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二)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问:佛是否有说灵魂之存在?是否无我说?据此无我说,哪还有轮回之理?(智引)
答:此非初机所易明了,兹为略释,凡夫多指身为我,又指灵魂为我,此二者皆是众缘和合,并无实体,缘合则起现相,缘离则影响俱寂,故曰无我,谓此假相,无有主体,非谓无有本性。能圆证佛果,本性全彰,始可曰见我也。
问:近年来,佛教徒多以“念佛法门”互相劝勉,用心固佳,惟后学以为:过去诸佛菩萨,多是万劫千生出生入死,先行菩萨道,而后始证大果。吾人如先求生西,证不退位,然后再以“自在神通”救度众生,如此“不劳而获”,未免有失“大菩萨舍身溅血,但求利人之大无畏精神”!若是先求往生西方,取得自在神通,然后再来度生,未免是惧拒度生事业之苦楚。先防自己堕落的人,试问他的大悲心肠,不是太微弱了吗?还有什么“菩萨”道之可谈呢?(真惭愧)
答:修念佛者,并非禁止其行菩萨道力求菩萨道,行菩萨道者,又何碍其念佛。至其求生西方,正为其能力智慧,不够条件,不能有大作为者,广济众苦,是以前往求学,预备大用。犹如青年考学,正为学有成就,效力国家。若责以求学为不爱国,理岂通乎?然在未生西以前,正有许多事办,观经之修三福,无量寿经之六度万行,经训昭昭,何得谓不教行菩萨道?至云舍身溅血,洒遍三千,议论则高,可惜空无实际,先以小范围而论,现在区区台湾,人遭不幸而死伤者,众畜日被杀千万者,何不先舍己从人先救彼乎?小且不为,遑言其大。是不发菩萨心乎?抑能力不足乎?静思维之,此问可自解矣。后一段更是偏论一面,再设一喻,勾践十年休养,十年生聚,而后沼吴,亦可责其复越之心微弱乎?
问:缘觉又曰辟支佛,是未到菩萨境界,菩萨尚未称佛,因何辟支佛,有加一佛字呢?(杜粉)
答:触缘而自悟者,简称曰独觉,梵语独曰辟支,觉曰佛陀,觉有大小种种不同,佛亦有藏通别圆之异。普通称佛者,多指三劫福慧,觉行圆满之佛,与辟支自有等差,如中国古代尧舜禹汤文武称王,周末七国之君亦称王,汉之诸侯亦多封王者,虽皆曰王,品位岂无别耶?
问:今日台湾佛教有哪些宗派,其各派之代表寺院地址为何?(张弓)
答:中国佛宗,今所云者,只有十宗。此十宗之名而外,便非佛教,恐有误会,故特郑重说明!台湾为中国一省,岂有例外,但各寺院系属何宗,此须向各寺调查,方明究竟。
问:观佛刊所载佛教破除迷信,如台南开元寺有神签设备以供谒者随喜拈阄是否不当?(张弓)
答:此种习俗,并非一寺为然,亦非现时如是耳。
问:今生之志愿如因出世之因缘不够而未达成,成为终身遗憾,应如何修法立何功德方能促其于来生成功?(张弓)
答:修得宿命通者,来世遇缘,可以继修。然得此道者,能有几人哉?此所以有净土法门之带业往生一生补处,特异一道也。
问:遗教经谓“……咒术仙药……皆不应作……”。我佛教中,今日犹有“大悲咒水”,或“焚六字大明神咒纸灰”,为人医病者。是否有违佛戒?(真惭愧)
答:遗教经所云之咒术等,乃指一切外道之幻法,谓佛子当以佛法为皈依,不宜再习外道幻术,以增邪见也。
问:力主禅宗之行人,每以历代禅师临终坐化放光彩瑞相,为已修出三界之指证。此种祥瑞,是否不足以证实已出三界而了生死?——生天道者,是否亦有此祥瑞之现相?(真惭愧)
答:禅师临终放光,乃瑞相之一,当有成就。生天道者,亦有小瑞相。须知此二者,不拘于一定放光也。若问其出界与否,验暖气之舍离处,最为标准。
问:敝人最近皈依三宝,请指示写信时对出家的师父们自称学人或以居士自称可否?(王家声)
答:皈依三宝后,凡正式之出家二众,皆为我师,并非限于受我皈依者一人是我之师也!不论对谈写信,一切处时之称呼,皆自称曰“弟子”。
问:敝人的先祖母在世时为龙华斋友,现已去世,敝人欲替她再行皈依三宝,请指示有何方法及有前例否?(王家声)
答:有传授幽冥戒之法,但须向知律之比丘求之。
问:念佛或经完毕得将功德回向,回先亡眷属是否应将亡去眷属的名讳及称谓念出?(胡正临)
答:念出固可,或以心想像,亦无不可。
问:杀生食肉,为世界造劫众生冤冤相报之因,但欲人类及众生不杀生、不食肉,似非政令及教化之力所能做到,近代国家富强之道,近海岸线一带提倡发展渔业获量之多,数位至为庞大,欲其舍此不图,殊难实现,又即如梁武帝阿育王之世,政令亦不能禁屠,由此以观,杀业何时可净尽?再动物之肉食类大小以次吞啖,永无尽时,亦永无觉悟之时,是则佛之宏愿大誓,度尽众生不将永无实现之日乎?(宾罗)
