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二)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二)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問:佛是否有說靈魂之存在?是否無我說?據此無我說,哪還有輪回之理?(智引)

  答:此非初機所易明了,茲爲略釋,凡夫多指身爲我,又指靈魂爲我,此二者皆是衆緣和合,並無實體,緣合則起現相,緣離則影響俱寂,故曰無我,謂此假相,無有主體,非謂無有本性。能圓證佛果,本性全彰,始可曰見我也。

  問:近年來,佛教徒多以“念佛法門”互相勸勉,用心固佳,惟後學以爲:過去諸佛菩薩,多是萬劫千生出生入死,先行菩薩道,而後始證大果。吾人如先求生西,證不退位,然後再以“自在神通”救度衆生,如此“不勞而獲”,未免有失“大菩薩舍身濺血,但求利人之大無畏精神”!若是先求往生西方,取得自在神通,然後再來度生,未免是懼拒度生事業之苦楚。先防自己墮落的人,試問他的大悲心腸,不是太微弱了嗎?還有什麼“菩薩”道之可談呢?(真慚愧)

  答:修念佛者,並非禁止其行菩薩道力求菩薩道,行菩薩道者,又何礙其念佛。至其求生西方,正爲其能力智慧,不夠條件,不能有大作爲者,廣濟衆苦,是以前往求學,預備大用。猶如青年考學,正爲學有成就,效力國家。若責以求學爲不愛國,理豈通乎?然在未生西以前,正有許多事辦,觀經之修叁福,無量壽經之六度萬行,經訓昭昭,何得謂不教行菩薩道?至雲舍身濺血,灑遍叁千,議論則高,可惜空無實際,先以小範圍而論,現在區區臺灣,人遭不幸而死傷者,衆畜日被殺千萬者,何不先舍己從人先救彼乎?小且不爲,遑言其大。是不發菩薩心乎?抑能力不足乎?靜思維之,此問可自解矣。後一段更是偏論一面,再設一喻,勾踐十年休養,十年生聚,而後沼吳,亦可責其複越之心微弱乎?

  問:緣覺又曰辟支佛,是未到菩薩境界,菩薩尚未稱佛,因何辟支佛,有加一佛字呢?(杜粉)

  答:觸緣而自悟者,簡稱曰獨覺,梵語獨曰辟支,覺曰佛陀,覺有大小種種不同,佛亦有藏通別圓之異。普通稱佛者,多指叁劫福慧,覺行圓滿之佛,與辟支自有等差,如中國古代堯舜禹湯文武稱王,周末七國之君亦稱王,漢之諸侯亦多封王者,雖皆曰王,品位豈無別耶?

  問:今日臺灣佛教有哪些宗派,其各派之代表寺院地址爲何?(張弓)

  答:中國佛宗,今所雲者,只有十宗。此十宗之名而外,便非佛教,恐有誤會,故特鄭重說明!臺灣爲中國一省,豈有例外,但各寺院系屬何宗,此須向各寺調查,方明究竟。

  問:觀佛刊所載佛教破除迷信,如臺南開元寺有神簽設備以供谒者隨喜拈阄是否不當?(張弓)

  答:此種習俗,並非一寺爲然,亦非現時如是耳。

  問:今生之志願如因出世之因緣不夠而未達成,成爲終身遺憾,應如何修法立何功德方能促其于來生成功?(張弓)

  答:修得宿命通者,來世遇緣,可以繼修。然得此道者,能有幾人哉?此所以有淨土法門之帶業往生一生補處,特異一道也。

  問:遺教經謂“……咒術仙藥……皆不應作……”。我佛教中,今日猶有“大悲咒水”,或“焚六字大明神咒紙灰”,爲人醫病者。是否有違佛戒?(真慚愧)

  答:遺教經所雲之咒術等,乃指一切外道之幻法,謂佛子當以佛法爲皈依,不宜再習外道幻術,以增邪見也。

  問:力主禅宗之行人,每以曆代禅師臨終坐化放光彩瑞相,爲已修出叁界之指證。此種祥瑞,是否不足以證實已出叁界而了生死?——生天道者,是否亦有此祥瑞之現相?(真慚愧)

  答:禅師臨終放光,乃瑞相之一,當有成就。生天道者,亦有小瑞相。須知此二者,不拘于一定放光也。若問其出界與否,驗暖氣之舍離處,最爲標准。

  問:敝人最近皈依叁寶,請指示寫信時對出家的師父們自稱學人或以居士自稱可否?(王家聲)

  答:皈依叁寶後,凡正式之出家二衆,皆爲我師,並非限于受我皈依者一人是我之師也!不論對談寫信,一切處時之稱呼,皆自稱曰“弟子”。

  問:敝人的先祖母在世時爲龍華齋友,現已去世,敝人欲替她再行皈依叁寶,請指示有何方法及有前例否?(王家聲)

  答:有傳授幽冥戒之法,但須向知律之比丘求之。

  問:念佛或經完畢得將功德回向,回先亡眷屬是否應將亡去眷屬的名諱及稱謂念出?(胡正臨)

  答:念出固可,或以心想像,亦無不可。

  問:殺生食肉,爲世界造劫衆生冤冤相報之因,但欲人類及衆生不殺生、不食肉,似非政令及教化之力所能做到,近代國家富強之道,近海岸線一帶提倡發展漁業獲量之多,數位至爲龐大,欲其舍此不圖,殊難實現,又即如梁武帝阿育王之世,政令亦不能禁屠,由此以觀,殺業何時可淨盡?再動物之肉食類大小以次吞啖,永無盡時,亦永無覺悟之時,是則佛之宏願大誓,度盡衆生不將永無實現之日乎?(賓羅)

