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雪公师训集锦▪P9

  ..续本文上一页讥谊,不免起嗔恨心,应如何是好? 雪公云:“对自己著想,我是菩萨,应起觉照,当行忍辱。对他著想,尔乃痴汉,应起悲心,与以原谅。再急用一句洪名,当作金盾,绵绵念去,压住嗔心,不然他痴、我嗔,同一堕落。”

  修与学

  修与学有所分别。 雪公云:“修须守一法,因专一始精。学应广博,能博始达。明乎此理,修则不致杂乱无功,学亦不陷孤陋寡闻。修净能立根生力。”

  功德大小

  有人问:“念佛、拜佛及拜神,那一种功德最大?” 雪公云:“念佛功德最大,为其是无漏正道,能证涅槃。拜神功德最小,以其不过对神的一种恭敬而已,无他益处也。”

  竭诚尽敬

  印袖云:“每天愚夫愚妇,颛蒙修持,所得利益,较聪明人为多者。一则以竭诚尽敬,专心一致;一则以悠忽疏散,虚妄计度之所致也。” 雪公亦云:“斋公、斋婆,老实念佛、拜佛,至诚恭敬,便得往生。而高谈法理者,往往不重实行,反落在愚夫愚妇之后。”愿吾等同修,发惕然警觉心。以老实修行为重,莫忘祖师及 雪公之苦口婆心和耳提面命。

  不学佛焉有清醒之日

  一般人都说,心好就好,何必学佛?雪公云:“一切众生贪、嗔、痴充满,何能夸心好?日日口说妄语、绮语等,身作杀、盗(不与取)、邪淫等,何可自赞是好人?信佛正是求觉悟,不学佛焉有清醒之日?”

  幼年背诵

  雪公日:“昔吾六周岁上学,先背三百千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诗文并行。然后再背《龙文鞭影》,至十四、五岁读《论语》。起初只背诵,何以不开讲?如“人之初,性本善”,何时为人之初?状元亦讲不了!会论语后,才开讲。”

  静下心来

  雪公说:“学佛学儒,甚至学一切学问,必先静下心。吾幼时读书,三两行书,要坐一天,此乃《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用功法。学东西须入定,定后方静、方安、方能思虑,思想之后方能得。”

  积阴德

  雪公:“吾学硁硁然小人哉,吾答应的事必办到底,虽错却不害人,吾必办到底。办好事不须宣传,不说出去最好,俗语云:“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不宣传,有阴德,德更大。”

  宁要大家奴

  雪公云:“吾等参加红白事,要穿整齐,此乃恭敬人之礼。礼节是教人何者该办?何者不该办?俗云:“宁要大家奴,不要小家女”以小家女所见世面小,疏于礼节;在大家庭任职之奴婢所见世面多,懂得礼节,有错稍加指正,就改过来了。”

  动物归原

  雪公云:“不论何事,不可越礼,不可乱次序,该做即做,不该做即不做。昔商人为士农工商四民之末,亦能“事忙先上帐”、“动物归原”不越礼,不乱次序。吾人应学“动物归原”,若乱则亡,有次序,依规矩,则往生,否则歧路之中又有歧路。”

  ★雪公生活点滴

  雪公生活点滴──香不燃何以显其香

  作者:弘安

  凡办过众人事者,均知人事非易,尤其佛家事业,以修行德业为根柢,如果办事之人,存心稍有偏颇,道场就流于热闹场或是非场。因而 雪公老师不时教诲弟子,凡事必须发乎诚心,多为他人设想,万别心存勾勾道道,这样办事才能免于过错。然而在弟子们遇到逆境,垂头拓翼之际,即慈语谆谆道:“孩子啊!修行如果这么容易,何以要三大阿僧祇劫?你要知道,不受魔难不成佛啊!”

  老人家引导学生发菩提心,一心向道。见弟子们略行小善,便倾囊乐助,勉励有加,那不经意的善念,经老人家随喜赞叹的浇灌,刹时间,就往下扎了好几尺的根。弟子如有办错事者,只要稍有忏悔之念,便不计前嫌,摄受如昔,不因旧恶,而绝人回头之意。老人家三十多年来,长期每周讲经,甘露法味,就这样源源不断滋润众生的心。有时老人家见到教界弊端,便语重心长,发言警众,善听者,便心生警惕,庄严戒行;不善听者,则挑拨是非,传言诽谤。三、四十年来,老人家所受之委屈何其多?然而毫不改其行菩萨道,上弘下化的心志,老人家不只以言教传法,并以身殉教,有弟子办事受挫折心生退转,向老人家言道:

  “老师,学生办得好苦啊!往后不干了。”

  “孩子啊!香不燃何以显其香,我浑身是疮疤,九十多岁的人了,早可以在家茶来伸手,饭来张口,我啊!要干到死为止。”

  老人家正是这样,为弘扬佛法,鞠躬尽瘁。

  雪公生活点滴──人力也要爱惜

  作者:弘安

  俗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 雪公老恩师以耄期之龄,据礼,已可在家安享晚辈们的侍候。然而老人家总是不乐养尊处优,只缘处处爱惜人力。

  民国七十三年春,老人家脚踝因无名肿疾,行动不便,然精神依然矍铄,养病时,每天在床第间,犹叠高被褥,权充桌几,读书于其上。莲友前来问疾,总以:“这把岁数了,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人不能不知足啊!”来宽解探望者之心。老人家深知三、四十年来,弟子们无时不依赖著他来厚培向道之心。故而虽染疾在身,亦不忘警醒众生,娑婆无常,不能眷恋假合之身。

  当年养痾之时,因疾在脚上,每天敷药卸药,总须躺于床侧间处理,时日一久,床单不免沾上许多药水,弟子每要换下床单,老人家总是一再推托:

  “等脚好了再换,明天上药还是会沾上的。”

  “沾上再换啊!”