答:此问可分二段,先答自杀生食肉,至杀业何时可以净尽一段。世间之事,有秩序、道德、因果等之不同,虽有互相关系,然各有其范畴。政令性取强化,重在维持社会有形秩序,及个人权益。而道德因果,隐难显者,仅作有限度之扶持。教化性属和平,重在提倡道德,要使人求其心安。其副作用,仅减政令上之负担。另外有一报应问题,性属自然,重在自作自受,不问所作,有形无形,心安不安,而政令之不能禁,教化之不能劝者,俱收摄此报应中,善恶三世,丝毫不爽,人熟闻之尚且不惧,政令与教化不收全功,何足憾焉。次答动物互吞一段。此正佛经所云,烦恼无尽,众生无尽,所以斯界,称曰迷津苦海,因烦恼与众生俱无尽,故佛愿无尽,(佛出世亦无尽),释迦世尊,来应此界有八千余次之多,是一例也。
问:吾国古先圣哲,不重奇伎淫巧,故前代虽有种种类似机械之发明,均历久失传,近代科学文明发达至原子能使用而登峰造极,天地奥秘于以尽泄,人欲横流,益形泛滥,揆诸古训佳兵不祥,兵不戢必自焚之理,殆举世均将同罹空前浩劫之先兆欤?夫惟天下之至拙可以破天之至巧,是则今日握有核子武器优势之国家,未必果可有恃而无恐也。惟至诚可破至伪,则今之讲阴谋,机诈,颠覆,渗透,离间,分化种种伎俩者,终必有走投无路之一日,否则历史原则即可以推翻,日月可西升而东下矣。惜乎徒重现实,震炫目前者之未足以语此,衡以佛法之理,不审以上云,亦有当否?(宾罗)
答:尊论极是,我国暴秦虐隋,俱再传而亡。近之威廉第二、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等,均不可一世,反各自丧其国,可为殷鉴。逝者如斯,来者定蹈覆辙耳。
问:有人问:何以诵大乘经典,凭借行人愿力,可使生者亡者普皆得益,其效力何由而发生?当答佛所说者为宇宙人生至高无上之真理,真理的本身当然具有无上的威力,此譬如器世间的太阳且能具有莫大的光和热一般,再由行人的愿力与真理本身之力凝合在一处,以愿力为发动力,以推动真理的力量,犹之有了航海航空的机舰,再加上驾驶人的意志和技术,当在可以无往不利,有求皆遂,然此一问答,终嫌未臻圆满之义,敢求更进一步的指示!(宾罗)
答:得益者,智慧使然也,不得益者,迷妄害之也。世尊赌明星曰,“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即得现前。”读经念佛参禅等,皆除妄想之法也,妄除智现,所以获益也。
问:阿弥陀经“从是西方……名曰极乐”,是知极乐世界在此世界平行之西,如此则非谓极乐世界也在三界范围内,三界如火宅,极乐独得例外?(胡正临)
答:此又不宜呆看,立浅言求易解,故说超出三界以外,不住六道之中,实义则证得无生,即为超出,缘已不受此三界尘缘所缠矣。兹为易解,而谈三界,居士仅知娑婆世界,下自风轮上至空天之范围,此只是竖面,不知横面尚有九山八海,在第九重铁围山之外,便非娑婆。如此娑婆所组织之世界,十万亿个以西,方到极乐,是已遥遥超出娑婆矣。然此每个世界之范围,亦是假定,因虚空世界无尽,拟划标准,易于言说耳。如我国分若干省,自是人划,并非天成者然。
问:有人问佛学名词一句,“定业不可转”。既然定业不可转,又说学佛能消灾免难添福添寿,何故?(宽湛)
答:业指造因而言,先由触尘起惑,历经作意,计度,实行,而后完成,五者连续而造因成就,谓之定业。因既成就,再希其变更,不可能也。如瓜有种种关系,内瓤结成种子,是种子即将来生瓜之业因,再欲使已成之种子,自由变更,亦不能也。此之谓定业不可转!有其种因,遇“缘”必定结果,此之谓因果不爽也!上所言者,亦只博地凡夫受此拘束。学佛者,亦是造业因耳,惟造者乃佛业因,当不断造佛业因时,以前所造之凡夫业因,不遇“缘”则无从结果,不过不失而已。然凡业如冰,佛因如日,久久即可将其融消,此又学佛有消灾免难之理,两不矛盾。岂不闻“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又不闻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之数语乎?
问:证四果阿罗汉,就得六神通,其中神足通是去天堂下地狱及到他方国土来去自由飞行自在,不知是神识去,抑或此凡夫身所能去?(宽湛)
答:两者皆能自在来去无碍也。
问:观世音菩萨是释迦世尊在法华会上介绍与众生了知寻声救苦有求必应,但是世尊以前之众生能知拜观世音菩萨乎?(宽湛)
答:世尊以前,众生尚不知有三宝,况能知拜观音菩萨。
问:闻升天是竖超,净土是横超,论理生天比较生净土难,何不人人皆修念佛法门以求生西呢?(詹金枝)
答:升天只是由人善道进入天善道,不过在六道中,升而不堕而已,并不能谓之竖超!超者超出轮回之义。竖超者,谓修小乘者,由一果超二果,乃至第四果,则成阿罗汉;修大乘者,由十住超十行,乃至第十地,则成等觉而生证佛。此必须按等次渐进,经过亿万年月,方能办到。横超者,不必经过次第长…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