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二)▪P2

  ..续本文上一页年,当生即可往生西方,跳出轮回。人不修者,因其理深,不能了解,多不肯相信耳。

  问:诸经皆是佛陀亲口所说,凡有信佛学佛者都是佛之弟子,何以往往自家分派是何道理?(詹金枝)

  答:众生迷惑如病,佛法如药,病有八万四千,故药亦有八万四千,一药愈一病,此佛法多种之义也。众生修法,只能采契机一种,而专修之。大家所修不同,形似分派,实则归元并无二路。然末法众生,我执法执,特别坚固,因此却大闹意见,同门之内,渐成水火矣。

  问:阅菩提树三十四期之归去来辞,内云十方佛国,这佛国是什么佛居住?(詹金枝)

  答:十方佛国,无量无边,佛亦如恒河沙数,何能尽举其名。我辈净徒,日诵之阿弥陀经,内列之六方佛名,不极显明者乎?知其一,可例其余也。

  问:自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如安胎符、化骨符、土符等救人甚多,未知可以用此救人否?(赖陈吉)

  答:安胎等符,皆是外道幻术,不问其有效与否,佛徒用之,皆妨正念。佛家弥陀万德洪名,可消重业;观音慈悲,寻声救苦;药师如来之咒,能治万病。如肯发心救治病者,任择前举之一法,用功修习,得一成就,既救人之色身,且能诱其入佛,而自己之慧命,亦可长养,是一举而三善也。

  问:老师说,破法我执,难于破人我执,其意与学者所问之意相同,敢再请问,破人我执何故较易,破法我执何为甚难,其理由何在?(仲志英)

  答:我喻病,如知病戕生,则思去之,以为有害也,故破较易。法喻药,认药医病,而思求之,以为有益也,故破较难。

  问:壁虎专以食生为生而不自知,是否永久种下业因而无上生之机会?(张弓)

  答:一切众生之性,皆具染净二分,染亦善恶互具。多劫以来,种子无量,一粒种子起现行,则牵之受一种身。壁虎现虽多造恶因,八识田中当储有善种,起现行时,自能超升。惟此生身,多是恶缘,而善种不易发起现行,是可悲也。所以有七佛出世,尚不脱蚁子身之前例也。

  问:饿鬼系动物抑或灵性,有否神通力,如有,岂不人而不如鬼了(因人无神通力)投生为鬼,岂不上生吗?(张弓)

  答:性本无相,鬼却有形,有形而能动作,可以随顺现代称之曰动物。神通多种,前已言之,兹以一通而言,亦有大小深浅之不同,故有在凡曰通,在圣曰明,在佛曰达之别。鬼有知宿命者,然不过一生二生,可谓浅近矣。此乃各物所秉之一种特能,如鹊能预知一年之风向等,不能以此即谓比人高上。试问饿鬼咽细如针,腹大如瓮,口中吐火,滴水难入,人亦乐受乎?

  问:在菩提树月刊35期,佛学问答嘉义李居士所问二则,居士回答鬼需钱财,而鬼属气体何需钱财?佛在世时有说鬼道需钱财否?而当时人民以何种钱财,用何种方法赈鬼道,希详细说明!(静修精舍)

  答:佛经但说大体,不及委细之事,有问而不见经传者,则以比量之法答之,皆非肯定之辞,不过权变之意,免使对方失望而已。如问“鬼属气体,何需钱财”,仍须以上法答之,按施食载在佛经,祭食载在儒经,试思“鬼属气体”,何需人间有质之食品耶?前答嘉义李居士之问,亦未言鬼用人间之硬币等,只说意想而成之相耳。佛世曾言鬼需衣食宫室器皿矣,又言人民有妄杀生而祭神鬼者矣,凡此皆可曰财。若问施之方法,佛自另有通力,人民采用何术,区区未研印度古代风俗史,无从奉答也。

  问:关系人死后过了四十九日便随业受生,假使该人所作之业该为鬼者,是否再受生鬼道而另有鬼之父母?其形貌是否仍与生前一样?彼与生前之眷属尚有关系否?抑或死了便成鬼,不需再受鬼父母所生呢?(林杏容)

  答:鬼有胎生、化生之别,胎生者自有父母,化生者则否。至其面貌,见各书所记,多与生前相同,此当系化生一类,而胎生者,恐又不同也。

  问:家庭中所供奉之“祖先”,每日用香灯等供养,是否祖先确得受用呢?抑或只系表示纪念性质呢?(林杏容)

  答:生鬼道者,可来受用,余道则不能享矣。

  问:鬼之世界(除地狱饿鬼外),是否亦有士农工商等行业自营生活,抑或只赖人间拜祭呢?(林杏容)

  答:此等琐屑之事,未见经中所载,纵然说之,亦是推测而已。窃为一个世界,自有其特别情形,未必尽同此界也。既此界亦有不同之处,如蒙古赖游牧,南北冰洋多渔猎,俱不事农业也。

  问:世俗间有鬼上身之说,有人言之似确有其事,并云能数说自己生前之家世等;但该人是已死了十余年,何以他还未去受轮回呢?(林杏容)

  答:鬼之寿命甚长,前曾屡向问者答之矣。仅十余年不轮回,有何奇怪。

  问:世俗间有些人为已死去很久的未婚子女们择偶嫁娶等事,我们佛弟子者是否应取缔此等作为呢?(因学人认为,此举是不合理之迷信)。(林杏容)

