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云:“学佛程序有四:曰信、曰解、曰行、曰证。如能烧香拜佛念经者,信也。研究教典者,解也。遵教条而实行者,行也。人能如是,乃真佛徒,后必速得成就,成就即是证也。”
修道贵有纪律
雪公云:“修道之人,生活贵有纪律,无纪律则心不定,道亦难上轨道。道在守一,忽然改换,今日改,明日换,换来换去,恐皆不成。但求道能专一专精,便是法供养,其余之物,量力量时,都是其次。”
正助二行除障息灾
雪公云:“正行,一句弥陀圣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助行,戒杀放生,能得天地和祥之气。正行培善根消重罪,助行培福德得和祥,欲除障碍,此二可谓无上矣。”
时时忏悔多多行善
雪公云:“能发忏悔,便是正知正见;肯作善事,即能希圣希贤。人为六道善趣,又为三才中心,必如此立志,方不愧人。”
不慷他人之慨
雪公言:“咱这团体,以少花钱为原则。有钱买不到道,所以不是钱在办道。大皇帝钱很多,死了还是要下六道。我花钱,一个钱能当三、四个钱用。我自己的钱,马马虎虎用可以,叫我慷他人之慨,我绝不干。一草一木都有报应,你欠人家的早晚得还,懂局的,知道吃亏方占大便宜。”
勿好事
雪公云:“平素千万别好事,随便替人出主意,一旦替人出主意,就得替人负责任,如果只会出主意而不负责任,这就没人格。”
使归轻安
雪公云:“念佛之时,常起慈悲,此是至诚所感,悲心流露,虽是好象,但宜用定力抑制,使归轻安为佳。”
杲日常明
雪公云:“凡夫迷惑颠倒,乃其通常。惑则造作罪恶,更所难免。以后闻道而信,便是觉悟,皈依忏悔,是又猛进,皈依是改邪归正,忏悔是从暗转明。因果本由心造,罪福亦由心转,罪恶喻如霜露,忏心喻如杲日,但求日后不再作,即是杲日常明,杲日之下,霜露不存。”
在家决不能受人供养
雪公言:“在家与出家,立场不同,学问无论到何程度,决不能受人供养、受人皈依,倘有机会,还是受戒为正,多看净土书籍,免行解错误。”
厚道
雪公云:“中国人是讲厚道的,受人点水之恩,必泉涌以报之。受人一滴水,没这滴水活不了了,到时还你一滴水,那可不行,必须拿涌泉来报答,涌泉永远不息,受人之恩永远不忘,这就是中国文化,自尧舜都这样,孔子讲的也是这样。”
心雨宜普
雪公云:“心量无边,念力如雨,净土法门,原重回向,私心自利,便非大乘。明乎此义,则知心雨宜普,宝池之莲,本是自心,亡亲神识,亦在心中。心雨既普,彼此同沾,并非小瓢之水,浇此则干彼,浇彼则干此,所可比拟。”
闻鬼
问:每闻鬼,即心惊而胆寒,如何对治?
雪公云:鬼为六道众生之一,为下三途之受苦者,学佛人当起怜悯心,作超度想,不当畏之。其闻而恐惧,是俱生习气固有,而世俗之恐怖宣传亦有关系也。
如何求得善终
问:如何求得善终?
雪公答:忏悔夙业,多作善事。
清凉药
雪公云:“任何学佛人,要息灭贪嗔痴,必得勤求戒定慧。不守戒,不能入定,戒上不许干之事,均为乱心之事。一乱,不去做,即以戒限制住,所以戒曰清凉。一肚子烦恼,守了戒,就像喝了清凉药。”
骄色
雪公云:“凡人有骄色,即学佛之贡高我慢,一但自觉自己不错,文必退,武必败。”
今生求何?
雪公言:“鸟为食亡,人为财死,人要钱,就死得快。古时候作大皇帝的,不到一百年就灭族抄家。所以有金刚钻、金元宝,不会了生死,尤其现今修行,想求解脱,出三途,是难上加难。”
荐亡者
问:“临命终时,全家能不哭泣,一意念佛,固知最有利益。别世以后,四十九天中念佛以外,要诵什么经,最有利亡者?再请问头七至满七,要用什么方法超度最好?”
雪公答:“不必多生分别。既是净宗学人,只诵六字洪名、往生咒、弥陀经,便极妥善。如喜多加,可诵毗卢遮那佛大光明灌顶真言,或大悲咒,或拜弥陀忏足矣。”
家人不如自心
雪公云:“人与人之间要守望相助,所以远亲不如近邻,而近邻又不如对门,对门不如家人,家人虽好,又不如自心。心不好,家人也办不了,所以全在个人的心。心可以造一切,可以转一切。心是何物?唯识学讲,心不动就是本性,一动就叫心,心是念头,而一念之差就不得了,懂此,一切事皆能解决。”
与化佛为侣
雪公云:“念佛之人,一念相应,即浸入弥陀光海,得与化佛为侣。奚必曰:“命终往生,方侍弥陀哉!””
行使一生任务
问:如何行使一生任务?