  “你们不懂啊!人力也要爱惜。”

  “老师!我们年轻有很多力气!”

  “力不能使尽,要用在最利益众生的事情上。”

  老人家就是这样存心,他引导学生,绝不是建立个人威望、或作为私用。他不要大家对他歌功颂德,他总是谆谆勉励弟子,处处要存公心。凡事只要对众生有利益,任何辛劳,乃至头破血流,亦应勇往直前在所不惜。而老人家个人之一切生活起居,除求秩序井然外,对“享受”二字早已无所恋求,老人家的持身俭约,处处顾念他人,正唯常人所不能。

  雪公生活点滴──成物不废话惜福

  作者:戒光

  雪公老师,对于供养佛菩萨或祖师之供品,都尽求丰盛,以表诚敬。而送人礼物,亦非常慷慨,讲求温厚与礼敬,力避寒酸与吝啬。

  但是,老人家平素又自奉极俭,早餐只喝些许以面粉、奶粉、芝麻粉等自调的羹糊。中餐则是一小碗绿豆小米粥,佐以几样小菜。老人家极为惜福,每有弟子赠送名贵水果等, 老恩师绝无独享,一定转分赠给莲社联体机构中,年迈之长者,或发心之莲友,以嘉勉大家精勤向道。

  雪公老师,在日用之间,有很多个人居家的规矩,比如用水,每天清晨洗过脸的水,都未倒掉,而留著充当这一天洗手之用,最后再于翌晨,用来冲洗夜壶。可说物尽其用。洗脸水这样,平素用过的水,也向不轻易浪费,常常转为浇树。唯有早上洗碗的水,因略残有芝麻粉末,而不浇灌花草。老人家常向弟子说:“有芝麻的水不可浇竹,竹最忌芝麻。”

  老人家用卫生纸,也有其俭省的习惯,他每于事先,将一张卫生纸撕成四分之一,然后放于座垫之下,一次只使用一小张。老人家在家中坐的椅垫下,都有小片卫生纸以备用。

  至于用过的包装盒子等,只要没坏,不管是纸盒或塑胶盒、塑胶绳、塑胶袋,亦不论其精美或普通,只要还能用,必命弟子收起来以备用,说是“成物不废”。需用时,老人家都很清楚记得,有何物,在何处,随时取出,都可再加以利用。

  学了佛之人,比常人更懂得“种福莫如惜福。”但是,每一个人对于“惜福”的标准不一,往往自以为是。每看到、想到 雪公老师的惜福,真是惭愧万分。 老恩师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虽以近百之高龄,向无养尊处优或劳人服侍之心态。 老恩师每受人礼遇,则“唉!罪过!罪过!”之逊辞马上脱口。 恩师行谊,历历在目,点滴追思,不胜令人缅怀啊!

  雪公生活点滴──以读书为休息

  作者:戒光

  雪公老恩师,平日心神都放在弘法度众,自利利他上,极少有休闲的时候。平素在家,除念佛外,总是手不释卷,埋首于书中。弟子不忍,常劝老人家多休息,他则说:“我这就是休息。”

  雪公老恩师府中之客厅,藏书有数千册,那一本书放在那里,老人家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点也不糊涂。看书也不用戴眼镜,难得的是,老人家读书的精神,很少人可以做得到。

  在去年夏天的某日,下午三点,老人家午睡刚起,喝杯茶,洗过手后,即开始看书。三点半后,下了一场大雨,雷电交加,直到五点多雷雨才歇。这时,只见老人家依然端坐于藤椅上,全神在书本中。就这样,一直看到晚上九点多才放下书本,老人家晚上是不吃的,而五、六个钟头的时间,老人家居然不曾伸伸腰或摇摇脖子,站起来后,也没听说腰酸脖子痛,那天老人家走到屋后,看见庭院湿湿的,说道:

  “哦!还下雨啊!”老人家这才知道下雨。

  其实,岂止是下雨,还有很亮的闪电,很响的雷声,但是老人家竟然都不知道,一卷在手,心就定在书本上,这种读书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

  糖果纸的启示

  作者:戒光

  雪公老师平素居家非常珍惜字纸,看过老人讲演稿及诗稿的同修都知道,老人诗文的初稿全是写在日历纸或作废考卷纸的背面。而家中的纸篓,亦分装垃圾及装字纸二桶。因为字纸篓中的纸,是要用烧的。

  某日,一弟子将用过包糖果的塑胶字纸,丢到垃圾桶中,后经老师问起,忙再从垃圾桶中取回。

  师问:“你将它放到那里去了?”

  弟子答:“垃圾桶里。”

  “你看到上头的字没有啊?”

  糟了!弟子心想,本以为塑胶糖果纸,烧起来气味难闻,所以才自作聪明的丢入垃圾桶,但老人家对字纸之恭敬,一如面对圣贤,于是慌慌忙忙,赶紧将这有字的糖果纸丢入字纸篓。

  “唉呀!捡起来!”

  忽然又听到喝叱声,六神无主的赶紧将它又捡起来,心中不知如何是好?有字丢垃圾桶固属不敬,今投入字纸篓又不对,只见老师双目炯…

《雪公师训集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