  答:佛家并无此制,以世法论,亦不中礼,此乃乡村陋俗,与佛何涉焉。

  问:有说人死于吊头及水浸者虽经过数十年亦必要找得替身方能去转轮回等事,佛教方面应如何答辩呢?(林杏容)

  答:此亦齐东野人之语,然小说及笔记中,尝有其事。如果属实,即是人既有此执著,作鬼则仍相续其所执著,或伺便为祟耳。

  问:给亡者诵四十卷地藏经以后,梦见亡者身披海青,在佛前课诵,此意是否彼已受度?或是本人早晚二课不断念佛之感应。(詹金枝)

  答:两者皆有之。

  问:佛祖在世界享寿几年?有无娶妻?(慧亮)

  答:佛有三身,示现此世之释尊,乃是应身,既为来此应世,一切自与此同,故世寿只现八十,为太子时,身在俗,曾示娶妻,出家以后,则不携妻。

  问:所谓阿罗汉还有变易生死,其相是否阿罗汉回向大乘,而入初地谓之生,再入二地谓之二地生初地死,直生死至十地?(罗德彰)

  答:大意可云如是,惟菩萨次第,在地前尚有住、行、向,三十位,然亦莫不如是耳。

  问:佛法导论小乘篇内载有:“宇宙是由业力之网所组成,业力的体用,是一个因果之环。”若说整个宇宙是由一个业之网所组成,理似玄虚,无限的空间,包括了整个天体的一群星球,肉眼看去,似不能包括在有情生物以内,它们似一些万劫不坏的无生物,不生不死,当然没有什么因果可讲,它似在业力的网罗以外?(柳子奇)

  答:业力原包时间空间,若不包空间,则无有环境矣,此其明证。不过环境有远近之分,共别之异耳。至云星球“万劫不坏”“无生物”等论,乃系误解。凡星球即为动物之依土。所谓某星球无动物者,只是科学家仅如是推测而已。纵果无生物,亦与业力有关。各球皆有旋转之轨道,以及反光与吸力,是一球与众球各有关系,一球变动,天体全受影响也。再一切物体,皆在成、住、坏、空四阶段,不见夫流星乎,何得谓万劫不坏?

  问:大乘与净土二篇,似纯为劝人修道,没有哲理意味,或者是我的根基太浅,不明奥义,每当看这两篇时,总是感觉没有兴趣?(柳子奇)

  答:此精华,即在此二篇,何得谓无哲理?至谓纯为劝人修道,正是重心。空读书而不行,不落说食数宝乎?若忽此二篇,犹买椟还珠矣。

  问:迦叶尊者,现在鸡足山入定中,需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下生印度后,才出定护助道场;此中经过风火大劫,沧海桑田,肉身尚存在乎?地球上尚有印度国名乎?(楼永誉)

  答:释尊灭度与弥勒降生,其间尚不足大劫之数,自无风火大灾。纵有沧海桑田,不过地球小变,并不坏空,入定之身,不受影响。至云出定之后来助道场,只言还往彼地耳,并未言届时之国,仍名印度也。

  问:道教行事,屡用佛教经文,原因何在?(庄庆贤)

  答:服尧之衣,诵尧之言,即尧而已。彼采佛教之典籍者,亦崇拜皈顺之意耳。

  问:由无始至开始时之境界,三藏中有否记载?请指示。(蒋俊义)

  答:既言无始,则是不能言其始也。若言开始,则又是说其有始也。言无始,偶闻似涉笼统,细思而义实圆;言有始,则所言始之境界,岂能突然而现,自必有其因,其因不又为始境之始耶?如是再往上追,何能得一结论,然世俗所言之始,不过万象变幻中,其局部某一段落之始,非彻上彻下之究竟语耳。

  问:若初清净者应永不染著,众生于何时染著?若说无始以来染著,“无始”作何解?若说如幻众缘聚合,所组成众缘之最初之缘由何生?若说无端如环或时空之观法似反世俗?(蔡明谷)

  答:此问分为四段答之:一、如金在矿,尘沙相混,一经冶炼,即不再杂尘沙,此喻细参!二、无始是不能说其起初,说则于义不圆,可参考上则答蒋俊义居士之问自明。三、万法唯心,众缘者亦即法也。心既无始,缘何能离此原则。四、俗论多为不知真际之说,佛法者真正觉了之言。学佛者本为求觉,岂宜循俗逐迷。与其说佛反俗论,莫若说俗论反觉也。

  问:自修恭读观无量寿经,对于文字上甚多不懂处,不知有注解否?(傅愚之)

  答:此经自隋至清,注家甚多,近代谛闲老法师,亦有注本。前者在台甚难物色,后者尚闻有人收藏。

  问:少年时常梦飞行但离地仅数丈高,中年以后常梦行泥途险境,时虞跌倒。此为何因?(金天铎)

  答:按中医有云,阳气浮越,则多梦火或身飞;阴气凝重,则多梦水或身堕。少年时阳气盛故常浮越;老年时阳气渐衰,故或凝滞。此系生理之关系。若多静心念佛,力避情感,久之,当另换境界,甚或无梦。

  问:四大假合之色身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证得涅槃者为本来佛性,既如此为何不称五大合成?(胡正临)

  答:此只言色,故举四大,若兼色心而言,或云五蕴。(色,受想行识),或言七大。(四大再加空、见、识),说法须鉴事观机,或说具体,或说一分;法有详略权实,择契运用,并非不知有性,而疏漏也。

  问:四大洲中,除南瞻部洲,其余何名,及管辖地名?(张阿隆)

  答:东曰胜神洲,西曰牛贺洲,北曰俱卢洲。至云管辖地…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