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年,當生即可往生西方,跳出輪回。人不修者,因其理深,不能了解,多不肯相信耳。
問:諸經皆是佛陀親口所說,凡有信佛學佛者都是佛之弟子,何以往往自家分派是何道理?(詹金枝)
答:衆生迷惑如病,佛法如藥,病有八萬四千,故藥亦有八萬四千,一藥愈一病,此佛法多種之義也。衆生修法,只能采契機一種,而專修之。大家所修不同,形似分派,實則歸元並無二路。然末法衆生,我執法執,特別堅固,因此卻大鬧意見,同門之內,漸成水火矣。
問:閱菩提樹叁十四期之歸去來辭,內雲十方佛國,這佛國是什麼佛居住?(詹金枝)
答:十方佛國,無量無邊,佛亦如恒河沙數,何能盡舉其名。我輩淨徒,日誦之阿彌陀經,內列之六方佛名,不極顯明者乎?知其一,可例其余也。
問:自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如安胎符、化骨符、土符等救人甚多,未知可以用此救人否?(賴陳吉)
答:安胎等符,皆是外道幻術,不問其有效與否,佛徒用之,皆妨正念。佛家彌陀萬德洪名,可消重業;觀音慈悲,尋聲救苦;藥師如來之咒,能治萬病。如肯發心救治病者,任擇前舉之一法,用功修習,得一成就,既救人之色身,且能誘其入佛,而自己之慧命,亦可長養,是一舉而叁善也。
問:老師說,破法我執,難于破人我執,其意與學者所問之意相同,敢再請問,破人我執何故較易,破法我執何爲甚難,其理由何在?(仲志英)
答:我喻病,如知病戕生,則思去之,以爲有害也,故破較易。法喻藥,認藥醫病,而思求之,以爲有益也,故破較難。
問:壁虎專以食生爲生而不自知,是否永久種下業因而無上生之機會?(張弓)
答:一切衆生之性,皆具染淨二分,染亦善惡互具。多劫以來,種子無量,一粒種子起現行,則牽之受一種身。壁虎現雖多造惡因,八識田中當儲有善種,起現行時,自能超升。惟此生身,多是惡緣,而善種不易發起現行,是可悲也。所以有七佛出世,尚不脫蟻子身之前例也。
問:餓鬼系動物抑或靈性,有否神通力,如有,豈不人而不如鬼了(因人無神通力)投生爲鬼,豈不上生嗎?(張弓)
答:性本無相,鬼卻有形,有形而能動作,可以隨順現代稱之曰動物。神通多種,前已言之,茲以一通而言,亦有大小深淺之不同,故有在凡曰通,在聖曰明,在佛曰達之別。鬼有知宿命者,然不過一生二生,可謂淺近矣。此乃各物所秉之一種特能,如鵲能預知一年之風向等,不能以此即謂比人高上。試問餓鬼咽細如針,腹大如甕,口中吐火,滴水難入,人亦樂受乎?
問:在菩提樹月刊35期,佛學問答嘉義李居士所問二則,居士回答鬼需錢財,而鬼屬氣體何需錢財?佛在世時有說鬼道需錢財否?而當時人民以何種錢財,用何種方法赈鬼道,希詳細說明!(靜修精舍)
答:佛經但說大體,不及委細之事,有問而不見經傳者,則以比量之法答之,皆非肯定之辭,不過權變之意,免使對方失望而已。如問“鬼屬氣體,何需錢財”,仍須以上法答之,按施食載在佛經,祭食載在儒經,試思“鬼屬氣體”,何需人間有質之食品耶?前答嘉義李居士之問,亦未言鬼用人間之硬幣等,只說意想而成之相耳。佛世曾言鬼需衣食宮室器皿矣,又言人民有妄殺生而祭神鬼者矣,凡此皆可曰財。若問施之方法,佛自另有通力,人民采用何術,區區未研印度古代風俗史,無從奉答也。
問:關系人死後過了四十九日便隨業受生,假使該人所作之業該爲鬼者,是否再受生鬼道而另有鬼之父母?其形貌是否仍與生前一樣?彼與生前之眷屬尚有關系否?抑或死了便成鬼,不需再受鬼父母所生呢?(林杏容)
答:鬼有胎生、化生之別,胎生者自有父母,化生者則否。至其面貌,見各書所記,多與生前相同,此當系化生一類,而胎生者,恐又不同也。
問:家庭中所供奉之“祖先”,每日用香燈等供養,是否祖先確得受用呢?抑或只系表示紀念性質呢?(林杏容)
答:生鬼道者,可來受用,余道則不能享矣。
問:鬼之世界(除地獄餓鬼外),是否亦有士農工商等行業自營生活,抑或只賴人間拜祭呢?(林杏容)
答:此等瑣屑之事,未見經中所載,縱然說之,亦是推測而已。竊爲一個世界,自有其特別情形,未必盡同此界也。既此界亦有不同之處,如蒙古賴遊牧,南北冰洋多漁獵,俱不事農業也。
問:世俗間有鬼上身之說,有人言之似確有其事,並雲能數說自己生前之家世等;但該人是已死了十余年,何以他還未去受輪回呢?(林杏容)
答:鬼之壽命甚長,前曾屢向問者答之矣。僅十余年不輪回,有何奇怪。
問:世俗間有些人爲已死去很久的未婚子女們擇偶嫁娶等事,我們佛弟子者是否應取締此等作爲呢?(因學人認爲,此舉是不合理之迷信)。(林杏容)
答:佛家並無此製,以世法論,亦不中禮,此乃鄉村陋俗,與佛何涉焉。
問:有說人死于吊頭及水浸者雖經過數十年亦必要找得替身方能去轉輪回等事,佛教方面應如何答辯呢?(林杏容)
