方国家通常是把尸体埋在土里或火葬。如果尸体还有感受,这些经验会很悲惨。这不只是人类才这样,每一天几百万只动物的肉都被吞食。我们在吃它们的尸体。如果这些尸体能感受的话,那将会是很怪异的感受。

  如果心与身体是独立存在的话,它能感受到被刺吗?如果会,当我们踩在地上时,为什么不会感受到土地被踩?如果你杀死某个人,心不会死,难道说单只是杀死或伤害一个人的身体是没有关系的吗?

  中千贡噶南珈开示:在你禅修时,当心有适度的坚固、松驰等时,稍微寻察心的自性,确认:这个正在现前的心,它的自性是什么?它有无颜色、外貌与形状?那些散乱、瞬间生起的思惟,从哪里来?所在处是哪里?最后它们是如何离去?当思惟消失时,它们是否变得不存在?抑或它们离去时还是与现前时一样?或者它们是以空无的形态而消离。确定它们到底如何消失。

  确认心识的显相是如何生起,如人、马与牛的形状。它们如何住留?以及认清它们最后是如何离去等。

  当心是稳定时,确认是否只有静止、喜悦与安宁。有无明晰、清新与无碍?是哪种空无?

  在你的经验中,放松与探察的本性有无差别?探知这几点后,再向我报告!

  第二,这是剪断主根:查看那些个别的现象是否一样或不一样,之后,主要寻找观察者。私底下告诉我,你如何仔细的调查这些内容,也向我形容你修行里所有愉快与不愉快的层面、障碍与突破、从修行而来的心里疑惑和不信,以及早期和后期训练时发生的事件等等。

  寻找一位精通解脱之道的佛法上师的目的,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位懂得如何去除道上障碍与无明之罩的人。有一些人即使有很多的问题,也不问根本上师。因为,自负有好的了悟或者一种自弃的感觉,一些人隐藏所发生的经验,想著:“没有必要讲这些,因为我们不向根本上师说这类事情。”由于心好像被幻觉所牵引,一些人会想:“这种事,甚至根本上师都无法帮助我。”一些人想:“我一定要有很了不得的证悟,才能报告给上师听,而不是这些细小的问题。”这一切的态度是一点益处也没有的。

  从上师处,得到你问题的答案;离开后,身为学生的你,需要以你目前的修行程度来维持训练。所以牢记于心并准备好报告。

  此外,据说:“如果了悟不生起,也许是因为不诚实未谈自己;也许隐瞒从前的不诚实与有害之语;或者行者自视过高、贬低他人。”所以,有一些人从经典和密典本续中取出语录,以及从早期的大师等的体验之歌,来取代报告自己的了悟。一些人效仿他人好的体验;另一些人报告自己早期禅修时出现的一些好状况,即使目前没有这些体验。还有一些人自大的向证量不高的佛法上师表现自己。他们告诉这些上师说,已经把了悟报告给别的上师。对上师的问题没有答案,因为在母亲的子宫里,本来就没有问题。他们以很多真话与谎言,来隐瞒如珍宝的佛法上师。如此替自己累积麻烦,是一点也不值得的。

  当一位有了悟的人,在禅修时,达到一切生起之事物无主人时,他们已经到达解脱之道,所以他们可以欢欣。假如你没有了悟,就假装已有好的经验,以后会有人根据你的见地、禅修与行为来贬低你;你会担心别人根据别的禅修者的言论、行为标准评判你。想清楚这一点。只要你能记住这个,你就必须报告自己的禅修状况;所以无误的、渐渐的来向我叙说。

  过了一阵子,一些人会想:“既然我已经报告了,就可以轻松一下。”就如解开已经包好的东西,这些人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他们也不闭关了。不要这么做,就如你在昨天早上找到好处般,在不分心下,继续维持对修行的热衷。不管你有什么心灵的经验与了悟,你一定要逐渐的运用介绍心性的教导、这个题材的辅助教导以及上师直指口传。因此精进很重要。不要像以前一样的让时间溜走,维持坚定、不动的“念住”,这样,每一天都会带来大的进步。如此禅修!

