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加厚欤?是百裏山河縮薄欤?
問:斌著「心經要釋”二十二頁五行“若言其大,微塵不能入,若言其小,虛空不能容”此節難解,請詳細說明。(李榮棠)
答:查法師此段文義,是釋真如心相,文內明言此心不可以方圓大小之範圍形狀比擬。二句之義,乃釋心不可以說小,因心遍虛空故,又不可以說大,因最微細之一塵,不容入故。
問:“心經要釋”一七八頁七行“第一義空”請解釋。(李榮棠)
答:“空”義有種種說法,此乃指種種義中之第一種義,即是說“實相”之空,此“實相”義,乃本具萬法,而無一相可得之謂。
問:七月中各佛寺皆舉辦薦亡此事,所誦經忏中有“血盆忏”,此經此忏是否佛說?“大藏經”內有否?在第幾冊?(李榮棠)
答:此屬僞造,大藏不收。
問:本人遇一尼師在化緣分發傳單,印有“佛說救劫真經”內有一句“釋迦佛管天下一萬八千年至今已滿,彌勒佛接位。”此經出在何處?是否佛說?(李榮棠)
答:此張傳單,更是妖言惑衆,謗佛謗法,不但擾亂治安,且恐報在叁途。凡言釋迦退位,彌勒掌盤者,皆是毫無學識之秘密邪教。此教遠自漢末,流至元明至清,今又變有種種名詞,支派繁多。“回頭是岸”一書,說其來源甚詳,初學佛恐走錯路者,不可不看,試思釋迦世尊降化至今,才二千五百余年,安有一萬八千之數,按此一語可想其尚無常識,又何有道可言。後再見此單,速投水火。此一“尼師”,不辨真假,或系未明佛理之人,宜善言勸導,勿受邪人欺騙也。
問:有些寺院裝佛像托星蔔者看時擇日,點眼開光對否?(李榮棠)
答:嘗見佛經,星蔔擇日,名“世間意”,均在應禁之列。點眼開光,乃系由法師舉行一種咒願,自與上述意不相同。
問:有位教友托我代問,他要建築家宅,而俗人勸他要擇吉時吉日定方向,依照正信道理,凡事一切唯心造,心善境善,心惡境惡,何有時間地點之限製,請問老居士以何爲解?(李榮棠)
答:尊意所見,極爲正確。
問:“玄奘大師靈骨歸國奉安專輯”下篇二一五頁八行,大師答以瑜珈師地論是彌勒菩薩所作,彌勒菩薩是過去的菩薩,未來的佛,中間應化何身使衆生認識,以何方式傳達瑜珈師地論使衆生知道?(李榮棠)
答:世尊在日,各法會上之菩薩,有他方來者,有此土生者。彌勒菩薩與世尊同時,生于南天竺婆羅門家,出家爲佛弟子,如舍利弗及目犍連等,知其由來,則不疑此論矣。
問:同上專輯一叁六頁佛陀聖迹中尚存提婆達多,戰遮婆羅門女毀謗如來生身陷入地獄處,依理說言,地獄乃神識罪鬼去處,肉眼何能見得?據科學理論,地下有地獄甚是疑問?(李榮棠)
答:地裂身入,可曰生陷地獄,身尚未死,而神已墜入,如未命終而地獄相現者,亦是生陷地獄。至罪者地獄相現,普通人固不能見,開天眼者,則曆曆分明。地獄在地下,下字不必呆板看,此地層下,即可曰地下。應知地內水火風等皆含藏之。此人所知者,而有此四大種,則千變萬化,無不有矣。說有地獄,有何不可。然此尚是就物質而言,若按唯識義,吾人所見是地,其他衆生所見,未必是地,如人見水,魚就視之爲煙雲,天視之爲琉璃,餓鬼視之則爲猛火也。
問:法華經普門品有段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衆寶珠璎珞價值百千兩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璎珞。”爲何財施珍寶璎珞稱作法施,難解?請詳加解釋!(李榮棠)
答:凡一言一行,均有合法合理與不合法不合理之兩面,布施亦不外此例。無盡意菩薩,以璎珞與觀世音菩薩,所言之法施,作合法合理之布施解,並非是“法布施”。應知觀音系古佛化身,權現等覺,除佛以外,更有誰能以佛法,向其布施耶?
問:圓瑛法師著「楞嚴經講義”第一卷32.頁書明此經藏于龍宮,龍宮在何處?是不是西遊記中的水簾洞?甚是神奇怪論,用現代眼光觀之,是有其事實否?(李榮棠)
答:龍宮在海,有通者能見能入,非我輩凡夫所知,如對此懷疑,指爲神奇怪論,居士既是佛教徒,自然信奉佛經,試問天堂與地獄,又在何處,豈非皆是怪論。至雲現代眼光,是欲尊重之耶,或欲迎合之耶?所謂眼光,即是見解,現代人如已悟入佛之知見,其眼光自屬正確,否則惑重障深,知見自謬,既不足尊重,更無須迎合,吾徒應依法不依人,彼等可隨其便。設爲弘化著想,契機契理,自有善巧方便之語,不弘法守默可也。西遊記是小說,安可扯來以方佛經,涉戲論矣。
問:照愚的看法,一切的宗教也不過是欲望的升華,爲什麼它偏否認並拒絕厭惡那些異己的欲望呢?(吳捷漢)
答:欲望是愛好希求某事某理之總名,但一切事理,自有善惡之不同;衆生性質,亦有賢愚之區別。賢者喜善惡惡,愚者喜惡惡善,如火炎上,水就下,自然之勢。各人拒絕厭惡異己之欲望,又奚足怪?宗教家與殺人魔王之欲望,既各異趣,當處反對地位,又何須詫異?