答:此亦齊東野人之語,然小說及筆記中,嘗有其事。如果屬實,即是人既有此執著,作鬼則仍相續其所執著,或伺便爲祟耳。
問:給亡者誦四十卷地藏經以後,夢見亡者身披海青,在佛前課誦,此意是否彼已受度?或是本人早晚二課不斷念佛之感應。(詹金枝)
答:兩者皆有之。
問:佛祖在世界享壽幾年?有無娶妻?(慧亮)
答:佛有叁身,示現此世之釋尊,乃是應身,既爲來此應世,一切自與此同,故世壽只現八十,爲太子時,身在俗,曾示娶妻,出家以後,則不攜妻。
問:所謂阿羅漢還有變易生死,其相是否阿羅漢回向大乘,而入初地謂之生,再入二地謂之二地生初地死,直生死至十地?(羅德彰)
答:大意可雲如是,惟菩薩次第,在地前尚有住、行、向,叁十位,然亦莫不如是耳。
問:佛法導論小乘篇內載有:“宇宙是由業力之網所組成,業力的體用,是一個因果之環。”若說整個宇宙是由一個業之網所組成,理似玄虛,無限的空間,包括了整個天體的一群星球,肉眼看去,似不能包括在有情生物以內,它們似一些萬劫不壞的無生物,不生不死,當然沒有什麼因果可講,它似在業力的網羅以外?(柳子奇)
答:業力原包時間空間,若不包空間,則無有環境矣,此其明證。不過環境有遠近之分,共別之異耳。至雲星球“萬劫不壞”“無生物”等論,乃系誤解。凡星球即爲動物之依土。所謂某星球無動物者,只是科學家僅如是推測而已。縱果無生物,亦與業力有關。各球皆有旋轉之軌道,以及反光與吸力,是一球與衆球各有關系,一球變動,天體全受影響也。再一切物體,皆在成、住、壞、空四階段,不見夫流星乎,何得謂萬劫不壞?
問:大乘與淨土二篇,似純爲勸人修道,沒有哲理意味,或者是我的根基太淺,不明奧義,每當看這兩篇時,總是感覺沒有興趣?(柳子奇)
答:此精華,即在此二篇,何得謂無哲理?至謂純爲勸人修道,正是重心。空讀書而不行,不落說食數寶乎?若忽此二篇,猶買椟還珠矣。
問:迦葉尊者,現在雞足山入定中,需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下生印度後,才出定護助道場;此中經過風火大劫,滄海桑田,肉身尚存在乎?地球上尚有印度國名乎?(樓永譽)
答:釋尊滅度與彌勒降生,其間尚不足大劫之數,自無風火大災。縱有滄海桑田,不過地球小變,並不壞空,入定之身,不受影響。至雲出定之後來助道場,只言還往彼地耳,並未言屆時之國,仍名印度也。
問:道教行事,屢用佛教經文,原因何在?(莊慶賢)
答:服堯之衣,誦堯之言,即堯而已。彼采佛教之典籍者,亦崇拜皈順之意耳。
問:由無始至開始時之境界,叁藏中有否記載?請指示。(蔣俊義)
答:既言無始,則是不能言其始也。若言開始,則又是說其有始也。言無始,偶聞似涉籠統,細思而義實圓;言有始,則所言始之境界,豈能突然而現,自必有其因,其因不又爲始境之始耶?如是再往上追,何能得一結論,然世俗所言之始,不過萬象變幻中,其局部某一段落之始,非徹上徹下之究竟語耳。
問:若初清淨者應永不染著,衆生于何時染著?若說無始以來染著,“無始”作何解?若說如幻衆緣聚合,所組成衆緣之最初之緣由何生?若說無端如環或時空之觀法似反世俗?(蔡明谷)
答:此問分爲四段答之:一、如金在礦,塵沙相混,一經冶煉,即不再雜塵沙,此喻細參!二、無始是不能說其起初,說則于義不圓,可參考上則答蔣俊義居士之問自明。叁、萬法唯心,衆緣者亦即法也。心既無始,緣何能離此原則。四、俗論多爲不知真際之說,佛法者真正覺了之言。學佛者本爲求覺,豈宜循俗逐迷。與其說佛反俗論,莫若說俗論反覺也。
問:自修恭讀觀無量壽經,對于文字上甚多不懂處,不知有注解否?(傅愚之)
答:此經自隋至清,注家甚多,近代谛閑老法師,亦有注本。前者在臺甚難物色,後者尚聞有人收藏。
問:少年時常夢飛行但離地僅數丈高,中年以後常夢行泥途險境,時虞跌倒。此爲何因?(金天铎)
答:按中醫有雲,陽氣浮越,則多夢火或身飛;陰氣凝重,則多夢水或身墮。少年時陽氣盛故常浮越;老年時陽氣漸衰,故或凝滯。此系生理之關系。若多靜心念佛,力避情感,久之,當另換境界,甚或無夢。
問:四大假合之色身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證得涅槃者爲本來佛性,既如此爲何不稱五大合成?(胡正臨)
答:此只言色,故舉四大,若兼色心而言,或雲五蘊。(色,受想行識),或言七大。(四大再加空、見、識),說法須鑒事觀機,或說具體,或說一分;法有詳略權實,擇契運用,並非不知有性,而疏漏也。
問:四大洲中,除南瞻部洲,其余何名,及管轄地名?(張阿隆)
答:東曰勝神洲,西曰牛賀洲,北曰俱盧洲。至雲管轄地…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