  以检视你自己,来判断心到底存不存在、如何生起、住在哪儿和如何离去?要点是在“人

  无我”上,得到真正深度的了悟。这种了悟的征相是,即使有人向你丢一枚炸弹,你都不会害怕。当你达到那种程度时,你已达到确信。

  在你了悟“人无我”后,以探索现象的自性,继续培养“观”。我们给予每一样东西名字。例如,我们的身体有一个我们称为“头”的东西。当我们摸头时,我们碰到名为“头发”的东西;它不是叫“头”,因此“头发”不能称为“头”。当我们往下压时,我们触摸到皮肤,但它有自己的名字“皮肤”,而不是“头”。假如我们再往里探寻,我们会碰到名为“脑”的东西,但是它并非“头”。仔细查询整个身体,去找所谓的“身体”。你会找到组合,但不会找到身体。你没有办法指向某样东西说:“这个就是它了。”没有任何东西可通过这种分析,了悟这一点,可进入“法无我”的“观”。

  其他现象没有任何自性的话,“我”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就是大手印与大圆满的基础。这个见地是必要的。而且,我们如果没有培养它的话,不会成功的。善道或恶道所有的经验里只有一个根,那就是“心”。因此寻出这一个根的本性,是最重要的。

  中冈波巴说:对一切善行,单只有理念上的了解,是不够的。单只浅尝不同的禅修法与讲很动听的话,是空洞的。那个不会带来任何的成就、那个什么都不是。这是真话。因此,那些人为什么都不问问题?现在不管问了什么,你应该回答:“心是如此如此。”因而达到笃定。不能达到任何结论,一点益处也没有[47]。既然单只想听愚痴之语,而不想听闻佛法,是不恰当的,因此我要你说:“藉著如此禅修,结果是如此。是这样的,而且这个发生了。”精进禅修。不要问你的邻居或亲戚关于他们的了悟。假如你不保持正知与自省,你的禅修还是能进步的话,我就可做结论说,白教长老的忠告都不是真的。你应该思考这点。

  禅课间,对这几点获得大确信,然后把心歇于等引中。不断的从事寻找、查询与分析、且不要掉入白日梦的妄想中。

  麦吹巴大师说:所有伟大遍布真相都是原本就存在的,它们的本性是无造作的。假如你不寻找,把心歇于不可思议的法性中,这个就是禅修。禅修时仍寻找,意谓著一个混淆的心境。

  经由分析的禅修,你会达到一个明晰与决定性的“观”。此时,住留在这个“观”所得来的了悟中,会有益处。你的“观”会像幼苗般的逐渐成长。只要当下把心歇在法性中、住留在等引境中,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认为,应该勤勉的从事绕佛坛城,或做生起次第等修法,你就应该单只是歇在等引的当下,但不要只是坐在那儿发呆而已。

  在经典乘里某些学院的推理观修,是需要一个人不断的寻出心来,还有一个传承的禅修,查询是必要的。但在大手印与大圆满的传承里,只有在这一个阶段的修法内寻找与查询就够了,之后就不需要再寻索了。在卡陀[48]传承里,心的寻查,据说要几个月,因为针对心的颜色、形状、身体外与身体内等,每一点都要花上三天。我们的传承不需要那么久的时间,因此,一直到明天的禅修阶次为止就可以了,重点是,不要分心,专注去寻找心。

  西方人时常说,希望能够在一个像西藏以前那样的环境里研习。但在西方国家里,我们有说话的自由、有自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随时关掉电视机与不接电话。假如我们没有传统西藏的单纯,那只是因为,我们选择不要那种单纯的生活方式。我们有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自由,的以没有藉口。

  格西住在寺院学院很多年,研读中道和波罗蜜多经。他们背诵很多经卷,专心于解说与讨论;他们从外在切断概念营造。那个方式是很难学习、理解、知晓与了悟的;而且在众多研读与学习的人当中,有很多人未理解其中的含意。那一切的学习,都包括在这个心的审察中。这是从内切断概念营造,所以是容易去学习、理解、知晓与了悟。从外切断概念营造,就像切下一根一根的营造是容易的,这个就像把松树连根拔起,让树枝自然的风干。

  帝洛巴说:如果你把一颗有树干、树枝与叶子的树连根拔除,它的上千叶片都会干掉。同样的,切断心的根,轮回之叶就会干枯。

  轮回的根就是心。单只是介绍自心的本性是不够的;相反的,你一定要以修行来维持“观”。如果你没有以修行来加深,先前的“观”会消失;但是你如果修行的话,你的进步会开启越来越深的“观”。

  故此,既然心的寻查是绝对、是重要的,不要分心或睡觉,审查它直到天明。明天早上你应该向上师报告。假如你不在此处达到确信,将来更高教法的影响力会很小。如果你找不到它,你可以说你是如何找不到的。你对心性了不了悟,就看这个功夫了。你是曾经得过这些指导的人,所以应该要寻找它。竺克传承说,当你成就专注一境时,你再次寻找心,就会证悟到离念营造之境。

  

  

《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四章 观的训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