  答:此問可分二段,先答自殺生食肉,至殺業何時可以淨盡一段。世間之事,有秩序、道德、因果等之不同,雖有互相關系,然各有其範疇。政令性取強化,重在維持社會有形秩序,及個人權益。而道德因果,隱難顯者,僅作有限度之扶持。教化性屬和平,重在提倡道德,要使人求其心安。其副作用,僅減政令上之負擔。另外有一報應問題,性屬自然,重在自作自受,不問所作,有形無形,心安不安,而政令之不能禁,教化之不能勸者,俱收攝此報應中,善惡叁世,絲毫不爽,人熟聞之尚且不懼,政令與教化不收全功,何足憾焉。次答動物互吞一段。此正佛經所雲,煩惱無盡,衆生無盡,所以斯界,稱曰迷津苦海,因煩惱與衆生俱無盡,故佛願無盡,(佛出世亦無盡),釋迦世尊,來應此界有八千余次之多,是一例也。

  問:吾國古先聖哲,不重奇伎淫巧,故前代雖有種種類似機械之發明,均曆久失傳,近代科學文明發達至原子能使用而登峰造極,天地奧秘于以盡泄,人欲橫流,益形泛濫,揆諸古訓佳兵不祥,兵不戢必自焚之理,殆舉世均將同罹空前浩劫之先兆欤?夫惟天下之至拙可以破天之至巧,是則今日握有核子武器優勢之國家,未必果可有恃而無恐也。惟至誠可破至僞,則今之講陰謀,機詐,顛覆,滲透,離間,分化種種伎倆者,終必有走投無路之一日,否則曆史原則即可以推翻,日月可西升而東下矣。惜乎徒重現實,震炫目前者之未足以語此,衡以佛法之理,不審以上雲,亦有當否?(賓羅)

  答:尊論極是,我國暴秦虐隋,俱再傳而亡。近之威廉第二、希特勒、墨索裏尼、東條等,均不可一世,反各自喪其國,可爲殷鑒。逝者如斯,來者定蹈覆轍耳。

  問:有人問:何以誦大乘經典,憑借行人願力,可使生者亡者普皆得益,其效力何由而發生?當答佛所說者爲宇宙人生至高無上之真理,真理的本身當然具有無上的威力,此譬如器世間的太陽且能具有莫大的光和熱一般,再由行人的願力與真理本身之力凝合在一處,以願力爲發動力,以推動真理的力量,猶之有了航海航空的機艦,再加上駕駛人的意志和技術,當在可以無往不利,有求皆遂,然此一問答,終嫌未臻圓滿之義,敢求更進一步的指示!(賓羅)

  答:得益者,智慧使然也,不得益者,迷妄害之也。世尊賭明星曰,“一切衆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無師智,自然智,即得現前。”讀經念佛參禅等,皆除妄想之法也,妄除智現,所以獲益也。

  問:阿彌陀經“從是西方……名曰極樂”,是知極樂世界在此世界平行之西,如此則非謂極樂世界也在叁界範圍內,叁界如火宅,極樂獨得例外?(胡正臨)

  答:此又不宜呆看,立淺言求易解,故說超出叁界以外,不住六道之中,實義則證得無生,即爲超出,緣已不受此叁界塵緣所纏矣。茲爲易解,而談叁界,居士僅知娑婆世界,下自風輪上至空天之範圍,此只是豎面,不知橫面尚有九山八海,在第九重鐵圍山之外,便非娑婆。如此娑婆所組織之世界,十萬億個以西,方到極樂,是已遙遙超出娑婆矣。然此每個世界之範圍,亦是假定,因虛空世界無盡,擬劃標准,易于言說耳。如我國分若幹省,自是人劃,並非天成者然。

  問:有人問佛學名詞一句,“定業不可轉”。既然定業不可轉,又說學佛能消災免難添福添壽,何故?(寬湛)

  答:業指造因而言,先由觸塵起惑,曆經作意,計度,實行,而後完成,五者連續而造因成就,謂之定業。因既成就,再希其變更,不可能也。如瓜有種種關系,內瓤結成種子,是種子即將來生瓜之業因,再欲使已成之種子,自由變更,亦不能也。此之謂定業不可轉!有其種因,遇“緣”必定結果,此之謂因果不爽也!上所言者,亦只博地凡夫受此拘束。學佛者,亦是造業因耳,惟造者乃佛業因,當不斷造佛業因時,以前所造之凡夫業因,不遇“緣”則無從結果,不過不失而已。然凡業如冰,佛因如日,久久即可將其融消,此又學佛有消災免難之理,兩不矛盾。豈不聞“罪若起時將心忏,心若亡時罪亦亡”,又不聞心能造業,心能轉業之數語乎?

  問:證四果阿羅漢,就得六神通,其中神足通是去天堂下地獄及到他方國土來去自由飛行自在,不知是神識去,抑或此凡夫身所能去?(寬湛)

  答:兩者皆能自在來去無礙也。

  問:觀世音菩薩是釋迦世尊在法華會上介紹與衆生了知尋聲救苦有求必應,但是世尊以前之衆生能知拜觀世音菩薩乎?(寬湛)

  答:世尊以前,衆生尚不知有叁寶,況能知拜觀音菩薩。

  問:聞升天是豎超,淨土是橫超,論理生天比較生淨土難,何不人人皆修念佛法門以求生西呢?(詹金枝)

  答:升天只是由人善道進入天善道,不過在六道中,升而不墮而已,並不能謂之豎超!超者超出輪回之義。豎超者,謂修小乘者,由一果超二果,乃至第四果,則成阿羅漢;修大乘者,由十住超十行,乃至第十地,則成等覺而生證佛。此必須按等次漸進,經過億萬年月,方能辦到。橫超者,不必經過次第長…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