問:佛說衆生平等,爲何卻又有六道輪回之苦?苦從何來?果又有什麼標准?人的眼光看其他衆生是苦,其實恐怕除了“自作聰明”的人以外,其他衆生並不如人所想的那個樣兒吧?人偏又怕來世做畜生,其實不如牲畜的人正多著呢?(無論就哪方面說如智慧、道德、生活……等)(吳捷漢)
答:此需分五段解之:一、衆生平等,是說本性上、生命上、改惡向善上、超凡入聖上,皆是平等。並非在衆生造業上皂白不分,受報上苦樂不辨。彼造業千差萬別,受報亦是千差萬別。此皆自作自受,如是因如是果,非是佛示賞罰。雖衆生造業不同,六道受報不同,然在本性等條件上,仍無不同。今以人喻,有總統、院部長官、軍、農、工、商等身份;有富翁、乞丐、囚犯等享受。但總稱是人,不得稱爲非人,此平等之義。且其初生時,赤條條不將一物來;其死時,兩手空空,不帶一物去。自始至終,亦無不平等也。二、苦從何來?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其來處。叁、苦之標准: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水、火、刀兵、饑寒、災害,皆是苦之標准。四、如不能達物之情,自然不明物之感想。其實此亦無甚難體會處,鳥獸見人而飛避,是恐怖苦;鼠遭機械蚊遭擊拍而斃命,是饑餓苦;雞鴨豬羊之被宰殺,哀鳴不止,是畏懼疼痛苦;而曰彼不知苦,是未居其地也。如曰其平時不知苦,此正是愚迷不醒,渾渾噩噩之可憫處,如能醒悟則思解脫矣。五、人不如畜,其在享受上或有此現象,如洋人之狗食牛肉面包,中國饑民食糠食野菜。此亦偶然,並非多數,決不能全稱肯定,謂“無論哪方面”皆勝于人也。
問:什麼是善惡分野的界線?什麼是真假邪正的標准?什麼是苦樂的原因?如果人不太自我主觀的去武斷,我說是無涅槃彼岸,天堂地獄,以及一切被人強分的極端,然否?則又何必去麻煩的尋求或避免它呢”(吳捷漢)
答:善惡、苦樂、邪正、涅槃、生死,本來是無,後因庸人擾之,無中生有,既已有矣,便不能強認是無。如水本無浪,風擾之生,浪生則有覆船溺人之患,此時不能不有所取舍。若風息矣,浪亦無蹤,渡者尚有何取舍可言,學佛者亦喻息其風耳。
問:物理學的無被動就不能自動,佛法恐也有能例外,爲因緣所生,豈非空中之空?幻中之幻耶?(吳捷漢)
答:無被動不能自動,與因緣所生,其義有相似處。但“因緣”所生,立言圓融,如兩木,作人字形相撐而立,此立即爲因緣和合而成,並不能說是左木爲主撐右木。亦不能說右木爲主撐左木,若夫說“被動”,則必有“主動”者,試問”主動”者之動,又從何來?兩種學理,固可相通,立言自有精粗之分。
問:在基督教徒眼光裏,釋尊只是聖人,非神(耶和華上帝)之可比,彼曰上帝能創造萬物是宇宙主宰,遠非人力所能。愚以宇宙爲因緣所生法,並無實在性,獨存性,不變性,誰能證明是上帝創造。佛陀是無上正等正覺的開悟人,已不生不滅,了脫生死,神不過是天人,難免六道輪回之苦。他答以既然了生死,何能證明其實,要我拿出證據來,愚以佛教已有二千六百多年曆史,曆代大菩薩,阿羅漢,高僧大德皆是過來人,自可爲證人,其明心見性之境界佛經有記載可爲證據,彼仍不能了解,要求以普通非佛教徒能了解的淺近具體事實解釋,提出證據來,真理是經得起考驗,不必爭辯論,貴以自證始知,但是必設法令人明白佛理之尊貴,非外道所及,始能尊向他教人起信,有何好方法答之?(白來壽)
答:貴居士大心擁護佛法,悲心轉移外道,甚爲欽佩!細觀來論,亦頗正確,而不能折服彼者,原因有二:一者自之善巧辯才,二者彼迷途已深。何以知其然也。來信囑區區助以言論,此不知善巧也,蓋雙方辯論,妙在機鋒正對,何能遣人預擬言辭,且佛法之深,後之諸祖尚不知阿難,阿難亦不知迦葉,迦葉更不知佛。貴居士欲令以門外漢知佛,此等于向鄉村老太婆朗誦堯典禹谟,其不善巧明矣。至彼稱佛是人,不信有涅槃。稱上帝是神,而由造萬物,彼既教居士拿出證據來,何不先把上帝拿出來,何不把造萬物之證據拿出來?其偏見之重,是知其迷途已深,區區亦有立場,譬如音樂家,日日須以樂歌,貢飨群衆,居士必欲拉區區攜瑤琴,舍群衆而至荒山,使對岩石奏曲,冀岩石感娛,權衡輕重,故不能應貴居士之求也。若問岩石不足感之耶?曰否,情與無情,既能同圓種智,故生公能說之點頭也。區區無生公之辯才,無貴居士之悲心,度德量力,不能從命!雖然如是,但對于問而不答,亦涉失禮,然此答乃對貴居士說,不必以之轉彼。向彼言者,自有契機之語在,其語雲何?曰曾睹日本佛化電影,有孫大聖大鬥上帝,上帝無術,哀請如來,始得製伏孫大聖,以此知佛至高無上也。或疑此非戲論耶?曰麻叁斤,幹屎橛,皆能啓人之悟,翠竹黃花,無非般若,況西遊記…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