雪公答:谨守本分,不损人利己,此是从消极方面讲。尽心尽力,必信必忠,此是从积极方面讲。如斯可为能行其任务矣。
定功
雪公言:“定,不是坐著身子不动,行、住、坐、卧,心里不打妄想,就叫定。心归了一,就入了定。入了定,自自然然就开智慧,没定是无开智慧之道理。得了智慧之后,才有神通。”
全德
雪公云:“修行人一举一动,完全为利益众生,非为自己,此为成正等正觉的总纲领。”
秩序
雪公言:“无论干什么事,有次序,就能成功。学佛之人,饮食起居,如果乱七八糟,断定不能成功。”
因果相酬
雪公云:“人生环境顺逆,皆由远近因果以为支配。现受之苦恼灾害,倘现在不造恶因,亦可减其助缘力,且能避免将来之发生。他人横加侮辱,当反求诸己,定有招侮辱之道,宜自忏悔,何可与人争斗,怨再加深?”
虚妄分别
雪公云:“有毛病的人才虚妄分别,以眼睛比喻,平常人眼睛好好的,不觉什么,一但打捶它几下,就觉满天都是金条,所以有毛病才虚妄分别。证道歌上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但去凡情
雪公勉励弟子们说:“修行全在个人觉悟,三业清净,但去凡情,将世俗事放下就成就。”
庸人
雪公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是惹是生非,从中取利,浑水摸鱼之人。”想想天下生变,社会动荡,团体不安,不正是庸人从中搅扰的吗?
学佛的入手处
雪公云:“学佛,佛就是觉悟,从何处入手呢?先从人身上入手。人是基本问题,人是人道,成了好人,在家庭中,才能成家。家庭整理好了,出了社会,帮社会的忙。在社会上,不论地位高下,职务繁简,尽义务是平等的。所以家庭坏,国家坏,都不埋怨,主要在求自己,自己好了,家庭就好,要是没将自己弄好,什么都弄不好。”
真心
雪公言:“真正终日求学,只要心里不杂乱,将来的事情,大家均可明白。这不是神通,大家书都念过,咱们是儒佛双修,学的是圣言量,我们没有独立的能力,只要“真心”,办事有假心,一事不成。诚字二个讲法,一是根本就诚,不学就诚,这是天之道。二是诚之者,人之道。咱们的能力,只能诚之者。说真话,存真心,往这上头走,渐渐未来事,就可以晓得。”
了生死
雪公言:“学佛最要紧是后来了生死,不了生死,将三藏十二部倒著念,会背,也没用处。”
抱定弘誓
雪公曾言:“抱定弘誓,自行化他,逢人谈话,即劝其学佛,若不如此,即是失去悲心。”想想我们可曾如此存心,时时将弘誓明记心中,逢人谈话,便婉转相告,学佛之胜妙?还是嫌麻烦,能省则省,从未趁机弘化度众呢?
傲不可长
雪公言:“人一下生,就带著贪、嗔、痴、慢、疑来,这“慢”就是傲慢。孩子时天真烂漫,下生带来的种子,早有这个因,没有增上缘,还不起现行。孩子渐渐长大,知识一开,有了增上缘,一上学,学了东西,就增傲慢。到老了,就不得了,老人愈活愈傲慢。有老人常说:“我活了一大把,还要你教!”这人一自满傲慢,学问道德就不进步,祸乱就多了。”
黄色音乐听不得
雪公语弟子言:“你们少听黄色音乐,它会坏人心术。佛家眼看三方,耳则四面八方都听到了。黄色音乐听不得,你念三天好书,听半个钟头黄色音乐,就坏心术。”
宗教与政治
雪公言:“宗教自古以来不谈政治,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当和尚不涉政治,就如开药店不卖棺材,卖棺材不开药店。”
自卑而尊人
雪公言:“礼记上说:“礼者,自卑而尊人。”尊人,是没阶级的,都得学,只要学了,尊人者更尊,卑人者就不尊了。有富贵的人,若不自尊,便不富贵了,就下贱了。富贵人懂礼了,就不骄傲。俗言:“官大脾气长。”这官若懂礼是“自卑而尊人”,便绝不骄傲。”
念佛忆佛
雪公言:“念佛是明记不忘;忆佛是默而识之。大家都忘不了钱,人人忘不了吃饭,以想吃饭与想钱的心,变成想佛,就成功了。什么也是阿弥陀佛之所变化。”
于田殷重
雪公言:“修行好比种田,农夫靠著田地吃饭,过去,地不长五谷,长出金元宝都不行,没了五谷,人就得饿死。而修行人修的道,就好比田地一样。你得尊重它,还得恭敬它。因此道之厚薄全在各人,不尊重就不能得一心,一恭敬,就收心。”
修行即修念头
雪公言:“学佛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即修念头。大家说:“ 我不大起念头。”到了等觉菩萨才不起念头。无念,是无邪念,而非无正念。”
时久摄心
常有人言,念佛时,依然妄想杂陈,如何除法? 雪公云:“此是工夫日浅之故,时久渐能摄心。现在不可勉强,恐不得其法,愈除反觉愈多,但于念佛之时,此六字起于心要清楚,出于口要清楚,再入于耳更要清楚,依此而行,妄念自浅矣。
觉心
有人问,心念佛心即是佛,不念佛心就不是佛,那么念佛的心都是佛,有这等容易的事吗? 雪公言:“佛非他事,只是觉心。心是什么?不可言说。心在那里?无处寻觅。必要追求,当知汝现前一念虚灵便是。若是缘佛而起的心,这心岂不就是佛心。否则就是其他,要从此处著眼,功夫方能得力。”
菩萨悲心
学佛以后,受了世俗人…
《雪公师训集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